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05)
2023(4627)
2022(3905)
2021(3558)
2020(2944)
2019(6250)
2018(6129)
2017(11388)
2016(6249)
2015(6692)
2014(6733)
2013(6795)
2012(6183)
2011(5633)
2010(5758)
2009(5249)
2008(5335)
2007(4676)
2006(4270)
2005(3845)
作者
(19156)
(16027)
(15788)
(15019)
(10036)
(7792)
(7249)
(6195)
(6091)
(5536)
(5533)
(5520)
(5290)
(5137)
(5045)
(5002)
(4704)
(4592)
(4564)
(4499)
(4026)
(3941)
(3773)
(3692)
(3596)
(3571)
(3443)
(3417)
(3243)
(3094)
学科
(30852)
经济(30820)
管理(18587)
(13604)
地方(13262)
(10454)
企业(10454)
方法(9765)
环境(9522)
数学(8578)
(8499)
数学方法(8493)
地方经济(8113)
(7792)
中国(6946)
(6552)
业经(6194)
农业(6070)
生态(6070)
资源(5251)
(5101)
(4695)
(4620)
(4578)
金融(4576)
(4390)
(4332)
银行(4324)
(4077)
财务(4072)
机构
学院(88629)
大学(87002)
(34558)
经济(33710)
研究(33385)
管理(32567)
理学(27437)
理学院(26998)
管理学(26451)
管理学院(26288)
中国(26076)
科学(22719)
(19376)
(17522)
(16878)
(16067)
研究所(15968)
中心(15360)
(15139)
业大(14198)
(13238)
师范(13112)
农业(12902)
(12788)
(12376)
北京(12138)
财经(12131)
(11692)
(10861)
科学院(10765)
基金
项目(63154)
科学(50201)
基金(45617)
研究(45081)
(40872)
国家(40571)
科学基金(34433)
社会(29027)
社会科(27510)
社会科学(27502)
(25474)
基金项目(24530)
自然(22383)
(21717)
自然科(21596)
自然科学(21590)
自然科学基金(21170)
教育(19077)
编号(17668)
资助(17318)
重点(15259)
(15220)
成果(13483)
(13041)
课题(12775)
(12710)
国家社会(12279)
发展(12101)
计划(12058)
创新(12016)
期刊
(42907)
经济(42907)
研究(25024)
中国(19562)
(14918)
学报(14777)
科学(14446)
(13091)
管理(10796)
大学(10666)
学学(10248)
农业(10097)
(9245)
金融(9245)
资源(8093)
教育(7762)
业经(7284)
技术(7037)
(5716)
财经(5626)
经济研究(5550)
问题(5355)
(4960)
(4807)
科技(4592)
统计(4576)
林业(4380)
生态(4288)
技术经济(4189)
(4107)
共检索到1370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佳慧  黄麟  曹巍  吴丹  
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县域承担着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重使命,如何实现生态与发展互促共进及生态产品价值化是当前面临的极大难点,生态资产损益核算为量化区域资源有偿使用、生态保护修复、生态文明绩效评价等提供了有效途径。以浙江省嵊州市作为长三角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典型县域,基于栅格尺度评估了近20年生态资产存量与流量时空动态变化,并利用地理探测器结合人类活动类型监测分析了生态资产损益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2000—2018年,由于森林生态资产质量降低及面积减少,嵊州市近60%区域的生态资产存量呈减少趋势,而生态资产流量总价值与单位面积价值均增益10%以上。相对于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对嵊州市生态资产损益平均贡献度更大,为17%。县域城镇化导致粮食供给轻微减损,70%以上乡镇生态资产增益,特别是石璜镇生态保护成效较突出。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纪江明  葛羽屏  
随着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逐步走向一体化,其文化整合日益受到关注。本文研究了这一地区的文化起源、文化生态及其交互影响,主张推动长三角地区文化交流与合作,构筑共同繁荣的长三角都市文化生态系统(文化生态圈),同时提倡发展多样性、个性化的城市历史特色文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毅  徐明棋  
基于长三角地区的相关数据,本文首先运用DEA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实证考察了该地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效率水平和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运用聚类方法对该地区25市的金融生态系统进行分类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整体金融生态系统的效率水平较高,但其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从聚类结果看,25市的金融生态系统分成5类特征最为显著,且上海市无论金融生态系统的效率还是发展水平均为最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冒袁媛  杨加猛  
基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构建了包含生态经济、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生态社会和生态制度共5项二级指标、20项三级指标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评价体系,从而对长三角地区15个国家生态县(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5年,长三角地区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呈上升状态,其中浙江省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总体上高于江苏省,但后者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指数的增长潜力更高。在研究期内,比较各国家生态县的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增长幅度,开化县增幅最大(75.02%),磐安县增幅最低,只有11.68%。因此,仍需进一步完善国家生态县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加强生态环境质量的监督和管理,提高公民的物质文化水平和环保意识,以推进县域生态文明建设绩效的持续提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项寅  李琳歆  张佳玥  韩琳  刘天雯  丁晓文  
由于地区高质量发展会随时间变化及政策调整而呈现不同层次,因此,文章基于速度特征视角来测评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及区域发展特点,从创新能力、产业活力、经济实力、城乡合力、保障能力、生态潜力六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2015—2019年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静态、动态测评。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总体趋势良好,但各区县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江苏最为凸显而安徽最不明显;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区县多集中在苏浙两省,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速快的区县主要集中在安徽;通过对静态、动态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将各区县划分为"标杆型、潜力型、衰退型、后进型"四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于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栋  刘笑杰  金晓斌  
