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62)
- 2023(9732)
- 2022(8558)
- 2021(8008)
- 2020(7175)
- 2019(16797)
- 2018(17047)
- 2017(33307)
- 2016(18525)
- 2015(21291)
- 2014(21851)
- 2013(21308)
- 2012(19510)
- 2011(17660)
- 2010(18122)
- 2009(16894)
- 2008(16697)
- 2007(15306)
- 2006(13193)
- 2005(11865)
- 学科
- 济(78172)
- 经济(78089)
- 管理(48689)
- 业(46350)
- 方法(38312)
- 企(37304)
- 企业(37304)
- 数学(34561)
- 数学方法(33944)
- 农(21673)
- 中国(20550)
- 财(19077)
- 学(17204)
- 地方(17151)
- 制(16212)
- 业经(14794)
- 农业(13632)
- 贸(13254)
- 贸易(13248)
- 理论(13147)
- 易(12793)
- 银(12005)
- 体(11982)
- 银行(11964)
- 融(11431)
- 金融(11423)
- 行(11397)
- 务(11275)
- 和(11245)
- 财务(11220)
- 机构
- 学院(265469)
- 大学(264114)
- 济(105283)
- 经济(102823)
- 管理(99561)
- 研究(90252)
- 理学(85474)
- 理学院(84477)
- 管理学(82540)
- 管理学院(82061)
- 中国(67697)
- 科学(58373)
- 京(56784)
- 农(50073)
- 财(47949)
- 所(47477)
- 研究所(43298)
- 业大(42647)
- 江(41773)
- 中心(41612)
- 农业(39484)
- 财经(37777)
- 北京(35587)
- 范(35105)
- 师范(34666)
- 经(34089)
- 州(32710)
- 院(32557)
- 经济学(32164)
- 技术(30556)
- 基金
- 项目(175631)
- 科学(136173)
- 研究(125408)
- 基金(124697)
- 家(109691)
- 国家(108817)
- 科学基金(91877)
- 社会(76472)
- 社会科(72393)
- 社会科学(72371)
- 省(70920)
- 基金项目(65517)
- 自然(60693)
- 教育(59533)
- 划(59500)
- 自然科(59291)
- 自然科学(59271)
- 自然科学基金(58162)
- 资助(53166)
- 编号(52268)
- 成果(42732)
- 重点(40246)
- 部(38381)
- 发(37823)
- 课题(37163)
- 创(35744)
- 科研(34120)
- 创新(33525)
- 计划(33389)
- 大学(32286)
- 期刊
- 济(115743)
- 经济(115743)
- 研究(74402)
- 中国(53206)
- 农(45490)
- 学报(45329)
- 科学(40184)
- 财(38192)
- 管理(35254)
- 大学(33406)
- 学学(31608)
- 教育(30439)
- 农业(29981)
- 技术(25484)
- 融(22500)
- 金融(22500)
- 业经(19843)
- 经济研究(18956)
- 财经(18566)
- 业(16339)
- 统计(16107)
- 经(15963)
- 问题(15724)
- 策(14253)
- 版(13765)
- 技术经济(13677)
- 决策(13199)
- 商业(12663)
- 图书(12369)
- 科技(11968)
共检索到3913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元秀
目前长三角都市圈已形成比较合理的"宝塔型"的6级城镇体系。但是与国际上发育成熟的都市圈相比较,其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城镇人口规模偏小导致城市的集中度不高、中小城市城市化水平偏低都市圈内部南北发展不均衡等。因此今后需要扩大中心城市上海的人口规模,以进一步发挥大都市圈的集聚效应;作为都市圈南北两翼的中心,南京杭州、苏州和宁波的人口规模需要有较大增长;同时要加速中小城市的发展和中心镇的培育。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都市圈 城镇体系 规模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桥 陈琼
以长三角地区19个主要港口为研究对象,运用赫希曼—赫芬达尔指数分析2004—2012年主要货类吞吐量的集中度变化趋势,并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主要货类吞吐量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2004—2012年煤炭、石油以及集装箱的集中度呈现下降趋势。煤炭吞吐量出现空间分散格局向空间集聚演变的趋势,但集聚效应不显著;石油吞吐量出现空间相关性增加的趋势;集装箱吞吐量未出现明显的空间集聚或分散效应。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何庆 刘雨婧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年—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关键词:
城镇化 时空错位 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健雄 何庆 刘雨婧
城镇化质量和规模是衡量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两个方面,二者发展的时空错位是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所面临的重要矛盾。文章选取长三角城市群26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对2009年—2019年城镇化质量与规模进行综合测度,通过泰尔系数、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重叠性、空间错位指数及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其时空格局、错位程度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城镇化水平由“规模驱动”转向“质量驱动”,其变化取决于中低水平城市数量的替变转移上;随时间维度变化,城镇化质量提高显著,内部差异逐步缩小;城镇化规模内部差异扩大,规模结构不合理现象有所突显。2)空间分布上:城镇化质量始终以中水平地区为主,高水平地区不断增加,低水平地区持续减少;城镇化规模始终保持“中部凸起”的分布格局,中等规模城市逐渐取代了小规模城市,成为区域主导的城镇化规模类型。3)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空间错位: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质量与规模存在明显的空间错位,且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现象主要由小部分城市的不匹配造成的。4)城镇化质量与规模的空间错位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人均GDP、每万居民拥有公共交通车辆、人口城镇化率、土地城镇化率和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对空间错位指数有显著影响,其中人均GDP和土地城镇化率对空间错位指数贡献最大,其他因素不显著。
关键词:
城镇化 时空错位 影响因素 长三角城市群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磊 戈冬梅 季民河
