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94)
- 2023(14793)
- 2022(12964)
- 2021(12197)
- 2020(10152)
- 2019(23499)
- 2018(23262)
- 2017(45602)
- 2016(24451)
- 2015(27032)
- 2014(26576)
- 2013(25881)
- 2012(23695)
- 2011(21015)
- 2010(20577)
- 2009(18511)
- 2008(17711)
- 2007(15114)
- 2006(13079)
- 2005(10792)
- 学科
- 济(97023)
- 经济(96828)
- 管理(67698)
- 业(63925)
- 企(53688)
- 企业(53688)
- 方法(47916)
- 数学(41296)
- 数学方法(40739)
- 中国(26287)
- 农(25908)
- 财(24061)
- 业经(22454)
- 学(20763)
- 地方(20453)
- 农业(17131)
- 理论(16493)
- 制(16294)
- 和(16125)
- 务(15496)
- 贸(15467)
- 贸易(15460)
- 财务(15425)
- 财务管理(15394)
- 易(14951)
- 环境(14756)
- 企业财务(14635)
- 技术(14553)
- 银(12858)
- 划(12819)
- 机构
- 大学(332846)
- 学院(329806)
- 管理(135427)
- 济(130099)
- 经济(127354)
- 理学(118972)
- 理学院(117636)
- 管理学(115340)
- 管理学院(114751)
- 研究(107197)
- 中国(77759)
- 京(70265)
- 科学(67289)
- 财(57913)
- 所(51672)
- 农(50101)
- 中心(49951)
- 业大(49836)
- 财经(47853)
- 研究所(47471)
- 江(46055)
- 范(44624)
- 师范(44207)
- 北京(43809)
- 经(43742)
- 院(39703)
- 经济学(39320)
- 农业(38929)
- 州(37681)
- 师范大学(36097)
- 基金
- 项目(239099)
- 科学(189643)
- 基金(175457)
- 研究(173882)
- 家(152385)
- 国家(151143)
- 科学基金(131710)
- 社会(111274)
- 社会科(104874)
- 社会科学(104842)
- 基金项目(94171)
- 省(92349)
- 自然(86679)
- 自然科(84748)
- 自然科学(84728)
- 自然科学基金(83179)
- 教育(80113)
- 划(78131)
- 资助(71618)
- 编号(70866)
- 成果(55677)
- 重点(53024)
- 部(52632)
- 发(50034)
- 创(49412)
- 课题(47495)
- 创新(46062)
- 科研(46042)
- 国家社会(45607)
- 教育部(45572)
- 期刊
- 济(134297)
- 经济(134297)
- 研究(94564)
- 中国(58166)
- 学报(51831)
- 科学(48693)
- 管理(47647)
- 农(44113)
- 财(43075)
- 大学(39967)
- 学学(37520)
- 教育(35394)
- 农业(30878)
- 技术(29122)
- 融(23657)
- 金融(23657)
- 财经(22455)
- 业经(22421)
- 经济研究(21571)
- 经(19180)
- 图书(18609)
- 问题(17853)
- 理论(16139)
- 科技(16113)
- 技术经济(15569)
- 资源(15187)
- 版(15177)
- 业(15137)
- 统计(15002)
- 实践(14886)
共检索到462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庞瑞秋 庞颖 刘艳军
利用我国2000年五普的数据,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技术,研究长春市社会空间结构。根据因子生态分析的结果,得出2000年影响长春市社会空间结构的5个主因子为:知识分子阶层、一般工薪阶层、制造业和低端服务业一般员工阶层、低素质的蓝领阶层和从事交通运输业的外来人口阶层。运用聚类分析技术划分的2000年长春社会区类型为:人口密集的工人聚居区、人口密集的老城区、近郊工业人口聚居区、知识分子聚居区、远郊农业人口聚居区和近郊城镇人口聚居区。同时,这6类社会区形成了以同心圆模式为主,综合扇形和多核心结构要素的空间结构模型。
关键词:
社会空间结构 因子生态分析 社会区 长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广州
文章以1982年和199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运用人口存活分析方法对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存在的重报问题予以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五普”数据调整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人口普查 重报 数据质量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乔晓春
本文通过对全国和各省人口普查第一、二号公报的数据和文字进行解剖和分析,提出人口普查存在的一些问题。本文认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误差较大是有其客观原因的,但是公报并没有把普查客观上存在的问题反映出来,相反,从公布的指标和文字表述上却反映出了其他一些问题。单从公布的数据上看,数据的使用者对普查数据所反映的一些问题很难理解和解释清楚,需要人们进一步的讨论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澄清。然而,数据质量不高或涵义的不清会给普查资料的分析带来困难,处理不好会得出错误的结论,影响国家和地方政府的决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于学军
本文对第五次人口普查有关数据进行粗略分析后发现 ,官方公布的人口总数与年龄结构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吻合。第五次人口普查公布的未成年人口数量过低 ,由此估计的总和生育率甚至低于政策生育水平 ,令人难以置信。文章在分析了出现这种现象的各种可能性后 ,对目前中国生育水平进行了估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建兴,郑海川,杨永军,曹灵娣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罗若愚 钟易霖 踪家峰
以西部中心城市成都市为研究对象,以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利用因子生态分析方法对成都市社会区加以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成都市社会空间结构的主因子有一般工薪阶层及专业技术人员因子、流动人口与居住条件因子、少数民族人口因子、知识分子因子、产业工人因子。进一步采用聚类分析,将成都社会区划分为6个主要类型即:传统第三产业人口和白领人口聚居区、蓝领工人聚居区、高校人口及知识分子阶层聚集区、流动人口聚居区、少数民族及远郊农业人口聚居区,形成"圈层+扇形+多核心+多组团"的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分析认为城市自然地理环境、城市发展的历史路径构成的客观因素与城市规划、宏观政策构成的主观因素是限制、调节和控制成都社会空间结构形成的关键要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高建华
