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46)
- 2023(10067)
- 2022(8622)
- 2021(7766)
- 2020(6464)
- 2019(14874)
- 2018(14298)
- 2017(27818)
- 2016(15095)
- 2015(16968)
- 2014(17134)
- 2013(17354)
- 2012(16492)
- 2011(15192)
- 2010(15414)
- 2009(14528)
- 2008(14173)
- 2007(12952)
- 2006(11431)
- 2005(10512)
- 学科
- 济(89593)
- 经济(89527)
- 管理(39995)
- 业(37350)
- 方法(34288)
- 数学(30926)
- 数学方法(30699)
- 企(28166)
- 企业(28166)
- 地方(21939)
- 农(19518)
- 中国(19147)
- 学(17142)
- 财(16692)
- 业经(15463)
- 地方经济(14339)
- 农业(13475)
- 贸(13291)
- 贸易(13284)
- 易(12750)
- 制(12305)
- 环境(11966)
- 和(10823)
- 融(10769)
- 金融(10767)
- 银(10194)
- 银行(10169)
- 行(9723)
- 发(9172)
- 务(9129)
- 机构
- 大学(231569)
- 学院(230981)
- 济(109650)
- 经济(107567)
- 管理(84642)
- 研究(84517)
- 理学(72689)
- 理学院(71742)
- 管理学(70583)
- 管理学院(70134)
- 中国(62492)
- 科学(50840)
- 京(48385)
- 财(46948)
- 所(43707)
- 研究所(39748)
- 农(39633)
- 中心(37693)
- 财经(37653)
- 经济学(36068)
- 江(35397)
- 经(34072)
- 业大(33463)
- 经济学院(32498)
- 农业(31114)
- 北京(30320)
- 范(30191)
- 师范(29931)
- 院(29861)
- 财经大学(27689)
- 基金
- 项目(150010)
- 科学(118417)
- 基金(110449)
- 研究(106851)
- 家(96712)
- 国家(96001)
- 科学基金(81641)
- 社会(70940)
- 社会科(67434)
- 社会科学(67412)
- 基金项目(58803)
- 省(57758)
- 自然(51653)
- 自然科(50469)
- 自然科学(50453)
- 自然科学基金(49530)
- 划(48660)
- 教育(47959)
- 资助(44833)
- 编号(41559)
- 重点(34270)
- 发(33942)
- 部(33600)
- 成果(33342)
- 创(30333)
- 国家社会(30226)
- 课题(28966)
- 教育部(28769)
- 科研(28724)
- 创新(28597)
- 期刊
- 济(125206)
- 经济(125206)
- 研究(71945)
- 中国(41597)
- 财(36605)
- 学报(35800)
- 农(35290)
- 科学(33148)
- 管理(30079)
- 大学(26477)
- 学学(25316)
- 农业(23424)
- 经济研究(21674)
- 融(20434)
- 金融(20434)
- 财经(19636)
- 技术(19628)
- 业经(17734)
- 经(17113)
- 问题(16915)
- 教育(16656)
- 技术经济(13841)
- 贸(13114)
- 统计(13051)
- 业(12835)
- 世界(11504)
- 商业(11384)
- 策(11351)
- 国际(10976)
- 资源(10969)
共检索到347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道才 陆林
利用锡尔熵指数和相对熵指数以及半对数经济增长模型,分析长三角FD I分布的时间演变和空间变异以及FD I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结果表明:FD I在长三角地区空间分布上呈现先集中后扩散的趋势;FD I对该地区经济增长起着显著的正向作用,但区际之间效率存在差别。宏观政策在扩大长三角地区FD I的引进规模、利用成效的同时,应优化FD I空间格局,注重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FDI 空间分布 经济增长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李佳 方和远 杨文武
[目的] 产业-空间匹配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产业发展与区域优势要素相匹配有助于缩小地区间经济水平差距,达到均衡发展状态。[方法] 本文从水土资源匹配和产业相对优势匹配两个角度定义了农业-空间匹配质量,以长三角为例量化该地区41个地级市的匹配质量,随后采用空间滞后模型对农业-空间匹配质量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 结果显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效应为-0.1464,空间计量模型的空间滞后影响力为0.27。长三角各地区农业-水土资源匹配状况总体趋势上表现出先提高后降低的趋势,在2011-2015年间达到最大值。[结论]水土资源匹配度对长三角农业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相对优势匹配度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增长模型中体现了空间的适应性,形成了良好的产业空间集聚。科技、劳动力和城市化都是其主要的驱动力,推动着水土资源匹配度在不同时期的变化。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艺 曾刚 陈鹏鑫 万媛媛
区域发展差距是经济地理学永恒的研究主题。论文以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长三角作为研究对象,在刻画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展过程中区域内经济差距动态演进的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法、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对区域内经济差距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一体化空间范围扩大造成了区域内经济差距加剧,但随着长三角一体化政策的推进,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并呈现经济差距缩小的长期演变趋势;(2)从地理区位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对规划范围内地理区位偏远、经济基础薄弱地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3)从边界视角来看,长三角一体化政策产生了明显的边界效应,降低了长三角周边有着类似的地理位置但不在长三角一体化规划范围内城市的战略、交通地位,对其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4)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一体化政策实施主要通过交易成本效应、技术溢出效应和产业优化效应等途径缩小了区域内经济发展差距。在建设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等议题的背景下,研究能够为进一步完善长三角一体化推进框架、探索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模式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经济差距 区域一体化 动态演进 长三角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杨上广 吴柏均
经济活动的空间状态及其内在关系是当今区域经济学等关注的重点。从研究的视角与范式看,对于经济空间性理论检讨的学科主要是人文地理学和经济学。而从实证研究中可知,当前长三角区域发展水平和中心城市发展水平都存在空间差异。开发区、产业集群、专业市场和区域经济网络格局是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几种重要空间形态。在未来,长三角经济增长是否会趋缓、经济增长机制和模式是否会趋同、多中心的区域格局是否会形成以及长三角一体化如何实现等问题应引起思考。
关键词:
区域发展 空间格局 长三角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韬
城市、产业集群与城市群的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手段。随着城市群的兴起,集聚经济的优势产生于"邻近空间"的交互作用中,应该构建包含"空间"维度的逻辑体系、法则和模型。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集聚在创新驱动下形成生产要素、市场交易、服务等方面的多维度相互作用,最终体现在城市群整体层面的协同发展。基于规模、结构、职能和创新等方面的影响因素探析,利用长三角城市群2005-2015年工业、服务业增加值、FDI、资本存量、人口密度等数据,运用探索性地统计分析、空间权重矩阵、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对城市群、产业集聚两大变量组进行了互动因素与强度的量化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通过经济规模、结构、创新与服务四类因子,对城市产出效率产生了全面的促进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产业"已形成有效互动。未来要进一步提升产业集群的规模、结构效益与各类城市的分工效率,加强产业对城市群发展与繁荣的支撑作用,全面实现城市群内外价值链的多维良性互动,提升城市群的核心竞争力。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吴静
