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71)
2023(3424)
2022(2903)
2021(2684)
2020(2009)
2019(4628)
2018(4283)
2017(8109)
2016(4350)
2015(4691)
2014(4407)
2013(4416)
2012(4137)
2011(3715)
2010(3606)
2009(3174)
2008(3132)
2007(2676)
2006(2377)
2005(2204)
作者
(13314)
(11410)
(11307)
(10926)
(7308)
(5712)
(5016)
(4450)
(4407)
(4081)
(4056)
(3862)
(3791)
(3765)
(3598)
(3585)
(3495)
(3354)
(3302)
(3247)
(2881)
(2851)
(2740)
(2673)
(2587)
(2536)
(2479)
(2345)
(2286)
(2252)
学科
(19393)
经济(19384)
管理(7988)
地方(7553)
(6774)
方法(6530)
数学(6077)
数学方法(6024)
(5601)
(5369)
中国(4812)
环境(4349)
(4042)
企业(4042)
业经(3766)
农业(3648)
地方经济(3511)
城市(3049)
(2862)
(2847)
土地(2770)
资源(2697)
税收(2663)
生态(2624)
(2621)
(2569)
(2363)
(2344)
城市经济(2308)
(2300)
机构
大学(59932)
学院(59524)
研究(25603)
(23487)
经济(22885)
管理(20620)
中国(18749)
科学(18115)
理学(17692)
理学院(17286)
管理学(16836)
管理学院(16742)
(14373)
(13046)
中心(12344)
研究所(12209)
(11292)
(10617)
师范(10529)
(10153)
业大(10142)
(9693)
(9373)
师范大学(9072)
农业(8934)
北京(8915)
(8307)
资源(8291)
环境(8215)
科学院(8121)
基金
项目(46466)
科学(37893)
基金(35476)
(32538)
国家(32348)
研究(30187)
科学基金(27913)
基金项目(20276)
社会(20120)
自然(19732)
自然科(19290)
自然科学(19286)
社会科(19208)
社会科学(19203)
自然科学基金(18910)
(17194)
(16003)
资助(13004)
教育(12774)
重点(11264)
编号(10845)
(10799)
(9762)
计划(9675)
(9241)
科研(9200)
创新(8815)
国家社会(8811)
科技(8296)
发展(8206)
期刊
(26914)
经济(26914)
研究(18011)
中国(12321)
科学(11276)
学报(10362)
(9134)
大学(7243)
学学(7028)
资源(6807)
管理(6405)
农业(6378)
(5583)
地理(4608)
(4060)
技术(4018)
(3979)
金融(3979)
城市(3940)
业经(3936)
经济研究(3839)
(3831)
问题(3769)
教育(3579)
经济地理(3360)
(3270)
现代(3250)
科技(3232)
财经(3227)
林业(3015)
共检索到88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德力格尔  袁家冬  李媛媛  
依据1995、2003、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和2013年卫星影像图,借助Arc GIS技术,综合运用分布重心方法和空间关联分析法,对长春市工业空间格局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长春市工业空间整体经历了"东南方向—西南方向—东北方向"大规模开发过程;2工业用地整体分布具有空间正相关特征,在部分近邻区域具有集聚性,但集聚程度呈现出先降低后逐渐增加的趋势;3工业用地空间集聚情况呈现相对稳定的状态;工业空间变化呈现出"主导地域集中—交通轴向扩展—轴间指状填充"的特点;4工业空间扩展模式遵循"扇形结构模式—圈层结构模式—扇形+圈层结构模式"的规律。研究认为自然条件、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产业结构升级的驱动作用、政府调控作用以及交通机制是长春市工业空间时空演化特征的驱动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倩  李诚固  申庆喜  张婧  马佐澎  周国磊  
以长春市中心城区2002、2008和2014年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为例,综合运用圈层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平均最邻近指数测度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等GIS模型,讨论了长春市中心城区医疗设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医疗设施建设仍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综合医院呈现"单核心"空间结构。社区医院"多核心"空间结构已经形成,空间分布日趋均衡;从空间集聚程度看,医疗设施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时段内医疗设施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从空间扩散速度看,医疗设施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比值在"二环"以外逐年下降,表明医疗设施外围建设严重滞后;从空间扩散方向看,医疗设施与居住用地扩散方向整体存在一定的空间"错位"问题,医疗设施尤其是综合医院扩散方向与居住用地相比更偏东南方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倩  李诚固  申庆喜  张婧  马佐澎  周国磊  
以长春市中心城区2002、2008和2014年的综合医院和社区医院为例,综合运用圈层分析法、核密度估计法、平均最邻近指数测度法、标准差椭圆分析法等GIS模型,讨论了长春市中心城区医疗设施的空间格局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医疗设施建设仍以城市核心区集聚为主,综合医院呈现"单核心"空间结构。社区医院"多核心"空间结构已经形成,空间分布日趋均衡;从空间集聚程度看,医疗设施分布呈现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研究时段内医疗设施空间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从空间扩散速度看,医疗设施用地与居住用地的比值在"二环"以外逐年下降,表明医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建波  李诚固  刘伟  马佐澎  
利用长春市2005年、2011年和2017年城市土地利用数据,借助空间计量方法,探讨城市健身空间的演变特征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春市健身空间的数量与规模均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各类健身空间呈现不同的演变特征,并形成了基于城市更新的综合性健身空间、教育与旅游驱动的文体游憩型健身空间、科研机构集聚下的单位专属型健身空间和多因素推动的城市新区型健身空间4种空间演变模式;交通可达性、人口密度和市中心的辐射作用是健身空间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但不同类型健身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存在显著的差异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董会和  李诚固  
通过历史数据资料分析法、实地考察法、实证分析与归纳总了结法,对长春市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的响应特征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制定城市化土地集约利用的相关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付友  李诚固  陈才  邹海天  
