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424)
2023(11492)
2022(9415)
2021(8461)
2020(7218)
2019(16249)
2018(15917)
2017(30941)
2016(16821)
2015(18742)
2014(18827)
2013(18851)
2012(17428)
2011(15481)
2010(15700)
2009(15034)
2008(15379)
2007(14225)
2006(12275)
2005(11241)
作者
(49380)
(41641)
(41506)
(39510)
(26604)
(19844)
(18906)
(16157)
(15482)
(14806)
(14026)
(13862)
(13417)
(13000)
(12944)
(12801)
(12719)
(12312)
(12064)
(12022)
(10426)
(10190)
(10087)
(9446)
(9354)
(9340)
(9330)
(9305)
(8360)
(8256)
学科
(79518)
经济(79426)
(78713)
(70683)
企业(70683)
管理(62687)
方法(36430)
数学(28293)
数学方法(28058)
(27770)
业经(27355)
(25568)
农业(19993)
(19408)
财务(19391)
财务管理(19360)
企业财务(18284)
中国(17758)
技术(16795)
(15550)
地方(15049)
(14936)
(14109)
贸易(14102)
(13661)
(13650)
理论(13648)
(13593)
(11651)
(11548)
机构
学院(253410)
大学(246730)
(108096)
经济(106050)
管理(101747)
理学(87365)
理学院(86499)
管理学(85356)
管理学院(84871)
研究(79431)
中国(62744)
(50960)
(49933)
科学(48176)
(46472)
(40589)
(40013)
财经(39660)
业大(37756)
中心(36960)
农业(36769)
研究所(36566)
(35812)
经济学(32594)
北京(31548)
(31190)
经济学院(29754)
(29557)
师范(29277)
财经大学(28877)
基金
项目(162777)
科学(129051)
研究(120606)
基金(117724)
(101264)
国家(100317)
科学基金(87212)
社会(77440)
社会科(73415)
社会科学(73392)
(66044)
基金项目(62739)
自然(55440)
教育(54372)
自然科(54160)
自然科学(54143)
(53629)
自然科学基金(53213)
编号(49470)
资助(46995)
成果(38658)
(37546)
(37127)
(36445)
重点(36395)
(35774)
创新(33860)
课题(33410)
国家社会(31665)
(31172)
期刊
(124252)
经济(124252)
研究(70749)
中国(45704)
(44209)
(42752)
管理(40336)
学报(35752)
科学(34575)
农业(30011)
大学(27285)
学学(26177)
技术(24156)
业经(23455)
(22465)
金融(22465)
教育(20735)
财经(19960)
经济研究(18930)
(18423)
(17290)
问题(16747)
技术经济(15832)
商业(13356)
财会(13279)
现代(12985)
(12959)
(12040)
世界(12023)
统计(11759)
共检索到373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永宏  冯俊文  何育静  
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长三角船舶工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船舶配套业的集聚,文章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长三角船舶配套业集聚的功效与路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何育静  陶永宏  
在我国船舶工业整体布局中,长三角船舶工业具有主导地位。产业集聚是现阶段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和集中体现。长三角船舶工业的集聚发展离不开配套业的集聚,文章分析了长三角船舶配套业的现状和不足,以产业集聚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长三角船舶配套业集聚发展的战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赵红岩  
从价值角度分析,产业链本质上是一种价值的分布,即价值链。在价值分布非均衡状态下,如何占领价值制高点成为长三角今后一个时期产业链整合和提升的基本方向。文章以此为契点,提出长三角产业链整合的基本模式和发展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炜  
本文基于2014-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流通业集聚程度的动态特征,并检验了区域性的集聚发展是否存在收敛性。研究表明,总体上流通业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但不同城市之间动态变化及横向差异都较为显著,具有集聚优势的城市主要为省会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宁波等主要城市,同时嘉兴、南通、芜湖等城市流通业集聚优势的倾向性也不断显现,但安徽省多数城市流通业的集聚发展仍处于集聚劣势状态。从收敛性看,长三角流通业集聚发展不满足绝对收敛,但是满足条件收敛的趋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施春华  冯俊文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海洋经济的快速兴起,国际航运业的迅速扩散,国家间的贸易竞争正逐渐由陆地向海洋转移,中国的民用船舶制造工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及挑战。对此,笔者利用长三角地区民用船舶出口贸易近些年的各项统计数据,按船舶类型分类对其进行了专项研究分析,发现了该地区各类船舶出口贸易中所存在的最典型、最突出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从配套设备、绿色产销链、大客户管理、售后服务以及上海自贸区成立所带来的有利条件等方面进行了对策研究,为长三角地区更好地发展民用船舶出口贸易提出了良好的对策与建议,不仅有利于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何奕  童牧  
本文以长江三角洲第二、三类制造业为对象,利用区域内16个城市1984年、1997年和2003年三个时间断面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了区域内产业转移和产业集聚的动态演化和具体的路径选择过程。研究说明第二、三类制造业已经或正在从上海向区域内转移,并在上海、苏州和无锡等地形成了多产业的集聚,前期和相关产业的集聚状况是决定产业集聚分布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夕青  葛和平  
互联网"智能+"时代的到来促使全球制造业深刻调整,传统制造业呈现智能化趋势。长三角地区紧跟智能化的步伐,正在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并呈现出集聚态势,而充分发挥集聚效应是否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智能制造有待进一步研究。鉴于此,分别从四个角度定性分析智能制造集聚的影响机制,提出相关假说,并通过统计分析和实证分析分别验证了上述假说。从标准体系、智能制造链、创新能力、协同发展四个方面剖析了发展路径,为集聚的影响机制更好服务于智能制造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胡森林  鲍涵  郝均  曾刚  
