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89)
2023(15984)
2022(13128)
2021(11974)
2020(9935)
2019(22260)
2018(22168)
2017(41045)
2016(22880)
2015(25814)
2014(25688)
2013(24329)
2012(22336)
2011(19975)
2010(20138)
2009(18632)
2008(17754)
2007(15905)
2006(14236)
2005(12967)
作者
(62736)
(52474)
(51985)
(49875)
(33312)
(25089)
(23771)
(20133)
(20102)
(18970)
(17920)
(17852)
(17123)
(16653)
(16328)
(16262)
(15773)
(15526)
(15418)
(14896)
(13464)
(12972)
(12873)
(12238)
(11914)
(11805)
(11683)
(11635)
(10689)
(10386)
学科
(85544)
经济(85426)
管理(61673)
(53658)
(42255)
企业(42255)
方法(27894)
(27580)
中国(27207)
地方(25658)
数学(23610)
数学方法(23270)
(21469)
业经(21181)
(20910)
(18751)
农业(18428)
理论(16741)
(15742)
(14470)
金融(14462)
(14439)
环境(14437)
银行(14409)
教育(13873)
(13837)
地方经济(13213)
(13132)
贸易(13119)
技术(12966)
机构
学院(306145)
大学(298875)
(116255)
经济(113374)
管理(107071)
研究(106895)
理学(90389)
理学院(89231)
管理学(87357)
管理学院(86803)
中国(80229)
科学(65954)
(64668)
(56842)
(53894)
(53891)
(52405)
中心(49475)
研究所(48643)
(45059)
师范(44562)
业大(44418)
财经(43227)
农业(40640)
(40595)
技术(39796)
北京(39619)
(39449)
(38856)
(36671)
基金
项目(203830)
科学(159732)
研究(156107)
基金(141729)
(122886)
国家(121786)
科学基金(103925)
社会(96098)
社会科(90665)
社会科学(90647)
(86344)
教育(74599)
基金项目(74547)
(69823)
编号(66844)
自然(64307)
自然科(62720)
自然科学(62699)
自然科学基金(61480)
资助(56133)
成果(55251)
课题(49183)
重点(47600)
(46064)
(43721)
(42886)
(41258)
(40912)
创新(40050)
(39534)
期刊
(139488)
经济(139488)
研究(92449)
中国(76545)
教育(52079)
(49443)
学报(47785)
(45486)
科学(43003)
管理(41670)
大学(36500)
学学(33651)
农业(33400)
技术(31087)
(28780)
金融(28780)
业经(24279)
经济研究(21526)
财经(21210)
职业(19010)
(18405)
问题(18105)
(17911)
图书(16311)
(15496)
论坛(15496)
(15344)
资源(15109)
科技(14021)
(13955)
共检索到480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鹏  
基于长学制人才培养的视域,中高职一体化建设具有强有力的政策话语基础和教育价值意蕴。江苏省中高职一体化在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五年一贯制、分段贯通制、内生贯通制等典型模式。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政府高度重视,推动一体化体制机制创新;教育部门统筹,引领一体化标准体系建设;中高职衔接联动,推动一体化人才培养;多方协同评价,确保一体化人才培养效果。针对中高职一体化存在的部分问题,建议进一步强化顶层设计,研制中高职一体化系列标准;加强利益相关者常态合作,优化一体化人才培养全过程;深化培养内涵建设,建构一体化课程、教材体系;规范效果评价,健全人才培养评价反馈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召军  
"十二五"以来江苏省努力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稳步发展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在实践中探索"五年一贯制"人才培养模式,客观分析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在审视反思中提出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改革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汪雪蔚  
"3+4"中本贯通培养是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突破和全新尝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关系到贯通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以工程教育改革理念为指导,针对"3+4"中本贯通培养的人才培养目标,探索构建了"一个核心、两个导向、三方协同、四项重点"的人才培养体系框架,设计了从需求方出发逆向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从供给方出发正向实施人才培养过程的逻辑线路,并提出了人才培养过程高质量实施的四项有效保障措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屈璐  
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具有深厚的政策发展基础和价值意蕴,在改革实践过程中,呈现出诸多具有区域特点的贯通培养模式。四川省中高职贯通培养以政策制度高位统领,紧扣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形成了分段贯通制为主、五年一贯制为辅的主体形式,呈现出试点推行、市州主责、院校主体、动态调整的主要特点。在区域实践探索中,成都市统筹城乡职业教育“3+N”集团化办学,以一、二、三产业的高职院校为龙头,开展整体托管和专业领办工作,打通了市域内中职、高职、本科衔接的绿色通道。反观区域职业教育中高职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的改革成效与问题,建议通过树立中高职一体化育人理念、明确省域中高职贯通一体化规划布局、建立系统化“开发—应用—评价”机制,从根本上实现区域一体化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沛酉  
课程有序衔接是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核心。浙江省自2021年开始推行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从标准研制、教材编写、教师教研、考试评价等多方面入手,探索长学制技术技能人才贯通培养。浙江省中高职一体化课程改革由省级政府及其教育部门发起,采取课题项目驱动,同时构建了地方政府、中高职学校、行业企业等参与的利益共同体。贯彻中央指令与创新地方实践、满足生源升学意愿和社会人才发展需求、以促进生涯为导向和遵循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是形塑这场改革行动的市场逻辑、政治逻辑、教育逻辑。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进  
