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65)
2023(5907)
2022(4882)
2021(4354)
2020(3591)
2019(7831)
2018(7433)
2017(13700)
2016(7647)
2015(7969)
2014(7535)
2013(7342)
2012(6604)
2011(5828)
2010(5628)
2009(5120)
2008(4925)
2007(4300)
2006(3635)
2005(2926)
作者
(24639)
(20803)
(20634)
(19183)
(12916)
(10178)
(9048)
(8174)
(7954)
(7166)
(7083)
(6761)
(6698)
(6630)
(6492)
(6304)
(6277)
(6182)
(6046)
(5905)
(5457)
(5143)
(4821)
(4794)
(4676)
(4559)
(4514)
(4500)
(4362)
(4188)
学科
(26958)
经济(26925)
管理(22014)
(21447)
(16483)
企业(16483)
方法(13244)
数学(12118)
数学方法(12032)
(8641)
(8152)
(7046)
贸易(7046)
(6892)
中国(6815)
(6455)
业经(6432)
农业(6092)
(5148)
财务(5145)
财务管理(5140)
技术(5074)
环境(4945)
企业财务(4904)
(4812)
地方(4265)
(4204)
产业(4190)
(4016)
银行(3974)
机构
大学(106820)
学院(106487)
(42660)
经济(41968)
管理(40565)
研究(37840)
理学(36341)
理学院(35927)
管理学(35252)
管理学院(35092)
(29969)
科学(26790)
中国(26541)
农业(24351)
业大(23999)
(21727)
(20375)
研究所(19199)
(17466)
中心(16977)
农业大学(16653)
(14860)
财经(14666)
(13570)
(13477)
(13355)
经济学(13083)
北京(12892)
(12719)
科学院(12535)
基金
项目(82363)
科学(63743)
基金(61391)
(57909)
国家(57452)
研究(50607)
科学基金(47715)
自然(34065)
社会(33711)
自然科(33337)
自然科学(33318)
基金项目(33173)
自然科学基金(32766)
(32289)
社会科(32109)
社会科学(32098)
(28188)
资助(24137)
教育(22641)
重点(19081)
计划(18605)
(17623)
编号(17583)
(17570)
(17215)
科研(16861)
科技(16760)
创新(16567)
(16469)
(14750)
期刊
(39695)
经济(39695)
学报(27737)
(26251)
研究(24581)
科学(21897)
大学(19437)
学学(19090)
中国(18121)
农业(17767)
管理(12969)
(12921)
(9863)
业大(8679)
农业大学(7586)
经济研究(7319)
(7319)
金融(7319)
(7212)
业经(7056)
财经(6915)
技术(6523)
科技(6415)
(5893)
问题(5616)
教育(5415)
中国农业(5376)
商业(5298)
林业(5213)
资源(4901)
共检索到1419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淑红  于秀智  张恩平  周芳  谭福雷  
本试验以长期定位施肥试验为平台,以番茄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期偏施氮肥及与磷钾肥配施对番茄干物质的积累、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有机肥处理的株高、茎粗及叶面积均大于单施无机肥处理,株高、茎粗增幅分别达3.17%~10.27%和3.59%~18.80%。始收期番茄干物质显著增加,主要分配到果实和叶片,而分配到根的比例最低。平均值分别为55.34%、25.79%、16.61%,而根中比例为2.26%。长期单施无机氮肥或配施P、K肥都可以显著地提高番茄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特别是配施K肥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配施K肥处理的番茄叶片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均显著小于配施P的处理,表明施K能促进气...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尹兴  张丽娟  李博文  刘文菊  郭艳杰  李玉涛  
【目的】研究田间条件下氮肥与硝化抑制剂双氰胺(dicyandiamide,DCD)配施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活性氮损失的影响,明确DCD在棚室蔬菜生产体系中的作用及其硝化抑制效果,为氮肥减施增效提供依据。【方法】试验在河北省永清县番茄主产区北岔口村进行,供试作物为番茄。试验设5个处理,分别为不施氮对照(N0)、传统施氮(Con)、传统施氮+双氰胺(Con+DCD)、减量施氮(Opt)和减量施氮+双氰胺(Opt+DCD),定期对温室番茄追肥期间土壤无机氮、N2O排放量和NH3挥发损失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利用流动分析仪测定土壤无机氮含量,气相色谱仪测定N2O排放量,硼酸吸收-标准稀酸滴定法测定NH3挥发量。应用SAS软件对不同处理的产量、品质和各个指标进行方差分析。