- 年份
- 2024(10978)
- 2023(15745)
- 2022(13436)
- 2021(12365)
- 2020(10635)
- 2019(23732)
- 2018(23442)
- 2017(44721)
- 2016(24249)
- 2015(26731)
- 2014(26628)
- 2013(25585)
- 2012(23091)
- 2011(20644)
- 2010(20380)
- 2009(18702)
- 2008(18082)
- 2007(15880)
- 2006(13458)
- 2005(11933)
- 学科
- 济(88804)
- 经济(88662)
- 管理(74262)
- 业(70622)
- 企(57433)
- 企业(57433)
- 方法(44271)
- 数学(39319)
- 数学方法(38823)
- 财(29116)
- 中国(24783)
- 农(24481)
- 制(22669)
- 业经(20670)
- 务(18689)
- 财务(18634)
- 财务管理(18584)
- 企业财务(17636)
- 贸(17546)
- 贸易(17539)
- 银(17461)
- 银行(17419)
- 易(17102)
- 行(16431)
- 学(16338)
- 农业(16139)
- 融(15594)
- 金融(15590)
- 体(14637)
- 技术(14539)
- 机构
- 学院(330976)
- 大学(330499)
- 济(133281)
- 经济(130590)
- 管理(130376)
- 理学(112666)
- 理学院(111517)
- 管理学(109467)
- 管理学院(108862)
- 研究(102682)
- 中国(82622)
- 京(67293)
- 财(66281)
- 科学(62713)
- 农(55570)
- 财经(52725)
- 中心(50688)
- 业大(50650)
- 所(50030)
- 江(49618)
- 经(47957)
- 研究所(45233)
- 农业(43682)
- 经济学(41756)
- 北京(41210)
- 范(39574)
- 财经大学(39420)
- 州(39073)
- 师范(39031)
- 经济学院(37900)
- 基金
- 项目(229545)
- 科学(181064)
- 基金(168949)
- 研究(164142)
- 家(148304)
- 国家(147060)
- 科学基金(127131)
- 社会(106172)
- 社会科(100681)
- 社会科学(100657)
- 基金项目(89436)
- 省(89265)
- 自然(83739)
- 自然科(81872)
- 自然科学(81845)
- 自然科学基金(80388)
- 教育(76569)
- 划(75315)
- 资助(68620)
- 编号(65713)
- 成果(51967)
- 重点(51512)
- 部(50828)
- 创(48439)
- 发(46963)
- 创新(45369)
- 制(45301)
- 科研(45246)
- 国家社会(44806)
- 课题(44410)
- 期刊
- 济(139158)
- 经济(139158)
- 研究(92969)
- 中国(63008)
- 学报(53795)
- 财(53161)
- 农(48602)
- 科学(47694)
- 管理(47108)
- 大学(41366)
- 学学(39201)
- 融(34596)
- 金融(34596)
- 农业(31888)
- 教育(31262)
- 技术(28577)
- 财经(25509)
- 业经(23429)
- 经济研究(22593)
- 经(21757)
- 问题(17973)
- 业(16689)
- 版(16676)
- 统计(16543)
- 理论(16222)
- 财会(15840)
- 策(15311)
- 商业(15075)
- 图书(15000)
- 技术经济(14943)
共检索到4805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成前 陆杰华 郑保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内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文章利用长护险制度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8年CHARLS追踪调查数据,从消费视角考察长护险制度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长护险有助于促进中老年消费,缓解失能风险对消费的冲击;其消费促进效应突出地体现在食品、日常生活开支等基础型消费中。长护险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因各地试点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筹资方式多元、参保群体集中、保障水平较高、服务方式多样的长护险模式对中老年消费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应。此外,长护险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也存在人群和地域差异,失能家庭和低收入的中老年人群受长护险的影响更大,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区长护险的消费促进效应也更为显著。研究指出,预防性储蓄和家庭代际支持模式的变化,是长护险影响中老年消费的重要机制。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的政策思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文章采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普遍使用的失能评估工具Barthel指数作为老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以2014年的CLASS和CLHLS数据为基础,在将两项数据合并后,综合运用多重填补法、生命表技术、沙利文法,对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及其长期照料需求时间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失能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带残存活时间均高于男性,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第二,轻中、重度失能人群中受损的活动能力项目存在差异,在提供照料时应加以区分;第三,60岁的老年人在重度失能状态下需要照料的时间约为0.42年,中重度状态下为0.79年,但是如果将轻度失能也考虑在内,需要照料的时间将增至5.01年。因此,将项目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轻度失能人群会导致照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齐子鹏 周韵晨 夏蕾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 2013、2015年两年的基线调查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PSMDID)方法,对我国中老年人群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绩效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商业健康保险总体上改善了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此外,区分农村样本和城镇样本来看,农村和城镇参保人群的健康水平总体上得到提升,但是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在评价健康水平的不同维度方面具有不同表现。本文不仅实证检验了商业健康保险的健康绩效,同时也为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以及促进商业健康保险发展重点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金燕 张倩倩
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8年4次追踪数据,采用潜增长模型和交叉滞后效应模型,考察老年人社会参与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变动轨迹及个体差异,并从动态角度探讨社会参与和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相互影响。研究发现:(1)老年人社会参与和抑郁情绪随时间推移呈上升趋势,并具有个体差异化特征;(2)随着社会参与的不断增长,老年人抑郁水平上升速度减缓,心理健康状态得到改善;(3)社会参与能够预防和降低老年人抑郁水平,但抑郁情绪的增长和社会参与初始水平无关,只有持续的社会参与才能延缓老年人抑郁情绪的增长。文章建议,政府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应根据老年人口异质性,制定有针对性的社会参与促进政策,完善老年人社会参与机制,增进老年人持续性参与,以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关键词:
老年人 社会参与 心理健康 发展轨迹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蒋瑛 杨骁 殷贵坤
