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89)
2023(12630)
2022(10776)
2021(9987)
2020(8665)
2019(19916)
2018(19728)
2017(37932)
2016(21092)
2015(23705)
2014(23809)
2013(23711)
2012(22263)
2011(20523)
2010(20829)
2009(19565)
2008(20007)
2007(18052)
2006(16004)
2005(14579)
作者
(64098)
(54115)
(54073)
(51298)
(34221)
(25941)
(24503)
(20975)
(20240)
(19228)
(18499)
(18463)
(17518)
(17325)
(17073)
(16742)
(16462)
(15990)
(15890)
(15859)
(13730)
(13515)
(13072)
(12341)
(12267)
(12088)
(12061)
(11935)
(10966)
(10704)
学科
(86362)
经济(86248)
管理(63142)
(57286)
(47614)
企业(47614)
方法(39178)
数学(33147)
数学方法(32737)
(24571)
(23187)
中国(21616)
(21262)
(20865)
业经(19196)
地方(16905)
(15395)
贸易(15387)
农业(15248)
(15083)
财务(15045)
财务管理(15004)
(14893)
(14519)
(14428)
理论(14405)
企业财务(14231)
(13921)
银行(13877)
环境(13650)
机构
大学(316857)
学院(313786)
(123954)
经济(121132)
管理(117351)
研究(108885)
理学(100624)
理学院(99306)
管理学(97397)
管理学院(96767)
中国(82274)
科学(69978)
(68028)
(60963)
(56999)
(55060)
研究所(51732)
中心(49933)
(49396)
财经(47944)
业大(47169)
(44298)
师范(43830)
农业(43441)
(43307)
北京(42826)
(39105)
(38853)
经济学(38373)
师范大学(35630)
基金
项目(207835)
科学(163766)
基金(152396)
研究(147205)
(134682)
国家(133673)
科学基金(113371)
社会(93629)
社会科(88718)
社会科学(88688)
基金项目(81623)
(80608)
自然(74919)
自然科(73062)
自然科学(73035)
自然科学基金(71772)
(68749)
教育(67749)
资助(62555)
编号(58983)
成果(48995)
重点(47772)
(46372)
(44839)
(42168)
课题(40813)
科研(40320)
(39644)
创新(39626)
教育部(39184)
期刊
(139324)
经济(139324)
研究(88724)
中国(62632)
学报(53871)
科学(49624)
(49108)
(47921)
管理(41198)
大学(39441)
学学(37068)
农业(32666)
教育(30200)
(26288)
金融(26288)
技术(24798)
财经(23878)
业经(22318)
经济研究(21314)
(20477)
问题(19093)
(17544)
图书(16597)
资源(16359)
(16294)
技术经济(14984)
理论(14577)
(14356)
统计(14160)
科技(14020)
共检索到4676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张新成  梁学成  高楠  王琳艳  
网络关注度是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影响力的虚拟映射。文章基于搜索引擎、社交APP和旅游网站数据,提出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倾向强度模型,构建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的空间关联网络,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省级与个体景区两个层面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并借助二次指派程序法分析其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2010—2019年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呈阶段性上升趋势,空间上呈现温点类型多冷点和热点类型少的"钟形分布"结构,且温点类型是关注度上升和差异分化的主要诱因;(2)省级层面空间网络关联密度呈"二次型"上升态势,而网络关联度表现出平缓下降的良性态势,四大功能板块之间联通的正外部性效应逐渐凸显;(3)个体景区层面空间网络结构呈现热点类型、温点类型和冷点类型景区"核心-边缘"分布特征,热点类型景区处于中心地位,而冷点类型景区则处于边缘地带,温点类型景区发挥桥梁作用,且实际旅游流亦验证了结论的可靠性;(4)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受多维因素共同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共享发展、文旅资源的地区差异对长征主题红色旅游资源关注度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磊  陶卓民  赖志城  李涛  琚胜利  
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面临着的现实需求和复杂问题,迫切要求开展相应的系统性研究工作。以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内154处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基于"虚拟"与"现实"相结合的视角,使用GIS、Gephi等研究方法,对其网络关注度和旅游流网络结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红色旅游资源网络关注度普遍偏低、差异明显,5A级景区和重要人物是最受网络用户关注的资源类型;(2)旅游流网络结构松散、小世界效应显著,在湖南、贵州、陕西省内分别形成了"△""网状""双核"结构模式;(3)网络关注度与旅游流网络具有关联性和差异性,据此识别了湘中、黔川、陕北等重点红色旅游区,以及川陕、闽赣等红色旅游发展潜力区。基于以上分析,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应以重点红色旅游资源为基础,实施分类施策、分段开发、扬长补短的发展策略。围绕高高、高低、低高、低低四种不同类型资源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并结合不同区域的发展情况分别采取"节点""斑块""廊道"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钊  黄文杰  
