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09)
2023(14408)
2022(12087)
2021(11192)
2020(9860)
2019(22652)
2018(22436)
2017(43036)
2016(23355)
2015(26512)
2014(26624)
2013(26229)
2012(24154)
2011(21723)
2010(21433)
2009(20324)
2008(20180)
2007(18078)
2006(15421)
2005(13939)
作者
(68674)
(57531)
(57385)
(54738)
(36549)
(27600)
(26278)
(22601)
(22004)
(20425)
(19538)
(19505)
(18292)
(18146)
(18117)
(18050)
(17486)
(17229)
(16802)
(16559)
(14198)
(14185)
(14012)
(13210)
(13079)
(12926)
(12855)
(12742)
(11658)
(11376)
学科
(92910)
经济(92771)
管理(71481)
(68848)
(56576)
企业(56576)
方法(46563)
数学(41440)
数学方法(40905)
(28934)
中国(24995)
(24346)
(22973)
业经(19965)
(19409)
(18481)
财务(18426)
财务管理(18376)
企业财务(17452)
(17375)
银行(17327)
(17235)
贸易(17230)
(16789)
(16372)
(15959)
金融(15954)
农业(15664)
地方(15627)
(14775)
机构
大学(337440)
学院(334588)
(136928)
经济(134067)
管理(130161)
理学(111983)
理学院(110765)
研究(110137)
管理学(108659)
管理学院(108043)
中国(86965)
(70537)
科学(67968)
(67647)
(58667)
(55748)
财经(53195)
中心(52519)
业大(51719)
(50837)
研究所(50533)
(48272)
农业(46542)
北京(43942)
经济学(42764)
(40488)
(39989)
师范(39937)
财经大学(39734)
(39725)
基金
项目(226608)
科学(178196)
基金(166605)
研究(160576)
(146577)
国家(145412)
科学基金(124567)
社会(102238)
社会科(96903)
社会科学(96876)
(87984)
基金项目(87743)
自然(83005)
自然科(81095)
自然科学(81062)
自然科学基金(79617)
(75057)
教育(74918)
资助(69395)
编号(63783)
成果(51602)
重点(51431)
(50893)
(47106)
(47101)
科研(44863)
创新(44236)
课题(44087)
(43752)
教育部(43621)
期刊
(144370)
经济(144370)
研究(96233)
中国(65021)
学报(55643)
(55054)
(51775)
科学(50051)
管理(47603)
大学(42370)
学学(40289)
农业(34374)
(34323)
金融(34323)
教育(30601)
技术(29392)
财经(26667)
经济研究(23066)
(22720)
业经(22496)
问题(19156)
(18650)
统计(17096)
(17023)
理论(16646)
技术经济(16363)
(15410)
(15398)
财会(15380)
实践(15070)
共检索到4927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文娟  付敏  
文章采用我国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地区普遍使用的失能评估工具Barthel指数作为老年人的失能评估标准,以2014年的CLASS和CLHLS数据为基础,在将两项数据合并后,综合运用多重填补法、生命表技术、沙利文法,对老年人的失能水平及其长期照料需求时间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第一,老年人失能水平随年龄增加而快速增长,且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女性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预期寿命及其带残存活时间均高于男性,应将其作为重点关注人群;第二,轻中、重度失能人群中受损的活动能力项目存在差异,在提供照料时应加以区分;第三,60岁的老年人在重度失能状态下需要照料的时间约为0.42年,中重度状态下为0.79年,但是如果将轻度失能也考虑在内,需要照料的时间将增至5.01年。因此,将项目的受益人群扩大到轻度失能人群会导致照料成本大幅度上升。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成前  陆杰华  郑保丰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的背景下,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有助于扩大内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对经济的影响。文章利用长护险制度试点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2011~2018年CHARLS追踪调查数据,从消费视角考察长护险制度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长护险有助于促进中老年消费,缓解失能风险对消费的冲击;其消费促进效应突出地体现在食品、日常生活开支等基础型消费中。长护险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因各地试点模式不同而存在差异,筹资方式多元、参保群体集中、保障水平较高、服务方式多样的长护险模式对中老年消费具有更为明显的促进效应。此外,长护险对中老年消费的影响也存在人群和地域差异,失能家庭和低收入的中老年人群受长护险的影响更大,老龄化程度较深的地区长护险的消费促进效应也更为显著。研究指出,预防性储蓄和家庭代际支持模式的变化,是长护险影响中老年消费的重要机制。基于这些研究结论,文章最后探讨了进一步完善长护险制度顶层设计的政策思路。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欢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医疗服务与长期护理服务保障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而剖析失能风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行为的影响有利于医疗控费政策的精细化,并有助于推动医疗保障与长期护理保障的制度协同。因此,笔者基于CLHLS三期追踪数据,利用多水平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失能风险对老年人医疗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失能风险对老年人年度医疗总消费、门诊消费、门诊自付、住院消费及住院自付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效应分别为0.285 2、0.307 9、0.178 8、0.110 1和0.150 3;相较于基础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工具性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对老年人医疗消费影响更显著且效应更高,其效应分别是0.309 3、0.372 1、0.168 8、0.131 1和0.137 0。以上结果在家庭经济状况、子女数及性别上表现出群体异质性。此外,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如其显著降低了失能风险所造成的老年人医疗总消费增加,中介效应占比(RIT)达到了22.60%,而其对门诊消费的RIT达到了最高的40.70%。整体而言,长期护理服务模式对门诊消费行为的综合中介效应更高,其累计中介效应也高于住院消费。基于此,笔者提出加快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建设、完善长期护理服务供给等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光燕  司伟  