河南省是我国第一人口大省,加强人口管理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文章在对建国以来河南省人口发展与人口管理简要回顾的基础上,运用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有关河南省的资料分析指出,人口规模庞大、人口文化素质偏低、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镇化水平低是河南省人口的突出特点,就业压力大、人才的培养水平较低、人才管理的体制和机制不健全是目前人口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从观念与制度创新、继续控制人口总量、进一步提高人口素质、加快城镇化进程、注意老龄化问题、广辟就业渠道等6个方面进行了河南省人口管理与建设的对策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黄润龙
第五次人口普查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首次普查。文章认为 ,延用传统的常住人口调查及过于复杂的调查指标体系是造成第五次人口普查人口漏登的主要原因。针对社会上大量的流动、迁移人口 ,文章建议人口普查应以调查现住人口为主 ,同时应多方位地提供普查信息化资料 ,提供优质统计服务 ,使普查成本相对降低
关键词:
现住人口 常住人口 人口普查 户籍管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顾江 吴建军 胡慧源
利用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探讨了中国31省市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对31省市区文化产业就业人数的分析表明,进入新世纪以来,文化产业发展呈显著不平衡,主要表现在行业间发展不平衡和空间分布上不平衡。计量检验显示,地区生活质量、开放度、人口密度和区位条件都是影响中国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但影响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同的。今后各地区应着重从优化城市生活质量和增强开放性出发,利用城市化经济和地方化经济形成循环累计因果效应,推动文化产业发展。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人口普查数据 区位商 影响因素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任媛
使用北京市第五次、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年龄数据,基于空间统计标准差椭圆方法,研究了20002010年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空间聚集特征及其演化趋势。研究结果显示:北京市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正处于重塑的关键时期,这主要表现在,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及老龄化程度的中心保持不变,仍然向功能核心区和部分拓展区集中化聚集,向城市发展新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扩散则比较缓慢,逐渐向西南方向的王佐、西红门、南苑等街道延伸。老年人口分布范围有扁平化的南—北收缩趋势,形成"中心高、外围低、南高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
关键词:
老年人口 空间聚集 标准差椭圆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王德文
文章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等有关资料,分析了改革以来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的空间分布特征、决定因素,及其与市场化改革之间的关系。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使得中国大规模人口迁移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具有区别一般迁移理论的独特之处。伴随经济增长的市场化改革程度和市场发育的不平衡性,是决定人口迁移基本方向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和劳动力市场建设,特别是清除阻碍劳动力市场发育的各种制度性障碍,将起到引导和规范人口迁移、促进持续经济增长的双重作用。
关键词:
人口迁移 户籍制度 市场化改革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皓
文章对 2 0 0 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调查时点进行调整以后 ,重新估计了我国1 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数据的漏报率 ,结论认为 ,1 990年四普的漏报率远高于四普公布的漏报率 ,其中低年龄段的漏报非常严重。因此四普数据的质量并没有我们以前所认为的那样好
关键词:
人口普查 数据分析 漏报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玉梅 ,叶北笳
曲折艰辛路,豪迈世纪行。湖北省第五次人口普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广大民众全力配合,40万普查大军艰辛努力,全省上下克服了前所未有的难度,付出了前所未有的努力,赢得了前所来有的成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一星 于海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方案设计与实际操作之差距
房县将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纳入重要管理日程
“北京市第五次人口普查概况”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再思考,我们会做得更好──第五次人口普查方案在实际操作中的五大问题
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漏报评估及年中人口估计
中国各阶层人口的数量及阶层结构——利用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做的估计
人口较少民族聚居区教育发展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第五、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分县数据
经济发展、收入提升对婚姻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第五、六、七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
关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办法和普查表的若干建议
中国人力资源国情分析及未来展望——基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