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73)
- 2023(6655)
- 2022(5801)
- 2021(5606)
- 2020(4650)
- 2019(10428)
- 2018(10138)
- 2017(19681)
- 2016(10832)
- 2015(12062)
- 2014(12054)
- 2013(11608)
- 2012(11133)
- 2011(10066)
- 2010(10603)
- 2009(9774)
- 2008(9783)
- 2007(8914)
- 2006(8282)
- 2005(7727)
- 学科
- 济(40110)
- 经济(40041)
- 管理(31452)
- 业(29808)
- 企(22861)
- 企业(22861)
- 农(15130)
- 中国(13347)
- 方法(12750)
- 财(12635)
- 数学(10936)
- 地方(10790)
- 数学方法(10637)
- 制(9875)
- 农业(9758)
- 贸(9717)
- 贸易(9708)
- 策(9507)
- 易(9464)
- 学(9233)
- 业经(8803)
- 银(8141)
- 银行(8129)
- 行(7795)
- 环境(7734)
- 融(7581)
- 金融(7580)
- 及其(7465)
- 税(7235)
- 税收(6823)
- 机构
- 学院(150905)
- 大学(150062)
- 济(63678)
- 经济(62143)
- 研究(57766)
- 管理(55367)
- 中国(45760)
- 理学(45680)
- 理学院(45137)
- 管理学(44338)
- 管理学院(44039)
- 科学(34126)
- 财(33118)
- 京(32805)
- 所(30119)
- 研究所(26746)
- 中心(26542)
- 农(26370)
- 江(25357)
- 财经(24314)
- 经(21927)
- 北京(21693)
- 院(21116)
- 范(21115)
- 师范(20977)
- 业大(20681)
- 农业(20041)
- 州(19830)
- 经济学(18870)
- 省(18840)
- 基金
- 项目(94619)
- 科学(73960)
- 研究(71295)
- 基金(67763)
- 家(60307)
- 国家(59350)
- 科学基金(49240)
- 社会(44375)
- 社会科(41989)
- 社会科学(41978)
- 省(36010)
- 基金项目(34447)
- 教育(31816)
- 自然(31318)
- 划(31146)
- 自然科(30344)
- 自然科学(30330)
- 自然科学基金(29752)
- 编号(29257)
- 资助(28672)
- 成果(25612)
- 重点(21509)
- 发(21384)
- 部(21172)
- 课题(21024)
- 创(18943)
- 性(18755)
- 国家社会(18220)
- 教育部(17877)
- 创新(17727)
共检索到251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浦江 高军 顾蓉 周大庆
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地质遗迹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为我国地质遗迹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利用提供了最基础的保障。浙江长兴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全球最完整的二叠~三叠系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lobal Stratotype Section and Point),具有极其重要的国际对比意义和科学研究价值。但是,实地调查发现,保护区管理机构在开展地质遗迹保护工作中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如资源管护能力弱、环境监测缺失、旅游色彩浓重、土地权属复杂、机构设置不健全和管理体制不通畅等。针对这些问题,本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如构建地质剖面安全防护体系、加强地质剖面与生态环境监测、优化宣传教育系统、争取土地权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权佳 金羽 徐卫华 欧阳志云 白杨
自然保护区是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事业的蓬勃发展,如何提高保护区的管理质量成为当前保护区发展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文章以海南铜鼓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保护区自1983年建立以来,热带常绿季雨矮林生态系统等主要保护对象得到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保护区的保护与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主要包括:(1)保护区整体面积偏小,重要保护对象分布比较分散;(2)机构设置和管理制度不健全,基础设施和设备不完善;(3)周边社区人口多,人类活动对保护区自然生态系统构成较大影响;(4)周边社区居民的海水养殖活动对保护区海域环境造成威胁;(5)未...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管理 铜鼓岭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宋立奕 艾畅 谭成江 王煜
在对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面、深入调查的基础上,选用生物多样性、典型性、稀有性等7项一级指标及其下15项二级指标进行赋值,对该保护区生态质量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分析了该保护区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为促进其科学管理、提升保护成效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茂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质量评价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孔洋阳 韩海荣 康峰峰 王清春
自然保护区作为保护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系统及珍稀濒危物种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目前正受到当地社会经济活动的严重影响。为衡量社会经济活动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程度,以吉林省莫莫格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结合实地调查及文献资料分析,从保护区内社会经济活动程度、湿地环境状况、保护对象状况3个方面的12个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该保护区保护对象水鸟的状况良好,湿地状况受气候影响较大,并受到石油开采影响程度正逐渐减小,而畜牧业及种植业对其影响逐渐显现。自然保护区生态评价最终结果等级为较好。图2表5参15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布和
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346848hm2,是以保护湿地、草甸草原、沙地樟子松疏林及珍稀濒危鸟类为主的综合性保护区。境内自然环境类型多样,物种资源丰富,但由于近几年来自然和人类的双重作用,生态环境压力很大,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本文分析了目前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影响因素,提出了今后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对策。
关键词:
生物多样性 自然保护区 辉河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代雪玲 董治宝 谢建平
