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24)
- 2023(10833)
- 2022(9715)
- 2021(9188)
- 2020(7630)
- 2019(17545)
- 2018(17597)
- 2017(34143)
- 2016(18692)
- 2015(20687)
- 2014(20804)
- 2013(20617)
- 2012(18801)
- 2011(16804)
- 2010(16469)
- 2009(14851)
- 2008(14270)
- 2007(12179)
- 2006(10368)
- 2005(8927)
- 学科
- 济(71070)
- 经济(70989)
- 管理(52995)
- 业(49952)
- 企(42051)
- 企业(42051)
- 方法(35220)
- 数学(30625)
- 数学方法(30265)
- 农(18127)
- 财(17665)
- 中国(17455)
- 学(17390)
- 业经(15584)
- 地方(15144)
- 理论(12368)
- 农业(12172)
- 贸(12040)
- 制(12035)
- 贸易(12034)
- 和(11852)
- 技术(11836)
- 务(11753)
- 财务(11693)
- 易(11673)
- 财务管理(11670)
- 环境(11637)
- 企业财务(11106)
- 划(10203)
- 银(10185)
- 机构
- 大学(259998)
- 学院(257517)
- 管理(105045)
- 济(97944)
- 经济(95736)
- 理学(92147)
- 理学院(91104)
- 管理学(89468)
- 管理学院(89009)
- 研究(85716)
- 中国(61082)
- 科学(55940)
- 京(55226)
- 财(43594)
- 所(42945)
- 农(42279)
- 业大(40837)
- 研究所(39733)
- 中心(38393)
- 财经(35898)
- 江(35855)
- 北京(34437)
- 范(34276)
- 师范(33931)
- 农业(33346)
- 经(32794)
- 院(31487)
- 州(29599)
- 经济学(28544)
- 师范大学(27685)
- 基金
- 项目(185908)
- 科学(145751)
- 基金(135161)
- 研究(133656)
- 家(118601)
- 国家(117650)
- 科学基金(100909)
- 社会(82722)
- 社会科(78352)
- 社会科学(78331)
- 基金项目(72851)
- 省(72439)
- 自然(67652)
- 自然科(66092)
- 自然科学(66076)
- 自然科学基金(64859)
- 划(61534)
- 教育(60947)
- 资助(55399)
- 编号(54043)
- 成果(43142)
- 重点(41313)
- 部(40640)
- 发(38970)
- 创(38693)
- 课题(36848)
- 创新(36055)
- 科研(36046)
- 教育部(34640)
- 大学(34378)
- 期刊
- 济(101682)
- 经济(101682)
- 研究(72871)
- 中国(44519)
- 学报(44056)
- 科学(40204)
- 农(37641)
- 管理(37374)
- 大学(32601)
- 财(31677)
- 学学(30768)
- 教育(28291)
- 农业(26618)
- 技术(21539)
- 融(19019)
- 金融(19019)
- 业经(16708)
- 财经(16657)
- 经济研究(16160)
- 图书(14232)
- 经(14064)
- 业(13686)
- 科技(13525)
- 问题(13210)
- 理论(13098)
- 实践(12249)
- 践(12249)
- 版(12123)
- 技术经济(12062)
- 资源(11850)
共检索到3589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承龙 张智光
将区域为轴改为以时间为轴,基期改为后向移动平均,得到的修正收敛模型考察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能源强度收敛。实证结果表明,(1)上海、江苏和浙江在长时间尺度呈现波浪式σ收敛趋势,结合短尺度收敛比较,上海、江苏和浙江的能源强度在时间轴上不具有严格σ收敛;(2)上海市能源强度存在β绝对收敛;(3)在人均GDP、外贸依赖度和产业结构变量控制作用下,江苏省能源强度存在条件收敛;(4)在消费比、外贸依赖度和技术进步变量控制作用下,浙江省能源强度存在条件收敛。由此得出相应的启示。
关键词:
能源强度 绝对收敛 条件收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施炜
本文基于2014-2020年长三角三省一市41个城市的数据,实证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流通业集聚程度的动态特征,并检验了区域性的集聚发展是否存在收敛性。研究表明,总体上流通业的集聚程度不断提高,但不同城市之间动态变化及横向差异都较为显著,具有集聚优势的城市主要为省会城市以及苏州、无锡、宁波等主要城市,同时嘉兴、南通、芜湖等城市流通业集聚优势的倾向性也不断显现,但安徽省多数城市流通业的集聚发展仍处于集聚劣势状态。从收敛性看,长三角流通业集聚发展不满足绝对收敛,但是满足条件收敛的趋势。
关键词:
长三角 流通业 集聚动态 收敛性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妍
网络消费已经成为现代消费模式的重要形式。本文采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方法和收敛方法,对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差异性进行测算,分析网络消费的影响因素和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系数呈逐步上升趋势;居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居民网络消费差异;互联网普及率、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青壮年人口比重上升有效降低长三角城市圈居民网络消费差异性;网络消费的兴起有效降低了区域内和区域之间的消费差异。因此,政府在出台促进新型消费发展的相关政策时,应该注重居民网络消费的区域异质性和空间相关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章激扬
利用CNRDS数据库公布的2000~2019年城市级发明专利授权数据,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其收敛性。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结果显示:(1)2000~2019年期间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总体差异呈逐渐下降趋势,安徽省内创新发展差异最大,江苏省内创新发展差异最小;(2)省际间差异是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差异的最主要来源,约占据了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总体差异的70%;(3)收敛机制分析显示,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具备典型的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特征;总体样本具备显著的σ收敛特征,但是分省样本σ收敛特征不明显。研究结论对于缩小长三角地区创新发展的空间差异,推动长三角地区创新集聚发展的扩散及辐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唐睿
本文基于2011至2017年的数据对长三角旅游业发展非均衡性、收敛性及成因进行分析,发现长三角国际旅游业非均衡发展问题突出,国内旅游业趋于均衡。旅游业发展整体呈现出条件收敛态势,且旅游收入出现了类别收敛。各城市旅游业发展具有空间收敛特征,形成了"上海—江浙传统旅游强市—其他城市"的"金字塔"空间分布格局。旅游资源品质提升和三产从业人数增加不但促进了长三角国际旅游业发展,同时增加了长三角城市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平均水平高的收敛俱乐部"的概率。对外开放程度扩大和旅游交通水平提高对长三角旅游业发展产生了全面推动作用。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源于政府行政力量的帮扶会促使各城市成为旅游业发展水平更高的收敛俱乐部成员。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范金 严斌剑