加强养老保险普及是应对我国农村老龄贫困问题的核心。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评估不同信任视角下中老年农户与养老保险购买影响研究。研究表明,制度信任是农村中老年农户购买养老保险的重要原因,信任机制主要通过降低搜寻成本与信息共享机制提高农户养老保险购买。在扩展性研究中,村干部个人特质、制度环境与基层治理均会对中老年农户制度信任产生影响。强化基层人才选拔制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增加政府公信力是发挥农村金融产品普及作用的关键。
关键词:
制度信任 中老年农户 金融偏好 基层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陈树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对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并介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主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朱祖林
远程开放教育毕业生追踪调查为评价电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了大量的数据。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认真的、科学的整理和分析,通过统计检验,才能取得可靠的结论。本文根据这次调查和数据统计分析过程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和制定的对策,提出问卷调查数据整理与检验的若干方法,这对今后的相关调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开放教育 毕业生 质量 追踪调查 检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东雅
老龄化社会与长期护理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养老制度的平衡状态正逐步解体。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人,需要长期照护。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将超过30%,失能和半失能人
关键词:
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商业长期护理保险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马凤娇 宛乐天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赵一凡 易定红 赵依兰
人口老龄化时代,养老保障制度设计和老年人就业问题是需要关注的焦点。基于2016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养老保障对老年人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降低其就业的概率,但影响程度较为有限。不同类别养老保险所带来的影响存在差异,享有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会显著降低老年人就业概率,而享有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则会提高就业概率。进一步异质性分析发现7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生活在东部地区与城市地区的老年人享有养老保障会显著降低其就业概率。老年人对社会的心理感知在一定程度上减弱养老保障对就业概率的抑制作用。政策启示是适当完善养老金发放机制,在保障老年人生活福祉的同时,合理运用老年人力资本,促进积极老龄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战梦霞
报告阐述了我国建立长期社会保险制度的必要性,分析了面临的挑战,在借鉴国外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在我国建立长期护理社会保险制度的原则、模式、基金筹集、给付方式及配套措施。
关键词:
长期护理 社会保险 老龄化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马福云
人口老龄化使失能老人规模大增,成为备受社会关注和亟需解决的重大民生问题。为解决失能人员的护理难题,我国开始尝试推行长期护理保险。本文分析了当前试点城市推行长期护理保险的现状,提出将其纳入民生保障范畴,构建全国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同时要强调政府和个人责任,推动居家与机构照护的平衡发展。
关键词:
老龄化 长期护理保险 民生保障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温兴祥
中国农村地区的收入不平等程度和人口老龄化程度都高于城市地区,收入不平等会增加个体遭受到的相对剥夺,而人口老龄化是否会给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取决于中老年人群体的健康状况。本文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5年数据,以村内其他居民为参照组构建相对剥夺测量指标,考察相对剥夺对中国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多层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收入的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受较强程度相对剥夺的农村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较差,精神抑郁程度较高,且这种影响在以不同指标来测量相对剥夺的情况下均存在。进一步地,本文发现,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的客观健康状况并无显著影响,且相对剥夺对健康状况的不利影响主要作用于45~60岁的中年人、男性和来自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中老年人。收入不平等引致的相对剥夺给农村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改善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格局,有利于农村中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本文研究为深化农村地区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提供了相对剥夺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关系视角的经验证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怀月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为研究基础,综合运用基准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社会资本对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首先,社会资本对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其次,分解消费结构类型维度来看,社会资本对文教娱乐消费的影响效应最大。分解社会资本影响来看,社会网络的影响效应最大;再次,社会资本可以通过提升收入水平,进而对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起到显著促进作用;此外,进一步探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女性和城镇老年群体消费结构优化的影响更为显著。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陆地 孙巍
基于非参数核密度结合反事实方法,本文利用CFPS数据将居民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分解为居民收入水平差距与组群规模差距,并探究其对居民消费结构演化的影响,以揭示消费结构升级缓慢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尽管收入增长推动居民消费偏好由"生存型"向"发展与享受型"转变,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导致的消费需求区域差异却限制了消费结构优化,且这一影响对于中等收入人群更为显著。地区间收入水平差距依旧是影响消费结构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但伴随收入水平上升,组群规模差距的作用增强。此外,对比生存型消费,发展与享受型消费更易受到收入空间分布不平衡的影响,这为转型期培育消费新动能提供了新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