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50)
2023(8018)
2022(6523)
2021(5914)
2020(4379)
2019(9848)
2018(9533)
2017(17792)
2016(9501)
2015(10505)
2014(10629)
2013(10476)
2012(10144)
2011(9380)
2010(9561)
2009(8773)
2008(8642)
2007(7789)
2006(7335)
2005(6954)
作者
(28524)
(23837)
(23758)
(22396)
(15345)
(11464)
(10731)
(9152)
(9149)
(8540)
(8243)
(8003)
(7754)
(7667)
(7594)
(7286)
(7021)
(7007)
(6859)
(6729)
(6106)
(5905)
(5888)
(5487)
(5395)
(5382)
(5358)
(5325)
(4886)
(4705)
学科
(47799)
经济(47757)
(24319)
管理(23410)
地方(19444)
中国(17854)
(17103)
企业(17103)
(15665)
业经(12808)
农业(11077)
地方经济(10955)
方法(10845)
(10168)
(9261)
金融(9260)
(9124)
银行(9115)
(8997)
数学(8890)
数学方法(8769)
(8537)
环境(8075)
(8069)
(7984)
贸易(7970)
发展(7673)
(7645)
(7595)
(7375)
机构
学院(139022)
大学(134369)
(57776)
经济(56450)
研究(54804)
管理(48176)
中国(41853)
理学(39704)
理学院(39166)
管理学(38555)
管理学院(38290)
科学(32891)
(30293)
(28304)
(26477)
研究所(25339)
(24463)
中心(24278)
(23488)
(21253)
师范(21043)
(20144)
北京(19828)
财经(19720)
(19242)
业大(19019)
农业(18623)
(18080)
(17693)
经济学(17021)
基金
项目(86885)
科学(68119)
研究(67657)
基金(59223)
(51279)
国家(50730)
科学基金(42662)
社会(42482)
社会科(40236)
社会科学(40231)
(36319)
基金项目(30610)
教育(30435)
(30060)
编号(28449)
(26279)
自然(24781)
自然科(24151)
自然科学(24147)
自然科学基金(23659)
成果(23617)
资助(23447)
课题(21674)
发展(21555)
(21150)
重点(20301)
(18613)
(18246)
(17891)
创新(17315)
期刊
(76953)
经济(76953)
研究(47025)
中国(35832)
(25143)
教育(20914)
管理(20085)
学报(19580)
科学(19558)
(18679)
(17472)
金融(17472)
农业(17165)
大学(15083)
业经(14867)
学学(14060)
技术(13329)
经济研究(12004)
问题(9957)
财经(9484)
(8650)
(8304)
(7440)
商业(7340)
(7236)
(7064)
论坛(7064)
世界(6969)
资源(6924)
科技(6832)
共检索到233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廉水,周彩红  
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上海“一个龙头,四个中心”的定位及一系列发展战略的确立,对于加强江苏沿江与上海之间的联动发展既有积极影响,又存在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长三角都市圈联动发展,既要充分利用上海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等方面的优势,紧紧把握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的机遇,又要采取多种措施降低长三角合作中的磨擦冲突,积极促进产业分工和技术合作,推动长三角的持续协调优质发展。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伟  杜凤姣  居晓婷  
都市圈能够发挥支撑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共享公共服务的作用,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都市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功能定位统筹、核心城市辐射效能、协作推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需要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治理及实施方面,构建“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空间层次体系,打造区域一体化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在都市圈之间,差异化定位都市圈功能,发挥都市圈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都市圈发展布局;在都市圈内部的联通与协同等方面,深化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与衔接,建立底线与协同并重的都市圈规划成果框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亦杨  谢守祥  
从世界范围的经济发展规律来看 ,构建有系统的城市群区域经济已经成为国家间经济竞争的重要内容之一。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长江三角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但与世界五大著名都市圈相比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还明显存在着传统和自然发展的痕迹 ,特别是因其属于三个省级行政区管辖下的经济区 ,所以某些政治地缘关系还制约着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因此系统思考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的协同发展问题 ,以提高长三角地区的区域竞争力 ,是促进大都市圈全面发展的关键所在
[期刊] 改革  [作者] 黄征学  肖金成  李博雅  
长三角区域是我国经济最活跃、开放度最高、创新力最强、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格局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三角区域发展的各种协调机制逐步建立,但市场一体化发展程度依然偏低。顺应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各类市场融合发展的新趋势,应通过"线上""线下"协同互动、"五链"融合发展、事中事后监管协调推进、各级政府和社会组织联动发展,推进市场一体化,并不断完善组织体系、规划体系、立法制度、配套机制、监测评估体系。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丁晓昌  