中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对参保群体的健康和医疗费用具有直接影响,但其是否存在明显的“溢出效应”却较少被讨论。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本文分析了新农合对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影响及这种影响的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参加新农合显著提高了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的概率,增加了其照料孙子女的强度。进一步分析显示,新农合在促进农村中老年人照料孙子女上呈现出明显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新农合对农村男性、中年人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影响比对女性和老年人的影响更加显著。此外,作用渠道的分析表明:新农合之所以能够促进农村中老年人对孙子女的隔代照料,主要是新农合的“健康效应”和“财富效应”起了决定性作用,即新农合通过改善农村中老年人健康水平和财富水平进而间接带动了照料孙子女概率和强度的增加。也就是说,新农合在对参保农村中老年人产生健康和医疗费用方面直接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明显的“溢出效应”;溢出效应的存在不但减轻了农村家庭的抚育负担,更提高了农村儿童的福利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金涛  陈树文  
本文阐述了我国目前对护理保险的现实需求,并介绍日本介护保险制度,主张借鉴日本的发展经验来构建我国的老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金龙   马凤娇   宛乐天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失能老年人规模日益扩大的背景下,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解决失能老年人照护问题的重要制度安排。本文基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三期CFPS面板数据,以我国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作为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研究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对老年人主观及客观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主观福利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显著提升了参保老龄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2)客观福利方面,一方面,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实施能够在不减少代际情感联系的前提下,显著减轻子女对父母的代际转移支付压力;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显著降低住院费用和自付医疗费用实现医疗控费。(3)调节效应显示,失能等级较高的参保人受益更多。(4)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农业户口群体和城镇职工群体,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改善福利的效果对农业户口和城乡居民群体更加明显。总的来说,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会使得包括被照护者和照护者在内的所有家庭成员受益,而且对不同群体的政策效果差异明显,这对我国后期制度的完善和推广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东雅  
老龄化社会与长期护理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家庭小型化,以及城市化带来的工作、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几千年来建立在传统文化和社会结构之上的家庭养老制度的平衡状态正逐步解体。调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人,占总人口16.1%,失能半失能人数超过4000万人,需要长期照护。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数比重将超过30%,失能和半失能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亚青  王子龙  向彦霖  
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新时代,要实现全民健康,需要重点关注农村居民的健康问题。基于CHARLS数据,本文以精神抑郁和认知健康为被解释变量实证分析了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精神健康的影响。研究发现:(1)医疗保险对农村中老年人特别是弱势群体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显著体现在男性、60岁及以上老人和低收入群体。居住在农村的中老年人比居住在城镇的更显著受益于医疗保险;(2)分位数回归和更换被解释变量回归验证了结果的稳健性;(3)机制分析表明,医疗保险通过提高农村中老年人的安全预期和生活满意度来提升其精神健康水平。为此,应进一步扩大医疗保险的参保覆盖面,增进制度公平以提升农村居民的安全预期,并加大农村财政投入和加强健康教育,打破农村精神卫生服务"供需双冷"的困境,从根本上提升农村居民的精神健康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宗占红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居家照料与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为发展完善我国老年人居家失能照料服务提供实证研究依据。