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4)
- 2023(8694)
- 2022(7166)
- 2021(6653)
- 2020(5472)
- 2019(12101)
- 2018(11543)
- 2017(20991)
- 2016(10283)
- 2015(11164)
- 2014(10163)
- 2013(9501)
- 2012(8638)
- 2011(7631)
- 2010(8287)
- 2009(7883)
- 2008(6939)
- 2007(6392)
- 2006(5673)
- 2005(5125)
- 学科
- 业(39479)
- 企(35390)
- 企业(35390)
- 济(35355)
- 管理(35350)
- 经济(35317)
- 融(25822)
- 金融(25822)
- 银(23091)
- 银行(23083)
- 行(22361)
- 中国(19557)
- 技术(15123)
- 财(13257)
- 方法(12277)
- 制(11979)
- 技术管理(11717)
- 中国金融(11128)
- 业经(10984)
- 农(10128)
- 数学(10049)
- 数学方法(9964)
- 务(9439)
- 财务(9420)
- 财务管理(9402)
- 地方(9110)
- 企业财务(9092)
- 理论(7971)
- 农业(7397)
- 体(7358)
- 机构
- 学院(133315)
- 大学(132432)
- 济(58857)
- 经济(57677)
- 管理(53560)
- 理学(45247)
- 理学院(44828)
- 管理学(44250)
- 管理学院(43980)
- 研究(42759)
- 中国(41310)
- 财(30136)
- 京(26589)
- 财经(23359)
- 中心(22634)
- 科学(21592)
- 经(21248)
- 江(20433)
- 所(19126)
- 经济学(19112)
- 融(18669)
- 银(18441)
- 金融(18252)
- 银行(17792)
- 财经大学(17636)
- 经济学院(17185)
- 北京(17072)
- 州(17039)
- 研究所(16990)
- 行(16635)
- 基金
- 项目(87727)
- 科学(71248)
- 研究(69565)
- 基金(64017)
- 家(54998)
- 国家(54033)
- 科学基金(47823)
- 社会(46549)
- 社会科(44329)
- 社会科学(44314)
- 省(35546)
- 基金项目(33399)
- 教育(31258)
- 划(28618)
- 自然(27949)
- 自然科(27312)
- 自然科学(27307)
- 编号(27172)
- 自然科学基金(26914)
- 创(25913)
- 资助(24096)
- 创新(23040)
- 成果(22545)
- 国家社会(19851)
- 重点(19811)
- 发(19683)
- 课题(19428)
- 部(19009)
- 制(18686)
- 性(18161)
共检索到2166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封进 赵发强
长寿时代的经济增长源泉正在发生变化,个人生命周期中的人力资本和健康风险也在发生变化,传统的公共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日益严峻的基金可持续性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考察了长寿时代的家庭储蓄行为和资产配置变化趋势,指出老年时期的储蓄和资产配置变化尤其值得关注。本文分析了老龄社会中公共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增加和个体养老待遇下降之间的背离趋势,总结了发展补充养老保险的主要经验。中国家庭储蓄率虽然很高,但家庭资产结构单一,难以满足长寿时代财富管理的需求。最后,本文对中国金融创新提出了方向性建议。
关键词:
长寿时代 资产配置 养老资源 金融创新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文佩 林义
寿命不确定性是影响个人生命周期储蓄的重要因素,预期寿命的延长势必对养老规划和养老金融资产配置带来一系列影响。本文利用《中国人口与就业统计年鉴》数据,在历史死亡率的基础上预测未来死亡率变化趋势,计算出各年龄、性别人群活到某特定年龄的预期生存概率,并将其与CHARLS 2018中的主观生存概率数据相匹配。实证研究表明,预期生存概率与主观生存概率间呈现出显著正相关关系,说明人们意识到死亡率下降趋势并能调整主观生存概率,长寿风险作为环境变量对个人的主观生存概率产生正向影响。主观生存概率上升不会显著影响储蓄水平,但会显著提升个人持有商业养老保险、风险性金融资产的可能性,并相应增加年缴保费和持有金额。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燕
中国将较长时期保持宽松的货币政策环境,流动性相对过剩背景下居民对剩余资产保值增值的意愿更加强烈。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结构特征表现为:家庭金融资产总量偏低,非金融资产比重过大;居民投资理财以储蓄存款、银行理财等传统金融产品为主,储蓄占比下降;互联网金融投资比例不高。中国居民家庭资产配置障碍与社会保障制度,金融市场发展成熟度,金融中介创新能力弱、服务水平不高,投资行为信息不对称等密切相关。应完善包括住房、教育、养老、医疗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中国金融机构建设;鼓励金融工具创新;完善互联网金融机制,强化行业自
关键词:
金融资产配置 货币宽松 互联网金融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武军 林惠敏
笔者运用2011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了金融排斥与社会互动对中国家庭的金融参与及资产配置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排斥会较大程度地降低家庭对金融的参与和资产配置。对于受金融排斥的家庭,社会互动主要通过内生互动对家庭的金融参与和风险资产配置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能否削弱金融排斥对家庭金融参与的负向作用与家庭的财富水平、风险态度等其他状态特征有关。对于不存在金融排斥的家庭,情景互动对家庭金融参与的负面影响占主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强调消除金融排斥,充分发挥社会互动的作用,积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徐佳 谭娅
本文建立了一个包含家庭异质性和风险市场参与成本异质性的两期OLG模型,考察了财富对家庭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本文采用OaxacaBLinder分解方法对模型预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随着家庭财富水平的积累,家庭优先通过金融产品间接参与股票市场,随后提高股票的直接持有,在财富上升到较高水平后,家庭对股市的直接参与和间接参与水平都显著提高。
关键词:
家庭金融 资产配置 动态调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雯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6年家庭数据,借助Logit和Tobit估计方法,引入交叉项和差异性分析两个视角,探讨了家庭社会资本对该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路径。得出结论如下:家庭社会资本越多,风险金融资产投资概率越大,投资占比越高,无论是认知类还是结构类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可通过攀比效应、信息渠道和缓解当前信贷约束三种途径作用于家庭风险投资偏好。家庭社会资本越多,会使得攀比效应越大,信息提供越充分,缓解当前信贷约束而非已有信贷约束的能力越高,风险投资偏好越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邢洋 戴天宇 吴增明
人口流动是城镇化背景下影响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重要因素,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探讨人口流动对城镇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影响和作用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首先,人口流动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其次,居民拥有房产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且居民拥有房产显著地缓解了人口流动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负向影响;再次,从异质性结果检验来看,居民拥有房产在缓解人口流动对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负向影响方面,在无子女、低收入以及对未来生活预期较低的居民样本中更加明显。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完善人口流动机制以促进家庭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家庭风险资产 风险偏好