全局视角下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时空演化规律揭示及跨区域协同路径提炼是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关键。在长征红色旅游景区内涵界定的基础上,文章以2005—2020年118个长征红色旅游景区为样本,综合运用空间分析方法探析其时空格局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1)2005年以来,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发展经历了基础开发阶段(2005—2012年)、快速增长阶段(2013—2017年)及内涵深化阶段(2018年至今),不同阶段表现为景区增长速度及发展质量的显著性差异。(2)长征红色旅游景区整体为集聚分布态势,集中分布于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两省以及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景区发展具有"大集中、小分散"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西多东少、南多北少的梯度差异格局。(3)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演化态势表现为由"单核主导型"向"双核引领型"转变,联核成轴的空间演化趋势明显。(4)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形地貌与河流水系、重大事件与资源禀赋、政策支持与交通条件、旅游形象与市场需求等内外生因素的共同作用。最后,据此为长征红色旅游景区的跨区域协同及高质量发展提出相应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得发  邵长芬  王毅品  
网络旅游信息访问量与现实旅游市场、旅游者消费需求、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密切相关,并如实地反映着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分布态势。本文利用"欣欣旅游网"旅游景点关注量,获得旅游资源的网络空间关注度数据,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了网络空间关注指数影响下的优势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分布,其时空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旅游流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得发  邵长芬  王毅品  
网络旅游信息访问量与现实旅游市场、旅游者消费需求、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密切相关,并如实地反映着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分布态势。本文利用"欣欣旅游网"旅游景点关注量,获得旅游资源的网络空间关注度数据,运用Arc GIS软件分析了网络空间关注指数影响下的优势旅游资源的特征和空间分布,其时空分布特征可为区域旅游流的预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戴璐  白彩全  梁龙武  
从政策供给和公众需求的双重视角对中国红色旅游发展进行研究,有助于自上而下进行旅游资源的调配优化和自下而上调整红色旅游产品的开发创新。整合2011—2019年有关红色旅游的政务服务文本、微博信息文本和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文本语义分析比较了政策实施和网络关注的差异,从政策空间关联的视角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应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测算红色旅游政策实施对网络关注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自上而下的红色旅游政策实施与自下而上的网络反馈之间存在差异。(2)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的地理和政策空间依赖性,政务服务中对传播红色文化目标的重视是网络关注度空间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政策稳定性则与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呈负相关关系,地方政府间不稳定的竞合关系和政策发展环境的低水平稳态是导致公众对红色旅游关注度不及政策预期的可能原因。(3)在地理和政策空间关联作用下,地区公共服务能力呈现出正向溢出效应,而信息化变量表现为负向溢出效应,加强区域联动和信息化融合是红色旅游政策创新的方向。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高楠  张新成  王琳艳  
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是红色旅游宣传推广水平的一种典型测量手段,也是红色旅游影响力的重要反映。以31个省(区、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为研究对象,运用莫兰指数、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等对2011—2018年中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2011—2018年全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呈现波动增长趋势,且季节性差异显著;(2)全国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差异性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但西部红色旅游5A级景区关注度上升态势凸显;(3)各省(区、市)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高—高""低—低"集聚现象分别集中于东、中部和西部地区;(4)红色旅游网络关注度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大小排序为:互联网普及率>人均GDP>旅游信息化指数>区域媒体关注度>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琪林  杨霞  方怡  
针对旅游发展中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带来的旅游资源未能充分发掘和旅游吸引力不足等问题,以四川省21个地市为研究区,利用2011—2019年旅游景区与旅游网络关注度数据,通过重心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等方法,探究四川省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空间错位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四川省旅游资源丰裕度和旅游网络关注度的时序变化特征大致相同,旅游资源丰裕度呈持续增长趋势,而旅游网络关注度在2018—2019年出现下降。(2)四川省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网络关注度之间存在空间错位,两者重心呈现出西北—东南的地理位置偏移,并形成先远离后靠近的迁移趋势。(3)四川省各地市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网络关注度的空间错位由西北到东南大致为“负向错位—正向错位”的分布特征;正向高错位地市稳定在成都市和绵阳市,负向高错位地市主要稳定在阿坝州、甘孜州和乐山市;空间错位指数发生根本性转变的地市主要分布在川东北地区。(4)社会环境、旅游发展、资源禀赋和网络发展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得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吸引力在空间分布上存在区域差异,形成了四川省旅游资源丰裕度与旅游网络关注的空间错位格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焦珊珊  李明  田逢军  吴儒练  杨轻轻  