【结果】氮肥与DCD配施可以提高番茄产量,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分别提高了20.2%和2.4%,其中Con+DCD产量显著高于Con;同时,Con+DCD和Opt+DCD的氮肥农学效率(NAE)和氮肥偏生产力(PFP)均显著高于Con和Opt,其中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的NAE分别提高了176.7%和22.3%;此外,配施DCD显著降低了棚室番茄果实的硝酸盐含量,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分别降低了28.6%和19.3%,其他品质指标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氮肥与DCD配施显著降低了NO_3~--N在0—100 cm土层的累积,Con+DCD和Opt+DCD的NO_3~--N累积量分别为607.1和441.8 kg·hm~(-2),较Con(708.4 kg·hm~(-2))和Opt(524.2 kg·hm~(-2))降低了14.3%和15.7%。各处理N2O排放通量和NH3挥发速率的峰值分别出现在施肥后第3天和第2天,总体来看,DCD能有效降低N_2O排放和NH3挥发损失,Con+DCD较Con、Opt+DCD较Opt处理的N2O累积排放量和NH_3挥发累积量分别降低了51.2%、75.4%和17.2%、21.9%。【结论】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与DCD配施提高了温室番茄的产量、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偏生产力,减少了土壤NO_3~--N在0—100 cm土层的累积,降低了N_2O排放量和NH_3挥发损失量,且以减氮50%并配施DCD(Opt+DCD)的效果最好。因此,在温室番茄生产中,适当减氮并配施DCD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施肥管理方式。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雅欣  马茂亭  安志装  赵同科  
为了研究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在大棚种植条件下,以辣椒和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不施肥、100%有机肥、75%有机肥、50%有机肥、50%有机肥+50%化肥、75%化肥、50%化肥)对辣椒和番茄产量及品质的影响。就辣椒而言,肥料减量及其配施对辣椒产量无明显影响,对辣椒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相对较小,以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处理的辣椒中硝酸盐含量最低,维生素C含量最高,即处理50%有机肥+50%化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征宇  孙永红  赵明  蔡葵  王文娇  陈建美  
通过大田番茄试验,进行了有机肥与无机肥不同配比施用对土壤NO3--N和NH4+-N含量以及番茄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施氮量相同的条件下,番茄各生育期土壤NO3--N和NH4+-N含量随无机N配施比例的增加而增加,变化动态相似。番茄拉秧期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全N和有机C含量有明显变化,且均为高量有机肥配施处理>低量有机肥配施处理>化肥处理。有机氮与无机氮配施比例为3∶2,对土壤N素矿化与固持、土壤全N与有机C的提升以及增加番茄产量较为有利。番茄果实中可溶性糖、酸和维生素C含量的变化规律与肥料施用无相关性,可能是受番茄产量高低的影响。各处理的番茄果实硝酸盐含量随有机肥配施比例的增加而下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丽英  张彦才  陈丽莉  李若楠  翟彩霞  李巧云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了膜下滴灌模式下,鸡粪、牛粪和猪粪三种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秋冬茬和冬春茬设施番茄产量、果实营养品质和生育期根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土壤电导率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鸡粪、牛粪和猪粪三种粪肥与化肥配施均能获得90~125 t/hm2的番茄产量,猪粪处理产量较高,鸡粪处理次之,牛粪处理最低,差异不显著。与鸡粪和猪粪处理相比,牛粪处理的果实硝酸盐含量和水分含量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高,风味、品质和耐贮存性好,鸡粪处理的果实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牛粪和猪粪处理,鸡粪处理的果实VC含量高于牛粪和猪粪处理,差异不显著。牛粪与化肥配施处理的根层土壤无机氮含量比鸡粪和猪粪处理低,没有出现明显的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立华  刘颖  周米平  
采用二次饱和D-最优回归设计(311B方案),对氮磷钾配施与绿星80大白菜的产量、V c含量、硝酸盐含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并建立了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绿星80大白菜的氮磷钾最佳施肥量为纯N 245~265 kg/hm2,P2O5158~188 kg/hm2,K2O 150~165 kg/hm2;N,P2O5和K2O的质量配比为1∶0.68∶0.62;此时用回归模型预测的大白菜产量为119 620 kg/hm2,V c含量为272.14 m g/kg,硝酸盐含量为1 051.67 m g/kg。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红  眭晓蕾  郭英华  袁丽萍  张振贤  
