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55)
- 2023(2101)
- 2022(1798)
- 2021(1639)
- 2020(1423)
- 2019(3162)
- 2018(3078)
- 2017(5407)
- 2016(3280)
- 2015(3680)
- 2014(3487)
- 2013(3589)
- 2012(3542)
- 2011(3278)
- 2010(3297)
- 2009(3084)
- 2008(2983)
- 2007(2792)
- 2006(2515)
- 2005(2341)
- 学科
- 济(10287)
- 经济(10268)
- 管理(6604)
- 业(6068)
- 学(5688)
- 企(4894)
- 企业(4894)
- 方法(4628)
- 数学(3945)
- 数学方法(3868)
- 中国(2990)
- 农(2694)
- 财(2572)
- 制(2363)
- 及其(2222)
- 害(2218)
- 虫(2130)
- 业经(2021)
- 贸(1947)
- 贸易(1946)
- 水产(1911)
- 易(1893)
- 虫害(1843)
- 农业(1800)
- 理论(1765)
- 地方(1690)
- 融(1678)
- 金融(1677)
- 病虫(1662)
- 病虫害(1662)
- 机构
- 大学(50810)
- 学院(48877)
- 研究(24791)
- 农(20201)
- 科学(19653)
- 农业(16619)
- 中国(16505)
- 所(15622)
- 济(15439)
- 经济(14980)
- 研究所(14589)
- 业大(14125)
- 管理(12650)
- 京(12598)
- 理学(10634)
- 室(10592)
- 省(10588)
- 农业大学(10545)
- 理学院(10413)
- 中心(10104)
- 管理学(9904)
- 管理学院(9856)
- 实验(9831)
- 业(9540)
- 实验室(9471)
- 重点(9046)
- 院(9004)
- 科学院(8666)
- 江(8657)
- 北京(7965)
共检索到778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曹言勇 施艳 范在丰 宋丽敏 田国忠
长春花病原物采自海南省琼海市博鳌镇和广东省广州市星海公园,症状表现为系统花叶与畸形,对其进行染病外植体组织培养、鉴别寄主反应、传播方式鉴定、病毒粒体形态观察和血清学反应及病叶双链RNA(dsRNA)分析。引起长春花花叶病的病原物鉴定为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克隆该病毒分离物外壳蛋白基因核苷酸序列,并对该核苷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显示侵染我国长春花引起长春花花叶和畸形的CMV分离物应初步划归在CMVIB亚组。
关键词:
长春花 花叶病 黄瓜花叶病毒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 赵冬梅 祖元刚 张衷华
分别在红色滤光膜遮光处理和正常日光灯照条件下,研究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无菌幼苗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生物碱含量以及生物碱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在前30d先升高,然后明显降低(P
关键词:
红色滤光膜 长春碱 基因表达 长春花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江 马振男 王德富 牛颜冰
鹅绒藤(Cynanchum chinense)是一种传统中药,为明确造成鹅绒藤叶片花叶症状的原因,本研究采用小RNA深度测序技术结合RT-PCR的方法鉴定引起山西太谷鹅绒藤病毒花叶症状的病原,并通过生物信息学的手段对病毒序列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鹅绒藤样品经小RNA深度测序技术共获得15 039 334个原始序列,将拼接contigs与NCBI中的病毒数据库进行比对注释,结果显示为苜蓿花叶病毒(AMV)和黄瓜花叶病毒(CMV)。利用特异引物克隆了AMV和CMV的外壳蛋白(CP)和移动蛋白(MP)基因全序列,分别命名为AMV-BR和CMV-BR。通过序列比对分析,发现AMV-BR C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AMV分离物AMV-Gyn(MH332899)、Dich-rep(MW835989)和VIC-320(MF075254)的相似性均达到100%;M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AMV分离物AMV-Gyn(MH332899)的相似性最高,均为99.3%。CMV-BR C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分别与CMV亚组ⅠA中CMV分离物YA17(MH119159)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100%和99.1%;MP氨基酸序列和核苷酸序列与CMV亚组Ⅰ分离物PV-0185(ON013887)的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8.2%和96.4%。MP和CP氨基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CMV-BR属于CMV亚组Ⅰ中的成员。这是首次在山西鹅绒藤上检测到AMV和CMV,该研究有助于深入了解AMV、CMV的分子进化,也为鹅绒藤病毒病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晓玲 赵晋铭 王永林 孙石 郭娜 唐庆华 王源超 盖钧镒 邢邯
