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05)
- 2023(14522)
- 2022(12406)
- 2021(11368)
- 2020(10034)
- 2019(22827)
- 2018(22390)
- 2017(43574)
- 2016(23631)
- 2015(26471)
- 2014(26280)
- 2013(25991)
- 2012(23747)
- 2011(21262)
- 2010(20890)
- 2009(19705)
- 2008(19680)
- 2007(17466)
- 2006(14636)
- 2005(12734)
- 学科
- 济(96461)
- 经济(96352)
- 业(75242)
- 管理(73059)
- 企(61472)
- 企业(61472)
- 方法(54235)
- 数学(48783)
- 数学方法(48226)
- 财(30014)
- 农(26034)
- 中国(23188)
- 务(21582)
- 财务(21537)
- 财务管理(21487)
- 贸(20789)
- 贸易(20784)
- 企业财务(20511)
- 易(20285)
- 业经(19556)
- 学(18952)
- 制(18423)
- 银(16265)
- 银行(16209)
- 农业(16061)
- 地方(15273)
- 融(15199)
- 金融(15196)
- 行(15168)
- 技术(14639)
- 机构
- 大学(341741)
- 学院(340999)
- 济(139422)
- 管理(138103)
- 经济(136782)
- 理学(120825)
- 理学院(119629)
- 管理学(117513)
- 管理学院(116924)
- 研究(104838)
- 中国(83219)
- 京(69427)
- 科学(66336)
- 财(65306)
- 农(61825)
- 业大(55451)
- 财经(53627)
- 所(52639)
- 中心(51171)
- 农业(49619)
- 经(48901)
- 江(48527)
- 研究所(48215)
- 经济学(43129)
- 北京(42568)
- 财经大学(40319)
- 经济学院(39495)
- 范(38819)
- 州(38383)
- 师范(38233)
- 基金
- 项目(236940)
- 科学(186695)
- 基金(175975)
- 研究(162662)
- 家(155512)
- 国家(154296)
- 科学基金(133414)
- 社会(104887)
- 社会科(99699)
- 社会科学(99668)
- 基金项目(93513)
- 省(92144)
- 自然(91175)
- 自然科(89198)
- 自然科学(89169)
- 自然科学基金(87623)
- 划(78286)
- 教育(75502)
- 资助(73493)
- 编号(63313)
- 重点(53159)
- 部(52804)
- 创(49356)
- 成果(48775)
- 发(48423)
- 科研(47508)
- 创新(46281)
- 计划(45650)
- 教育部(45223)
- 大学(44105)
- 期刊
- 济(136723)
- 经济(136723)
- 研究(88709)
- 学报(58439)
- 中国(54920)
- 农(53444)
- 财(52590)
- 科学(51194)
- 管理(47287)
- 大学(43425)
- 学学(41850)
- 农业(35993)
- 融(32901)
- 金融(32901)
- 技术(28552)
- 财经(26214)
- 业经(22917)
- 教育(22899)
- 经济研究(22883)
- 经(22225)
- 业(20010)
- 统计(19301)
- 问题(18581)
- 策(17604)
- 技术经济(17375)
- 版(17251)
- 理论(16446)
- 财会(16284)
- 商业(16029)
- 决策(15875)
共检索到472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白鸽 陆婧文
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开发的年金产品仍采用固定死亡率精算假设进行定价,没有考虑未来参保人群的系统性死亡率改善引发的聚合长寿风险对年金产品定价的影响。本文结合中国1994~2012年单龄组、五龄组男性和女性死亡数据,提出了基于重叠区块Bootstrap再抽样的死亡率预测方法,分别在时期和出生队列方式下模拟预测了未来50年定期年金精算现值随机变量的分布,得出固定利率下长寿风险对年金价格上涨的影响显著且男性聚合长寿风险更显著,并通过利率敏感性测试得出利率上升能对冲长寿风险的影响。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明 王晓军
