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6)
- 2023(8532)
- 2022(6933)
- 2021(6390)
- 2020(5408)
- 2019(12281)
- 2018(12157)
- 2017(23032)
- 2016(12719)
- 2015(13956)
- 2014(13638)
- 2013(13092)
- 2012(11618)
- 2011(10421)
- 2010(10449)
- 2009(9537)
- 2008(9211)
- 2007(8038)
- 2006(6738)
- 2005(5740)
- 学科
- 济(48674)
- 经济(48628)
- 管理(34750)
- 业(33781)
- 企(27283)
- 企业(27283)
- 方法(26878)
- 数学(24802)
- 数学方法(24277)
- 农(13569)
- 中国(11281)
- 财(11266)
- 学(11181)
- 业经(10495)
- 贸(10200)
- 贸易(10197)
- 易(9958)
- 农业(9124)
- 技术(8150)
- 理论(7676)
- 制(7645)
- 务(7203)
- 环境(7191)
- 财务(7171)
- 财务管理(7159)
- 地方(7136)
- 企业财务(6739)
- 划(6682)
- 银(6472)
- 银行(6427)
- 机构
- 学院(177857)
- 大学(176473)
- 管理(68321)
- 济(67654)
- 经济(66347)
- 理学(60559)
- 研究(60197)
- 理学院(59902)
- 管理学(58360)
- 管理学院(58101)
- 中国(43369)
- 农(42899)
- 科学(42451)
- 京(36844)
- 业大(36168)
- 农业(34797)
- 所(32506)
- 研究所(30460)
- 财(27952)
- 中心(27164)
- 江(25355)
- 农业大学(23475)
- 财经(23137)
- 北京(22390)
- 院(21561)
- 经(21219)
- 技术(20732)
- 省(20542)
- 范(20335)
- 经济学(20222)
- 基金
- 项目(131759)
- 科学(102008)
- 基金(96071)
- 家(89200)
- 国家(88561)
- 研究(84213)
- 科学基金(74116)
- 自然(52965)
- 社会(52949)
- 省(52712)
- 自然科(51850)
- 自然科学(51831)
- 自然科学基金(50904)
- 基金项目(50903)
- 社会科(50374)
- 社会科学(50356)
- 划(45487)
- 资助(40048)
- 教育(39223)
- 编号(31802)
- 重点(30491)
- 计划(28863)
- 创(27905)
- 部(27718)
- 发(27327)
- 科研(26482)
- 创新(26175)
- 科技(25731)
- 业(24031)
- 大学(23143)
共检索到241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徐一兰 唐海明 程爱武 李益锋 李永 何炜 胡赛晶 王跃平
为探明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以湖南宁乡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应用常规试验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定位长达31年5种施肥处理(化肥、秸秆还田+化肥、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对双季稻田土壤养分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均有利于改善土壤养分含量。有机肥配施化肥处理明显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60%有机肥处理增加效果为最高;30%和60%有机肥处理均有利于增加土壤全氮、全磷、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与化肥和无肥处理均达显著差异(P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郑亮 沈健林 邹冬生 刘杰云 王聪 李宝珍 李勇 吴金水
以湖南省长沙典型红壤性水稻土为对象,采用田间定位试验,设置了不施氮(CK)、常规氮肥减半(50%N)、常规全量氮肥(100%N)、猪粪替代50%氮肥(50%N+PM)四个氮肥处理,研究猪粪部分替代化学氮肥对双季稻田土壤活性碳氮含量和水稻产量的影响。2012年结果表明,在早稻整个生长期和晚稻孕穗期以前,50%N+PM与100%N处理相比,其对土壤NH4+-N含量无明显影响,而在晚稻完熟期,50%N+PM处理土壤NH4+-N含量增加了65%。50%N+PM处理在早稻移栽期、晚稻孕穗期、早稻晚稻乳熟期和完熟期较100%N处理显著提高了土壤可溶性有机氮(DON)含量,增幅在50%-102%之间。