对2005、2006年夏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农场试验田发生的大豆根腐病,采用特异性PCR检测到发病组织中有大豆疫霉,经室内诱捕和分离,从发病田块的土壤和发病植株上共分离到4个大豆疫霉菌株PNJ1、PNJ2、PNJ3和PNJ4。用含有不同抗病基因的14个鉴别寄主测定这4个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PNJ1和PNJ2为1d,2,3b,3 c,4,6,7;PNJ3为1 a,1b,1 c,1d,1k,2,3b,3 c,5,7;PNJ4为1 a,1b,1 c,1d,1k,2,3b,3 c,4,6,与国际上已经报道的大豆疫霉菌株的毒力公式不同,为新的生理小种。该研究可为抗病品种的选育及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大豆根腐病 大豆疫霉 生理小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姚俊梅 刘仪 周仲铭
从出现花叶症状的臭椿上分离到一种线条状病毒,经过生物学特性、病毒粒体形态、血清学及超薄切片等方面的研究,确定为马铃薯Y病毒组病毒。
关键词:
臭椿 马铃薯Y组病毒 树木病毒病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金开璇 汪跃
重阳木丛枝病普遍发生在我国南方各省,尤其安徽、湖北一些地区危害严重。1983年作者用电镜证实了重阳木丛枝病为类菌原体病害。本病在国外尚无报道。在传病试验中证实了感病植株病皮能嫁接传病。树木感染MLO病害后,其病原在感病植株中分布局限且浓度较低。长春花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植物MLO病原能在长春花内大量繁殖,成为研究树木MLO病害的理想试验植物。1988年试验证实泡桐丛枝病MLO病原可由南方菟丝子传染到长春花上,表现典型丛枝黄化及花变叶病状。本文将报道用南方菟丝子传染重阳木丛枝病MLO到长春花上,并回接成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周忆堂 马红群 梁丽娇 洪鸿 胡丽涛 孙敏 吴能表
【目的】探讨不同光强下长春花的光合生理特性,为长春花的种植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遮荫处理模拟不同的生境光强(100%、42.5%和12.5%自然光),测定不同光强条件下生长的长春花叶片的比叶重(LMA)、光合色素含量、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叶绿素荧光参数等光合生理指标,并对叶绿体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结果】随生境光强的减弱,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下降,12.5%光强下的Pmax是全光强下的71.4%。其它光合指标也发生适应性调整,相对正常光照,弱光下叶绿素含量上升,LMA、Chla/Chlb、Car/Chl、光饱和点(LSP)、光补偿点(LCP)下降。自然光照条件下叶绿体中的类囊体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木兰 石小岩 梁世平 张春立
以菟丝子(Cuscuta australis)为媒介,将泡桐丛枝病(Paulownia witches broom)类菌原体(Mycoplasma—like organisms,MLO)接种至长春花上(Vinca rosea),对感病长春花施用激动素(Kinetin)后,结果表明,叶片韧皮部MLO显著减少,叶绿体形态结构正常,没有出现病株所出现的空腔;叶绿素和类葫罗卜素合成量是未施激动素病株的6.8倍和7.3倍;核酸合成量也显著增多。
关键词:
泡桐丛枝病类菌原体 激动素 叶绿体 核酸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韩凤英 谢荔岩 连玲丽 林奇英
从福建霞浦海域分离、筛选到6株对烟草花叶病毒(TMV)具有体外钝化活性的菌株,其中,菌株9和10的抑制率较高,分别达95.26%和92.18%.进一步测定2株菌对TMV的抑制增殖活性,结果表明,菌株9和10可明显抑制TMV的增殖,其抑制率分别为36.29%和35.08%.通过对2株菌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及16S rDNA序列的分析,将菌株9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菌株10鉴定为水生海洋芽孢杆菌.
