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30)
2023(5025)
2022(3986)
2021(3587)
2020(3143)
2019(6916)
2018(6438)
2017(13133)
2016(6520)
2015(7084)
2014(6958)
2013(6773)
2012(6114)
2011(5329)
2010(5748)
2009(5982)
2008(5125)
2007(4574)
2006(4105)
2005(3919)
作者
(16883)
(13630)
(13477)
(12913)
(8544)
(6533)
(6385)
(5514)
(5166)
(4936)
(4673)
(4628)
(4542)
(4321)
(4290)
(4049)
(4041)
(4008)
(3849)
(3649)
(3391)
(3230)
(3219)
(3166)
(3073)
(3060)
(2912)
(2862)
(2707)
(2707)
学科
(26290)
金融(26290)
(24413)
银行(24413)
(24046)
(23558)
(22711)
经济(22669)
(18617)
企业(18617)
管理(18607)
中国(16771)
(11415)
中国金融(11209)
(11202)
(11120)
保险(11029)
方法(10624)
数学(9835)
数学方法(9770)
(9245)
财务(9228)
财务管理(9208)
企业财务(8910)
(6135)
地方(6126)
业务(6048)
制度(5984)
(5984)
业经(5914)
机构
学院(84707)
大学(83998)
(39122)
经济(38228)
管理(33293)
中国(32918)
理学(27090)
理学院(26888)
管理学(26502)
管理学院(26348)
研究(24437)
(24373)
(19460)
(19214)
金融(19087)
财经(18711)
银行(18458)
(17319)
(16990)
(16335)
中心(15273)
人民(14594)
财经大学(14329)
国人(13742)
经济学(13709)
中国人(13693)
中国人民(13127)
经济学院(12584)
(12581)
(11106)
基金
项目(51612)
科学(40976)
研究(39581)
基金(38876)
(32105)
国家(31766)
科学基金(28406)
社会(26901)
社会科(25618)
社会科学(25610)
基金项目(19774)
(19437)
教育(17076)
自然(17039)
资助(16871)
自然科(16617)
自然科学(16615)
自然科学基金(16353)
(15754)
编号(15697)
成果(12910)
(12086)
(11664)
(11542)
国家社会(11467)
重点(11369)
(11121)
(11013)
教育部(10711)
人文(10689)
期刊
(39405)
经济(39405)
(35227)
金融(35227)
研究(31135)
(19802)
中国(17590)
管理(11587)
财经(9598)
(9508)
学报(8732)
科学(8646)
(7950)
大学(7651)
学学(7510)
经济研究(6501)
理论(6186)
中国金融(6137)
财会(5880)
技术(5856)
实践(5651)
(5651)
业经(5176)
农业(4895)
会计(4596)
问题(4573)
保险(4367)
(4367)
统计(4364)
国际(4245)
共检索到141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寿命不确定性是影响个人生命周期储蓄的重要因素,预期寿命的延长势必对养老规划和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利用《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历史死亡率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出各年龄、性别人群活到某特定年龄的预期生存概率,并将其与CHARLS 2018中的主观生存概率数据相匹配。实证研究表明,预期生存概率与主观生存概率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们意识到死亡率下降趋势并能调整主观生存概率,长寿风险作为环境变量对个人的主观生存概率产生正向影响。主观生存概率上升不会显著影响储蓄水平,但会显著提升个人持有商业养老保险、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并相应增加年缴保费和持有金额。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敏  
面对日益严峻的人口老龄化问题,我国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给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带来了诸多挑战。在此背景下,以基本养老保险和职业养老金为基础,推动养老金第三支柱发展是必然方向,而数字技术将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老年人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发展有利于中老年人提高金融资产的分散程度和持有金额,并提高风险性金融资产和商业养老保险的持有倾向,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于自身持有金融资产较少的中老年人作用更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曦  江世银  
养老金养老和住房养老成为我国居民养老模式最普遍的两种选择,但以投资金融市场方式养老的参与度较低、发展空间有限。本文基于CHFS2017年的数据,采用二元Logistic模型和OLS回归模型,从居民的家庭情况、经济状况、行为特征三个方面对我国居民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与研究。结果显示,居民不同的个体特征对其养老金融产品的持有与投资回报均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受教育程度和收入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居民持有养老金融资产并提高盈利水平,现金与活期存款、定期存款等,对养老金融产品的持有及投资回报也具有正向作用。养老保险持有的影响不显著,子女数量、家庭健康状况属于无关变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高人口抚养比造成经济运行负担加重,传统的养老保障体系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在此背景下,由国家提供基本养老保障向多层次养老保障制度过渡是发展的必然方向,优化劳动者全生命周期的金融资产配置,强调个人养老责任也愈发重要。本文从供需两侧出发,探讨国民金融素养和养老服务金融普惠性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国民金融素养和养老服务金融普惠性都处于较低水平,导致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不合理,金融资产投资倾向过于保守。提高金融素养和养老服务金融普惠性有利于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提高资产分散程度、风险性金融资产和寿险的持有倾向。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杨怡  
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推出丰富了中国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资产配置选择。使用CHFS2021年的调查数据,从金融科技的视角出发探究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情况。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能够改善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情况,且该结论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金融科技对灵活就业人员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优化作用在城乡地区、不同健康状况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中存在显著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金融科技通过提高灵活就业人员的金融素养水平来优化家庭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研究结论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董盈厚  马亚民  董馨格  
金融资产会计安排是企业执行金融工具准则的重要环节,具有显著的经济后果。基于实体企业金融化现象,研究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关系,分析金融杠杆的调节功能,探讨非效率资本配置的传导作用,研究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之间存在U型关系;金融杠杆能够调节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的关系,使关系曲线拐点右移与扁平化。区分金融资产配置类型后发现:交易类金融资产与现金流风险呈U型关系;委托贷款等新兴金融资产负向影响现金流风险;投资性房地产和长期金融股权投资未显著影响现金流风险。考虑企业生命周期后发现,成长期与衰退期企业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呈U型关系,成熟期企业金融资产配置负向影响现金流风险;按照产权性质分组检验发现,金融资产配置与现金流风险的关系以及金融杠杆的调节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机制检验发现,非效率资本配置在金融资产配置影响现金流风险的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我国即将迈入深度老龄社会,预期寿命延长、生育率下降导致老年人口抚养比上升。在此背景下,传统的以现收现付制为主的养老金体系面临可持续性挑战,推动养老金体系由政府主导向多元主体责任共担转型是必然发展方向。为应对老龄社会需求转变,需要加快构建第三支柱养老保险,完善金融支持体系,有效整合养老资金,同时改善国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发达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较早,在养老金融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方面已积累丰富的经验,本文以美国、荷兰、日本为例,在总结发达国家养老金融发展特征及优势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养老金融发展现状及制约因素,为进一步推动我国养老金融发展,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陈华   利圣临   杜霞  
