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53)
2023(18269)
2022(15224)
2021(13963)
2020(11712)
2019(26647)
2018(26470)
2017(50070)
2016(27342)
2015(30549)
2014(30510)
2013(30047)
2012(27418)
2011(24175)
2010(24245)
2009(22605)
2008(22389)
2007(19819)
2006(17594)
2005(15918)
作者
(79385)
(65806)
(65259)
(62228)
(42154)
(31294)
(29870)
(25756)
(25080)
(23645)
(22426)
(22410)
(21186)
(21172)
(20378)
(20188)
(19660)
(19411)
(19085)
(18989)
(16436)
(16372)
(15989)
(15193)
(14746)
(14661)
(14639)
(14635)
(13177)
(13099)
学科
(110207)
经济(110068)
(96630)
管理(89478)
(85411)
企业(85411)
方法(46451)
数学(36480)
数学方法(36023)
(33905)
业经(33490)
(33017)
中国(31441)
农业(23656)
(23550)
(23148)
(23141)
财务(23056)
财务管理(23023)
地方(22984)
企业财务(21813)
理论(21533)
技术(20855)
(20002)
(19223)
贸易(19206)
(18563)
(17908)
(17852)
(17540)
机构
学院(384850)
大学(384083)
管理(153383)
(151286)
经济(147898)
理学(131462)
理学院(129995)
研究(129202)
管理学(127748)
管理学院(127022)
中国(99064)
(83502)
科学(80558)
(71105)
(66226)
(65252)
(59301)
研究所(59125)
中心(58163)
业大(57965)
财经(55896)
北京(52577)
农业(51927)
(50775)
(50527)
师范(50029)
(47684)
(47651)
经济学(43980)
技术(41511)
基金
项目(259367)
科学(204182)
研究(190728)
基金(187226)
(163231)
国家(161791)
科学基金(139629)
社会(119306)
社会科(112916)
社会科学(112883)
(102058)
基金项目(98856)
自然(90924)
自然科(88855)
自然科学(88833)
自然科学基金(87219)
教育(86412)
(84997)
编号(78251)
资助(75967)
成果(63661)
重点(57907)
(55918)
(55458)
(55215)
课题(53842)
创新(50979)
科研(49284)
国家社会(48747)
项目编号(48573)
期刊
(173527)
经济(173527)
研究(114697)
中国(79160)
学报(61359)
(61081)
管理(61072)
(57134)
科学(56239)
大学(46555)
教育(45178)
学学(43340)
农业(42054)
技术(35242)
(33560)
金融(33560)
业经(30189)
财经(27333)
经济研究(26904)
(24227)
(23495)
图书(23289)
问题(22436)
技术经济(19674)
科技(18465)
现代(18378)
(18179)
理论(17693)
商业(17193)
(16685)
共检索到58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列辉  苏晗  郑渊博  
长三角港航一体化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趋势,推进长三角港航一体化能够提升长三角港口群的国际竞争力。利用2006~2018年劳合社海事企业名录的航运服务业企业数据和城市连锁网络模型、社团结构等方法,对长三角低端、中端、高端航运服务业的时空分布格局和港口城市空间联系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3种航运服务业发展快速但不均衡,低端航运服务业占主导地位,逐渐向高端航运服务业转型;(2)低端航运服务业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南北两翼“沿江沿海”的分布格局,中、高端航运服务业形成明显的港口等级体系;(3)长三角港口群的协作格局初具规模,港口协作度及一体化程度由高到低分别是:中端、高端、低端;(4)江苏和浙江形成明显的社团结构,港口城市的集聚程度受省级行政区划的限制,尚未突破行政壁垒;上海在高端航运服务业的“虹吸效应”明显,不同等级的港口要优势互补,形成错位竞争,推动长三角港航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雯  孙伟  刘崇刚  刘伟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实施以来,各城市围绕"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文章从分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切入,系统阐述了长三角一体化和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其相互关系,指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是差异化、高效率、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遵循经济集中、生态安全和社会公平的空间优化准则。同时,重点梳理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中央政府及三省一市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规划、行动计划等落实情况,分析取得成效及存在问题,最后提出了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叶波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叶波  
2023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长三角地区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推动各项工作取得重大进展,科技协同创新和产业一体化发展领跑全国,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临港新片区、虹桥国际开放枢纽、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等建设稳步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针对部分产业链供应链依然存在“卡脖子”、部分产业开始加速外迁等问题,沪苏浙皖等省市应立足服务国家发展大局,携手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共同提升高水平双向开放合作水平,提升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水平,加快建设幸福宜居长三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刘春红  
长三角地区经济规模大、发展质量高,经济地位重要,金融基础雄厚。但是,在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方面,金融体系的支撑作用仍有阻碍与瓶颈,表现为精准型金融产品供给不足、体制机制运行通畅性不够、区域金融体系的布局有待优化。金融体系在支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应继续深化该区域接轨世界、示范全国的功能与作用,接轨世界金融标准,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以知识产权金融体系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构建和中小微企业征信难问题的化解为服务重点,形成可供全国复制推广的先进经验。同时,应注重发挥央企引领作用,发挥中央金融企业专业优势和中央实体企业行业涉及面广的特点,加快长三角区域金融要素积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蒋文超  
以江浙沪皖三省一市41个城市作为空间节点和研究对象,从辐射效应、外向联系度与辐射网络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框架。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数字经济辐射效应与外向联系均发生城市分异,呈现出“两超多强”和“东强西弱”的城市格局。经济辐射网络形成了双内核、三中心、四节点,多外延的“钻石型”嵌套结构。总结而言,长三角数字经济已经具备了产业分工协作、资源协同的雏形,但整体尚处于“高质量一体化”初级阶段。
[期刊] 改革  [作者] 熊娜  郑军  汪发元  
加速推进交通高质量一体化是长三角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必要之路。现阶段,长三角区域以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和航空为基础的综合立体骨干交通网基本形成,然而,也面临交通设施不均衡、区域交通网络缺乏协同性、交通服务体系不健全、综合协调机制不完善、省际间存在障碍壁垒等困境。因此,推动长三角区域交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需要进一步扩大交通投资规模,提升交通协同能力,健全交通服务体系,完善交通体制机制,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肖金成  李清娟  
长三角地区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有利于优化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有利于形成协同创新局面,有利于提高我国就业水平和打破城乡二元发展格局。加快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应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在创新驱动、经济转型、改革开放和经济一体化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发展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曹卫东  曾刚  朱晟君  曹有挥  孙斌栋  曹炳汝  崔璨  段学军  张京祥  孙伟  杨山  陈明星  