试验设计了5个施肥水平以研究对日光温室不同季节(茬口)番茄光合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日光温室番茄生育进程推进,叶绿素含量逐渐降低,叶绿素a/b比值冬春茬呈逐渐降低趋势,而秋冬茬呈逐渐增加趋势。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叶绿素含量呈增加趋势,但对叶绿素a/b的比值则影响不大。在5个施肥水平中,理论施肥的叶片光合能力较强,光合作用中的关键酶RUBP羧化酶活性,以及Mg2+-ATPase、Ca2+-ATPase活性较高,尤其中位叶和上位叶的光合能力较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雅欣  赵同科  安志装  马茂亭  
为研究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设施栽培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与传统有机肥施用量105.00×10~3 kg/h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较番茄传统施肥模式增产12.99%;施用有机肥减量25%,50%时,番茄产量较传统施用有机肥分别增产8.55%,8.84%,施用无机肥减量至50%,番茄产量显著降低。在番茄生长中期,有机肥和无机肥减量施肥处理中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当有机肥减量25%,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较传统施用有机肥模式分别增加1.41%,2.64%,10.34%;在番茄收获后,各施肥处理土壤中养分含量随施肥量减少而降低,无显著性差异;与番茄生长中期相比,有机无机配施处理0~20 cm, 20~4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别由67.33,28.93 mg/kg增至90.95,40.66 mg/kg, 40~6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由21.40 mg/kg降至14.97 mg/kg,而60~80 cm和8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基本持平;随施氮量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降低,也降低其淋溶风险。与传统施用量105.00×10~3 kg/hm~2相比,当地设施番茄施肥总量可降低25%~50%,并适当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既可使番茄略微增产、降低土壤中硝酸盐淋溶风险,也能使土壤养分含量更适宜作物生长,维持土壤生产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宋雅欣  赵同科  安志装  马茂亭  
为研究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设施栽培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在设施栽培条件下,以番茄为试验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有机无机肥减量及其配施等措施对番茄产量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与传统有机肥施用量105.00×10~(3 )kg/hm~2相比,有机无机配施较番茄传统施肥模式增产12.99%;施用有机肥减量25%,50%,番茄产量较传统施用有机肥分别增产8.55%,8.84%,施用无机肥减量至50%,番茄产量显著降低。在番茄生长中期,有机肥和无机肥减量施肥处理中土壤中各养分含量差异不显著,而当有机肥减量25%,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钾含量较传统施用有机肥模式分别增加1.41%,2.64%,10.34%;在番茄收获后,各施肥处理土壤中养分含量随施肥量减少而降低,无显著性差异;0~20 cm,20~40 cm,40~60 cm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分别由85.0,18.7,9.44 mg/kg增至90.95,40.66,14.97 mg/kg,60~8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由33.60~21.28 mg/kg,80~100 cm土层中硝态氮含量基本持平;随施氮量减少,土壤中硝态氮累积量降低,也降低其淋溶风险。与传统施用量105.00×10~(3 )kg/hm~2相比,当地设施番茄施肥总量可降低25%~50%,并适当采用有机无机肥料配施,既可使番茄略微增产、降低土壤中硝酸盐淋溶风险,也能使土壤养分含量更适宜作物生长,维持土壤生产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井立军  邹志荣  刘建辉  张合一  刘晓辉  
采用 三因素二 次饱和 D最 优设计方 案,对中 棚番茄氮 磷钾最 优化施肥 问题进行 了定 量研究,建 立了中棚 番茄产量 形成的 肥料反应 模式,利 用回归模 式对 最优 化施 肥量、各种 肥料 要素 的单独产量 的效应 规律及其 互作效应 进行了 探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建硕  张彦才  王丽英  李若楠  任燕利  翟凤芝  孙璇  