在整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李超 汤文光 郭立君 汪柯 程凯凯 潘孝晨 孙耿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下双季水稻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变化,本研究依托设置在湖南宁乡的长期大田定位试验,自1986年—至今,共设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LOM)、60%有机肥(HOM)和无肥对照(CK)5种施肥处理,于2015—2016年取样,系统分析不同处理双季水稻植株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施肥条件下,早、晚稻各生育时期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提高,丙二醛(MDA)和脯氨酸(Pro)含量降低,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大小顺序分别表现为LOM>HOM>RF>MF>CK和RF>LOM>HOM>MF>CK;叶片气孔导度(Gs)均表现为HOM>LOM>RF> MF>CK。2个年份的早稻产量均以LOM和HOM处理为最高,分别比CK处理增加3 582.5~3 650.0kg/hm~2和2 569.5~2 641.5kg/hm~2;晚稻产量均以RF和LOM处理为最高,分别比CK处理增加2 480.0~2 757.5kg/hm~2和2 827.5~3 118.5kg/hm~2。总的来说,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双季水稻叶片保护性酶活性和光合特性。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成小琳 周玲红 徐华勤 魏甲彬 张浪 唐剑武
以中嘉早17号为早稻材料,以湘晚籼12号为晚稻材料,设置稻田冬季养鸡、施用生物炭、养鸡配施生物炭3种处理,以冬季休闲为对照,研究各处理下水稻的生长和产量及其土壤养分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施用生物炭处理各生育期早稻的分蘖数降低,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各生育期晚稻分蘖数显著提高;在双季稻生长的大部分时期,养鸡和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的分蘖数、叶面积指数、干物质量和水稻产量构成均高于对照,双季稻的实际产量显著提高,产量增幅达8.3%19.1%;养鸡配施生物炭处理双季稻田土壤的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提高。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崔新卫 张杨珠 高菊生 高鹏 彭福元
为了探明长期施肥对红壤稻田土壤性质及晚稻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期为南方红壤稻田优质高产协同提升目标下的土壤高效培肥提供理论依据。依托始于1982年的长期定位试验,考察了有机肥(M)、化肥氮磷钾配施有机肥(NPKM)、化肥氮磷钾(NPK)、化肥氮钾配施有机肥(NKM)、化肥氮磷配施有机肥(NPM)、化肥磷钾配施有机肥(PKM)、不施肥(NF)对稻田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阳离子交换能力、籽粒产量构成与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NF处理相比,各施肥处理均可不同程度提高土壤有机碳及氮磷钾含量,增强脲酶、酸性磷酸酶、蔗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提升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进而提高水稻籽粒产量;进一步比较稻米品质指标发现,施肥可不同程度提高精米率、整精米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使胶稠度变长。其中,以NPKM处理对土壤有机碳、养分及酶活提升效果相对较好,导致该处理籽粒产量最高,其加工、外观、食味和营养品质亦相对更优。由此可见,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平衡配施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土壤,而且可协同提升籽粒产量与稻米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曾希柏 孙楠 高菊生 王伯仁 李莲芳
【目的】探讨红壤地区双季稻田改制对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为灌溉条件较差稻田种植制度改革提供有效模式。【方法】利用田间定位试验方法,研究了双季稻田改种牧草、水旱轮作及旱作等模式对作物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并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的变化。【结果】按各处理生产产品的市场价格进行折算,稻田改制可增加产值、提高产投比。各处理比较,以水旱轮作产值最高,分别比对照、牧草和旱作处理增加34.7%、21.4%和2.2%,且牧草和旱作处理也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1.0%和31.8%;牧草、水旱轮作和旱作处理产投比值分别比对照高0.9、0.6和0.3。种植牧草对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全氮、全磷及速效磷含量有...