关键词:
海洋细菌 抗烟草花叶病毒活性 分离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文凤 黄应昆 罗志明 刘家勇 卢文洁
本研究用筛选出的强致病性花叶病病毒分离物(SrMV-HH1)对国家甘蔗种质资源圃保存的22份优良育种材料、10个已鉴评甘蔗品种共32份优良品种材料,采用甘蔗生长期切茎接种法进行抗花叶病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1级免疫材料11份(34.38%),2级高抗材料1份(3.13%),3级中抗材料6份(18.75%),4级感病材料4份(12.5%),5级高感材料10份(31.2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晓辉 王树森 高利利 乔宁 刘永光 赵静 竺晓平
为了检测和鉴定山东地区葫芦科蔬菜上病毒病种类,从山东诸地11个蔬菜种植区采集了867个葫芦科蔬菜疑似感病样品。利用黄瓜花叶病毒、黄瓜绿斑驳花叶病毒、西瓜花叶病毒、烟草花叶病毒、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南瓜花叶病毒、甜瓜黄斑病毒、瓜类褪绿黄化病毒、李属坏死环斑病毒及甜瓜坏死斑点病毒等特异性引物对疑似感病样品分别进行RT-PCR检测,各病毒检出率分别为34.8%,10.4%,20.0%,41.7%,27.0%,7.8%,2.6%,1.7%,0,0.9%。表明除PNRSV外,其他9种病毒在山东各地均有发生,且CMV和TMV发病率较高,2种或2种以上病毒复合侵染也很普遍。同时为明确山东地区CMV分离物的株...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黎登寨 吴云锋 王燕 王睿 付宏岐 崔晓艳
利用寄主鉴定、介体鉴定、电镜观察和生理性病害鉴定等方法,对陕西省地灵花叶病害进行了系统 研究。结果表明,陕西地灵花叶病害不是由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而是由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的。
关键词:
地灵 花叶病害 病害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雪玲 谢美华 杨海艳 陈华红 闫俊梅 王振吉 范树国
从高山榕发生叶枯病的病叶上分离到一株真菌,菌株编号记为CX0021D4。利用传统的形态学观察与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并依据其形态特点与培养性状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为丝孢纲(HypHomyCetes)瘤座孢目(tuberCulariales)瘤座孢科(tuberCulariaCeae)镰刀菌属(Fusarium link)层生镰孢菌。该菌对营养要求不高,碳源和氮源均能利用,最佳碳源和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牛肉膏。该菌对温度和p H值的适应范围均较广,25~28℃菌丝生长速度最快,28~30℃之间孢子萌发率最高;适宜孢子萌发的p H值为7.0~8.0,弱碱性更利于孢子萌发;有无光...
关键词:
高山榕 叶枯病 病原鉴定 生物学特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玲 唐晨光 岑贞陆 黄思良 秦碧霞 覃丽萍 胡春锦
在广西南宁桂花树上严重发生一种叶枯病,从病叶上分离到桂花叶枯病菌(编号CHS),在致病性测定的基础上,根据病原菌株CHS的形态及ITS序列,将其鉴定为Alternaria alternata(Fr.)Keissler。对该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菌丝生长、孢子形成和孢子萌发的最适温度均为28℃;生长发育最适pH值为6~7;不同光环境对该菌菌丝生长发育影响不大,黑光环境最利于孢子萌发;在供试的培养基中PDA最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丙环唑对该菌的抑制作用最强。由A.alternata引起的桂花叶枯病在广西的发生属首次报道。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陈应娥 梁巧兰 魏列新 王冬 田龙 同发宇 张国印 程守丰
为明确苜蓿花叶病毒(AMV)和白三叶草花叶病毒(WCMV)在室内条件下复合侵染本氏烟(Nicotiana benthamiana)的发病流行因素,以接种磷酸缓冲盐溶液(PBS)的本氏烟为对照,通过对AMV和WCMV单独接种侵染、复合侵染的不同接种浓度、不同温度和相对湿度(RH)对本氏烟发病的影响及本氏烟中两种病毒含量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合本氏烟发病的AMV和WCMV单独接种浓度分别为20%(AMV:PBS=1:4)和50%(WCMV:PBS=1:1),两种病毒复合侵染接种的浓度为75%和25%(AMV:WCMV=3:1);最适宜发病的温度为25℃、RH为60%,在此条件下,AMV和WCMV复合接种侵染本氏烟的平均病情指数为80.12,比单独接种AMV、WCMV的病情指数分别提高了22.36%、45.28%,其病毒含量是两种病毒单独接种本氏烟中的2.11和1.60倍。综上可见,当温度为25℃、RH为60%以及AMV和WCMV复合侵染接种浓度为75%和25%时,本氏烟发病最严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