为探究聚磷酸铵水溶肥对番茄的农学效应,该文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聚磷酸铵水溶肥对秋冬茬设施番茄产量、品质、磷素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施磷(化肥磷P2O5)量为29 kg/hm2时,番茄单果重和产量均达到最高;番茄品质的各个指标均表现出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得到适宜施磷量为29 kg/hm2;不同施磷量处理之间番茄根的磷吸收量差异不显著;番茄叶、果实和全株的磷吸收量随施磷量的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呈二次多项式关系,经拟合,番茄果实和全株磷吸收量最高时对应的施磷量分别为21.17,25.79 kg/hm2。综合分析,该试验条件下秋冬季设施番茄产量为42.88 t/hm2时,聚磷酸铵水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银坤  郭文忠  薛绪掌  乔晓军  王利春  陈红  赵倩  陈菲  
【目的】建立适用于日光温室番茄水肥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探讨不同灌溉施肥模式在日光温室番茄节水节肥增产效能上的差异。【方法】基于负压装置和滴灌系统,研究常规施基肥(CK)、营养液滴灌施肥(DI)和负压供液施肥(NI)对温室番茄产量、品质及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负压供液施肥模式下土壤水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0—20 cm土层含水量周年变化幅度为20.8%—25.0%,低于滴灌施肥处理的19.7%—28.6%。基于负压装置的供液模式(NI)相对于处理CK和DI,不但养分(N+P_2O_5+K_2O)的周年总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刘燕妮  吕昊峰  赵以铭  林杉  
为探究施用生物炭能否缓解因过量施氮对番茄生长可能造成的负面影响,进行了二因素(氮肥和生物炭)三水平完全随机区组盆栽试验。3个施氮量分别为100,200,400 mg/kg,3个施碳量分别为0,2.5,5.0 g/kg。通过对番茄茎、叶和果实干鲜质量、累积灌溉量、水氮利用效率的测定和分析,获得如下主要结果:与中低施氮量相比,高施氮量处理番茄茎叶干质量和累积灌溉量均显著降低,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相比,添加生物炭显著提高了番茄叶和果实干质量、累积灌溉量和水氮利用效率。因此,适量施用生物炭,可有效减缓高氮对番茄生长的抑制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孙昭安   张译文   江丽华   李昭君   郭鑫   曹慧   孟凡乔  
【目的】定量番茄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氮量以及土壤残留的肥料氮量,评估嫁接和施氮对氮肥去向、土壤氮平衡以及土壤净残留肥料氮的影响。【方法】通过15N尿素示踪结合盆栽试验,试验番茄品种‘齐达利’和‘017’,包括嫁接和不嫁接以及施氮和不施氮处理。借助15N标记技术区分植株和土壤中源于肥料氮和土壤氮的贡献,进而追踪肥料氮去向;计算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即施氮与不施氮植株对土壤氮吸收的差值),最终评估土壤氮的平衡。【结果】番茄植株干重和氮吸收量对施氮的响应取决于接穗品种和嫁接处理。肥料氮对整个植株氮吸收贡献率为35.9%—38.8%,对地上部氮吸收的贡献(35.9%—39.9%)高于根系(31.6%—36.2%)。土壤氮吸收的加氮交互效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呈现正值,嫁接对加氮交互效应无显著影响。各处理肥料氮分配到植株地上部、土壤和损失的平均比值为4.0﹕2.6﹕3.4,作物-土壤系统对氮肥的总回收率(地上部吸收+土壤残留)为70%。在施氮量250 kg·hm-2水平,各处理的土壤残留肥料氮无法弥补植株地上部带走的土壤本身氮,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土壤本身氮肥力的消耗。【结论】如果选择增加氮肥投入来弥补土壤本身氮的消耗,可能导致氮肥损失的风险。本研究中,与番茄‘齐达利’自根苗、‘017’自根苗和嫁接苗相比,‘齐达利’接穗与南瓜砧木组合增加了根际土壤对肥料氮的固持,降低了肥料氮的损失。因此,合适砧穗组合可能是保持番茄土壤氮肥力的有效园艺措施。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茜  张小梅  梁斌  毕明浩  李俊良  
为探究不同施肥处理对设施大棚土壤微环境的影响,以寿光市长期定位设施番茄试验大棚为基础,设置4种施肥处理,不施肥(CK)、鸡粪+秸秆施肥(M+S)、鸡粪+尿素施肥(M+U)及鸡粪+尿素+秸秆施肥(M+U+S),对设施番茄生长期内土壤养分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番茄生长期内,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动态变化,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番茄生长的初果期;脲酶、酸性磷酸酶活性高峰出现在盛果期;拉秧期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增施高碳氮比作物秸秆显著降低了土壤盐分浓度,明显缓解土壤p H值的下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