地处西部荒漠和戈壁中的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重要的候鸟迁徙驿站和栖息地,是一个天然的动植物博物馆和基因库。保护区特殊的地理环境下的多样的生物对我国西部极干旱地区生物多样性方面的科学研究具有一定价值。然而,随着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该地区生物多样性受到了如栖息地逐渐缩小和破碎、掠夺式过度利用等人为因素及自然因素的威胁和限制。本文分析了该保护区内生物多样性现状及多样性保护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以期对今后保护区的物种多样性保护工作具有一定的作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巴桑 次仁 普布 拉多
2001年~2004年,通过路线统计法和样点统计法,对拉鲁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鸟类资源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调查。在野外调查中共记录到鸟类13个目,24个科,44个属,62种。其中包括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鸟类2种,属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鸟类7种,被列为西藏自治区Ⅱ重点保护的鸟类2种。62种鸟类中留鸟和冬候鸟的种类最多,两者的种类均为24种;其次是夏候鸟,占总数的19.4%;旅鸟种类最少,只有2种。属古北界的有39种,占总数的62.9%;属东洋界的种类只有3种,仅占总数的4.8%。另外,还有广布种和青藏高原特有种。本文根据拉鲁湿地鸟资源的现状,提出了拉鲁湿地鸟类栖息地多样性的保护及水鸟的保护等具体对策。
关键词:
鸟类资源 保护 拉鲁湿地 西藏拉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国富 邵江山 邵小平
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2011年由国务院新批建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其森林生态系统在华东地区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和稀有性,在全国生态区位上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介绍,在对管理机构现状、开展的具体工作、社区经济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把管理工作中遇到的主要问题进行梳理,进而提出今后安徽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发展对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艳
社区参与日益成为解决自然保护区与周边社区之间矛盾的一条有效途径。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从内在和外在两个方面构建居民社区参与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模型。以兴凯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例,采用Amos17.0软件对模型进行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居民对保护区的感知通过影响参与态度进而影响参与行为;参与机会对参与态度和参与行为都存在直接的正向影响,进而提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社区参与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社区参与 参与行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李国平 郭勇 刘大为
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是衡量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绩效的重要手段,然而国内关于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尚未形成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研究针对国内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方法忽视利益相关者利益失衡的问题,借鉴WCPA评估框架,对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构建。在对陕西省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评估过程中,发现保护区存在产权权属不明、管理资金缺乏、生态旅游不"生态"、社区缺乏沟通等问题,并指出: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效率的关键在于明晰区内资源产权;扩大筹资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生态监测重视程度,加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梁立为 黄建华 周善义
报道了广西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蝽类144种,隶属18科113属,其中17种为广西新记录。属种组成分析表明,猎蝽科、缘蝽科、蝽科、盲蝽科和长蝽科是猫儿山蝽类的优势类群,构成保护区蝽类区系的主体,但属种数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显示猫儿山仍有大量蝽类物种有待发现。区系分析表明,在世界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以东洋界种类和东洋界+古北界种类为主体,具有典型的东洋界性质,并与古北界有密切联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中,猫儿山蝽类区系与华南区关系最为紧密。
关键词:
蝽类 区系 猫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雄伟 盛方富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作为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载体,构建其生态预警指标体系和研究分析其生态安全状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借鉴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状态—压力—响应—免疫(SPRI)"理论框架模型,设置生态环境状况、生态安全压力、生态系统响应、生态风险免疫等分项指标,构建了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指标体系,并以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2017年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对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安全的基本情况及演变态势,并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安全评价与预警提供借鉴。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韩文斌 郭建荣 吴丽荣 王希群
山西省芦芽山自然保护区是山西省建立的首批省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文章以山西芦芽山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对象,结合保护区的现状和国家自然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提出如何适应构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完善主体功能区配套政策、建立自然保护区体系的相关对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楼涛 赵明水 杨淑贞 庞春梅 王祖良 刘亮
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古树名木资源集中分布区之一。为了全面了解该区域的古树名木资源状况,掌握它们的动态发展趋势,2002~2003年作者对该保护区的古树名木进行了全面调查。结果表明:该保护区内古树名木共计5511株,隶属43科73属100种;优势种群突出,特有珍稀资源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经济文化价值;但有些古树名木生长势衰弱,亟须采取保护措施。表2参1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