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33)
2023(14136)
2022(12365)
2021(11606)
2020(9807)
2019(22202)
2018(21887)
2017(42081)
2016(22890)
2015(25484)
2014(24978)
2013(24518)
2012(22378)
2011(20090)
2010(19808)
2009(17977)
2008(17376)
2007(15059)
2006(13190)
2005(11180)
作者
(67707)
(56295)
(56049)
(52946)
(35799)
(27135)
(25217)
(22091)
(21425)
(19757)
(19271)
(18881)
(17845)
(17590)
(17310)
(17263)
(17216)
(16834)
(16059)
(16003)
(14367)
(13621)
(13366)
(12797)
(12632)
(12523)
(12429)
(12293)
(11276)
(11271)
学科
(85967)
经济(85859)
管理(66710)
(62314)
(51640)
企业(51640)
方法(41441)
数学(35100)
数学方法(34753)
(23837)
(22601)
中国(21713)
(21008)
业经(19519)
地方(17806)
环境(17564)
(16356)
贸易(16349)
农业(16226)
(15883)
理论(14796)
技术(14488)
(14337)
(14122)
(14068)
(13924)
财务(13863)
财务管理(13834)
企业财务(13139)
(11919)
机构
大学(323827)
学院(322050)
管理(129611)
(122224)
经济(119623)
理学(113867)
理学院(112550)
管理学(110525)
管理学院(109975)
研究(107265)
中国(76856)
科学(71228)
(68655)
(58892)
(54535)
(54227)
业大(54158)
研究所(50293)
中心(48143)
农业(46745)
(44927)
财经(44702)
北京(42892)
(42868)
师范(42323)
(40801)
(38864)
(36837)
经济学(35645)
师范大学(34402)
基金
项目(232255)
科学(181450)
基金(169168)
研究(162782)
(150926)
国家(149427)
科学基金(127167)
社会(102671)
社会科(97234)
社会科学(97203)
基金项目(91578)
(90944)
自然(85861)
自然科(83816)
自然科学(83789)
自然科学基金(82313)
(77090)
教育(73747)
资助(68917)
编号(64929)
重点(51709)
成果(50689)
(49981)
(49021)
(48389)
科研(45164)
创新(45066)
课题(43975)
计划(43849)
大学(42436)
期刊
(128000)
经济(128000)
研究(87513)
学报(59574)
中国(55577)
(52611)
科学(52390)
管理(44381)
大学(43729)
学学(41600)
(39523)
农业(36609)
教育(31428)
技术(24237)
业经(22247)
(22165)
金融(22165)
财经(20855)
经济研究(20474)
(18871)
科技(17697)
(17654)
图书(17106)
问题(16871)
(16518)
业大(16106)
资源(15223)
理论(14769)
商业(14602)
技术经济(14427)
共检索到4473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涛  刘晶岚  
国家公园是行之有效的环境保护发展模式,游客行为对其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根源性的影响。本文依据前人研究,构建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理论模型,运用结构方程模型,以北京长城国家公园试点的566名游客为样本,探索地方依恋、满意度和情境因素对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地方依恋可作为游客满意度与环境友好行为意愿的中介变量;情境因素直接作用于游客环境友好行为意愿。因此,在传统的游客规范之外,应该注重提升游客满意度,培养游客对国家公园的情感,同时管理者与游客需要共同创造优美的景区环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军  岳梦婷  
国家公园作为生态文明体制改革重要试点之一,是实现区域绿色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旅游活动的重要生态资本。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借助SPSS 22.0和AMOS 21.0对游客涉入、地方依恋与旅游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相关性与结构性关系进行研究,进一步明确旅游生态补偿机制。结果表明:(1)游客涉入中,"核心生活方式"和"风险性"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的影响作用较低,验证结果不显著;(2)游客涉入中,"吸引力"和"自我表达"维度对地方依恋和支付意愿存在显著正向影响;(3)地方依恋对支付意愿的影响较小,验证结果不显著。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胡立  葛健  龚箭  
旅游业作为统筹推进国家公园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尽管在相关领域已经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但大多集中于居民视角,基于游客视角的研究仍有待深入。文章以游客重游意愿作为切入点,基于神农架国家公园游客的283份问卷调查数据,引入地方依恋作为调节变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国家公园游客重游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旅游感知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以及服务价值对游客满意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4、0.32、0.26;旅游感知价值对于重游意愿的影响部分成立,其中情感价值、成本价值对重游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2、0.18;游客满意度对重游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影响的路径系数为0.23。(2)游客满意度在重游意愿的影响机制中发挥中介作用。(3)地方依恋在游客满意度与重游意愿之间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地方依恋较高群体路径系数为0.32;地方依恋较低群体路径系数为0.15。基于研究结论与讨论,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对游客感知价值的维护与提升;二是重视对游客满意度的提升;三是不断挖掘特色文化,增强游客地方依恋情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劭唯   陈海鹰   戴健驰   张志明  
