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16)
2023(6593)
2022(5545)
2021(4964)
2020(4193)
2019(9141)
2018(8819)
2017(16015)
2016(9231)
2015(9899)
2014(9519)
2013(9272)
2012(8641)
2011(7652)
2010(7511)
2009(6803)
2008(6743)
2007(6073)
2006(5189)
2005(4511)
作者
(30887)
(26162)
(25952)
(24479)
(16353)
(12861)
(11447)
(10423)
(10041)
(9193)
(9073)
(8621)
(8586)
(8452)
(8298)
(8106)
(8014)
(7795)
(7531)
(7401)
(6997)
(6411)
(6240)
(5997)
(5841)
(5825)
(5745)
(5661)
(5522)
(5415)
学科
(29931)
经济(29895)
管理(24139)
(23794)
(17812)
企业(17812)
方法(13633)
数学(12219)
数学方法(12116)
(10530)
(10186)
(8775)
中国(8362)
(8020)
贸易(8019)
(7826)
业经(7412)
农业(7344)
(6001)
技术(5780)
环境(5711)
(5503)
财务(5501)
财务管理(5494)
地方(5439)
企业财务(5224)
(4895)
银行(4841)
(4651)
(4557)
机构
学院(129725)
大学(129424)
研究(49503)
(48030)
经济(47038)
管理(45886)
理学(40353)
理学院(39817)
管理学(38923)
管理学院(38726)
(38691)
科学(36510)
中国(35091)
农业(31281)
业大(30097)
(28014)
(27961)
研究所(26329)
中心(21998)
农业大学(20695)
(19983)
(19346)
(18639)
(17938)
北京(17295)
(16879)
科学院(16834)
(16795)
财经(16404)
技术(15780)
基金
项目(97643)
科学(73828)
基金(69992)
(66911)
国家(66355)
研究(60389)
科学基金(53628)
(39090)
自然(38807)
自然科(37907)
自然科学(37883)
基金项目(37758)
自然科学基金(37252)
社会(37187)
社会科(35189)
社会科学(35176)
(34154)
资助(27944)
教育(27035)
重点(23099)
计划(22719)
编号(21847)
科技(21379)
(21013)
(20493)
(20244)
科研(19898)
创新(19278)
(19189)
(17990)
期刊
(47914)
经济(47914)
学报(36121)
(34472)
研究(30474)
科学(27772)
大学(25082)
中国(24621)
学学(24415)
农业(23623)
(14838)
管理(14829)
(13515)
业大(11431)
教育(9910)
农业大学(9446)
(9411)
金融(9411)
(9129)
业经(8573)
技术(8555)
林业(8305)
科技(8293)
经济研究(8105)
财经(7636)
中国农业(6684)
问题(6674)
资源(6622)
自然(6576)
(6511)
共检索到1816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卉  周清明  黎娟  向德明  张黎明  
为了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状,并探讨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的长期效应,以云烟87为试材,通过3年定位试验研究了连续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连续施用生物炭能明显影响土壤的物理性状。连续施用生物炭对2015年烤烟生育各时期内土壤含水率均有促进作用,土壤含水率升高了3.243~3.983个百分点,且差异极显著,而在2016,2017年时,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在烤烟生育各时期内土壤含水率与对照比较或高或低,但差异均不显著;连续施用生物炭在2015年移栽后30 d时,土壤容重升高0.083个百分点,土壤孔隙度降低3.113个百分点,但差异均不显著,其他年份各时期为连续施用生物炭后土壤容重降低0.010~0.144个百分点,土壤孔隙度升高0.500~5.537个百分点,且以2017年移栽后30 d时生物炭对土壤容重和孔隙度的影响作用显著;连续施用生物炭对2015,2016年各时期的土壤固相比影响较小,主要能显著降低2017年移栽后30 d时土壤固相比。连续施用生物炭能极显著增加2015年各时期土壤液相比,降低2015年移栽后30 d土壤气相比,但对其他年份各时期的土壤液相比和气相比影响较小。不同年份各时期土壤物理性状各参数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连续施用生物炭后的土壤物理性状与对照差异较大,有利于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丁梦娇  黄莺  易维洁  刘洋  陈忠莎  
为探明植烟土壤有机肥氮素的分解规律,采用田间根区取样的方式,在等氮量(有机氮占20%)条件下,研究牛粪、秸秆、油枯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氮素转化及相关功能菌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机肥与化肥配施氮素转化的相关微生物数量、氮素含量较单施化肥的土壤有不同程度升高。氨化菌、亚硝化菌、反硝化细菌和好氧性自生固氮菌种在烟草旺长期以及成熟期明显增高,之后降低较快,与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素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牛粪、油枯处理在烟草生长伸根期及旺长期氨化菌数量增加较快,有利于有机氮素分解,同时反硝化菌数量增长缓慢,降低了无机态氮素的分解。施秸秆前应调节碳氮比后再施入土壤,以促进秸秆中有机态氮素的分解。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邱学礼  高福宏  方波  李忠环  段宗颜  付斌  余小芬  
