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36)
- 2023(9561)
- 2022(7486)
- 2021(7039)
- 2020(5697)
- 2019(12990)
- 2018(13145)
- 2017(22814)
- 2016(13647)
- 2015(15361)
- 2014(15677)
- 2013(14256)
- 2012(13018)
- 2011(11750)
- 2010(12011)
- 2009(10627)
- 2008(10460)
- 2007(9669)
- 2006(8787)
- 2005(8420)
- 学科
- 济(42404)
- 经济(42350)
- 管理(29032)
- 业(24764)
- 中国(21739)
- 教育(21616)
- 企(19027)
- 企业(19027)
- 农(14249)
- 学(13305)
- 方法(13125)
- 理论(12949)
- 制(11080)
- 数学(10830)
- 业经(10791)
- 财(10723)
- 教学(10552)
- 数学方法(10522)
- 地方(10377)
- 发(9429)
- 农业(9165)
- 体(9055)
- 银(8193)
- 发展(8189)
- 银行(8169)
- 展(8060)
- 行(7885)
- 融(7493)
- 金融(7486)
- 技术(7095)
- 机构
- 大学(178108)
- 学院(172315)
- 研究(68572)
- 济(58858)
- 经济(57137)
- 管理(53912)
- 中国(46032)
- 理学(44992)
- 理学院(44284)
- 管理学(43041)
- 管理学院(42673)
- 科学(41533)
- 京(41355)
- 范(35440)
- 师范(35119)
- 所(34897)
- 教育(34894)
- 研究所(31729)
- 江(30420)
- 农(30040)
- 中心(29893)
- 财(29430)
- 师范大学(28832)
- 北京(26871)
- 技术(25435)
- 院(25132)
- 业大(24682)
- 州(23455)
- 农业(23303)
- 财经(21966)
- 基金
- 项目(111190)
- 研究(89307)
- 科学(87516)
- 基金(74848)
- 家(65544)
- 国家(64852)
- 科学基金(53731)
- 社会(52294)
- 教育(49365)
- 社会科(49051)
- 社会科学(49037)
- 省(45361)
- 划(40187)
- 编号(39546)
- 基金项目(37771)
- 成果(36157)
- 自然(32069)
- 课题(31775)
- 自然科(31366)
- 自然科学(31353)
- 自然科学基金(30742)
- 资助(29471)
- 重点(27279)
- 年(26575)
- 发(25654)
- 部(25380)
- 项目编号(23711)
- 规划(23258)
- 性(22922)
- 创(22898)
- 期刊
- 济(70824)
- 经济(70824)
- 研究(64670)
- 教育(61029)
- 中国(52938)
- 学报(30054)
- 农(28545)
- 科学(25243)
- 大学(24189)
- 财(23581)
- 管理(21718)
- 学学(20575)
- 技术(19981)
- 农业(19000)
- 职业(15689)
- 融(15403)
- 金融(15403)
- 业经(11421)
- 经济研究(11376)
- 财经(11326)
- 图书(11182)
- 技术教育(10397)
- 职业技术(10397)
- 职业技术教育(10397)
- 业(10346)
- 坛(10254)
- 论坛(10254)
- 经(9978)
- 问题(9231)
- 发(9213)
共检索到2907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红霞 曲铭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吴颖 崔玉平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既是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高等教育自身更高质量发展的内生诉求。其先后经历了萌芽、全面推进和逐步展开、快速发展、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四个阶段,动力源自国家政治领导力、区域经济一体化驱动力、区域社会网络及文化聚合力、国际成功实践带动力和区域高等教育系统内生变革动力。现阶段应树立并强化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功能主体区理念,创新发展机制,以"一极三区一高地"为目标,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双向协同路径,持续推动一体化发展进程。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要求统筹布局区域高等教育学科专业,构建区域层面的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促进教育诸要素在区域内的自由流动。然而由于目前条块化的行政管理模式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机制的缺位,严重阻碍了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进程。在此背景下,基于共商共建共享的新理念,通过信息化技术手段在长三角区域打造线上+线下、本部+分校的新型"长三角联合大学"等高等教育新业态,通过线上聚集各类顶尖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创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从而破除区域分割、资源垄断、人才流动不畅等现实障碍,助推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巫丽君 王河江
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核心特征是各种办学资源的"越界"流动,其目的在于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综合竞争力。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经历了区域教育市场孕育、区域教育合作展开和区域教育聚合体创设三个阶段,其演进模式是以政府为主导的多中心治理模式。长三角高等教育区域一体化的长远发展必须在全球化的视阈中逐步推进,实现区域一体化向国际化的有效延伸。
关键词:
长三角 高等教育 区域一体化 进程 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袁晶 张珏
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的主要动因源于政府宏观层面调控的国家战略布局需求,市场中观层面的长三角区域经济产业转型发展需求,以及高等教育自身微观层面的更高质量发展和参与全球竞争的需求。其本质是对区域高等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是对高等教育发展模式和标准的全新探索,是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新变化后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长三角区域高等教育走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合理的行政干预功效,建立一体化发展规划与引领的统筹机制;调动社会系统化参与的积极性,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多元主体参与机制;完善法律制度和评价体系建设,构建一体化发展的协调和激励保障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苏京春 周学腾
在我国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上,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推进区域发展战略,需要建立在高水平、全局性的发展战略规划与国土开发规划基础之上,而这种规划需要由政府牵头,力求优化供给。近些年我国长三角区域发展,主要历经2010年、2016年、2019年三轮规划过程,每一轮顶层规划都以供给优化为诉求将长三角一体化向前推进了一大步。长三角地区的顶层规划,学理上可认为是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空间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新供给经济学等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长三角地区未来进一步缓解供给约束、提质增效、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战略路径与定制化解决方案,并可基于其初步总结,深化关于优化规划供给的基本原则与要领的认识。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顶层规划 供给侧改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衎 段进军 陆彩兰