本文以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收敛性理论为基础,对长三角都市圈16城市"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差异性进行了实证分析。主要研究结论:第一,长三角都市圈的劳动生产率增长存在条件收敛的特征;第二,期初的技术禀赋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影响很大,其传导机制是期初技术禀赋通过影响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率来影响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第三,区域经济合作和各地政府经营城市行为有助于缩小地区差距;第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切忌对引进外资持盲目崇拜态度。伴随长三角地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FDI对该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只有通过与政府相关政策的配合才能发挥显著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都市圈 收敛 劳动生产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祥妹 张荣敏
文章根据长江三角经济区25市1996-2014年宏观统计数据,基于地理空间和经济空间权重矩阵构建空间滞后模型与空间误差模型,探讨研究区三大产业的β收敛性动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第一产业不存在空间相关性和收敛性;在地理和经济距离影响下,研究区内二、三产业呈现绝对β收敛,而第三产业收敛速度高于第二产业,其中科技、劳动力和资本要素显著影响第二产业的收敛性;经济空间权重矩阵前提下第三产业的空间相关性远高于地理空间权重矩阵;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发现忽略空间权重矩阵下产业结构收敛性差异将导致区域发展研究误差,区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晓玲 高红贵 方杏村
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一体化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三种类型空间权重矩阵建立杜宾空间面板模型,进行长三角一体化经济空间收敛性检验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一体化城市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σ收敛、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其中,在条件β收敛中,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市场化对长三角一体化收敛性有显著推动作用。在俱乐部收敛中,江苏省存在俱乐部收敛,但空间关联不强;浙江省不存在俱乐部收敛,且差距有扩大趋势;安徽省存在俱乐部收敛,但是收敛速度较低。物质资本、教育促减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促增周边地区经济增长;劳动力、科技均促增本地区和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产业结构促增本地区经济增长,但对周边地区经济增长不很明显;政府支持促增本地区经济增长,但促减周边地区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一体化 经济增长 收敛性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陆文聪 祁慧博
笔者对2002年~2008年长三角地区排污强度的空间差异进行β收敛检验。研究表明,江、浙、沪三地的排污强度特征各异。绝对β收敛模型结果得出,长三角地区工业三废的排污强度均呈现显著的β收敛。条件β收敛模型分析显示,除了人均GDP增长率的提高有助于三类排污强度的空间收敛外,其余因素对排污强度收敛与否的作用不同,这体现出各城市产业、贸易和人口等因素的分化对各类污染物排污强度的不同影响。
关键词:
排污强度 空间差异 收敛 长三角地区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淑芬 朱佳翔 钟昌宝
利用聚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和σ收敛性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空间关联格局。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已形成"一心三极多点"的空间布局形势;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经过集聚发展到非显著性离散,目前呈随机分布格局,体现了快速发展之后的收敛效应,是现有物流技术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的扩散效应较明显的城市是上海和南京,上海扩散到苏州、嘉兴、南通、泰州等,南京惠及安徽多个城市。最后从提升物流技术、促进业态创新,加强区域规划、整合基础设施,实施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策略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丽
一、长三角新能源产业发展与创新的现状1.产业发展环境日益完善,新能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逐步形成。近年来,江苏、浙江、上海两省一市(以下科称两省一市)积极发展风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吴文元
本文运用"多投入—多产出"的DEA模型,以环境生产函数(EPF)和环境方向距离函数(EDDF)为基础,将污染作为生产过程产生的负产出纳入生产理论,将传统的生产技术扩展为环境生产技术,对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群1996—2008年全要素能源效率及其成分进行了测度,并对能源效率及其成分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发现,在环境约束下,能源的过度使用以及废气的过度排放导致长三角都市圈能源效率增长率和能源使用技术效率增长率的降低,而忽视能源使用减排技术的提高导致能源使用技术进步增长率的降低。累积的技术效率增长率、人均GDP、单位GDP废气排放量、技术进步程度、FDI、人均能源使用量对能源效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欢 汤尚颖 耿志润
研究目标:探究长三角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水平、轨迹及二者间收敛性。研究方法:运用熵权法、融合协同度测度模型和单位根检验等方法开展实证研究。研究发现:2005~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宜业和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发展呈现"高—低—高—高"发展轨迹和空间集聚特征;宜业建设仍滞后于生态宜居建设,2011年后南京、合肥、泰州等城市生态宜居滞后于宜业建设;浙江、安徽、江苏三省宜业与生态宜居建设具有分散性和分异性特征,城市中仅有上海、马鞍山和台州宜业与生态宜居建设具有收敛性和均衡化趋势。研究创新:构建城市群宜业与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均衡化发展分析框架。研究价值:为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宜业和生态宜居融合协同、均衡化发展提供依据和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