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施用不同土壤改良措施(施用河砂、沸石、水稻秸秆、中草药药渣、腐熟有机肥)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①不同土壤改良措施中除施用河砂外,均使土壤容重降低,孔隙度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施用沸石、水稻秸秆和中草药药渣对改善土壤通透性的作用较好,相比改良前土壤容重降低0.06 g/cm3,孔隙度增加2.21%~2.86%;②不同土壤改良措施能有效降低土壤粘粒含量,同时增加砂粒含量,施用沸石和有机肥改善土壤质地粘重的效果优于其它处理;③不同土壤改良措施对土壤pH的影响较小,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④施用有机肥后显著增加土壤碱解氮含量,其余处理土壤碱解氮含...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丹梅  段玉琪  杨宇虹  晋艳  黄建国  袁玲  
【目的】了解施肥与土壤培肥和作物真菌病害的关系,为烤烟科学施肥、保持农业生产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积累资料。【方法】利用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的长期肥料定位试验,设置长期不施肥(CK)、纯施化肥(C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MCF)等处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s)和454高通量测序技术,分别就施肥对植烟土壤有机质、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经16年长期施肥后,MCF使土壤有机质提高19.63%,有效磷增加;CF降低土壤有机质20.56%,碱解氮和有效钾减少。施肥显著增加微生物标记性磷脂脂肪酸(PLFAs)的种类和总量,尤以MCF最为显著,说明施肥尤其是MCF显著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影  李斌  柳东阳  姜桂英  申凤敏  刘世亮  
在生物炭与有机菌肥配施条件下,研究植烟土壤在生长期内土壤基础养分和可溶性碳(DOC)、氮(DON)含量的变化,为植烟土壤的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在施相同化学肥料的基础上,设置CK(不施有机肥)、T1(生物炭)、T2(有机菌肥)、T3(生物炭菌肥)、T4(50%有机菌肥+50%生物炭)、T5(60%有机菌肥+40%生物炭)、T6(40%有机菌肥+60%生物炭) 7个处理。结果显示,各有机肥处理与对照相比对提高土壤养分含量作用明显,与其他处理相比,T2处理显著提高了移栽后60 d的土壤铵态氮含量; T5处理则显著提高了整个生育期的硝态氮含量;与其他处理相比T5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速效磷含量,T2处理显著提高了60 d时土壤速效钾含量。T1和T3处理与其他处理相比显著提高了旺长期(移栽后60 d)土壤DOC含量,T3处理的DOC/SOC比值达到最高(8. 31 mg/g)。T2处理土壤DON含量在90 d达到最高(57. 09 mg/kg),T5处理的土壤DON含量则在60 d最高(97. 98 mg/kg);与其他处理相比,T3、T4、T5和T6处理降低了移裁后90 d植烟土壤成熟期的芳香化指数(AI),提高了E2/E3值。综上所述,在豫中烟区,有机菌肥及60%有机菌肥配施40%生物炭施肥措施,最有利于提高土壤氮素含量,生物炭和生物炭菌肥施肥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可溶性碳含量。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熊德中  李玉梅  曾文龙  卢晓华  
将硫酸镁、硫酸钾、硫酸铵施入灰泥田、潮砂田1周后,对3种肥料硫的吸附固定率,灰泥田分别为25.0%、49.0%、14.0%,潮砂田分别为8.9%、18.4%、6.9%;施过磷酸钙土壤的有效硫含量较低;过磷酸钙和硫酸钾施入土壤后,肥料硫的淋洗率为18.46%-24.45%.培养期间(105 d),土壤有机硫的矿化率为7.00%-15.07%.烟叶产值以施硫30.0 kg.hm-2处理的最高(24025.50元.hm-2);施硫量90、105 kg.hm-2处理的烟叶评吸总分较低(其中烟叶评吸的刺激性、香气量和香气质的得分较低).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莉娜  马仲文  
福建植烟土壤有效硫含量较丰富且变异范围大,平均(34.1±21.7)mg.kg-1(n=557),变幅为5.6-177.3 mg.kg-1,有42.2%的植烟土壤缺硫或潜在缺硫(有效硫含量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牛静  甄安忠  葛生珍  郑海凤  陈波  何文高  宗学凤  吕俊  马浩  李钠钾  王三根  
合理施用氮素是保障烤烟正常生长发育及产量和品质形成的基础,但不同氮肥施用量会影响种植烟草土壤的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本试验以种植云烟87后30~90 d时期内的土壤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低氮处理(118.5 kg/hm2)和高氮处理(155.6 kg/hm2)两种施氮水平下,土壤的理化特性(pH及养分含量)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种施氮处理植烟土壤在同一施氮水平条件下,随着烟苗移栽天数增多,土壤pH、蔗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变化趋势,速效磷含量呈现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有机质含量、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复杂。2种施氮处理植烟土壤在同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正  敬海霞  解昌盛  向永光  曹安全  张登荣  陈明富  刘国顺  叶协锋  