近年来,长三角教育合作共识不断拓展和深化,初步建立了长三角教育会商机制,实施了一系列既具前瞻性又具可操作性的教育合作项目,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推进长三角高等教育联动发展,关键在于构建以项目为载体,以政府为主导、高校为主体、市场主动作为的区域高等教育治理结构,重点是要构建区域高等教育整体规划机制、资源共享机制、品牌提升机制、综合改革机制和合作推进机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袁象  孙玉美  
长三角地区的海洋产业在全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其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经占到了全国的三分之一以上。但长三角地区在发展海洋产业过程中,各自为政,无序发展现象比较突出,没有形成协调发展,没有形成联动效应。文章在对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联动发展可行性的基础上,对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生物医药等长三角地区海洋产业的五种支柱产业的联动发展模式进行了具体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在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背景下,2012年12月19日,"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上海市教科院召开。研讨会邀请教育部与长三角地区教育部门有关领导、专家,深入交流近年来教育联动发展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葛月凤  
近年来,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迅猛发展,但各城市严重存在各自为展,缺乏合作,竞争无序的现象。因此,开展长三角地区会展业联动发展问题研究,提出对策建议,供长三角相关部门决策,有利于促进长三角各城市会展业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优化,形成长三角各城市会展的合理布局、错位经营、有序发展,共同促进长三角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及参与配合世博会的成功举办。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优质协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谷永芬  洪娟  
从服务业区位功能上,长三角大都市圈城市可以划分为三个等级体系:核心城市——上海;二级城市——南京、苏州、杭州、宁波等;其他三级城市。从资源整合优势看,圈内现代服务业的竞争合作发展应以上海为核心,在上海优先驱动模式下,二级城市与之错位发展,形成水平分工。在该竞争合作发展模式下,通过制定相应战略加速圈内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夕青  葛和平  
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促使全球制造业深刻调整,传统制造业呈现智能化趋势。长三角地区紧跟智能化的步伐,正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并呈现出集聚态势,而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是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智能制造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此,分别从四个角度定性分析智能制造集聚的影响机制,提出相关假说,并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分别验证了上述假说。从标准体系、智能制造链、创新能力、协同发展四个方面剖析了发展路径,为集聚的影响机制更好服务于智能制造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永  
长三角与京津冀都市圈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地理分布上,都有着很多相似性。对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的增长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目前两大区域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上海两大区域龙头如何依托各自在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释放经济潜能,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陶希东  赵鸿婕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 ,阐述了 2 0 1 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 ,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共建"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课题组  薛明扬  沈健  刘希平  袁雯  丁晓昌  丁天乐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格局中的关键区域,在国家改革开放及综合国力、核心竞争力提升中发挥着重要的探索、创新和引领带动作用。站在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全局高度,联手实施教育综合改革、促进区域教育率先发展,已成为长三角地区率先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的重大战略选择。在教育部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研讨会已成功举办了三届。本刊也于2009年专门刊发了"长三角地区教育联动发展"的专题文章,经过近三年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长三角教育改革又积累了一批研究成果及丰富的实践经验。本期"长三角教育综合改革"专题将围绕长三角区域教育综合改革试验、推动教育联动发展的背景与意义、基础与优势以及共建"长三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