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647)
2023(5394)
2022(4563)
2021(4364)
2020(3657)
2019(8503)
2018(8248)
2017(16276)
2016(8930)
2015(9619)
2014(9593)
2013(9384)
2012(8944)
2011(7976)
2010(8299)
2009(7998)
2008(7933)
2007(7314)
2006(6761)
2005(6126)
作者
(23793)
(19918)
(19595)
(19086)
(12690)
(9437)
(8985)
(7458)
(7439)
(7374)
(6662)
(6514)
(6417)
(6383)
(6296)
(6116)
(5799)
(5765)
(5739)
(5707)
(4916)
(4836)
(4790)
(4648)
(4595)
(4568)
(4384)
(4343)
(4007)
(3986)
学科
(35174)
经济(35058)
(27926)
管理(27040)
(21042)
企业(21042)
方法(13776)
(12907)
(12785)
数学(12458)
数学方法(12283)
中国(11882)
农业(8630)
(8203)
(7651)
(7615)
财务(7600)
财务管理(7589)
企业财务(7305)
(6928)
贸易(6926)
地方(6806)
(6771)
业经(6619)
(6118)
劳动(6101)
及其(5852)
(5776)
银行(5767)
(5596)
机构
大学(124515)
学院(124277)
(57099)
经济(55919)
管理(49151)
研究(43190)
理学(41987)
理学院(41581)
管理学(40869)
管理学院(40627)
中国(33485)
(29256)
(25428)
科学(22441)
财经(22081)
(21144)
(20055)
中心(19444)
(19263)
研究所(18646)
经济学(17627)
(16604)
北京(16514)
财经大学(16226)
(16109)
师范(16012)
经济学院(15799)
(15665)
(15063)
业大(14661)
基金
项目(76883)
科学(62157)
研究(59723)
基金(57155)
(48268)
国家(47801)
科学基金(41689)
社会(39027)
社会科(36986)
社会科学(36978)
基金项目(28894)
(28153)
教育(27848)
自然(25802)
自然科(25203)
自然科学(25195)
编号(24793)
自然科学基金(24757)
资助(24572)
(24298)
成果(21796)
(18209)
课题(17131)
重点(16838)
教育部(16239)
(16228)
国家社会(15991)
(15891)
人文(15847)
(15485)
期刊
(66055)
经济(66055)
研究(41425)
中国(27292)
(22403)
管理(19175)
(16026)
(15616)
金融(15616)
科学(14678)
教育(14305)
学报(14028)
大学(11852)
财经(11247)
学学(10954)
经济研究(10711)
农业(10631)
技术(10414)
业经(9871)
(9672)
问题(8614)
(8501)
国际(8181)
世界(6292)
技术经济(6143)
现代(6012)
统计(5942)
理论(5769)
(5445)
经济管理(5415)
共检索到1981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石智雷  易成栋  
本文以我国特殊的转轨过程和制度环境为背景,尝试建立一个解释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微观模型,侧重分析家庭禀赋改变劳动力迁移预期以及投资回报率的条件下,劳动力如何通过方向不同的迁移决策来回应制度约束,改善自己的长期福利。研究发现,长期保障的缺失是迁移劳动力城市融入的核心障碍,而农村家庭禀赋的长期保障效应和投资回报效应是当前部分迁移劳动力主动回流农村的主要动力。在城市不能获得长期保障的条件下,迁移劳动力很容易选择回流,或者是在城市和农村间往复式迁移以获得城市部门的高收益,同时还可以维持农村家庭为其提供的长期保障。文章还利用武汉市迁移劳动力调查数据对所构建的理论模型和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戎建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现象。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本文提出迁移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微观层面数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通过综合考察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是他们在当前环境下理性选择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20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戎建  
本文从微观主体人力资本投资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现象。以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为基础,本文提出迁移回报率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对微观层面数据的分析和实证研究,得到中国农村劳动力的迁移回报率和教育回报率。通过综合考察农村劳动力的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行为,本文认为中国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迁移流动是他们在当前环境下理性选择的一种人力资本投资方式。要改变中国二十年来农村劳动力以低教育水平、低收入水平为特征的循环流动,必须尽快改善农村的人力资本投资环境,特别是教育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任远  施闻  
文章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农村外出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经济收入和社会保障的排斥影响他们的回流,同时回流迁移也受到家庭生活、家庭劳动力状况、家庭农业活动和农地状况等因素的影响。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是"被动回流"和"主动回流"相结合的过程、是个体决策和家庭决策的综合过程。文章提出劳动力回流迁移具有"回流效应",回流带来人力资本的补偿、促进流出地非农经济的发展和带来创业的增长。劳动力回流作为城镇化过程中内生的逆迁移流,构成乡城迁移和劳动力市场平衡的补充机制,与乡城迁移一起促进城镇化和城乡平衡发展。文章提出在城镇化过程中需要支持"迁移效应"和"回流效应"机制共同发挥作用。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黄潇  罗俊超  