碳收支核算及碳平衡分区对于推动区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长三角地区301个县级单元为研究对象,引入碳补偿率、碳平衡压力指数、碳生态承载系数和经济贡献系数等方法探究2000—2017年长三角碳收支时空分异与碳平衡分区,并提出以低碳发展为导向的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碳排放总体呈先急剧上升后高位波动的演变趋势,由2000年的5.6亿t增长至2017年的15.6亿t,区域碳排放差异程度呈缩小态势,高碳排放空间聚集性逐渐增强;(2)长三角地区植被固碳功能在抵消当地能源碳排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整体空间格局较为稳定,但空间异质性较大;(3)长三角地区碳平衡压力呈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变化态势,县域碳补偿率呈递减趋势,平均补偿率为68.5%,空间匹配较差;(4)基于碳平衡分析,将长三角地区空间划分为碳汇功能区、低碳经济区、低碳优化区、碳强度控制区及高碳优化区5类区域,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县级不同功能区差别化碳补偿空间优化方案和低碳发展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莉莉  
目前长三角海域环境问题依然严峻,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是实现区域海洋管理的必然选择,有效的地方政府间合作是实现长三角生态合作治理的有效途径。因此如何完善地方政府间合作,实现长三角海域生态合作治理的有效性是当前长三角区域海洋管理所面临的重大难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刘骅  
金融生态系统环境是我国金融学术界的首创,并逐步成为反映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核心要素之一。从宏观层面结合长三角区域内金融生态系统环境的运行情况,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测算了该区域25个城市金融生态系统环境运行的总体效率、纯技术效率和纯规模效率,进而得出其达到DEA有效的改进方向。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了剖析,提出优化该区域整体金融生态系统环境的相应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田雄  曹锦清  
撤村并组后,村庄社会和地理空间扩张,利益主体和利益诉求增多,而村干部数量却同步减少,国家主导的农村网格化管理手段试图解决人少事多的问题,从而达到管控全方位、服务精细化的目的。但从县域基层实际来看,农村网格化管理并未有效整合科层组织之间分割的资源和降低基层治理成本,存在着"准村干部"式的参与和科层组织转嫁行政任务相促进的悖论。这种悖论形成的逻辑是科层组织除了GDP增长的政绩目标之外,还有非经济增长的政绩目标追求。为此,他们把城市网格化管理方式简单复制到农村地区,且以管控为实质目的,使村级组织承担了更多自上而下的行政任务,最终产生"行政吸纳社会"现象,导致网格化管理目标与手段偏离、科层组织价值取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戴悦  史梦鸽  
在进一步明确生态补偿机制的科学定义与内涵、归纳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以长三角大都市群生态功能区为研究对象,结合其区位特征对区域内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发布与实践沿革进行梳理整合;系统总结分析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四省市各自的生态补偿政策与实践进展,并聚焦于生态功能区生态补偿的政策效益评价;提出长三角大都市群生态功能区内生态补偿建设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提高长三角地区的环境与经济效益。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赵渺希  
首先以世界体系理论和依附论为基础梳理了全球化中核心—外围之间的不均衡理论,并结合全球城市理论和价值链理论总结了地域功能分布的基本模式;其次,研究从区位商、职能强度、产业异同性等方面进行计算,对长三角区域的城市功能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动态分析。研究发现:从1996—2005年,长三角区域形成了以上海为主要核心的生产服务业集聚城市,邻近上海的苏州、无锡成为技术密集产业集聚的城市,南京、杭州、宁波等核心城市也具有较高产业价值区段的职能,这6个城市成为了长三角区域的核心地域;其余的城市为附加价值较低的外围区域,也是城市功能趋于非结构化的同质化区域。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白彩全  张蓉  宋伟轩  姚旭悦  
本文通过ESDA空间分析,研究1989年以来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格局的时空演变及其特征。结果表明:(1)1989年以来长三角县域农民人均纯收入绝对差异逐渐拉大,而相对差异呈阶段性波动降低态势;(2)农民人均纯收入水平呈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收入水平相似的地区在空间上集聚;(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格局表现为更多的不稳定性,增长热点和冷点区存在跃迁现象,地理位置切换较为频繁,除收入增长次冷区外,各增长类型区的空间集聚趋势增强,随机分布态势减弱。最后,文章得出结论并进行了相应讨论,给出了缩小长三角区域差异,促进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泽玄   韩会然   杨成凤  
文章基于2010和2020年分县人口普查数据,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老龄化指数增长模式等方法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县域人口老龄化的时空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老年人空间集聚说”分析非老年人与老年人的动态迁移来把握老龄化地区的整体变化,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厘清人口老龄化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县域人口老龄化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1)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老龄化程度加深,形成4个重度老龄化阶段县域集聚区,“区—县逆二元结构”凸显;苏皖半环形老龄化增速带和浙皖团块状老龄化增速带共同推动城市群老龄化进程;老年人口密度空间集聚趋势加强且高密度区域主要集中在东部市辖区。(2)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迁移配置总体使区域老龄化程度加深,且除替代集聚外均表现出较强的空间集聚性,高度老龄化区域是特定迁移配置主导的结果。(3)从区域经济水平、社会保障、自然因素、定居成本4个方面剖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老龄化时空演变的驱动机制,发现自然因素、社会因素和经济因素通过影响区域人口净迁移率、青壮年人口净迁移率、老年人口净迁移率和自然增长率对区域人口老龄化进程施加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