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5)
- 2023(13324)
- 2022(11322)
- 2021(10322)
- 2020(8230)
- 2019(18208)
- 2018(17951)
- 2017(33391)
- 2016(17853)
- 2015(19850)
- 2014(19902)
- 2013(19423)
- 2012(18220)
- 2011(16836)
- 2010(17083)
- 2009(15828)
- 2008(15271)
- 2007(13577)
- 2006(12379)
- 2005(11527)
- 学科
- 济(92702)
- 经济(92618)
- 管理(47648)
- 业(42348)
- 企(32948)
- 企业(32948)
- 地方(28246)
- 中国(26750)
- 方法(26470)
- 农(22822)
- 数学(22194)
- 数学方法(21967)
- 业经(20353)
- 学(17166)
- 地方经济(17009)
- 财(16311)
- 农业(15529)
- 制(15036)
- 融(14670)
- 金融(14668)
- 银(14251)
- 银行(14237)
- 贸(14071)
- 贸易(14057)
- 环境(13936)
- 行(13860)
- 发(13699)
- 易(13451)
- 理论(12848)
- 和(12041)
- 机构
- 学院(255405)
- 大学(249209)
- 济(111107)
- 经济(108733)
- 研究(93111)
- 管理(89842)
- 理学(75109)
- 理学院(74160)
- 管理学(72848)
- 管理学院(72371)
- 中国(72228)
- 科学(54760)
- 京(53478)
- 财(50553)
- 所(47236)
- 中心(42184)
- 研究所(42037)
- 江(41719)
- 财经(38774)
- 农(38099)
- 范(36787)
- 师范(36445)
- 经济学(35015)
- 经(34891)
- 北京(34220)
- 院(33869)
- 州(33590)
- 业大(32325)
- 经济学院(31106)
- 农业(29175)
- 基金
- 项目(158977)
- 科学(125002)
- 研究(122475)
- 基金(111506)
- 家(96003)
- 国家(95140)
- 科学基金(81075)
- 社会(78128)
- 社会科(74009)
- 社会科学(73996)
- 省(64458)
- 基金项目(57824)
- 教育(56000)
- 划(53040)
- 编号(51278)
- 自然(48256)
- 自然科(47069)
- 自然科学(47061)
- 自然科学基金(46164)
- 资助(44753)
- 成果(42002)
- 发(41131)
- 课题(37125)
- 重点(36828)
- 部(33917)
- 发展(33785)
- 创(33479)
- 展(33223)
- 国家社会(32165)
- 创新(31270)
- 期刊
- 济(141640)
- 经济(141640)
- 研究(84063)
- 中国(59212)
- 财(38911)
- 管理(36736)
- 农(36535)
- 教育(34632)
- 学报(34176)
- 科学(33246)
- 融(28042)
- 金融(28042)
- 大学(26206)
- 技术(24894)
- 农业(24786)
- 学学(24391)
- 业经(23632)
- 经济研究(23282)
- 财经(19517)
- 问题(17519)
- 经(17129)
- 贸(13740)
- 技术经济(13395)
- 商业(13037)
- 业(12776)
- 图书(12772)
- 世界(12386)
- 坛(12336)
- 论坛(12336)
- 国际(12214)
共检索到414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胡求光
按照中心地和增长极理论,在长江三角洲这个中心地系统中,宁波目前还处于从属地位,因此必须考虑宁波自身的产业结构和发展趋势,从长三角的整体出发,按照宁波在长三角的地域分工、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来确定其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定位。对策包括: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区域产业转移;强化与上海的互补关系。
关键词:
宁波 区域经济 长江三角洲 经济圈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荣荣
长三角经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发动机。该文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及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长三角经济发展水平、收入水平、外商直接投资、地位进行比较分析,并对长三角的发展重点及定位进行论述,指出长三角经济发展的制约因子及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并提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造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推进产业结构的升级及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决策。
关键词:
长三角经济 现状与特点 发展战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吴子玉 卢海宁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处于重要的地位。2011年,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长三角地区在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的同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努力调整经济结构,经济总体上保持了稳定发展的态势。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长三角区域经济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一体化发展更趋紧密;服务业发展提速升级;三大需求关系更趋协调等。当然,长三角区域的发展也存在着其特有的矛盾,但这也是长三角在融合、发展中所必然产生的问题。展望"十二五"的发展,长三角将为崛起成为全球城市区域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经济 “十二五”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上海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为彪 吴玉鸣 许丽萍