中高职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搭建人才培养立交桥的基础前提。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但调查发现,中高职衔接至今还存在着社会重视不够、办学条件差、生源不足、学生基础差、生存压力过大、衔接意识差、办学理念难提升、招生制度改革难突破、利益均衡问题难协调、办学基础条件难统一等诸多现实问题。推进中高职衔接工作,一要解决认识观念、体制机制、政府政策支持的问题;二要着力解决统筹推进、基础缺失和支持保障的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宗芸  高田钦  郑元林  
基于国家对于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江苏师范大学开展了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博士人才培养试点项目,对生物农学视角下"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生物学博士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个性化博士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与实施、"双导师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多元化人才评价与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项目进行了创新与实践,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洪涛  王伟毅  
产教融合、"双创"教育是有效促进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国家推动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文章以江苏省高职院校为例,深度剖析了"产教创"三者融合育人的内涵意义,并发现在具体实施中存在产教深度融合与人才培养匹配度不高、"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度不够、"产教创"三方面融合程度不深的问题。因此,提出"产教创一体化"育人模式的构建需要有效集聚"政行企校"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打造优质"产教创一体化"育人平台体系,构建"产教创一体化"育人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名勇  龚勋  
文章从建设现代职教体系、推动中高职协调发展的新形势出发,结合长沙职教基地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情况,对区域性职教集群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内涵进行了分析,从组织系统、标准系统、评价系统、调控系统和制度系统五个方面对跨院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权洁  李森  
为适应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发展的趋势,在分析中高职衔接出现的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一体化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培养机制,构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立交桥,优化课程体系,明确培养方案,加强教学管理等方式,对中高职计算机专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进行思考和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朱仁盛  
文章介绍了江苏五年制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主要包括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相融合、专业教师与能工巧匠相融合、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相融合、能力考核与技能鉴定相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工学六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有利于提高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够为地方社会经济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健  
幼儿教师职前培养的学制选择,既关涉高等教育领域的学前教育专业建设,也关涉基础教育领域的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应综合考虑培养起点、培养年限、生源质量、培养院校和培养模式等关键变量进行学理研判。目前运行的学制较为杂乱,不同程度都存在缺陷。文章提出的优化策略包括:彰显专业特性,保持独立品性;清理倡导并举,创新新型学制;优化培养政策,放大学制价值;加强基地建设,凸显个性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树明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以创建"中德工程训练中心"为平台,深化与德资企业的对接,创新"双元制"教育模式,实施"政行企校"四方联动的董事会管理下的专业运行机制,形成基于德国"双元制"的"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嵌入德国职业资格标准的"三模块递进式"的课程体系,并实行"行企校"三方参与的课程质量监控与评价模式。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为荣  岳睿  
中高职"3+3"分段培养模式,是江苏省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的有益尝试。江苏省锡山中等专业学校开展中高职衔接项目已有7年,在此过程中,各校管理层高度重视,管理措施到位,科学设计转段方案,中高职教师之间注重互动交流,衔接项目取得较好效果。但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中高职衔接项目人才培养目标区分度低、课程体系架构不够合理、转段考核制度有待理清等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以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系统架构课程体系,整体设计、分段实施专业课程,构建科学合理的转段制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胡成明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业进行了"三维协同"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高职、中职、非遗传承基地(工艺美术相关行业企事业单位)三维协同,在招生模式、教学资源、学生培养方面实施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工艺美术专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