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89)
- 2023(18550)
- 2022(16033)
- 2021(14792)
- 2020(12543)
- 2019(28594)
- 2018(28300)
- 2017(54499)
- 2016(29371)
- 2015(33178)
- 2014(33140)
- 2013(32487)
- 2012(29890)
- 2011(26978)
- 2010(27066)
- 2009(24827)
- 2008(23976)
- 2007(20790)
- 2006(18370)
- 2005(16080)
- 学科
- 济(132815)
- 经济(132670)
- 管理(82248)
- 业(74882)
- 企(62178)
- 企业(62178)
- 方法(56407)
- 数学(49311)
- 数学方法(48509)
- 中国(33731)
- 农(30680)
- 学(30392)
- 地方(28595)
- 财(28212)
- 业经(27354)
- 农业(20930)
- 理论(20862)
- 制(20632)
- 贸(19907)
- 贸易(19895)
- 易(19188)
- 和(19085)
- 环境(18722)
- 融(17651)
- 金融(17649)
- 务(17180)
- 技术(17120)
- 财务(17095)
- 银(17091)
- 财务管理(17052)
- 机构
- 大学(422213)
- 学院(419586)
- 济(169353)
- 经济(165668)
- 管理(161698)
- 研究(145874)
- 理学(140387)
- 理学院(138753)
- 管理学(135755)
- 管理学院(135025)
- 中国(106649)
- 科学(92641)
- 京(90083)
- 财(74788)
- 所(74294)
- 农(69559)
- 研究所(68045)
- 中心(65166)
- 业大(64119)
- 江(61072)
- 财经(60559)
- 北京(56742)
- 范(56055)
- 师范(55419)
- 经(55091)
- 农业(54589)
- 院(53552)
- 经济学(51622)
- 州(49220)
- 经济学院(46177)
- 基金
- 项目(291040)
- 科学(228285)
- 基金(211263)
- 研究(207246)
- 家(186359)
- 国家(184901)
- 科学基金(158044)
- 社会(130190)
- 社会科(123264)
- 社会科学(123228)
- 省(113152)
- 基金项目(111399)
- 自然(105044)
- 自然科(102612)
- 自然科学(102585)
- 自然科学基金(100700)
- 划(96224)
- 教育(95597)
- 资助(88297)
- 编号(83127)
- 成果(66748)
- 重点(66065)
- 部(63345)
- 发(62194)
- 创(59539)
- 课题(57833)
- 科研(56263)
- 创新(55714)
- 教育部(53961)
- 大学(53674)
- 期刊
- 济(185882)
- 经济(185882)
- 研究(124388)
- 中国(77347)
- 学报(70140)
- 科学(64618)
- 农(61786)
- 管理(60049)
- 财(56005)
- 大学(52899)
- 学学(50124)
- 教育(44662)
- 农业(42579)
- 技术(37757)
- 融(32679)
- 金融(32679)
- 经济研究(30891)
- 财经(29617)
- 业经(28843)
- 经(25459)
- 问题(24707)
- 业(22215)
- 统计(21046)
- 技术经济(21003)
- 图书(20018)
- 科技(19705)
- 版(19666)
- 资源(19016)
- 策(18772)
- 理论(18675)
共检索到6124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建党 唐杰 梁植军
以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两个视角入手,对2000-2015年间的城市规模分布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和GDP以及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都形成了菱形城市层级结构;珠三角城市群GDP近似服从齐普夫分布,形成了金字塔型城市层级结构,基本实现了具有帕累托效率的资源空间配置;如果把香港和深圳合并为港深都会,则珠三角城市群常住人口服从幂律分布,城市GDP依然服从齐普夫分布;中国的户籍政策、人口规模政策阻碍了人口资源的空间优化配置,工业化发展阶段差异是两大城市群城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劳昕 沈体雁 温锋华
利用全国第一次和第二次经济普查的就业人口数据,采用空间分析技术和空间统计方法,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的就业密度分布情况。研究发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就业密度核心区均集中在三角洲沿岸的重要城市,由核心区往外就业密度分布呈圏层结构递减。此外,两大经济区相比,长三角呈现出以上海为中心的单中心就业空间结构,扩散效应强于集聚效应,就业密度核心区向西北方向扩展;珠三角则表现出以深圳、广州、东莞、珠海为中心的多中心就业空间结构,在空间收缩中呈现密集化,集聚效应明显。由此可见,长三角就业中心的辐射与带动效应强于珠三角。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呈现出"单中心扩散"和"多中心集聚"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朱江丽
本文分析了出口开放对中国沿海城市规模增长同时存在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利用长三角城市2000-201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了出口开放对城市规模增长的影响:一方面,出口开放提高了工业集聚程度,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对城市规模增长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出口贸易结构却限制了服务业发展及其对城市规模增长的促进作用。劳动力成本提高与城市规模扩大显著负相关,政府支出对城市规模增长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旅游业和绿化水平相对滞后不利于城市规模增长。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优化出口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它也是城市人口规模增长和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题中之义。
关键词:
城市规模 出口开放 产业结构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程瑶 张松林 刘志迎 黄性芳
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各种经济要素随着区域一体化的推进将会更加自由地在城市间流动,从而放大大城市对区域内中小城市的虹吸效应,加重这些城市的人口收缩。如何促进人口收缩城市与整个城市群的协调发展,势必成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不得不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利用2009—2018年的常住人口数据对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识别发现,长三角地区已有中小城市出现人口收缩,且常住人口规模越小,收入水平越低,距离区域内中心城市越远,出现人口收缩的可能性越大;城市人口收缩对城市生产率具有负效应,主要缘于城市人口收缩引致人力资本水平和经济集聚程度下降。据此,人口收缩城市应积极融入长三角区域,在最大范围内与区域内城市产生交互作用,以充分利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优势与城市群的集聚经济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华 蒋伏心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简称"长三角")与珠江三角洲(简称"珠三角")地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经济实力最强、外向型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在全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的经济发展不仅有力地推动了本地区的经济与社会健康发展,而且对全国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与辐射功能。进入21世纪后,两个三角洲都面临着新的发展形势,面临着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和调整。回顾上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的理论文献,在经济体制、增长方式、工业化路径等方面深化认识,对促进两个三角洲健康发展是极有意义的。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巍