关键词:
种植制度 作物生长 经济效益 土壤养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唐海明 肖小平 李超 汤文光 郭立君 程凯凯 汪柯 潘孝晨 李微艳
[目的]本文旨在明确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对水稻植株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方法]采用紫云英-双季稻种植模式结合不同土壤耕作模式大田定位试验,以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为对照(RTO),应用常规分析方法开展了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处理对双季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和氮、磷、钾积累与分配影响的研究。[结果]早稻和晚稻成熟期,RT和CT处理均有利于增加水稻植株茎、叶、穗和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及茎叶干物质转运量; CT、RT和NT处理植株茎叶物质转运率和物质贡献率均高于RTO处理; NT处理抽穗后物质同化贡献率均为最高,均高于CT、RT和RTO处理。早稻和晚稻成熟期,RT处理水稻植株茎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CT、NT和RTO处理,CT、RT和NT处理植株穗和地上部的氮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CT和RT处理植株茎和叶的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NT和RTO处理; CT、RT和NT处理植株穗和地上部的磷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CT和RT处理植株茎和地上部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 CT处理植株叶和穗的钾素积累量均显著高于RTO处理。[结论]秸秆还田措施促进了水稻植株各器官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其中以土壤翻耕、旋耕结合秸秆还田措施有利于水稻植株群体养分的积累与转运。
关键词:
水稻 土壤耕作 干物质 积累 转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唐海明 李超 肖小平 汤文光 郭立君 程凯凯 潘孝晨 汪柯 孙耿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土壤耕作模式下双季水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以紫云英-双季稻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双季水稻翻耕+秸秆还田(C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还田(RT)、双季水稻免耕+秸秆还田(NT)、双季水稻旋耕+秸秆不还田(RTO,对照)4种土壤耕作处理),于2016-2017年取样,应用常规试验方法系统分析了不同处理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各处理水稻LAI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各个主要生育期,水稻植株的群体根系和地上部总干质量及茎、叶、穗群体干质量均表现为CT>RT>NT>RTO。早稻和晚稻齐穗期和成熟期,根系干质量占总干质量的比例均表现为CT>RT>NT>RTO;齐穗期和成熟期,茎的比例均以RTO处理最高;苗期和分蘖期,叶比例均以NT和RTO处理最大,CT处理最小;早稻和晚稻的成熟期,穗的比例分别以RT和NT处理最大。不同处理早稻和晚稻产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CT>RT>NT>RTO,2个不同年份CT、RT和NT处理早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733.3,534.1,300.5 kg/hm~2和731.1,556.9,276.2 kg/hm~2;晚稻产量分别比RTO处理增加582.5,399.8,282.9 kg/hm~2和717.6,558.9,345.1 kg/hm~2。总的来说,土壤翻耕和旋耕结合秸秆还田的综合措施水稻干物质总量大而且分配合理,有利于改善产量构成因素,增加水稻产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孙国峰 陈阜 李琳 伍芬琳 肖小平 张海林
针对南方稻田长期免耕存在的主要问题,本研究选择湖南省双季稻区连续7年免耕稻田,进行了不同耕作措施对土壤的总有机碳、活性有机碳的变化情况及其对土壤碳库影响的研究,以期为建立合理的轮耕周期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0~20 cm平均总有机碳和活性有机碳含量均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与连续免耕相比,旋耕有利于提高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比连续免耕提高了5.08%),翻耕则会促进土壤活性有机碳分解(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73%)。晚稻收获时0~20 cm平均碳库管理指数也表现为旋耕>连续免耕>翻耕,其中翻耕使碳库管理指数整体上显著降低(比连续免耕降低了21.7%);旋耕略有提高(比连续免耕提高了3.9%),但...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海明 汤文光 肖小平 罗尊长 汪柯 张帆 杨光立
研究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对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可为指导不同地域的水稻优质生产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以6年定位试验为基础,研究了南方双季稻区6种不同土壤类型晚稻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6种不同土壤类型中,各处理优质晚稻的有效穗、每穗总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和产量均无明显差异。垩白大小与穗干重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水稻产量以红黄泥田最高,达7570.46 kg/hm2,大小顺序为红黄泥田>河沙泥>灰泥田>麻沙泥>紫泥田>黄泥田。红黄泥田和紫泥田有利于提高优质晚稻的出糙率、精米率;灰泥田和河沙泥田有利于提高稻米的整精米率;黄泥田有利于提高稻米的胶稠度、蛋白质,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直链...