“十四五”时期,长三角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意义重大。当前,在长三角高职教育一体化发展过程中,仍面临资源配置空间不均衡、顶层设计与组织保障缺乏、合作模式单一、多个堵点阻碍要素跨区流动等问题。因此,要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打好一体化基石的同时,让市场配置教育资源的作用充分体现,通过加强制度、标准建设,打造长三角特色高职教育品牌。
关键词:
长三角 高等职业教育 一体化 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爱军
党的十八大以来,安徽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一体化建设,奋力书写精彩的"安徽答卷"。以大视野认识大战略从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到审议出台《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安徽正式成为长三角重要组成部分。这为安徽带来重大机遇,成为安徽高质量发展的前进方向。
关键词:
长三角 长江三角洲区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雷前虎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职业高等教育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高层次高素质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任。然而,长三角区域内三省一市职业高等教育发展并不均衡、差距明显,安徽省职业高等教育呈现出失衡性、输出性、依附性等显著特征,处于弱势发展地位,面临着基础薄弱、资源不足、人才外流等发展问题。安徽省应遵循历史逻辑、价值逻辑、实践逻辑等三重发展逻辑要求,按照接续—内生、移植—他生、嫁接—共生的三重发展思路,深度融入长三角职业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力争实现优质化、特色化、对等化发展,高质量服务安徽省经济转型和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金木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优惠的政策、优异的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态进一步向好,已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推进,长三角金融的一体化发展也成为讨论的议题。其中,城商行由于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独特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体化发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其一体化发展被寄予热切期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裴育 李秋梓
基于新形势下长三角经济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背景和长三角1999~2018年的GDP、资本形成总额、储蓄(住户)存款总额等数据,使用经广义最小二乘回归(Feasible Generalize Least Squares, FGLS)修正的Feldstein-Horioka方法测度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程度,并由此分析2010年国家政策对长三角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影响,还分别测度了三省一市的金融一体化程度,得出了长三角地区需要更高质量金融一体化的结论,提出了要在加强金融开放合作、区域社会信用体系和金融体系建设、金融风险防控、金融协调发展,构建并完善制度安排和组织框架,推进金融要素市场一体化、地区特色金融发展助力金融一体化等领域进行长三角金融深度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夏帅 谭黎阳 杨航英
本文基于长三角一体化的经济背景,将房地产价格引入中心-外围模型(即C-P模型),提出区域房价差异将降低制造业集聚水平,促进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同时基于长三角2007-2018年27个主要城市的相关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分析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保持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相对房价的上升,将减少当地劳动力的流入而增加流出,从而抑制当地制造业集聚。另一方面,区域房价差异的扩大将提高制造业厂商的生产成本,缩减生产者的利润空间,促使制造企业向成本较低的经济边缘地带转移,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腾出空间,促进当地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作为二者的"合力",其发展趋势与生产性服务业相一致,与区域房价差异呈正相关。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对产业集聚存在直接影响。最后,本文运用规范分析的方法,基于长三角一体化提出了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依杉 张珏
区域教育现代化是国家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也是推动我国整体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区域教育地域性、整合性、多元性等特征筑牢了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根基,并以协同发展、评价驱动与治理现代化探寻出区域教育现代化的“中国路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性举措,“一体化”作为长三角发展的核心内涵,一市三省教育现代化历程既有共性,在实践探索进程中又形成了各自的区域经验与特色。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在更高起点推进长三角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还需从优化治理机制、突破协作壁垒、提升数字治理水平、完善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完善监测评估体系等方面开展更多理论思考与探索实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刘伟 袁丰 吴加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本质要求、宏伟蓝图与实现路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国家重大区域战略,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最佳集中展现,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和作用。文章从阐述长三角、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对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与本质要求的体现展现切入,重点从提升产业创造财富和就业能力、“城”“市”并举推进新型城镇化、“生态理性”“经济理性”兼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角度,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新实践新要求赋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内涵,进而提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践进程中值得进一步关注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研究议题,以期丰富人文经济地理学领域国内区域一体化研究,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区域实践提供依据和参考。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方维慰
本文论证了信息化对于区域一体化的各项促进作用,分析了不平衡的信息化空间对区域发展的负面影响,提出基于区域一体化要求的公平高效、地区统筹、城乡互动的信息化建设理念,并建议从协调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构筑信息化空间开发模式、规范信息标准与法规、提高信息公共服务水平、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强化信息产业集群优势等途径,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信息化建设,以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长三角 信息化 区域一体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