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演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方法,将投入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相对要素深化三个部分,采用1996-2013年2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它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解释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生产率决定了经济格局;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资本深化,纯技术效率对资本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纯技术效率和资本深化以及作用于资本生产率的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的低下拉开了珠三角与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无论是作用于劳动的还是作用于资本的技术进步,都限制了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巍
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演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方法,将投入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相对要素深化三个部分,采用1996-2013年2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它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解释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生产率决定了经济格局;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资本深化,纯技术效率对资本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纯技术效率和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巍
近年来,长三角与珠三角的经济发展演变备受学界关注。文章应用非参数的生产前沿方法,将投入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纯技术效率和相对要素深化三个部分,采用1996-2013年25个城市面板数据,分析了它们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贡献程度,解释了经济现象背后的原因。结果表明: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劳动生产率和资本生产率近年来都呈下降趋势,而资本生产率决定了经济格局;纯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劳动生产率的贡献高于资本深化,纯技术效率对资本生产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和劳动深化;作用于劳动生产率的纯技术效率和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技术进步 区域经济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珍 雷涯邻 封志明 杨艳昭
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口集聚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模型,从城市群、分地市、分县3个尺度,定量揭示并对比分析了三大城市群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长三角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最高,地市差异最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社会经济协调度县域优良率分别为100%、97.92%和87.10%,讨论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与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游珍 雷涯邻 封志明 杨艳昭
作为我国主要的人口集聚地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人口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建立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模型,从城市群、分地市、分县3个尺度,定量揭示并对比分析了三大城市群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程度、区域差异与空间格局,研究表明:长三角人口分布的社会经济协调度最高,地市差异最小,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的社会经济协调度县域优良率分别为100%、97.92%和87.10%,讨论并提出了其形成机制与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桂新 刘建波
文章利用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和第四次人口普查1%抽样数据,主要根据罗杰斯年龄—迁移率模型,考察和分析了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省际人口迁移基本状况。研究发现,由于中国人口迁移受户籍制度等二元社会体制的强烈制约,省际人口迁移在很大程度上主要表现为年轻劳动者外出打工,年龄分布更高度集中于20~30岁组。另外,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对省际迁入人口的吸引力各有特点,珠三角地区几乎完全表现为经济吸引力,而长三角地区则表现出较强的社会吸引力。这与两地区的历史传统、经济结构、产业模式及社会文化背景有密切关系。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红 于渤 鞠立新
本文在界定长三角城市群空间范围的基础上,利用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2013年相关数据,应用GIS的空间聚类分析功能分别从全局聚类检验和局部聚类检验两个方面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空间集聚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产出和经济生产要素在全局上存在空间集聚现象,在局部上,GDP、人均GDP等经济产出在向上海市、苏州市等个别城市高-高集聚,而劳动、资本、技术、能源等经济生产要素也在向上海市、苏州市等个别城市高-高集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传国 俞天贵
本文采用业绩指数及潜力指数测度方法,对长三角与珠三角利用台资的业绩与潜力指数进行了测算,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两地区均取得了较为优秀的利用台资业绩,但珠三角更为优秀;两地区利用台资潜力都还存在空间,但长三角潜力更大。对两地区利用台资业绩与潜力的比较研究,可为国家对台招商引资提供定量化决策依据,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意义。
关键词:
台商投资 业绩指数 潜力指数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郑云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也是FDI最为集中的地区,有关资料显示,两个地区的外资流入量占我国外资流入量的60%左右。因此,客观地分析、评价与比较两地区FDI的技术外溢效应不仅有利于了解两地区的引资效果,而且便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制定相关政策,达到更好地促进外资在该地区乃至全国作用的目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魏巍 王林辉
从技术等级和技术类型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技术同构性,通过多角度的特征事实证明近期内长三角的技术等级高于珠三角;利用三方程标准化供给面系统对技术进步偏向性表征的技术类型测定证实长三角技术偏向于资本,而珠三角技术偏向于劳动。在此基础上对引起上述技术同构差异的原因进行剖析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