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119)
- 2023(3089)
- 2022(2612)
- 2021(2337)
- 2020(2028)
- 2019(4189)
- 2018(4191)
- 2017(7426)
- 2016(4114)
- 2015(4538)
- 2014(4640)
- 2013(4625)
- 2012(4299)
- 2011(3957)
- 2010(3862)
- 2009(3456)
- 2008(3389)
- 2007(2992)
- 2006(2611)
- 2005(2404)
- 学科
- 济(16858)
- 经济(16837)
- 管理(9621)
- 业(9245)
- 方法(8251)
- 数学(7664)
- 数学方法(7538)
- 企(6481)
- 企业(6481)
- 学(5316)
- 农(4842)
- 地方(3974)
- 中国(3893)
- 人民(3815)
- 财(3612)
- 消费(3580)
- 农业(3484)
- 结构(3392)
- 税(3228)
- 业经(3111)
- 贸(3033)
- 贸易(3030)
- 税收(3014)
- 收(2982)
- 水平(2905)
- 消费水平(2898)
- 易(2870)
- 环境(2511)
- 收入(2503)
- 制(2497)
- 机构
- 学院(60685)
- 大学(59935)
- 研究(24009)
- 济(22379)
- 经济(21920)
- 管理(20830)
- 理学(18016)
- 中国(17994)
- 理学院(17762)
- 科学(17310)
- 管理学(17220)
- 管理学院(17131)
- 农(13772)
- 所(13206)
- 京(12881)
- 研究所(12408)
- 业大(11085)
- 农业(11031)
- 中心(10923)
- 财(10243)
- 江(9412)
- 院(9198)
- 范(8373)
- 省(8369)
- 师范(8234)
- 财经(8216)
- 北京(7930)
- 室(7898)
- 经(7451)
- 州(7443)
- 基金
- 项目(44339)
- 科学(34246)
- 基金(32535)
- 家(30478)
- 国家(30264)
- 研究(27363)
- 科学基金(24976)
- 自然(18215)
- 自然科(17800)
- 自然科学(17797)
- 自然科学基金(17434)
- 基金项目(17204)
- 省(17099)
- 社会(17004)
- 社会科(16074)
- 社会科学(16071)
- 划(14954)
- 资助(13370)
- 教育(12233)
- 重点(10670)
- 编号(10257)
- 计划(9773)
- 发(9314)
- 部(9185)
- 科研(9102)
- 科技(8860)
- 创(8602)
- 创新(8169)
- 专项(7683)
- 课题(7420)
共检索到89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夏晨霞 王子龙
首先构建小波重构—支持向量机混合模型,将各个特征数据集分离出来,并应用支持向量机分别进行预测。选用结构时间序列模型进行对比研究。其次,应用长三角月度电力消费量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最后,使用ERR和MAPE检验两个模型的预测性能。误差结果证明,所构建的混合模型误差相对较小,预测效果较好。
关键词:
电力消费量 预测 小波 结构时间序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桂芝 朱干江 赵靖
电力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具有两大特性:生产、输送与消费同时在瞬间完成的特性;电力不可储存的特性,由此决定了电力需求与经济发展的紧密相关性。由于电力这种敏感性商品的建设周期较长,所以为避免其对社会稳定及投资环境的影响,对其建立早期预警系统,做到“电力先行”就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郑绍杰
文章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交通流、信息流和技术合作角度构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三重网络中城市的节点位置、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重网络主要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外围形成以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为次级核心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体现了其作为交通枢纽、信息高地和创新中心的功能角色。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特征,经济发达城市或同一省份内的城市间更容易构成子群。QAP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上的邻近性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网络关联强度。
关键词:
空间网络 交通流 信息流 技术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晓辉 杜德斌 龚利
借助社会网络方法和动态演化的视角,对1991—2010年长三角16个地区间知识合作网络演化的空间特征进行考察,剖析了各时段内网络空间分布特征及空间格局、网络节点的空间驱动机制和区域知识合作的空间选择倾向。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演化过程存在空间极化现象,以沪宁为轴线的苏南地区明显优于浙北地区;区域结网的空间驱动方式逐步由沪宁杭为主的大城市驱动向中小城市驱动转变;知识合作网络在空间上呈明显的核心-边缘格局并将长期存在。地理临近、行政区临近和知识规模临近是影响区际知识合作空间对象选择的主要因素。其中,知识规模临近的作用不断增强,而地理临近与行政区临近的作用则不断减弱。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韦胜 徐建刚 马海涛
采用12306网站的高铁班次数据,基于复杂网络理论,根据优势度指数、站点始发班次数与班次时间分布等指标详细分析了长三角地区高铁网络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高铁网络度分布具有2层等级结构特征,可分为"度大于60"和"度小于60"两类高铁站点;高铁对于上海、南京、杭州及其周边城市的通勤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研究区内站点等级差异较大,其中上海虹桥、南京南以及杭州东3个高铁站点占绝对优势;研究区可划分为4个内部联系较为紧密的社团,各社团的组织结构特征可分别归纳为多层级网络结构、稀疏联系的网络结构、组团式网络结构以及具有典型核心团体的组团式结构。最后,对上述研究结论的形成机制进行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
高铁网络 一城多站 长三角 站点选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任国岩
以长三角25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1—2013年会展场馆数据,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研究会展场馆分布和空间集聚特征。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场馆分布密度的变化是从区域中心城市逐步向区域副中心城市、区域副中心城市向非区域副中心城市以及区域副中心城市所属的县级城市扩散。2未来一段时期,将呈现区域中心城市会展场馆"大型化+阶梯式"、副省级城市以及区域副中心城市会展场馆"一大+多小"、地市级城市会展场馆"均衡分布+查缺补漏"、县级城市会展场馆"综合体+常年展配套设施"等特征。3城市地位、展贸经济、产业政策、交通设施、地理位置、重大活动是影响会展场馆空间布局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勇
飞地经济是推动产业跨区域转移的方式之一。长三角地区飞地可分为农业飞地、制造业飞地、创新飞地及服务业飞地4种类型。长三角飞地经济形成多核辐射叠加的“蝶形”网络化空间关系,“创新飞地中心城市集聚+制造业飞地”外围扩散非对称分布,产业转移正从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升级,总体处于创新集聚与制造业扩散双向流动并行阶段。目前,中心城市“核”的能级和协同有待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有待加强,飞地经济圈层结构缺乏有力支撑,产业协同治理尚待进一步加强,与飞地经济相匹配的政策协同存在壁垒。建议发挥好中心城市的创新引擎作用,加快形成“一带两轴”的支撑作用,集中力量建设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型示范飞地,加快飞地园区带动当地产业集群的形成,强化长三角参与全球创新链产业链的能力,着力打破与企业跨区域发展不协调的隐形壁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娜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85个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域单元,文章以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为时间序列,采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从时空角度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规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扩展转变等特征。