研究了黑麦草不同翻压量对植烟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翻压黑麦草的各处理均能够明显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状,提高烟叶品质,其中以翻压量为22 500 kg/hm2的综合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22 500 kg/hm2翻压量的处理在烟株移栽后30 d时土壤容重降低了0.064 g/cm3,土壤孔隙度和土壤含水率分别提高了2.48%和3.71%;在烟株整个生育期,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提高了12.18%~30.84%,6.82%~21.46%,62.19%~119.20%,40.02%~85.44%,烟叶品质指标相对其他处理更优。翻压黑麦草的各处理均能够较好的调节土壤的pH值,改...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晓日  葛银凤  李娜  彭靖  樊耀  高天一  
为探讨连续施用生物炭及生物炭不同用量对土壤肥力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在沈阳农业大学后山棕壤新型肥料试验基地(始建于2013年)布置生物炭用量定位试验,设置4个生物炭用量梯度0,1.5,3,6 t·hm-2,研究不同用量生物炭对棕壤理化性质、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炭对玉米苗期土壤含水量的影响不大,随着生育期的推进,逐渐表现出其保水性能;添加生物炭可以降低土壤容重,不同用量生物炭处理的土壤容重较NPK处理平均降低了6.04%,且容重随施炭量的增加而降低;施用生物炭可以提高土壤pH值、有机质和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殷全玉  刘健豪  方明  王生才  刘国顺  肖艳松  
2018年,在湖南省郴州市桂阳烟区,设置5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T1(常规+高碳基肥料)、T2(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T3(常规+高碳基肥料+哈茨木霉)、T4(常规+高碳基肥料+枯草芽孢杆菌+哈茨木霉),测定植烟土壤全碳、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使用高通量技术分析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探究高碳基肥料配施微生物菌剂对植烟土壤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CK相比,T2、T3、T4的土壤全氮含量分别提高20%、28%、28%,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施高碳基肥料处理的土壤硝态氮含量分别提高48.70%、49.90%、89.18%、111.72%,均与CK存在显著差异;2)与CK相比,各处理细菌OTU数量分别降低8.17%、10.03%、17.40%、14.04%,其中T3、T4与CK间存在显著差异,T2和T3间细菌Chao1、ACE指数均存在显著差异,T1和T2间真菌Shannon、Simpson指数存在显著差异;3)与CK相比,T1对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的影响不显著,T2、T3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分别提高79.86%、41.88%,T3的硝化螺旋菌门相对丰度降低29.31%;T2的壶菌门相对丰度提高107.31%,T4的担子菌门相对丰度提高86.86%,均与CK差异显著,各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不稳定,对细菌、真菌的影响效果不相同;4)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优势菌群相对丰度与全氮、铵态氮、速效钾含量呈显著相关,说明高碳基肥对土壤化学性质的改变影响了土壤优势菌群的丰度。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瑞平  苟小梅  张毅  蔡艳  李冰  叶沁鑫  林朔  
[目的]研究生物有机肥与化肥配施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真菌群落特征的影响,为新型生物有机肥的合理应用与烤烟科学施肥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4-10月在攀枝花市米易县新山乡中山村进行田间小区试验,试验共设置4个处理:生物有机肥+常规用量化肥(对照,CNA0)、生物有机肥+95%常规用量化肥(CNA1)、生物有机肥+90%常规用量化肥(CNA2)、生物有机肥+80%常规用量化肥(CNA3),每个处理重复3次。分别采集各处理烤烟成熟期土壤,通过化学分析和高通量测序分别测定其养分含量和真菌群落组成与丰度,并对不同处理植烟土壤化学性质与真菌优势类群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CNA0相比,CNA1、CNA2和CNA3处理植烟土壤的pH均略有下降;植烟土壤有机质和有效磷含量均以CNA2处理最高,较对照分别增加了30.15%,35.17%;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分别以CNA1和CNA0处理最高;所有处理的全氮含量为1.24~1.41 g/kg,仅CNA3与CNA0处理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植烟土壤真菌群落丰富度和多样性均以CNA1处理最低,其Chao1和Shannon丰富度指数相较对照分别降低了32.75%和32.46%。不同处理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优势菌门均为子囊菌门和接合菌门,CNA1处理的接合菌门丰度是对照的2.53倍。优势菌属分别为被孢霉属、假裸囊菌属和腐质霉属,其中被孢霉属在CNA1处理中相对丰度最高,是对照处理的2.54倍。相关性分析表明,速效钾含量是影响植烟土壤真菌群落的主要环境因子。[结论]生物有机肥与95%常规用量化肥(减施化肥5%处理)配施时,植烟土壤pH适中,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含量充足,真菌丰富度和多样性均较低,可维持土壤微生态平衡,有效控制烤烟土传病害。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光钰   胡勇   吴永琴   张清壮   李鑫  