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表明,我国的教育回报率存在明显的收入阶层差异,其总体上随收入水平的上升而增加,且低收入阶层与其他收入阶层差距较大,中等收入阶层的高等教育回报率最高;劳动力迁移能显著提升接受高等教育的中、高收入群体和接受中等教育的中等收入群体的教育回报率,进而强化其收入优势;教育回报率差异对收入差距的贡献比受教育水平分布不均更大,劳动力迁移总体上有助于缩小与个体受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差异相关的收入差距。因此,教育资源的分配要有利于提升低收入群体的教育层次,并清除阻碍劳动力迁移的制度障碍,以缩减由个体受教育差异引致的收入差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心蕊  孙九霞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章结合乡村地区旅游发展,探讨农村劳动力回流迁移的影响因素与代际差异,并应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进行检验。研究表明:乡村旅游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外出劳动力的回流迁移,在发展了旅游产业的乡村社区,外出劳动力的家庭禀赋越好,越倾向于回流迁移;外出劳动力在外收入越高,越不倾向于发生回流迁移。不同代际劳动力在回流迁移的影响机制上存在差异,第一代农村劳动力主要受个体特征、家庭结构等微观层面因素的影响,而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更容易受到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旅游与代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相比较于第一代农村劳动力,若家乡发展了旅游业,新生代农村劳动力更倾向于发生回流迁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秋红  黄颖  
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分为外流与回流,富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镇是主流,是前提。但在强调这一主流的同时也不容忽视"逆潮回流"这一现象,探讨积极、有序的回流,有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及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贺振华  
本文分析了劳动力外出周期对农户长期投资的影响,发展了一个存在完整的土地产权和完善的土地流转市场时的农户长期投资模型,分析说明,农户的长期投资依然少于社会最优。并且,农村劳动力外出的周期越明显,农户长期投资越少。因此,解决农户长期投资减少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提高农户外出的稳定性,使得农户能够永久性的获得城市工作和身份以及相应的社会福利。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苟琴  
近年来,伴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持续放缓,中国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速急剧下滑。文章从内生技术进步的角度,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回报率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中国31省区1992—2010年工业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和促进技术进步两条渠道提升资本回报率。同时发现,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城市化方式比单纯的就业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晓光  苟琴  
近年来,伴随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持续放缓,中国资本回报率和投资增速急剧下滑。文章从内生技术进步的角度,探讨了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技术进步、资本回报率及经济发展的影响。通过对中国31省区1992—2010年工业部门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农业劳动力转移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增加劳动要素投入和促进技术进步两条渠道提升资本回报率。同时发现,不同的劳动力转移方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也有所不同,城市化方式比单纯的就业转移对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沙  
传统的推拉模型可以用来分析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决策。文章在对模型进行改造后,增加了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通过分析得知,除传统的城市和农村的推力、拉力对其回流决策有重要影响外,这种心理因素和自身能力因素对其回流决策的作出也存在重要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樊敏杰  张祎萌  
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CHIP),选取自评健康作为健康水平的衡量指标,利用4个嵌套的logit模型,实证分析了健康对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行为决策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进一步验证了农村劳动力迁移过程中“三文鱼偏误效应”的存在。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健康水平越低,外出劳动力的回流倾向越高;健康水平能够通过影响受访者的劳动竞争力而对回流决策产生直接影响;健康水平能够通过改变受访者的个体特征、社会经济特征等,会对回流决策产生间接影响;分性别来看,健康水平对女性劳动力回流决策的影响显著高于男性,这表明健康水平会制约劳动力的迁移输出,长期来看不利于城镇化的全面推进。因此,可以通过推进户籍制度改革、提高医疗保险异地报销适用性以及加强公共卫生财政资金向农村地区倾斜等政策之间的协同作用,进而降低劳动者的健康风险,提升其健康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宗益  周勇  卢顺霞  陈义华  
西部农村外出劳动力的回流,是当代中国农村人口流动的一个令人瞩目的社会现象。本文通过对影响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推-拉"因素的分析,探讨农村外出劳动力回流的原因;并根据重庆市实地调研数据资料,以家庭为分析单位,利用Probit模型回归分析了个人特征、家庭因素及利农政策对回流发生的影响大小。最后,提出现阶段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邢春冰  贾淑艳  李实  
使用2005年1%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以及2011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发现农民工教育回报率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和发达城市的教育回报率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比较两个年份的结果可以看出,农民工的总体教育回报率有所降低,地区间回报率的差异也有所降低,并呈现出向均值收敛的特征。控制福利状况和迁移时间以及修正样本选择偏差对文章分析的结论影响不大。教育回报率的地区差异对不同教育水平劳动力的相对迁移概率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进一步减少流动障碍,促进农民工合理流动将有助于提升我国的经济增长潜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