本文梳理了几种重要的动态死亡率预测模型,给出了长寿风险度量的三种方法,选取了保险公司及国家官方公布的人口死亡率数据,度量了保险公司的两类长寿风险,对不同方法下长寿风险的度量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了极限年龄与折现率变动对长寿风险影响的敏感性。研究发现:基于保险公司经营稳健性的视角,第一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随机模拟法,第二类长寿风险的度量应采用标准公式法;极限年龄的变动对长寿风险的影响较小,保险公司无上调经验生命表极限年龄的必要;长寿风险对折现率的变动较为敏感,提高折现率,保险公司经营中的长寿风险显著降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杨刚 卿文龙
长寿风险证券化可以把长寿风险转移到资本市场,有效管理养老保险公司的长寿风险。本文主要研究利息率与死亡率挂钩的逆生存债券,研究内容分为死亡率预测与债券定价两个部分。由于投资者对风险的偏好不同,本文利用百分位分层定价法对逆生存债券进行定价。数值分析展示了债券价格随利率变化的情况,共分四个层次,不同的分层对应不同的价格和风险,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的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分层债券。最后就养老保险公司在长寿风险证券化方面存在的问题给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长寿风险 百分位分层定价法 证券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段白鸽
作为老龄社会的重要风险,长寿风险专题研究是近20年来公共养老金领域、保险公司关注的热点。长寿风险引发的保险公司寿险产品定价高估和年金产品定价低估之间存在潜在的自然对冲效应。为了量化这种对冲效应的长期影响,本文基于构建的同时涵盖低龄、高龄和超高龄在内的整个生命跨度的全年龄人口动态死亡率模型,采用对冲弹性量化终身寿险与终身年金、两全保险与定期年金、递延寿险与递延年金三类保障型寿险产品和养老型年金产品对冲效应的动态演变,并通过敏感性分析扩展探讨利率变化对对冲效应的长期影响。研究发现,从单位寿险和年金产品组合的净对冲效应来看,由于保险公司的产品定价区分了性别差异,使得女性的对冲效应更明显,因而女性对应的产品组合中的长寿风险对保险公司的影响更不显著。作为系统性风险,利率风险和长寿风险也存在对冲,利率上升能抵消或对冲长寿风险的影响,低利率下长寿风险更显著。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王媛媛
以4家保险公司2005年~2011年的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Panel data模型分析商业银行入股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结果显示:商业银行入股与保险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正向关系,保费收入与保险公司经营绩效之间呈反向关系;保险公司的总资产与经营绩效呈正向关系,资产负债率与经营绩效呈负向关系。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杜鹃
随着经济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医疗卫生水平提升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人类的寿命延长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长寿对人类固然是件好事,但它对各种养老保险产品产生的影响却不容小视,尤其是对年金产品造成了巨大的偿付压力。本文借鉴国际上相关领域的优秀研究成果,运用Lee-Carter模型和年金精算模型对我国面临的长寿风险进行了定量分析,进而提出现阶段我国保险业应对长寿风险的最佳路径。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黄薇
在保险业竞争日益激烈的条件下,在风险管控的基础上如何提高效率已成为中国保险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将保险公司所承担的内生非系统性风险纳入效率评价体系中,在理论上阐明了对保险公司效率进行风险调整的基本原理,并基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构建了经过风险调整的成本和利润边界函数,实证测度了1999~2006年中国28家保险公司的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使保险公司效率评价方法及其相应结果在经过风险调整后更具科学性。研究发现,中国保险公司成本效率和利润效率的估算结果在纳入风险因素之后出现上升,表明风险变量对保险公司成本和利润的变动具有显著影响,而且保险公司经营风险对其利润效率的调整效果要比对成本效率的调...