基本养老保险为老年人口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能够有效缓解家庭养老压力,释放家庭预防性储蓄,并调整家庭资产配置结构,提高家庭资产配置效率,有必要从基本养老保险参与角度研究家庭资产利用率的提高和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本文利用2013、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研究城乡养老保险参与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降低了家庭配置金融性风险资产的可能性,提高了家庭配置金融性无风险资产的可能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与对城镇居民、收入较低、养老经济压力较大或受教育水平较低的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决策具有更大的影响。机制分析的结果表明,参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通过提高居民的风险厌恶程度调整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结构。因此,应积极推进养老保险发展,发挥养老保险的经济效应,多渠道促进居民收入水平提升,缓解居民家庭养老压力,并着力提升居民金融认知水平,从而进一步促进我国养老保险体系的完善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是满足多元化养老保障需求、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应有之义。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交互叠加、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本文利用CHFS数据,实证考察了老年数字鸿沟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数字鸿沟的存在会显著抑制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具体表现为持有的养老金融资产规模减小、持有风险性养老金融资产的概率下降、持有养老金融资产的分散度降低,该回归结果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老年数字鸿沟将通过造成金融排斥、增加家庭风险厌恶程度来抑制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多方协同助力跨越老年数字鸿沟、供需两侧发力推动养老金融普惠性提升、通过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来加速养老金财富积累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朱晶晶  
当前,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正成为促进养老金融发展、提高养老生活质量、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新动能。论文从数字经济参与的微观视角出发,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的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等多种计量工具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参与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以及数字经济参与对不同家庭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参与可以显著提高养老金融资产规模、丰富养老金融资产种类、提升养老金融资产分散度,发挥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作用;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家庭参与数字经济活动有助于促进家庭创业决策、提高金融素养水平,从而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参与对农村、中西部地区、女性户主和低教育水平家庭的养老金融资产配置优化作用更显著。因此,应通过促进家庭积极参与数字经济活动、补齐欠发达地区数字基础设施短板以及强化创业技能和金融知识教育培训等措施,推动数字经济参与成为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内生发展动力。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优化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是满足多元化养老保障需求、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应有之义。在数字化与老龄化交互叠加、相互影响的背景下,本文利用CHFS数据,实证考察了老年数字鸿沟对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数字鸿沟的存在会显著抑制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具体表现为持有的养老金融资产规模减小、持有风险性养老金融资产的概率下降、持有养老金融资产的分散度降低,该回归结果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在作用机制上,老年数字鸿沟将通过造成金融排斥、增加家庭风险厌恶程度来抑制家庭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多方协同助力跨越老年数字鸿沟、供需两侧发力推动养老金融普惠性提升、通过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来加速养老金财富积累等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卢亚娟  张雯涵  孟丹丹  
在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家庭在社会保障上的投资逐渐增加。社会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退休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也是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PSM)的方法,从区域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社会养老保险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社会养老保险可以降低家庭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参加社会养老保险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的持有量。对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具体分析发现,除股票资产外东部地区家庭对其他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明显增高,中部地区家庭对基金的持有量降低,西部地区家庭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投资变化不大。同时,对于不同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城乡家庭也存在明显差别。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卢亚娟  殷君瑶  
利用金融调查研究中心(CHFS)2017年数据,采用Probit、Tobit模型及倾向得分匹配法(PSM),从整体和城乡两个角度分别研究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偏好能够提高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参与率及资产占比,风险偏好家庭对金融资产及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入较大,风险偏好确实能够推动家庭对金融市场尤其是风险市场的参与行为。具体分析各类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投资情况后发现:风险偏好的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最高,并且主要体现在股票的增加上,家庭越厌恶风险,股票投资越低。其次,可以发现城乡差异下,户主风险态度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影响不同,风险态度对于城镇家庭在风险性金融资产投资上的影响较大。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牟朋鹏  Lawrence CHOO  周晓宇  
解决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是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CHFS)的数据,以儒家传统文化这一非正式制度视角为家庭“有限参与”金融市场的难题提供新的理论解析。从男权主义观、家庭本位观以及孝道观这三个儒家文化中对中国家庭产生深远影响的核心传统家庭观念出发,探究“有限参与”这一现象背后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儒家传统文化会显著抑制家庭参与金融市场和持有风险金融资产。机制分析表明,儒家文化会通过抑制女性的劳动参与、强化家庭的避险功能以及增强家庭内部的经济活动来降低家庭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的广度与深度。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世农  陈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