以全国300处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间相互搜索的百度指数为数据源,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格局及其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网络关注强度由2012年的21 286上升到2019年的65 271,从强度位序来看,琼、吉、新等经济欠发达地区位序变化较大。(2)网络关注度层级结构由"四极六核心,多点带动"向"四极五核心,多点联动"演变。其中,京、黑为稳定核心,具有极强的主导力和控制力,苏、浙、豫、川、皖为次稳定核心。(3)网络关注度形成了环渤海─华东─华南─川渝子群(Ⅲ)、湘鄂子群(Ⅱ)、西部─黑吉─豫皖子群(Ⅰ)3个凝聚子群,各子群内红色旅游景区网络关注度具有显著集聚特征。(4)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网络关注度分布格局受到地区经济基础、信息技术、资源禀赋、学历水平、交通条件和地理距离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小龙   宋育典   朱林彤   唐晓飞   陈少华  
文章基于贵州省88个县域红色旅游资源数据,运用Voronoi空间统计、核密度、不均衡统计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对贵州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及其开发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1)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数量多、分布广、开发水平低,资源等级与开发水平成正比。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呈现集聚分布特征,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集聚差异更显著。(2)贵州红色旅游资源核心区空间形态整体呈“X”状分布,其中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呈现“Y”形状的“多核心、小斑块、离散点”的特征和“核心—边缘”空间形态。(3)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密度不均衡,空间分异明显并呈现“北多南少、北密南疏”的特征。(4)已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异格局受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旅游发展水平5个维度综合影响,各因子交互作用呈现增强效应,单因子解释力有所差异。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丽刚  易修政  
浙赣铁路沿线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呈现出数量的丰富性、层次的高品位性、开发的可行性等特征。但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开发深度不够、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合作机制缺失等问题。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创新观念、培养人才、加强合作、注重资源整合等路径来解决,以打造"浙赣"红色旅游品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丽刚  黄三生  
京九铁路沿线有着十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这些资源呈现出数量的丰富性、分布的差异性、层次的高品位性、开发的可行性等特征,但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着知名度不高、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素质偏低、合作机制缺失等问题。因此,需要选择加强宣传、创新观念、培养人才、加强合作、注重和谐等路径来解决,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单雅雯  史达  
红色旅游资源是红色基因代际传承的重要载体,如何推动城市中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促进公众对红色文化的深度感知,是推进党史教育普及与增强民族认同感的关键。文章基于行动研究与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嵌入视角,以大连市沙河口区红色文化遗产的活化行动作为代表性案例,构建社会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异质性网络,同时借助增权理论分析激活城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实现路径。研究发现:第一,红色文化遗产活化以异质类参与主体构建联动网络,进而推进红色旅游资源以市场为媒介的活态保护;第二,在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进程中,行动主体根据增权与去权的行动结果决定活化的具体形式,通过多重方式充分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红色价值与历史意义;第三,红色文化遗产活化的异质性增权网络由行动主体的多维度增权演化推进,进而实现文化遗产保护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社会增权。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钱莉莉   郑春晖   王金伟   郭俊成  
文章是在国家政策导向及红色旅游快速发展背景下,针对红色旅游精神体验、传承集体记忆、促进国家认同等社会效益研究不足与薄弱环节,以国内9处典型红色旅游地为例,运用扎根理论对网络UGC数据进行编码分析,使用Gephi软件进行编码节点分析与可视化,以揭示红色旅游国家认同形成机制。研究发现红色旅游体验包含瞻仰圣地、纪念先辈、学习历史与知识、感受红色革命文化;集体记忆包含认知记忆、情感记忆、反思启示,兼具记忆的个体性与社会性;认同具有多尺度性,存在地方认同到国家认同的地理跃迁。研究建构了“红色旅游体验-集体记忆-地方认同-国家认同”这一理论模型,明确了3种不同类型红色旅游地游客建构国家认同的路径差异,揭示了国家认同形成的多途径性。本研究对于指导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提升红色旅游社会效益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魏文颖  银锋  
红色旅游是旅游产业中最具中国特色的一个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VR在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方面具有巨大潜力和广泛应用前景。本文以八一起义红色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现状分析,对南昌红色旅游资源的优势、不足、VR产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VR助力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借助商业化运作、内容精良的VRAR数字技术广告、教育意义深刻的VR研学旅游产品、针对现有馆藏重要文物开发出的VR讲解视频和大型付费VR战争体验馆等手段不仅可扩大八一起义纪念馆旅游的活动内容,增加趣味性和参与性,提高游客的创新动力,使游客身心真正受到触动和教育,而且拉伸了旅游产业链,产生可观的经济效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