游客是国家公园多维价值感知主体及游憩利用背景下的生态补偿重要主体。基于效果阶层模型,引入自然共情、国家认同等变量构建“情理合一”的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案例地,探讨国家公园多维感知价值对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感知价值能显著影响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尤其是游憩价值和审美价值。(2)国家公园感知价值能够显著影响自然共情和国家认同。其中,游憩价值和学习价值显著影响自然共情,审美价值、学习价值和自我参照价值对国家认同的影响较明显且强度递增。(3)自然共情和国家认同均显著影响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自然共情在国家公园感知价值与游客支付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明显,但国家认同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国家公园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形成机理,为自然保护地游客行为意愿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并为游憩利用背景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劭唯   陈海鹰   戴健驰   张志明  
游客是国家公园多维价值感知主体及游憩利用背景下的生态补偿重要主体。基于效果阶层模型,引入自然共情、国家认同等变量构建“情理合一”的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为案例地,探讨国家公园多维感知价值对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国家公园感知价值能显著影响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尤其是游憩价值和审美价值。(2)国家公园感知价值能够显著影响自然共情和国家认同。其中,游憩价值和学习价值显著影响自然共情,审美价值、学习价值和自我参照价值对国家认同的影响较明显且强度递增。(3)自然共情和国家认同均显著影响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自然共情在国家公园感知价值与游客支付意愿之间的中介作用明显,但国家认同的中介效应不显著。研究进一步揭示了国家公园游客生态补偿支付意愿的形成机理,为自然保护地游客行为意愿研究提供一个新的分析视角,并为游憩利用背景下国家公园生态补偿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雪莹   田劭唯   戴健驰   田世政  
环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亲环境的公民,国家公园一直被认为是开展环境教育的最佳载体。从外部情境视角切入,探究游客环境教育感知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路径,将旅游环境认知、预期内疚、地方依恋作为中介变量,构建基于认知心理学理论的模型——“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选取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五指山片区为案例地,回收有效问卷406份,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法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环境教育感知可通过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对亲环境行为产生间接的正向影响,其中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既可单独发挥中介作用,也可产生链式中介作用;(2)旅游环境认知和预期内疚均显著正向影响亲环境行为,且后者的影响效应大于前者,而地方依恋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不显著;(3)“感知–认知–情感–行为”模型可用于解释个体亲环境行为产生的路径。研究结论对国家公园环境解说系统规划、环境教育形式与内容选择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马永强   张孙博文   武耀杰   梁晶璇   郜玲云   陈佑成  
生态旅游是国家公园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重要路径,是推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手段。文章选取武夷山国家公园游客作为研究对象,从敬畏感角度出发,将地方依恋和生态价值观引入游客亲环境行为的研究中,基于武夷山国家公园386名游客的问卷数据,采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对游客亲环境行为进行直接效应、中介效应及异质性分析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敬畏感、地方认同、生态价值观对游客亲环境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47、0.37、0.92,表明既要重视游客对大自然的敬畏,又要提高游客对国家公园的认同感和树立生态价值观;(2)敬畏感能够通过生态价值观和地方认同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游客亲环境行为,表明地方认同和生态价值观是游客亲环境行为产生的重要因素,在敬畏感向游客亲环境行为转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3)游客年龄能够调节敬畏感对亲环境行为和地方认同对亲环境行为的影响,表明要重视游客年龄因素对亲环境行为带来的影响。文章探讨了敬畏感、生态价值观对国家公园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影响机理,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国家公园研究的理论体系,应用有序概率单位模型拓展了游客亲环境行为研究方法的应用。这既为深入探讨国家公园旅游的游客亲环境行为的内在驱动机制提供新思路,也为促进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徐洪   涂红伟  
国家公园在为生态旅游活动提供场所的同时,也承受着游客不文明行为所带来的负面环境影响。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从旁观者视角探讨他人不文明行为与游客道德认知在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关系间的调节机制。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的326名游客为样本,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进行假设检验,研究发现:(1)他人不文明行为对游客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具有调节作用,当他人不文明行为较少时,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更强;(2)他人不文明行为负向影响道德认同,正向影响道德推脱;(3)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对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当游客产生道德认同倾向时,能够增强环境态度对亲环境行为的正向影响,而当其产生道德推脱倾向时,这种正向影响被削弱;(4)道德认同和道德推脱中介了他人不文明行为对环境态度和亲环境行为关系的调节效应。文章为游客环境态度与亲环境行为的关系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进一步拓展了游客不文明行为和道德认知的作用机制研究范畴,也可为国家公园管理部门在游客行为管理和道德认知引导两方面提供实践启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何思源  苏杨  王蕾  程红光  