关键词:
空间演化 城市群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仲昭成 沈丽珍 汪侠
发展智慧产业,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的重要引擎,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关键措施。文章基于长三角智慧产业企业数据分析,运用区位商、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长三角智慧产业的空间集聚、分行业发展特征和演化过程,并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构建影响智慧产业空间集聚的指标体系,探讨智慧产业发展与地理、经济等因素的协同演化关系。结果表明:(1)长三角智慧产业整体发展极核集聚化倾向逐年升高,处于单核发展后期,但也存在金华等智慧产业发展水平极度匮乏的城市,省域间发展水平呈东高西低的差异化态势;(2)内部各新兴产业视角下智慧产业发展演化也呈现一定的路径依赖和由极化向均衡化转变的分异特征;(3)空间分布演化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集聚辐射效应,专业化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会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其邻近区域发展;(4)区位机会窗口、技术关联、产业分叉和政策制度等方面是影响长三角智慧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家军 任怡
文章从长三角地区电力资源需求现状入手,在回顾了相关经济学文献的基础上,通过建立Panel Date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地分析了影响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需求的主要因素,从而得出关于我国长三角地区电力生产的长期规划和电力资源合理配置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项寅 李琳歆 张佳玥 韩琳 刘天雯 丁晓文
由于地区高质量发展会随时间变化及政策调整而呈现不同层次,因此,文章基于速度特征视角来测评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依据五大发展理念及区域发展特点,从创新能力、产业活力、经济实力、城乡合力、保障能力、生态潜力六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具有速度特征的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2015—2019年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静态、动态测评。结果表明:长三角县域高质量发展总体趋势良好,但各区县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其中江苏最为凸显而安徽最不明显;高质量发展水平高的区县多集中在苏浙两省,而高质量发展水平增速快的区县主要集中在安徽;通过对静态、动态评价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将各区县划分为"标杆型、潜力型、衰退型、后进型"四大类,并提出了相应的差异化发展策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亚莉 刘友兆 龙开胜
合理控制土地开发强度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以建设用地面积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比例为土地开发强度的表征指标,运用GIS软件和经济计量模型,探讨了1996~2008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开发强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土地开发强度差异明显,并且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形成了以上海、杭州为中心的高强度地区,这与目前长三角经济增长极相吻合。同时,经济增长、城镇化、产业结构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之间显著正相关,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土地开发强度在短期内表现为负相关关系,土地管理政策的影响尚不显著。今后,只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严格执行土地管理政策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姜珂 于涛
从科学合作活动最常见的表现形式——论文合作入手,研究城市间知识网络结构,借助社会网络和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区域16个核心城市间知识合作网络的空间、内容特征,剖析长三角区域城市间论文合作的空间数量与结构特征以及在内容上的学科分布特点。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知识合作网络结构存在明显的空间极化现象,江苏省的跨界论文合作数量和强度明显高于浙江省;论文合作网络不同于经济发展网络的省会城市主导模式,而是呈现更加明显的网络结构,驱动力也由大城市主导变为中小城市驱动,但不可否认论文合作网络中的核心边缘结构仍然存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崔大树 杨永亮
文章应用分异指数、空间基尼系数、地区Hoover指数等常规统计方法与基于空间统计学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一起,研究了长江三角洲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分异特征。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总体以集聚为主,各地区、各细分行业差距明显,大致可以把25个地区分成扩散效应区、离心效应区、低速增长区和极化效应区等四种类型的关联模式,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形成了动态的多中心—外围空间结构并正在向网络化迈进。产生这种分异特征的原因主要是本地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积累状况、城市规模以及在区域城市等级体系中地位和区域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定 曹卫东 范娇娇 朱胜清 杨迎
基于城市物流的投入产出指标,借助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了2002—2011年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的总体演化趋势、结构和空间格局的演化过程以及演化机制。分析表明:12002—2011年间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总体效率不断上升,但生产要素存在着较大的挖掘空间,物流业投入仍处于规模不经济状态。2各个城市物流发展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城市物流发展的效率高低与城市经济发展的水平未能一致。3长三角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空间异质性增强,但沿海港口城市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均呈现出较高的物流发展效率。研究认为:区位优势、经济政策、产业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基础设施投资、技术的进步共同促进城市物流发展效率空间格局的转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