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55)
- 2023(11584)
- 2022(10099)
- 2021(9201)
- 2020(7991)
- 2019(18035)
- 2018(17963)
- 2017(34327)
- 2016(18591)
- 2015(21015)
- 2014(20850)
- 2013(20596)
- 2012(19195)
- 2011(17499)
- 2010(17765)
- 2009(16854)
- 2008(16922)
- 2007(15606)
- 2006(13551)
- 2005(12278)
- 学科
- 济(75372)
- 经济(75272)
- 管理(62173)
- 业(59523)
- 企(51071)
- 企业(51071)
- 方法(32270)
- 数学(27723)
- 数学方法(27440)
- 财(22714)
- 中国(20549)
- 农(20153)
- 制(19875)
- 技术(18143)
- 业经(17728)
- 地方(15338)
- 学(14722)
- 贸(14251)
- 贸易(14242)
- 银(13956)
- 银行(13926)
- 易(13806)
- 务(13729)
- 财务(13697)
- 财务管理(13655)
- 融(13520)
- 金融(13516)
- 体(13358)
- 行(13277)
- 农业(13040)
- 机构
- 大学(268153)
- 学院(267058)
- 济(112551)
- 经济(110161)
- 管理(103296)
- 研究(90194)
- 理学(88270)
- 理学院(87282)
- 管理学(85973)
- 管理学院(85424)
- 中国(69071)
- 京(56029)
- 财(54811)
- 科学(53110)
- 所(45350)
- 农(42758)
- 江(42581)
- 财经(42361)
- 中心(41831)
- 研究所(40747)
- 经(38177)
- 业大(37668)
- 北京(35158)
- 经济学(34823)
- 范(34041)
- 师范(33718)
- 农业(33395)
- 州(33017)
- 院(32370)
- 经济学院(31386)
- 基金
- 项目(173373)
- 科学(137252)
- 研究(129100)
- 基金(125187)
- 家(108185)
- 国家(107257)
- 科学基金(92261)
- 社会(82775)
- 社会科(78472)
- 社会科学(78449)
- 省(69045)
- 基金项目(66420)
- 教育(59986)
- 自然(58028)
- 划(57510)
- 自然科(56708)
- 自然科学(56691)
- 自然科学基金(55724)
- 编号(52023)
- 资助(49745)
- 成果(43261)
- 创(41426)
- 重点(39319)
- 部(38858)
- 创新(37931)
- 发(37345)
- 制(36794)
- 课题(36775)
- 国家社会(34116)
- 教育部(33719)
共检索到408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魏守华 刘小静 程穆
本文旨在揭示长三角从全球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变的渐进性和系统性过程。我们认为长三角由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转变的机制分三个过程:首先,长三角制造业集聚促进企业R&D、大学等公共R&D、技术交易市场等科技活动;其次,科技活动和制造业之间形成正反馈效应的创新系统;最后,由封闭走向开放的系统性要素共同决定长三角的创新产出。通过运用递归方法(recursive regression)扩展Feldman and Florida(1994)地理创新函数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长三角制造业集聚显著地影响企业R&D等科技活动;区域内科技活动具有一定的相互加强效应;大多数科技活动及开放条件下的外部技术溢出对长三角创新...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沈飞
引言以"上海为龙头,苏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之一,主要由上海、江苏和浙江三省市组成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的中国区域经济体之一,被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黄永春
从组织学习的视角发现,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通过逐渐增加的经验、知识融合与知识编码,能够提高其渐进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的能力。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利用长三角地区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的调研数据,对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之间的路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与渐进性创新、突破性创新之间存在关联,国际代工制造业升级到越高的阶段,获取突破性创新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对于升级到较高阶段的国际代工制造业企业,政府部门应为其创造更加宽松的政策和体制环境,充分发挥企业主体性作用,推动其进行突破性创新,实现产业转型与升级。
关键词:
国际代工 制造业 技术创新 长三角地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时大红 蒋伏心
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长三角民营制造业只有加快创新的步伐,才能在新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基于2012-2019年的数据,对长三角不同规模民营制造企业创新能力进行测度与对比分析,试图发现其创新趋势和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从企业规模看,8年间长三角大型与中小型民营制造企业创新能力都呈现下降的现象,中小企业的降幅高于大型企业的降幅;从所在地区看,江苏、上海民营制造企业综合创新能力明显高于浙江、安徽;从影响因素看,长三角三省一市的大型民营制造企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受到高端人才短缺与技术研发突破等方面的限制,而中小型民营制造的技术创新活力相对较高。最后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区域创新和科技创新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颖
本文基于层次分析法构建了由创新投入能力、创新产出能力和创新支撑能力三方面组成的区域制造业创新能力评价体系,并以此对上海,江苏,浙江的制造业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上海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要慢于江苏和浙江,一些优势已经被江苏和浙江取代。江苏由于产业结构较好,其制造业创新能力已经领先上海和浙江。浙江制造业的创新能力发展速度很快,在一些指标上已经处于领先地位。文章最后针对上海、江苏、浙江的不同情况分别给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永峰