对连作障碍严重的植烟土壤进行物理熏蒸、棉隆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技术灭菌处理,以未经处理的土壤为对照,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应用FUNGuild对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化学熏蒸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水解氮含量,物理熏蒸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物理熏蒸、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减少了26.74%、41.39%和38.46%,3种灭菌方式对植烟土壤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抑制效应;不同灭菌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提高了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核杆菌属(Tuberi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土壤中,氢孢菌属(Hydrogenispor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成为优势菌属。群落功能预测表明,物理熏蒸导致土壤中病理营养型真菌增加,化学熏蒸导致腐生–共生营养型向病理–腐生营养型转变,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灭菌处理则降低了病理营养型真菌丰度并促进腐生真菌的大量繁殖。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光钰   胡勇   吴永琴   张清壮   李鑫  
对连作障碍严重的植烟土壤进行物理熏蒸、棉隆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技术灭菌处理,以未经处理的土壤为对照,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应用FUNGuild对真菌群落进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化学熏蒸显著提高了土壤的水解氮含量,物理熏蒸显著提高了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的pH值和有机质含量;物理熏蒸、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的土壤中尖孢镰刀菌数量分别减少了26.74%、41.39%和38.46%,3种灭菌方式对植烟土壤尖孢镰刀菌均具有抑制效应;不同灭菌方式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发生明显变化,化学熏蒸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提高了土壤中芽孢杆菌属(Bacillus)、结核杆菌属(Tuberibacillus)、梭菌属(Clostrid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的相对丰度;甘蔗渣土壤强还原处理土壤中,氢孢菌属(Hydrogenispora)、瘤胃梭菌属(Ruminiclostridium)和拟杆菌属(Bacteroides)成为优势菌属。群落功能预测表明,物理熏蒸导致土壤中病理营养型真菌增加,化学熏蒸导致腐生–共生营养型向病理–腐生营养型转变,而甘蔗渣土壤强还原灭菌处理则降低了病理营养型真菌丰度并促进腐生真菌的大量繁殖。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晓园   黄瑞寅   刘意旋   何经纬   和锐敏   李宙文   何岸   安玉兴   罗莎莎  
【目的】研究施用生物炭对烟叶品质、土壤养分和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方法】以云烟87为试验材料,大田随机区组试验,设置4个处理(SWT1:常规施肥;SWT2:常规施肥+生物炭1500 kg/hm~(2);SWT3:常规施肥+生物炭2250 kg/hm~(2);SWT4:常规施肥+生物炭3000 kg/hm~(2)),测定各处理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分析成熟期植烟土壤养分和烤烟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结果】施用生物炭对植烟土壤养分和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无显著影响;相比SWT1处理,施用生物炭各处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显著提高,其中SWT3处理的香气质、香气量、浓度、劲头、杂气、使用价值和总得分分别提高13.85%、6.56%、10.87%、8.70%、4.62%、12.31%和6.25%,表现最优;相比SWT1处理,随着生物炭施用量的上升,烟株根际土壤细菌丰富度(Chao1指数)、多样性(Shannon指数)、总ASV数(Amplicon sequence variants,扩增子序列变异体)和独有ASV数呈下降趋势,差异细菌数量呈上升趋势;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和放线菌门等为各处理的优势菌门,门分类水平下,不同处理的群落结构无显著差异;施用生物炭提高了f__Rhizobiaceae、g__Allorhizobium、g__Neorhizobium、g__Pararhizobium、g__Rhizobium等固氮菌以及f__uncultured_Actinobacterium、f__Burkholderiaceae、f__Pseudomonadaceae、o__Pseudomonadale、g__Pseudomonas、g__Sphingopyxis、g__Dyella、g__Massilia等促生菌的相对丰度,降低了s__unclassified_Anaerolineaceae、g__unclassified_Caulobacteraceae等反硝化细菌的相对丰度;ASV分类水平下,AN(碱解氮)含量是影响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最主要土壤因子。【结论】施用生物炭提高了烤后烟叶感官质量,其中2250 kg/hm~(2)的处理表现最优;施用生物炭降低了根际土壤细菌α-多样性,提高了根际土壤固氮菌、促生菌、反硝化细菌等有益菌相对丰度,有利于增加土壤养分,促进植物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