高速铁路的发展是重塑区域经济发展格局的核心因素之一。基于2003—2019年的面板数据,将城市是否开通高铁作为准自然实验,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高铁网络,采用双重差分(DID)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SNA)系统考察了高铁开通对长三角中心与外围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长三角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结论依然保持不变。城市规模异质性研究表明,高铁开通加剧了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对大城市影响不明显;高铁网络中拥有度数中心度越高的地区,越有利于缩小其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影响机制表明,高铁开通加速了劳动力流动进而加剧了中心城市对外围城市的极化效应,且该机制对外围小城市的影响更为明显。同时,高铁开通降低了外围小城市的投资力度,进一步拉大了其与中心城市的发展差距。进一步研究表明,多中心、网络化的高铁网络有利于缓解因高铁开通所导致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此外,高铁开通明显扩大了距离中心城市300-400公里城市与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差距。本研究为从多中心、网络化的中心—外围视角理解高铁开通对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解释,也为政府推动高铁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旺军
社会经济网络是一个经济、社会、文化俱乐部,将区域空间内企业的知识传递、创新活动、企业采购和销售等外部问题内部化,其存在减少了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是一种介于市场和组织之外的第三种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科斯制度的形式。这一理论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易耀秋
长三角在行政主导下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制约该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江苏沿江跨江联动开发是发挥上海龙头作用,转移苏南沿江产业带,促使长三角形成以上海为龙头的对称格局的必然。江阴———靖江的先行联动更具条件。跨江联动开发目标选择的关键在于冲破行政壁垒,进行有效的政府合作,对长三角经济的再发展具有导向价值。
关键词:
长三角 跨江联动 政府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矫卫红
为研究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文章利用模型分析法建立地理加权空间经济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证实长三角地区的金融发展总体呈现空间相关性与差异性,长三角地区的初始经济状态与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杨上广 王春兰
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及其区域效应是当今区域经济学关注的重点。通过对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及区域效应的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区域发展进程的经济社会演化态势,并对中国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政策提供实证依据。利用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分析可知,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进程中呈现了劳动力高强度集聚、长三角内迁移流动活跃、劳动力迁移强度与经济发展水平显著相关等劳动力迁移流动态势,与此同时,长三角劳动力迁移流动对长三角各地区的受教育程度、人才密度、城市化水平等方面将造成影响。在未来,经济社会演变对长三角劳动力的迁移流动将产生新的影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郭晓合 孙倩
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中,长三角地区走的是渐进式制度创新的改革道路,这一改革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起到关键的推动作用。对于这一作用,本文尝试用岭回归、经济增长收敛性等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探讨不同类型的地方政府的改革行为在我国渐进式制度变迁中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正华 徐小平 杜建国
本文主要采用测度熵(GEM)和极化(TW)相结合方法,从不同集聚层次对1993—2005长三角人均GDP(GDPPC)、农村居民纯收入(RPCI)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UPCI)进行不均衡和极化演化分析,得出计算结果,根据结果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建议政府在低水平集聚层次上进行决策可以有效地降低区域不均衡。
关键词:
不均衡 极化 GEM TW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晏舒
当前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民营经济承受着相当大的考验,不少民营企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问题,甚至是生存危机。长三角地区汇聚了我国发展最好、实力雄厚的众多民营企业,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伴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文章基于长三角区域民营经济具备的发展优势进行分析,结合目前形势分析面临的挑战,并提出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韬
阐述了物流业发展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契合机理,并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一体化发展进程中的物流业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其物流业发展、加快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一体化 物流 长三角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