结果显示,追踪期内失能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为70.47%,平均生存时长为2.45年,居家照料特征以子女或配偶照料、轻度失能、有偿照料为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低;轻度失能、有偿照料、照料需求满足均对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有抑制作用。建议以满足照料需求为导向,关注弱势失能老年群体,开展照料技能培训,失能预防关口前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失能老年人晚年健康福祉。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宗占红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CLHLS)数据,采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等生存分析方法,分析居家照料与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关系,为发展完善我国老年人居家失能照料服务提供实证研究依据。结果显示,追踪期内失能老年人全因死亡率为70.47%,平均生存时长为2.45年,居家照料特征以子女或配偶照料、轻度失能、有偿照料为主,照料需求满足程度低;轻度失能、有偿照料、照料需求满足均对失能老年人死亡风险有抑制作用。建议以满足照料需求为导向,关注弱势失能老年群体,开展照料技能培训,失能预防关口前移,推进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提升失能老年人晚年健康福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何文炯   侯雨薇  
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已试点多年并将在全国普遍实施,其收入再分配效应值得关注。文章基于CLHLS数据,估计了不同收入群体的预期失能存活时间,通过构建长护险终身缴费和待遇总额的精算分析模型,测算公平保费并计算不同群体的内部收益率,以探究在不同做法下长护险制度可能产生的收入再分配效应。研究发现:(1)低收入群体在获取医疗和照护资源等方面处于劣势,可能导致其发生失能后的死亡风险更高,预期失能存活时间较短;(2)若全体参保者按公平保费定额筹资,且待遇水平相同,长护险可能产生逆向再分配,即预期失能存活期较短的低收入群体帮助预期失能存活期较长的高收入群体;(3)若按公平保费定额筹资,在设有最高支付限额的条件下,即使提高低收入参保者的报销比率,对促进正向收入再分配的效果也不明显;(4)若按工资或收入的固定比率筹资,则有利于实现正向的收入再分配。在设计全国统一的长护险制度时,需要注重制度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在统一且适度的待遇水平下,科学测算公平费率并实行按固定比率筹资的方式,促使长护险发挥正向收入再分配功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震宇  
如何缓解家庭照料压力、弥补老年照护人力资源短缺是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文章使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2018年数据,并与相应年份地区统计年鉴数据匹配形成四期面板数据,采用渐进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长期护理保险对家庭照料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期护理保险显著挤出了家庭提供的老年照料时间,使试点地区失能老人家庭提供的日均照料时间下降44.8%,显著缓解了家庭照料服务的压力。(2)从动态效应看,长护险的政策效应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且随时间变化呈增强趋势。(3)长护险对缓解重度失能老人的家庭照料压力更为显著,城镇地区的政策效应强于农村地区。(4)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伴随着家庭转移支付的显著下降,但减少了子女提供的陪伴和情感联络。(5)长护险对家庭照料时间的挤出并没有以损害中老年人的健康为代价,且降低了其医疗服务的利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中老年人的健康。文章认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缓解家庭照料压力的基础上,应重视对家庭照料功能的支持,促进子女对老年父母的陪伴和情感联络。随着长护险制度不断扩面,着重推动农村地区失能老人对专业化护理服务的利用有利于缓解农村家庭照料压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戴卫东  
有庞大的老龄人口存在就必然面临着老龄人口的长期护理照料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德国、日本先后于1995年1月1日、2000年4月1日启动长期护理保险法案。但是通过对德国与日本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考察,可以看出两个制度之间的内容还是有很大差异的,具有制度覆盖面悬殊、护理保险的缴费率一高一低、日本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设计更为详尽、严格等显著特征。究其原因,乃建制理念迥然相异、建制动因不尽相同的结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荆涛  谢远涛  
本文基于调查问卷搜集的微观数据,通过多元Logistic模型筛选变量,建立分类回归树模型来分析影响消费者选择模式的因素,旨在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运行模式,并从政策实施层面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纯粹商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目前具有可行性,但推行需要一个过程;社会保险为基础、商业保险为补充的针对就业人群的保险模式在特定阶段有存在的必要性;全民强制社会长期护理保险模式虽然长期来看负担过重,但是最终愿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维  唐幼纯  武学慧  
上海市作为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地区,其老龄化程度及发展速度都处于较高水平,社会护理压力越来越大,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受到了许多学者以及上海市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文章选取影响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求的9个主要因素运用ISM方法进行分析,从而得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寻求提高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有效需求的可行之径,即建设人口均衡社会、加大宣传力度、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