[期刊] 征信
[作者]
杜朝运 汪丽瑾
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研究社会互动与家庭金融资产配置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适当增强社会互动会促进家庭更多地参与风险金融市场,增加投资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金融资产的分散化程度,优化资产的配置效率。但当社会互动达到一定程度后,过度的社会互动则会抑制家庭参与风险市场,减少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降低金融资产的分散化程度以及资产配置的有效性。因此,家庭需要建立适度而高质量的社会互动,这有助于家庭获得更多的外部资源,缓解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从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朱涛 谢婷婷 王宇帆
以中老年人群为研究对象,运用CHARLS数据,构建金融资产选择因素模型,重点研究计算能力和记忆力度量的认知能力与社会互动水平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风险金融资产的高信息密度,基础数学计算能力对风险金融资产持有的影响并不显著,但记忆力无论在全样本还是区分人群样本中均显著促进了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与内在的认知能力相比,外在的社会互动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特别是老年家庭的风险资产持有。该结论对不断完善资本市场、加强养老保障体制中"社区养老文化"建设、普及金融素养教育以及金融机构养老理财产品的设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宁宁 侯冠宇
文章基于风险资产多样化配置视角,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维度发展对家庭资产多样化配置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资产多样化配置具有正向影响,且能通过提升金融素养、风险偏好间接提升其风险资产多样化配置行为。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户籍、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资产多样化配置具有普遍提升效应,其中数字化程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崔颖 刘宏
本文采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1—2013年数据,运用工具变量方法,研究户主认知能力对城镇中老年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内在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户主认知能力对家庭金融资产总额、风险资产投资参与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对家庭风险资产占金融资产的比重有边际显著的正向影响。在作用机制方面,认知能力的主要影响渠道是降低参与风险资产市场的信息成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也存在改变风险感知这一影响渠道。
关键词:
认知能力 家庭风险资产 内生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何玥
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4)和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4)两套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微观调查数据,本文引入中国法治政府评估指数,分析了法治政府的建设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法治政府的建设能够显著提高居民家庭参与风险资产市场的概率。此外,法治政府主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而优化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结构;通过促进社会信任,推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安全性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魏昭 宋全云
互联网金融使得理财成为家庭的日常生活方式,家庭通过互联网理财产品投资的意识也不断增强。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也使得其对家庭资产结构调整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数据分析认为,我国金融理财产品快速推进,使家庭参与互联网金融热情提高,但个体发生分化。对于受教育水平较高、金融素养较好的家庭,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的风险管控更好、收益更高;反之,金融素养较差的家庭参与互联网金融理财的风险高、收益低。因此,建议家庭依据理财产品特性、个人金融知识状况等因素,合理配置家庭资产,适度参与互联网金融投资。
关键词:
互联网金融 参与现状 家庭资产配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雨晴 何广文
通过建立一个包含住房的家庭跨期资产决策模型并进行参数赋值,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住房资产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且在此基础上使用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3年全国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住房资产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存在挤出效应,而当家庭财富水平或分布区域不同时,挤出效应存在明显的异质性。本文的研究结论从微观上说明了完善家庭资产结构、分散家庭投资风险的必要性,从宏观上解释了住房市场过度繁荣对金融市场的资源挤占问题。据此,本文提出合理配置住房资产、缓解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压力、合理引导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发展,实现房价平稳回归等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磊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财富的增加,家庭资产结构从单一的储蓄型资产转变为丰富多样的风险型金融资产,其配置金融资产的异质性导致了家庭资产选择和消费行为的差异。本文通过实证检验了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及其财富效应,结果显示:城镇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对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存在显著影响,而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不显著,金融资产占比、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三个变量对城镇家庭消费结构的影响均不显著;分组情况下,影响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主要是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和高流动性金融资产持有情况,而对于高收入城镇家庭消费结构、低收入城镇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城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维度的三个变量对其的影响均不显著。
关键词:
城镇家庭 金融资产配置 财富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