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37)
2023(11944)
2022(9828)
2021(8915)
2020(7593)
2019(16701)
2018(16436)
2017(31550)
2016(17224)
2015(18761)
2014(18515)
2013(18254)
2012(16363)
2011(14427)
2010(14497)
2009(14059)
2008(14199)
2007(12825)
2006(11356)
2005(10512)
作者
(50144)
(42018)
(41988)
(39316)
(26690)
(20090)
(18734)
(16216)
(15773)
(14887)
(14458)
(13882)
(13473)
(13416)
(13144)
(12567)
(12529)
(12448)
(12139)
(11958)
(10641)
(10304)
(10175)
(9621)
(9455)
(9396)
(9331)
(9329)
(8313)
(8192)
学科
(85607)
(79026)
企业(79026)
(72310)
管理(72291)
经济(72178)
方法(30576)
(29399)
业经(28625)
(26257)
数学(22588)
数学方法(22453)
(21841)
财务(21824)
财务管理(21798)
企业财务(20711)
(20375)
农业(18900)
技术(17198)
中国(16155)
(15302)
(15052)
(14422)
体制(13432)
(13370)
贸易(13365)
(13168)
(13038)
理论(12750)
企业经济(12367)
机构
学院(251968)
大学(245968)
(107392)
经济(105530)
管理(102868)
理学(88699)
理学院(87899)
管理学(86876)
管理学院(86424)
研究(77443)
中国(62454)
(53473)
(50125)
(48943)
科学(45899)
财经(41898)
业大(39560)
(38997)
(38849)
农业(38642)
(38060)
中心(35680)
研究所(34705)
经济学(32250)
财经大学(30837)
北京(30618)
商学(29984)
(29826)
商学院(29740)
经济学院(29205)
基金
项目(165155)
科学(131638)
基金(122781)
研究(118183)
(107396)
国家(106402)
科学基金(92830)
社会(78433)
社会科(74420)
社会科学(74401)
基金项目(65608)
(65497)
自然(60812)
自然科(59464)
自然科学(59443)
自然科学基金(58508)
(53783)
教育(52745)
资助(48660)
编号(45716)
(39609)
(38233)
重点(36734)
(36512)
(36299)
成果(35230)
创新(34888)
(34653)
国家社会(32886)
科研(31779)
期刊
(122927)
经济(122927)
研究(70242)
中国(48508)
(46501)
(46286)
管理(42866)
学报(39070)
科学(36770)
农业(31088)
大学(30187)
学学(29317)
(24012)
金融(24012)
业经(22911)
财经(21644)
技术(21457)
经济研究(19018)
(18739)
(18544)
教育(17040)
问题(16103)
技术经济(14193)
财会(14123)
商业(12936)
现代(12865)
(12645)
(12392)
世界(12118)
科技(11881)
共检索到373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周茵  庄贵军  彭茜  
文章以关系营销与营销渠道行为理论为基础,制造商与其经销商之间的关系为研究对象,检验了制造商的长期导向对其合同制订以及经销商投机行为的直接及交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的长期导向不但可以直接促进完备合同的制订,还会间接影响合同制订与投机行为之间的关系。其中,详细的交易条款对投机行为虽然无直接影响,但是会在与长期导向的交互影响下对投机行为产生作用。当企业的长期导向低的时候,详细的交易条款会抑制合作伙伴的投机行为;当企业的长期导向高的时候,详细的交易条款却会加重对方的投机行为。周全的意外处理条款则会对渠道投机行为产生直接的抑制作用,并且这种抑制作用会随着长期导向的增强而加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周茵  庄贵军  彭茜  
以营销渠道行为与组织理论为基础,实证探讨了企业间关系质量对制造商使用关系型治理与经销商投机行为之间关系的调节影响。通过对来自制造业的152份数据分析发现:在低企业间关系质量下,制造商采用共同制订计划的方式进行关系型治理会抑制经销商的投机行为,采用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则会增多经销商的投机行为;在高企业间关系质量下,制造商采用共同制订计划的方式进行关系型治理会增多经销商的投机行为,而采用共同解决问题的方式则会抑制经销商的投机行为。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制造商合理选择关系型治理方式制定决策,抑制经销商的投机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春超  赖艳  
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金融抑制对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对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资本中非正规金融融资比例,降低了正规金融融资比例。对非正规金融融资组成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抑制显著提高了非正规金融中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民间借贷比例。分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具有"所有制歧视"特征,其中拥有外资、国企成分的企业在融资渠道选择上不受金融抑制影响;此外,金融抑制导致正规金融融资成本上升,使得企业选择非正规金融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春超  赖艳  