环境规制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是复杂且有争议的议题。基于长三角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8年的面板数据,首先科学构建绿色发展水平测度的指标体系,计算各城市的绿色发展水平及空间动态演变;其次,借鉴可拓展随机性的环境影响评估模型(STIRPAT),构建面板计量模型,深入探究环境规制对城市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环境规制和绿色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绿色发展水平从东南向西北,呈现圈层式递减态势,而环境规制强度重心经历了由东南向西北转移的演变。(2)总体上,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城市绿色发展,两者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过强的环境规制会抑制城市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3)环境规制与技术创新之间存在紧密的联动关系,即环境规制主要通过技术创新这一中介路径促进城市绿色发展转型,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比例约为50.1%。因此,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应该根据城市绿色发展效率来制定本地的环境规制,并重视提升本地的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实现城市绿色发展转型的目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俊梁  史欢欢  林影  毛丹  
在汇总已有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资本、技术水平、消费水平和产业结构共6个中介因素构建了含有8个潜变量、21个观测变量的PLS—结构方程模型。然后,以长三角城市群2010—2018年的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martPLS3.0工具对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和影响路径进行了实证研究。根据模型的运行结果,得到以下研究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主要通过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土地资本、技术水平和消费水平这5个中介因素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影响效应,其效应程度依次为0.162、0.145、0.145、0.097、0.313,贡献度依次为18.8%、16.8%、16.8%、11.3%、36.3%;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这一中介变量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故认为产业结构这一因素在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效应研究中的中介作用并不明显。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殷兴山  贺绎奋  徐洪水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率先运用统计方法对长三角 15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文章认为 ,长三角区域金融竞争力与其金融资源的分布有很大关系 ,因此 ,应该根据目前长三角金融聚集态势 ,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各城市以及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竞争力。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伟军  
文章基于区域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和金融学的相关理论,采用2003-2008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和现代计量分析方法,对影响中国金融集聚的主要因素进行了理论归并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地区行政层级和信息基础设施整合而成的"信息源"是金融产业集聚的主导力量,金融产业还偏好向人均收入高、消费高和国际贸易发达的地区集聚,人力资本对金融集聚的约束不显著,固定资产投资对金融集聚呈现"挤出效应";鉴于目前中国信息中心的市场化形成机制尚不健全,金融集聚路径中对信息源的追逐更多地表现在对地区行政层级的偏好上,以期获得更多的政策性信息和"政策租"。因此从长远发展看,政府在对现有路径的把握上,应注重完善金融信息的市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晓峰  
文章基于区位熵和空间基尼系数分别对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进行测度,并利用DEA模型对长三角金融业的集聚效率进行了评价,实证结果发现: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整体较高,区域差异不大但行业差异明显,从江、浙、沪三地金融业集聚效率来看,规模经济明显,且都不存在产出不足问题。浙江省金融业综合效率低于上海和江苏,这主要是由纯技术效率缺失而造成的。因此,在大力提高长三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的前提下,应改进技术效率,从产业和空间层面进一步推动金融业的有效集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何骏  
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其服务业发展及集聚速度处于全国前列。本文在对服务业发展及集聚动因分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和集聚进行了实证研究,涉及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内部结构和集聚状况,并据此对长三角区域服务业发展及集聚的趋势进行了判断,认为生产性服务业在长三角区域未来将加快发展,其趋势将由四大中心城市,即上海、杭州、无锡和宁波向周围城市扩散,辐射范围包括苏州、常州、嘉兴、台州和舟山等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段军山  王金定  李朋  
改革开放以来,中央政府实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财政、税收、信贷、投资等一系列优惠政策首先向珠江三角洲地区倾斜,资金、技术、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在这一区域的迅速集聚使珠江三角洲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极"。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高传胜  刘志彪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之所以能实现国内其它很多地区都难以实现的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良好发展,是因为有上海相对发达的生产者服务业的支撑。发达的生产者服务,通过降低区域交易成本、新型资本深化、专业化分工的深化与泛化、培育产业竞争优势,以及增强地区创业与创新能力等多种途径与方式,极大地催生了长三角制造业的大量集聚与突出表现。迫于跨国公司自带生产者服务的竞争压力和长三角产业成长的迫切需求,上海需要针对具体原因,采取适当的组织、制度安排和创造性改革与政策措施,进一步挖掘生产者服务业发展的潜力,从而更加强有力地支撑长三角制造业的集聚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