长三角区域制造业的技术创新存在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如原创能力不足、企业间竞争有余而合作不足、区域技术创新体系中资源整合存在障碍等。为此,应强化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建立企业技术创新协作网络,完善区域创新体系,以促进长三角制造业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技术创新 制造业 长三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伟金 张旭亮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国际贸易规则加快变化等宏观大背景下,作为深化改革开放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区域经济合作将成为未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新动力。沪苏浙皖4省市应从自主创新示范区、网上技术交易市场、打造环沪科创产业带等方面入手,共建最具影响力的全球科创中心。
关键词:
沪苏浙皖 协同共建 上海科创中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杰 王志华
引入一种测度制造业同构的新方法,测度了1982~2003年长三角制造业的同构度。同时,依据产业组织理论中测度集中度的方法计算了相同时段内长三角制造业的集中度,对长三角制造业同构度与集中度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关键词:
长三角 制造业 同构 集中度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曹明园 尤宏兵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宋波 胡文娜 朱小川 顾倩雯
选取长三角区域281家上市制造企业的经验数据,利用三阶段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分析当前区域宏观背景下长三角制造业创新效率;并结合《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长三角区域宏观制度环境指标和微观上市制造企业的面板数据,分类评价长三角不同城市创新效率及制度环境因素对制造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长三角制造业创新效率总体偏低且区域差异显著,制度环境对长三角制造业的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其中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要素市场的发育对长三角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对长三角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艳辉
电子信息产业是长三角的主导产业。长三角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嵌入全球价值链的基础之一是廉价的劳动力。本文通过构建生产函数,探讨劳动力、资本、科技投入等要素对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总产值和新产品产值的贡献程度,并对长三角和其他省市进行对比分析,验证长三角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根据全球价值链理论中关于产业升级的基本路径,对长三角未来的产业升级策略提出可行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冯德连 周丽华 韩梦
FDI和技术创新是长三角城市群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基于2010—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直接作用机制以及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的中介作用机制,并运用面板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理论假设。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FDI对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表现为促进集群网络化、产业链优化和劳动力流动;技术创新在FDI与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之间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根据研究结论提出长三角城市群促进FDI高质量发展、提高先进制造业集群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FDI与技术创新的协同效应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宋晓洪 孙东生
本文通过对长三角、珠三角制造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分析,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提出东北地区制造业技术创新的模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超 姚利民
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区位不平衡性影响着各地区的经济发展差异,是否也是形成地区内行业间收入差距的重要原因?文章利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的数据,以制造业为例,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地区外资对制造业收入差距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外商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对其制造业收入差距起到了缩小作用,而外贸和内资则起着拉大收入差距的效果。
关键词:
外资 长三角地区 收入差距 固定效应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粱凯 李廉水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良好的税收环境。本文从税收对经济以及制造业的影响入手,对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发展的税收环境进行了剖析,并从税收的角度探讨了外资投资制造业的动因。通过对制造业税收环境的分析,针对完善和优化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投资环境的要求,对促进制造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税收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制造业 税收 投资 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