关键词:
风险 效率 保险公司 随机前沿分析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玉焕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寿险市场上主要中外资寿险公司的数据为样本,研究寿险产品集中度对保险公司经营绩效的影响及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除友邦保险公司之外,寿险产品大多集中在分红险和万能寿险上;寿险产品集中度以综合费用率为传导路径,对盈利能力产生影响,这一传导路径在中资寿险公司中较为明显。产品集中度与综合费用率呈"倒U型"关系,与赔付率、退保率、盈利能力均呈"U"型关系,这表明,产品集中到一定程度之后,会使赔付率、退保率增长,从而吞噬利润,因此产品结构失衡会对经营绩效产生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邹小芃 杨芊芊 叶子涵
文章基于中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在较短的时期内显著增加、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的现实背景,从长寿风险的视角出发,采用省际平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长寿风险对家庭股票市场参与的影响。结果表明,长寿风险对中国家庭的股票市场参与广度和深度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样本期间内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增长对股票市场参与率增加的贡献度约为21.42%,对人均股票资产配置增加的贡献度约为14.82%。
关键词:
长寿风险 股票市场参与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侯晋 朱磊
中国财产保险业发展至今,更需要高效率的增长,改善其经营中低效的一面。针对此,本文主要运用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分析财产保险市场上中资公司的经营效率。利用LINDO软件的输出指标分析目前财产保险公司有效(即在生产前沿面上)与实际经营间的差距,并指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进一步分析,证明了经营无效率对公司盈利能力有明显的影响,改善经营现状非常必要。最后,本文列出了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
财产保险公司 DEA 效率 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仕强
长寿风险的准确度量是年金长寿风险管理的基础和前提,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际意义。通过利用贝叶斯MCMC(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模拟)算法统筹死亡率预测的Lee-Carter模型和利率预测的CIR模型,将长寿风险的度量转化成长寿期权的定价问题,考查了年金中长寿风险的变动规律和影响因素。MCMC抽样和数值模拟的结果表明,年金中的长寿风险与预测年份和年金持有人年龄成正向关系,其在年金中所占的比重随着年金持有人年龄的增加而增加,60岁的终身生存年金中长寿风险的占比高达10.11%;同时长寿风险与利率成反向关系,当前的低利率环境将会给年金发行人造成更高的长寿风险压力。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姜世杰 樊毅
面对世界范围内长寿风险越来越严峻的趋势,长寿风险管理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近年来死亡率风险证券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长寿债券作为死亡率风险证券化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长寿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本文通过对国外经典死亡率债券的比较,在离散型死亡率模型假设条件下,设计一支可调整上触碰点的触发型长寿债券,运用带永久跳跃的APC模型和风险立方方法对长寿债券进行定价。实证结果显示风险溢价的结果比较稳定,设置不同的初始上触碰点,风险溢价差异较大。
关键词:
长寿风险 APC模型 风险立方方法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田玲 姜世杰 樊毅
面对世界范围内长寿风险越来越严峻的趋势,长寿风险管理成为全世界面临的共同难题。近年来死亡率风险证券化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长寿债券作为死亡率风险证券化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可以有效地将长寿风险转移至资本市场。本文通过对国外经典死亡率债券的比较,在离散型死亡率模型假设条件下,设计一支可调整上触碰点的触发型长寿债券,运用带永久跳跃的APC模型和风险立方方法对长寿债券进行定价。实证结果显示风险溢价的结果比较稳定,设置不同的初始上触碰点,风险溢价差异较大。
关键词:
长寿风险 APC模型 风险立方方法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静
随着我国保险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监管要求保险公司必须具有充足的资本来支持保单负债,同时保险公司的所有者对于投资回报也提出了比以往更高的要求。2004年9月中国保监会颁布的《保险公司次级定期债务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保险公司的融资渠道。本文在对保险公司次级债融资进行研究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次级债融资对保险公司权益回报的影响。
关键词:
次级债 偿付能力 权益回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艺华 郝臣
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司治理问题受到了广泛关注。外部治理作为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的重要途径,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是公司治理领域的前沿问题。本文基于我国85家财产险和人身险公司2010~2017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外部监管和产品市场竞争两大外部治理机制对保险公司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外部监管与保险公司总体风险和杠杆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产品市场竞争与保险公司总体风险和投资风险承担水平负相关。本文研究表明,外部监管和产品市场竞争两大外部治理机制对合理管控保险公司风险承担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作用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