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考察游客作为生态系统服务关键受益人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试点区可以提供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何选择,并对其投资自然资本保障生态系统服务的支付意愿进行初步分析,探讨国家公园试点建设中如何优化旅游,促进保护和公益性功能实现。研究结果显示:(1)游客以文化服务为首选,主要体现在实践性强的生态旅游、较为抽象的文化体验以及较为单纯的美景欣赏三方面,在生态旅游具体需求上会出现选择间的相互竞争;(2)除了净化空气,对供给服务和其他调节服务则需求不大;(3)在免门票假设下,具有支付意愿的游客达到90%以上,然而平均支付意愿没有达到现有门票价格;(4)教育水平和职业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最为显著,并与年龄和收入等因子一起形成具有不同支付意愿上的特征人群。因此,武夷山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建设中,需要积极探索协同多种文化服务供给,大力推动社会参与理念,从根本上提高受益者对生态系统的认知,从受益者需求入手推进国家公园公益性功能的实现。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若云  马宝建  张玉钧  
国家公园中有许多包含着生态智慧的地方性知识,访客对这些地方性知识的需求是否会影响到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是值得探讨的。选取三江源国家公园作为案例地,以潜在访客为样本,采取结构方程模型的研究方法对地方性知识需求、地方依恋和环境责任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性知识需求对访客的环境责任行为产生直接影响,且通过地方依恋产生间接影响。因而三江源国家公园可以为访客提供地方性知识,以激发访客对地方性知识的需求,从而强化访客的地方依恋,进而促进访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实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丁加琪  郭剑英  
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溱湖国家湿地公园的游客的基本特征、环境影响行为态度进行调查。结合spss18.0软件分析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保护环境的行为态度的相关性,并且对景区提出针对游客破坏环境行为的管理措施。研究结果显示,游客的基本特征与其破坏环境行为有相关性,特别是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相关性较大。大部分游客都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能约束自身行为,但其环境责任感不强。景区应该加强对游客的约束管理、教育管理和引导管理。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王洋  程琬婷  李佳炜  梁怀月  
入口社区是国家公园的门户,社区居民是国家公园的核心利益相关者,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有助于国家公园与社区协调发展。文章将感知价值结合计划行为理论,并在感知价值中引入了社区参与这一维度,构建了“感知价值-态度-支持意愿”概念模型。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三个典型入口社区为案例地,运用混合研究法,通过两轮实地调研分别收集访谈材料和问卷数据,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并结合深度访谈材料,实证分析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1)居民对国家公园的整体感知价值、态度和支持意愿较积极,但经济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态度,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态度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18、0.33、0.25、0.18。(3)感知价值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其中经济感知、社会文化感知、环境感知和社区参与感知对支持意愿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26、0.20、0.16、0.15;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支持意愿,路径系数为0.17。(4)态度在感知价值和支持意愿之间存在中介作用。为提升社区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支持意愿,提出政策启示:一是重视和提升居民感知价值;二是加强引导社区居民,提高居民对国家公园建设的积极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国家公园背景下居民感知价值的维度,分析了感知价值对支持意愿的影响机制,为更好地引导社区居民支持国家公园建设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夏赞才  陈双兰  
感知价值是行为意向的关键前置因素,为促使游客表现出更多的环境负责行为,缓解日益凸显的生态景区环境问题,研究生态旅游景区游客的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的影响意义重大。以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为案例地,构建了游客感知价值对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1)生态旅游者的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包括知识支持、一般负责、经济行动和主动保护四个维度。(2)生态旅游者感知价值中的服务价值、环境价值、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均直接显著影响其环境负责行为意向,而功能价值除外。(3)依据路径系数大小,对生态旅游者环境负责行为意向影响程度最高的是服务价值,其次是成本价值和情感价值。基于上述结论,我国生态旅游景...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李霞  余荣卓  罗春玉  王光玉  
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构建是当今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自然教育基本要素、游客感知评价,提出游客感知视角下的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框架。运用语义差异法,以自然资源基础、人员素质、标识系统和自然教育媒介4个因素作为基准,确定与准则层对应的12个指标,建立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评分表,运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武夷山国家公园自然教育游客感知量化进行分析研究。并建议未来体系构建中要挖掘自然本底资源、推广特色自然教育项目,完善自然解说系统、充分发挥国家公园的育人功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