关键词:
双季稻田 稻田土壤类型 晚稻 稻米品质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丽红 李超 唐海明 文丽 李微艳 肖小平 程凯凯 刘曲 程爱武
为探明双季稻区不同施肥模式对双季水稻根系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影响,以1986—2018年的长期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2018—2019年设置不施肥(CK)、单施化肥(MF)、秸秆还田配施化肥(RF)和有机、无机肥配施(OM)4种施肥模式,对双季稻根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植株干物质积累和产量变化等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MF和CK相比,RF和OM增加早、晚稻各个生育时期水稻根系的SOD、POD和CAT酶活性,降低其丙二醛(MDA)和游离脯氨酸(Pro)含量。各个生育时期,植株根系的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根系活力由高到低早稻均为OM>RF>MF>CK,晚稻均为RF>OM>MF>CK。OM的水稻根系和茎叶干重均显著高于MF和CK。2个年份的早稻产量均以OM和RF为最高,分别比MF增加944.8~1143.2和435.9~516.1kg/hm2;晚稻产量均以RF和OM为最高,分别比MF增加386.2~387.4和119.8~123.7kg/hm2。因此,在湖南省双季稻生产中,长期采取有机肥、秸秆还田配合施用化肥措施有利于提高水稻根系保护性酶活性和产量。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高翠民 梅新兰 商庆银 杨秀霞 沈其荣 郭世伟
采用密闭室法测定长期不同施肥制度下双季稻田氨挥发速率及其影响因素,并分析双季稻田氨挥发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节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JF处理)的水稻产量与全肥型有机无机结合农业施肥处理(OM处理)和单施无机肥(NPK处理)的差异不显著,显著高于单施化学氮钾肥(NK处理)的产量;双季稻氮素农学利用率(NUEA)以JF处理的最高,早稻和晚稻分别为17.4和8.9 kg.kg-1,显著高于NK处理;双季稻氨挥发累积量以OM处理最高(86.2 kg.hm-2),NK处理次之(78.2 kg.hm-2),显著高于JF处理(60.7 kg.hm-2);氨挥发速率主要受田面水NH4+-N质量浓度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国荣 李菊梅 徐明岗 高菊生 谷思玉
【目的】研究化肥、有机肥对水稻产量、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以及化肥氮磷钾、有机肥氮磷钾提高土壤养分的异同。【方法】依托祁阳站有机无机、肥水稻长期定位试验,分析历史样品及数据。【结果】有机肥与化肥氮磷钾配合施用对水稻高产稳定有显著作用;长期施用化肥和有机肥对提高土壤有机质都有显著作用,但施用化肥只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至28.1g·kg-1,与试验开始时相比只提高了42%。凡施用牛粪能使土壤有机质平均最高增加到41.6g·kg-1,比试验开始时提高了91%;有机肥氮提高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的效果优于化肥氮,土壤全氮、碱解氮含量比化肥处理提高了30%和16%。而施入的有机肥磷在土壤中累积较少,土壤全磷、...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唐海明 程爱武 徐一兰 郭立君 李微艳 肖小平 汤文光 孙继民
以湖南双季稻区连续27 a定位试验为基础,在早稻均施N 142.5 kg/hm2、P2O5 54.0 kg/hm2、k2O 63.0 kg/hm2,晚稻均施N 157.5 kg/hm2、P2O5 27.0 kg/hm2、k2O 81.0 kg/hm2条件下,系统比较研究了30%有机肥+70%化肥、60%有机肥+40%化肥和无肥3种施肥模式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早稻和晚稻各主要生育时期,水稻群体根系、地上部总干重、茎和穗群体干物质重量大小顺序均表现为60%有机肥>30%有机肥>无肥,叶群体干物质重量表现为30%有机肥>60%有机肥>无肥。根系干重占植株总干物质重量的比...
关键词:
水稻 有机无机肥配施 干物质 比例 产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利红 谢桂先 刘强 荣湘民 向秀媛 李波
通过4年定位试验,研究了不施肥(WF)、不施氮肥(WN)、单施化肥(CF)、猪粪替代20%氮肥(ZF)、猪粪堆肥替代20%氮肥(DF)、沼渣沼液替代20%氮肥(ZYF)6种施肥处理对双季稻田土壤的酶活性、可培养微生物数量、微生物量碳(SMBC)含量、微生物量氮(SMBN)含量、有机质含量和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有机无机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双季稻田土壤中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总有机质和活性有机质含量以及碳库活度指数、碳库管理指数,但处理间存在差异,以DF效果最好;连续耕作4年后,DF处理的土壤中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以及SMBC、SMBN含量分别比CF的提高了67.94%、50.30%、55.51%、17.96%和50.17%;DF的土壤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分别比CF的提高了18.19%、7.85%、73.47%和105.00%;总有机质、活性有机质含量及碳库管理指数分别比CF的提高了15.17%、58.40%、71.98%。综合分析,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显著提高了稻田土壤中磷酸酶、脲酶、转化酶和纤维素酶活性和可培养细菌、真菌和放线菌数量,SMBC和SMBN的含量以及碳库管理指数,长期有机无机肥配施(尤其是猪粪堆肥与化肥配施)是扩大土壤碳库、提高土壤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