本文利用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制造业企业调查数据,研究金融抑制对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对制造业企业融资渠道选择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极大地提高了企业运营资本中非正规金融融资比例,降低了正规金融融资比例。对非正规金融融资组成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金融抑制显著提高了非正规金融中商业信用以及非正式民间借贷比例。分样本分析结果显示,金融抑制具有"所有制歧视"特征,其中拥有外资、国企成分的企业在融资渠道选择上不受金融抑制影响;此外,金融抑制导致正规金融融资成本上升,使得企业选择非正规金融渠道进行融资,其中大型企业趋向于选择非正规金融中的商业信用进行融资,小型企业选择非正规金融中的民间信贷进行融资,中型企业则是选择两种融资渠道,这体现了金融抑制的"规模歧视"特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涛  庄贵军  季刚  
以信息系统和渠道行为相关理论为基础,针对企业IT能力与关系型治理机制以及渠道投机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经由实地收集的192份数据检验,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制造商的IT技术能力和IT人员能力对组织间关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第二,制造商的IT人员能力和双方的关系质量对于共同制定计划和共同解决问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制造商的IT技术能力对这两种方式没有显著影响;第三,制造商与分销商的关系质量与共同解决问题对于渠道投机行为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企业在渠道管理中如何使用IT技术的相关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董维维  庄贵军  孙骏  
成功的渠道合作伙伴关系,关键在于维持合作企业间关系的持续性,并抑制投机行为带来的风险。合同和信任是保证交易顺利进行的两种渠道控制机制,目前二者关系是替代还是互补仍存在争论。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中国营销渠道的特征,深入探讨了合同机制、组织间信任的关系,以及二者对渠道投机行为和长期导向的影响;研究过程中,引入中国的人情、面子、礼等关系规范,讨论中国式关系规范对上述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合同与信任并不是相互替代的关系;合同和信任两者都能够有效抑制投机行为,合同对长期导向作用并不显著,而信任则对长期导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规范对"合同-投机行为"有减弱的调节效应,对"信任-投机行为"的调节作...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国兰   周裕欣   陈静  
利用2012~2021年A股上市企业数据,从绿色生产和绿色治理两方面综合量化企业绿色转型,实证检验了双向FDI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双向FDI抑制企业绿色转型,并呈现出“OFDI推动,IFDI阻滞”的竞争对抗表征;双向FDI的抑制作用在东部地区、小规模企业中显著存在;双向FDI对重污染企业绿色治理、绿色生产的抑制程度呈现异质性;管理者短视和资源挤占是双向FDI抑制企业绿色转型的中介路径。该结论深化了有关双向FDI与企业绿色转型间复杂关系的认识和理解,为协调“引进来”与“走出去”有序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数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道虹   刘锋   梅建明   王石宇  
科技封锁限制了国内企业获取创新资源从而阻碍企业创新,但同时也激发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替代的技术变革需求,其最终如何影响企业创新仍需要更深入的论证和研判。本文使用2011—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技术封锁对国内企业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科技封锁激励了被封锁行业的企业创新,显著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研发资本化率和发明专利产出,这一激励效应主要集中在较大规模企业和民营企业。国有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虽受到显著正向激励,但专利产出并未因此显著提高。同时,科技封锁激励了初始研发规模较小的企业进一步提高研发投入强度和研发资本化率,并激励初始研发规模较大的企业提高研发投入的产出转化和技术积累。机制分析表明,科技封锁主要通过提高创新意愿并减少研发操纵以激励企业做出积极的创新决策。市场竞争是科技封锁激励企业创新的前提,科技封锁推动形成了企业目标和政府目标的趋同环境,使得创新补助能够有效激发更强的创新潜能。本文为深入理解科技封锁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证据,也为准确把握国内技术变革机遇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尹苗苗  彭秀青  彭学兵  
资源整合依然是创业领域的热门话题之一,然而现有研究一方面缺乏中国情境下的相关研究,另一方面缺乏对资源整合影响因素的探究。本研究针对中国创业活动实践探究了投机导向对资源整合的内在影响,并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深入探究新企业创建期和成长期投机导向与资源整合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一方面表明新企业开展创业活动的本质即为追求市场机会,因而,无论新企业在创建期还是成长期其基本创业活动均为整合资源以追求获利机会。研究结论另一方面表明技术投机导向仅对新企业获得短期利益有帮助,而对新企业长期发展不利。本研究的结论对于发展和丰富中国情境下创业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陈奋强  王焰辉  