利用1995、2003、2008年长春市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11年长春市卫星影像和相关年份统计年鉴,借助于ArcGIS软件和SPSS统计工具,运用多种计量方法,对1990年以来长春市居住空间扩展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在扩展方式上,长春市居住空间总体以"飞地式+轴带式"扩展为主,但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扩展特点;2在扩展方向上,长春市居住空间整体经历了"西南、南、东南方向—西北偏北、南部—东北方向"的空间变化过程;3在演化特征上,长春市居住空间主要集中于城市核心区,但居住空间梯度推移趋势显著,郊区化特征显现。在上述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构建了长春市居住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其动力机制包括工业化的大力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交通条件的改善、政府的调控作用、土地制度的改革以及城市规划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高相铎  李诚固  
对长春市产业空间发展现状做了简单的介绍,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长春市产业空间协调发展的方向及保障措施,认为长春市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中应发挥带动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平军  修春亮  王颖  
各种"流"是城市内在空间结构组织的微观主体,为城市蔓延特征及其作用机理的分析提供了一个更为动态、微观和系统的分析视角。据此,基于"流"视角,以长春市为例,运用弹性系数测度其蔓延程度,用紧凑度、破碎度和轴带扩展度分析其蔓延扩展方式,并从产业、空间结构、体制环境和地理区位的演变等方面透视了"流"之于长春市蔓延的作用机理。最后从政府绩效考核体系、征地制度、分税制、财政转移支付等视角提出对策措施。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吴必虎  黄安民  孔强  
长春市城市游憩者行为特征研究吴必虎华东师范大学旅游系黄安民,孔强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StudyontheBehaviourCharacteristicsoftheUrbanHolidayMakersintheCityofChangchun¥WuBihu...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正>入选理由学校厚植“匠心教育”核心理念,聚焦东北老工业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的人才需求,探索形成了“一引领·两对接·五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建设、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育人中效果突出,对中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了良好的典范作用。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申庆喜  李诚固  孙亚南  宋云婷  
以长春市为例,在系统阐述新城市空间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基于多年用地现状图和人口普查资料,对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以来长春市新城市空间的用地空间与人口空间演变特征展开讨论。从用地空间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用地呈现出显著的"外延式"扩展特征,用地多样性水平整体较低但提升明显,用地结构失衡问题仍然突出,工业用地的快速扩展对其它类型用地的"挤压"效应明显。从人口空间分布与演变特征来看,新城市空间人口空间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城市整体,核心区人口的"外流"趋势凸显,人口结构的年轻化、高学历化、专业技术化特征显著,人口分布与用地扩展的"非协调性"问题突出。行政因素、市场因素、微观主体因素等共同促进了新城市空间的形成与演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丹  刘大千  卢艳丽  
文章分析了长春市各类制造业企业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规律,总结出影响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几个影响因子。研究发现,长春市主城区制造业企业呈现边缘集聚、交通依赖、组团分布等特征,同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制造业等类型企业表现出差异化的分布特征。文章认为,区位因素、历史因素、城市规划、制造业类型、政府引导及其他因素等是影响城市制造业企业空间分布格局的主要因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章献  张瑜  魏冶  赵梓渝  庞瑞秋  王士君  
基于2015年春运期间长春市与省外城市的人口迁移数据,结合GIS空间表达、自然断裂法、等级钟等方法,分析长春市人口流动的层级特征、空间格局、时序特征及动力机制。研究表明:①春运期间其他城市与长春市间的人口流动具有明显的层级特征,高层级城市的组成遵循拉文斯坦的经济律,低层级城市的空间布局遵循距离律。②长春春运人口流动高度集中于"胡焕庸线"以东区域,其中长春人口联系的重点区域集中于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且分布形态呈现出金字塔式层级分布结构。③春节前后人口流动存在差异,节前迁移城市集中化,节后迁移城市多样化和分散化。④经济律和距离律在人口迁移中起核心作用,而地理认同、适应性及部分特殊城市的特殊职能对迁移方向也存在明显影响。⑤长春市承担吉林省人口流出的门户功能。⑥百度迁徙数据在人口流动研究中具有很好的表征作用,但仍然存在偏向和缺乏个体信息等固有缺陷。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雪微  王士君  宋飏  冯章献  
利用长春市1995、2005和2009年遥感影像图及相关统计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及SPSS统计分析方法,总结14年长春市交通演变规律以及三个时间段内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特征,并进一步分析长春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时空变化关系。研究认为:11995—2009年交通对城市土地扩展具有一定的制约作用,便利的交通条件为生产要素的外迁以及建设用地的扩张提供良好的基础环境;2沿交通干线建设用地与耕地扩张呈现明显的廊道效应,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和耕地的流失与交通线的距离关系越来越密切,距交通沿线距离越近,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逐渐增加,反之建设用地所占比重逐渐减少;3长春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主要沿对外交通和城市主干道发展,交通干线成为建设用地的主要扩展轴。交通要素成为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的一个重要驱动因子。交通干线不断延伸,造成建设用地盲目扩张,耕地逐渐流失。因此,长春市未来发展中应适当优化城市交通建设格局,稳定土地利用时空变化速率,以推动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雁鹏  庞瑞秋  王唯  
长春市开发区促进了城市经济结构、城市空间形态及空间结构的变化。本文以长春市4个开发区为研究对象,对各开发区的发展概况及空间拓展的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进而讨论开发区的建设应选择点轴式发展模式,关注空间的拓展质量,协调各空间结构的布局、用地功能的有机混合、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实现长春市与开发区健康有序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