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指标,采用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2003—2008年)的专利申请授权和专利申请受理量作为创新变量对创新活动进行分析。通过计算变差系数、基尼系数和赫芬达尔系数,发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在两个专利变量上的相对差异变化均呈下降趋势,首位度指标则显示创新第二高城市距离创新最高城市——上海的差距在逐年减小;然后基于位序—规模分布理论研究长三角区域创新活动规模的发展趋势,发现其模式呈分散均衡型分布。最后,归纳出促使长三角区域创新差异缩小的重要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差异 位序规模分布 长三角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程开明
城市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长三角城市体系首位度、位序——规模法则及二倍数规律的实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体系呈现出明显的首位型分布,上海首位城市特征突出。原因探析发现,长三角城市体系演化受自组织机制与他组织机制的双重影响。结论对于政府引导区域城市体系合理布局、实现优化演进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庄燕杰 李金昌 程开明
基于区域旅游一体化视角,文章依据泛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2-2014年国内与入境旅游人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分析城市旅游规模分异状况,发现国内和入境旅游规模相对差异有所缩小、分布日趋均衡,入境旅游集聚程度虽较国内旅游更高,但下降趋势表明国内和入境旅游竞争更趋激烈。其后,运用引入空间效应的位序—规模模型探究规模差异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规模空间自相关性的确对城市旅游位序规模分布产生影响;泛长三角城市国内旅游规模分布由集中型转向分散均衡型,入境旅游虽保持首位型分布却在逐渐向集中型分布转变。结论对于地方政府明确自身在区域旅游体系中的定位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光霞 余吉祥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实证检验了到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到南京和杭州两个次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显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预测的"∽"型规律,但到上海的距离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并不存在这一规律。这表明,省会在塑造城市体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打破省际边界分割是优化区域城市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
长三角 “中心—外围”模式 经济集聚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邹伟 杜凤姣 居晓婷
都市圈能够发挥支撑区域经济增长、优化基础设施布局、提升创新能力、共享公共服务的作用,有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经过多年发展,长三角都市圈在推进区域一体化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但在功能定位统筹、核心城市辐射效能、协作推进机制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难题,需要在区域层面的都市圈治理及实施方面,构建“城市群—都市圈—核心城市—大中小城市”的空间层次体系,打造区域一体化高质量空间治理体系,在都市圈之间,差异化定位都市圈功能,发挥都市圈比较优势,形成特色鲜明、分工协作、功能完善的都市圈发展布局;在都市圈内部的联通与协同等方面,深化都市圈空间规划编制与衔接,建立底线与协同并重的都市圈规划成果框架,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杨帆 石金涛 吴治国
在国内缺乏企业社会责任实证的背景下,以Carroll(1979,1991)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模型为理论基础,Aupperle(1985)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伦理"测量工具,以生长在长三角都市圈,同时在上海和浙江两地工作的管理者为研究样本,发现中国管理者个体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具有经济责任与伦理责任的性别显著差异,以及法律责任的区域差异。本文深入分析后总结出传统文化对现代社会的潜移默化是不同性别的企业社会责任导向差异的主要原因,而现代法律意识深入人心的不同程度,以及地方法规的差异性是造成法律责任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导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永
长三角与京津冀都市圈无论从行政区划上,还是从地理分布上,都有着很多相似性。对京津冀都市圈和长三角区域的增长路径进行实证分析,并指出目前两大区域正处于新一轮加快发展的新起点上,北京、上海两大区域龙头如何依托各自在创新方面的独特优势,进一步释放经济潜能,是区域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
关键词:
长三角 京津冀 创新 区域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程开明
在自组织与他组织机制的共同作用下,区域内不同规模城市逐步形成具有等级分布特征的城市体系,不同层级城市的功能等级、辐射范围及经济联系存在明显差异。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分析显示,上海作为区域首位城市,城市流强度突出,经济辐射范围较广,与周边城市具有较强的经济联系强度。熟悉城市体系的分布特征及功能联系,对于明确城市功能定位及发展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不无现实意义。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云廷 张永芳
城市群是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基于分形理论的位序规模法则和异速生长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城市人口演化规律及异速增长速度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城市体系齐夫维数接近1,城市体系较为健全,各规模等级城市数量比例较为合理。同时,长三角地区城市群异速生长系数与城市规模呈现明确反向变化关系。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异速生长系数分别为0.41、0.98、3.59、8.19和16.7,即城市越大,越应该向高层发展,异速生长系数b值应该越小。应根据异速生长系数合理控制建设规模和土地供应,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科学引导人口集聚,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形成特色支柱产业,全方位提升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孙立锋 夏艺瑄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目标。宁波都市圈作为长三角城市群"五圈"之一,发挥其在我国内外双向大开放中战略节点的作用,亟需强化亚太开放门户、制造业创新中心、海陆统筹发展等功能特色,构建"一主一副四带"空间构架,加强与上海和周边都市圈外联对接,强化区域内在融合发展,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功能。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宁波都市圈 融合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