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意义。为了科学全面认识新时代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厘清未来的发展出路,邀请来自不同领域的相关专家就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的区域协调、产业协同、交通组织、城镇体系演变、跨区合作、要素配置、流域统筹、一体化路径、绿色低碳发展等研究前沿进行访谈。访谈结果表明:长三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其发展中仍然存在内部发展不平衡、区间交通割裂、行政壁垒尚存、流域生态协作不健全、产业协同发展不足、绿色经济体系较弱等突出问题。长三角在中国乃至世界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地位,需要综合各学科各专业的理论知识,从不同视角持续关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重大科学命题。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长三角一体化首先要创新机制缩小区域内部发展差异,强化综合交通一体化的基础支撑,更要突破行政边界的制约;其次要创新机制体制来保障生产要素的有效流动与配置,通过价值链、产业链、创新链的融合发展来夯实一体化;再次要促进土地要素向长三角集中使用,提高长三角地区土地承载能力,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充足的土地要素保证;然后要优化人口就业空间结构,加强城际间环境污染联防联治,强化大江大河等重大流域的省际统筹与合作,共同提升长三角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推动绿色一体化发展;最后更要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通过科研突破与市场机制来实现低碳发展,在创新驱动引领下打造流空间世界级枢纽,以实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新局面。以上观点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可行的理论和决策支持。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单静怡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实施要求一体化向更高质量发展,但在此过程中产业一体化的发展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根据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新发展理念,解析了其内涵,并从这五个方面对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产业发展所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解读,相应地提出解决的对策建议。通过对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的问题研究,有助于长三角突破向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瓶颈,作为国家强有力后盾更好地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陈雯  兰明昊  孙伟  刘伟  刘崇刚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谋划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本文首先解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态势,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四更”内涵,即更高战略定位的一体化、更高效率和水平的一体化、更加协调的一体化与更优空间形态的一体化。重点回顾总结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三年多以来开展的主要行动和工作成效,按照高质量发展就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基本逻辑,构建了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理念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2018—2020年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状态。对照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新要求,针对目前存在问题,从空间部署和重点领域等方面提出相关路径建议,以期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更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战略。江苏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倡导者、有力推动者、坚决执行者。2018年1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江苏省委、省政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多次召开省委常委会议、省政府常务会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治栋   江伟  
以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在探究政策对高质量发展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2011—2021年114个城市的样本数据,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了该政策对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总体上显著提高了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且主要体现在经济层面,部分体现在社会层面;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在不同规模城市和不同市场一体化程度城市中存在显著差异;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通过降低市场分割和产业同构促进城市的高质量发展;交通运输能力和技术水平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对城市高质量发展影响中发挥着正向的调节效应作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生态发展、兼顾小城市利益和政策推广拓展了空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瑞娟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对中国沿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各城市之间地区分割比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首先各地应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撤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再次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应该有所侧重,进行分工合作。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蒋海兵   张文忠   余建辉   商硕   邹丽丽  
前瞻性地探讨交通一体化驱动下可达性对产业空间演化的作用规律,将为产业选址布局和功能定位及其相关政策体系制订等工作提供参考依据。论文以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为例,构建可达性空间模型测算县区可达性值,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测度可达性对产业空间格局的作用强度及其变化趋势,揭示交通一体化驱动下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变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1) 2010年和2020年全部和分行业生产性服务业高值区和高增长区呈现出等级分布和中心城市邻近分布。(2)在交通一体化驱动下,长三角地区外围地区城市和核心城市可达性水平大幅度提高,可达性格局呈现东西扁平化的“核心—外围”结构,它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产生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在直接作用中,综合交通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作用加强,高铁可达性对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格局影响显著;在间接作用中,可达性通过空间集聚、空间竞争和市场潜力等因素对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产生重要影响。(3)邻近县区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竞争因素对本地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格局的正负向作用增强。市场潜力是生产性服务业企业选址布局的主导因素,县区只有在具备足够市场潜力的基础上,高水平可达性才能在吸引生产性服务业企业落地上起到关键作用。(4)可达性不但具有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扩散的“离心力”,也包含促进企业集聚的“向心力”,二者共同影响生产性服务业企业空间选址与区位迁移决策。据此,面对区域交通一体化水平的日趋提升,各地可以根据不同行业对可达性的敏感程度和区位偏好差异,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交通枢纽地区生产性服务业产业集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