通过建立模型,对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外商直接投资(FDI)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长三角地区服务业的FDI对经济增长具有较强的促进作用,但仅凭经济总量的增加不足以进一步吸引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才是吸引FDI的关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吴国新
本文首先对外商直接投资(FDI)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正相关性进行定量分析,得出FDI有力地促进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接着,结合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就该地区经济发展缺乏核心技术、缺乏技术转换内生化的能力以及在产业同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FDI 长三角地区 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李瑶瑶
文章以长三角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2010—2019年区域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的传导机制。回归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规模和社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并不产生影响。传导路径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商品市场一体化,分别通过对经济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资本市场一体化通过对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传导路径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叶磊 欧向军
在经济极化研究的基础上,首先利用ER指数和TW指数对长三角1990-2010年的经济极化趋势进行测度,从整体上把握区域经济极化的演变过程;其次,选取1997、2001、2006和2010年这4个典型年份,从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的角度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极化过程进行科学分析,总结其空间格局的演化规律。研究发现:①从极化指数的动态演变过程来看,长三角地区的经济极化水平在1990-2010年间呈现出波动上升的变化趋势,并通过极化的初始定义对上述论断进行了验证;②从极化理论的两大效应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极化效应在研究时段内经历了一个先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过程,而其扩散效应在研究时段内是逐渐增强的;③从经济极化的空间格局来看,长三角地区在近10多年的时间里呈现出"箭头"型—"Z"字型—"M"字型—"区"字型的变化过程,未来借助相关基础设施束扩散效应的增强,本地区空间格局有望向网络型转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于津平 许小雨
本文在揭示长三角两省一市经济增长方式的基础上,剖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的影响。本文研究表明:近二十年来,长三角地区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提高,但在投资高速增长的背景下,该区域粗放型经济增长的特征并没有根本改变。外商直接投资尽管也会通过技术外溢等途径促进技术进步,但由于其对国内投资的挤入效应推动了资本的扩张,因而尚未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形成显著的效果。实现长三角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应进一步提升本土创新能力和开放水平。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桢业 金银花
近10年来长三角的公共投资(分配)过多地流向了上海、杭州、南京等大城市,导致这些城市人均资本拥有量总体大幅上升,从而引发其边际生产率递减情况的发生。而它们的资本利用效率或者技术创新水平至少是没有明显提升(或是下降),还不足以抵消其资本边际生产率下降的趋势。而位于长三角外围边缘的中小城市的资本边际收益正处于上升期却显得公共投资不足以及人均资本存量过低。倾斜式的公共资本分配政策延滞了长三角中小城市的经济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詹正华 蔡世强
基于分解效应模型理论,通过建立联立方程组模型,本文从规模效应、结构效应、技术效应和环境管制效应等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地区FDI、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FDI在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FDI每增长1%,该地区的CO2排放量随之增加0.0254%,而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环境管制效应的影响弹性分别为0.0148、0.0518、0.0071,只有技术效应的影响弹性为-0.0483。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菁 徐慧琳 靳诚
从等级视角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并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等级变化概率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海市周边地区及沪宁沿线地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而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劣势地位。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两个时段中,大部分市域单元的等级没有发生变化,但2009—2018年变动较2000—2009年变化更为频繁,优势区域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旅游经济等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较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平稳性。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当邻域单元旅游经济发展较好时,旅游经济等级向上转移概率较大,反之亦然,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苏红键 赵坚
本文基于长三角经济圈地级单位两位数制造业2001—2008年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圈内部制造业增长的空间结构效应。结果发现:在经济圈内部,两位数制造业绝对地理集中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范围内存在广域集聚经济,经济圈范围内制造业结构趋同是合意的;长三角经济圈制造业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但经济圈内部城市制造业专业化程度与产业增长显著负相关,表明经济圈内部城市可以围绕圈域主要制造业实现相对多样化发展,以更好地促进和利用广域集聚经济。由于分析结果不同于广泛接受的观点,本文进一步从区域研究单元和细分产业角度说明了研究结果差异性的原因,并基于职能分工观点解释了经济圈制造业广域集聚经济。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云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FDI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因此,客观地分析、评价与比较两地区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不仅有利于了解两地区的引资效果,而且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达到更好地促进外资在该地区乃至全国作用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