厘清多个大股东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治理机制,无疑是关乎企业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文章以我国A股上市公司2007-2020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多个大股东的股权结构对企业长期投资强度的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多个大股东并存对企业长期投资强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具体而言,拥有多个大股东的企业,其长期投资强度更高,说明多个大股东在企业长期投资决策中扮演了“助推器”的角色;作用机制检验显示,多个大股东通过抑制管理者短视和缓解融资约束两条作用渠道改善企业投资偏好,提升企业长期投资强度;进一步分析发现,多个大股东发挥的企业长期投资强度提升效应在其他大股东数量更多、其他大股东持股比例更大、公司治理水平较高的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多维度研究结论对企业完善股权结构、优化投资决策行为和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崔也光  刘思源  
本文将2008-2018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作为研究样本,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管理具有促进还是抑制作用。研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均有显著抑制作用。进一步探究发现,环境规制对企业盈余管理的影响会因为股权性质、政府补助和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不同而存在差异,进一步拓展了环境规制对盈余管理的相关研究。最后,变换计算方法重新计算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相关数据,实证结果显示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雪峰  韩永飞  
基于企业创新质量视角考察垄断产生的经济后果,能够为国家反垄断司法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垄断对企业高质量和低质量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垄断对企业高质量和低质量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抑制作用;垄断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长期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西部地区企业,而对低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成熟期企业、高科技行业企业和中部地区企业;组织冗余在垄断对低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而在垄断对高质量创新的抑制作用中未能发挥中介效应。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彬  郑雯  马晨  
本文探讨了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之间所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对上市公司的研发投入水平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说明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激励效应,而不是抑制效应。此外,相对于国有上市公司而言,在非国有上市公司中,税收征管对企业研发投入的激励效应更为强烈。进一步的研究发现,研发投入起到了降低企业税收负担的效果,而且在税收征管与企业税收负担的正向关系中,企业研发投入具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牟卫卫  刘克富  
已有研究对于险资举牌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究竟是扮演长期投资者还是短期投机者角色尚未形成一致观点。本文基于企业创新视角,以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探究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险资举牌对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抑制作用,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具有长期性影响。通过内生性检验和稳健性检验发现,上述结论仍成立。本文还进一步分析企业外部市场环境和自身内部机制的差异化影响。结果发现:险资举牌的创新抑制效应在市场化进程较低地区的企业和信息透明度较低的企业更加显著。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刻认识险资举牌的经济后果,而且对于提升险资价值投资理念、规范险资举牌行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卢太平  王慧  
以2010~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考察企业声誉对企业风险承担的影响及两者间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声誉对企业风险承担具有抑制作用;企业声誉通过促使企业实施更为有效的内部控制来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在非国有企业和处于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的企业中,企业声誉对风险承担具有更显著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