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221)
2023(5458)
2022(4700)
2021(4099)
2020(3335)
2019(7643)
2018(7446)
2017(13985)
2016(7384)
2015(8350)
2014(8653)
2013(8776)
2012(8430)
2011(7981)
2010(8192)
2009(7824)
2008(7467)
2007(6844)
2006(6421)
2005(6035)
作者
(23807)
(19967)
(19742)
(19135)
(12968)
(9664)
(8995)
(7882)
(7708)
(7126)
(7059)
(6675)
(6628)
(6520)
(6318)
(6202)
(5859)
(5792)
(5706)
(5447)
(5245)
(4827)
(4754)
(4688)
(4553)
(4517)
(4360)
(4203)
(4181)
(3851)
学科
(61210)
经济(61178)
管理(21768)
方法(18547)
(18219)
地方(17843)
数学(16135)
(16128)
企业(16128)
数学方法(15982)
地方经济(12913)
中国(11084)
业经(10992)
(10559)
(8408)
环境(7629)
(7298)
(7195)
经济学(6918)
(6916)
(6460)
(6447)
(6328)
贸易(6321)
资源(6164)
(6098)
(5996)
产业(5970)
农业(5901)
(5892)
机构
学院(121324)
大学(121294)
(62687)
经济(61591)
研究(46977)
管理(45661)
理学(38625)
理学院(38171)
管理学(37650)
管理学院(37423)
中国(34530)
科学(27218)
(25256)
(24908)
(23991)
研究所(21747)
经济学(20348)
中心(19860)
财经(19708)
(18971)
经济学院(17862)
(17711)
(16872)
(16742)
北京(16064)
(15458)
师范(15357)
业大(14916)
科学院(14579)
(14482)
基金
项目(76240)
科学(60173)
研究(55312)
基金(55028)
(47639)
国家(47303)
科学基金(40336)
社会(37497)
社会科(35697)
社会科学(35685)
(29873)
基金项目(28258)
(24592)
自然(24291)
教育(24011)
自然科(23681)
自然科学(23675)
自然科学基金(23209)
资助(23004)
编号(20683)
(18239)
重点(17671)
(16670)
成果(16527)
国家社会(15879)
课题(15368)
发展(15136)
(15116)
(14895)
(14578)
期刊
(78286)
经济(78286)
研究(40288)
中国(23693)
管理(19311)
(18858)
科学(16281)
学报(16093)
(14384)
经济研究(13475)
大学(12280)
技术(12183)
学学(11791)
财经(10904)
(10128)
金融(10128)
业经(9995)
问题(9916)
农业(9754)
(9702)
技术经济(8843)
统计(8443)
教育(8286)
(7541)
(7096)
决策(6973)
世界(6863)
资源(6655)
经济问题(6400)
国际(6327)
共检索到1935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娜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将成为区域竞争的主要焦点。长三角海洋经济区作为我国三大海洋经济区之一,海洋资源丰富、海洋经济发达。但海洋经济作为陆域经济的延伸,行政区经济仍较为明显,各地区协调性较差。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以长三角沿海城市为地域研究单元,进行海洋经济竞争力评价。并从产业结构和行业优势等方面分析长三角各地区海洋产业发展态势。基于此,提出长三角海洋经济整合格局,即"三角两翼一带",加快海陆统筹、区域协调、江海湾联动发展,促进长三角海洋经济一体化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朱子明  郁鸿胜  
在梳理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的理论基础上,从国内经济实力、基础设施建设、贸易与投资、就业与收入四个方面构建起适用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的数学模型分析了各城市的经济竞争力,并得出排名。最后,在实证基础上,对长三角核心城市群的现状与发展进行讨论。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姜丽  
从资源、科研、产业及环境方面,本文构建了海洋经济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沿海11个省市区的海洋经济进行综合评价,并重点对辽宁海洋经济的现状、优势与劣势进行了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辽宁除了在海洋环境方面具有一定的相对优势外,其他方面有不少差距,要进一步增强海洋经济的科研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及转变政府职能与服务方式。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丽卿  胡卫伟  
长三角海洋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不断加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该文从市场因素、产业内部因素、区域环境因素以及旅游资源因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阐释了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并以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核心,提出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五大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洪伟东  
2009~2013年,广东海洋经济竞争力排名稳居全国第二位,且与排名首位的上海之间的差距明显缩小。这种竞争力的相对提升主要受益于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环境资源状况的明显改善,而科技实力和综合管理方面与上海的差距逐渐扩大,应推动海洋经济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海洋科技向创新引领型转变,海洋开发方式向循环利用型转变,海洋管理向综合服务型转变,持续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淑萍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大城市群的核心,在大区域经济中发挥巨大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作为我国参与全球消费一体化竞争的重要平台,长三角城市群的“建群”机制不完善,在此区域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应超越单体城市提振消费的局限。根据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内涵和长三角城市群的演进历程分析,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指数(ICCI),对长三角城市群7个正在建设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开展实证测评。结果显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竞争力呈现行政等级梯度性、城市功能内源性和政府调控外生性,三类层级城市分别具有建设全球性、国际区域性和全国性消费中心城市的基础条件和优势,提出完善城市群网络体系的消费联结点和分层结构性推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慧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最大的区域经济体,知识产权对于促进该地区的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是在区域产业竞争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主导下所形成的以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能力为核心的能力集合。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所组成的区域知识产权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长三角22个城市的知识产权竞争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排名前三的城市为上海、杭州和苏州。文中还揭示了长三角地区知识产权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发展态势不平衡等问题,以期为该地区提升知识产权竞争力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仁锋  李加林  庄佩君  杨晓平  李伟芳  
作为全国海洋经济发展高地,长三角已初步形成比较完备的海洋产业体系。构建区域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的单要素对比分析与全要素综合量化评价的方法及指标体系,以2008~2010年度海洋统计数据从竞争力要素层和省域综合评判了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从不同侧面揭示江浙沪海洋产业竞争力优、劣势与空间差异性。研究表明:要素层面,上海除海洋产业发展条件外均位于江浙沪首位,而江浙两省的4要素差异较小;省域层面综合测度呈现上海处于长三角龙头地位,江浙两省虽有梯度但初现两翼格局。单要素竞争力格局与综合竞争力区域分异,既表明长三角海洋产业竞争力在要素层存在同构,又隐喻了区域一体化背景下长三角海洋产业的区域合作与整体竞争力提...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  
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经济技术加速崛起,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数字化转型的大背景下,如何借助数字经济技术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价格优势和技术优势、促进出口升级、扩大出口规模,是理论界和实务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择2011-2019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构建城市数字经济水平衡量指标,探究数字经济对城市出口规模、出口质量的影响。实证发现:数字经济水平对长三角地区城市出口规模、出口质量均存在正效应,且对非核心城市的效应强度大于核心城市。本文研究发现:在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环境下,贸易摩擦升级时,数字经济发展越好越能对企业出口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贸易摩擦对企业出口规模与质量的正影响存在贸易方式的异质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城  
本文以"竞合"为背景,运用基本份额偏离法分解了2000年和2005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的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结构的差异,并运用两段最小二乘法分析了高级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竞争力的贡献程度来阐释这些内部差异。进而说明高级人力资本要素是衡量区域竞争力强弱的重要变量之一。推进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集约利用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健康、持久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双  
海洋经济竞争力是评价海洋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方面,文章在确立具体衡量要素的基础上构建了海洋经济竞争力的评价指标,利用DEA方法对我国主要海洋经济区的海洋经济竞争力进行了综合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剖析了影响海洋经济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未来提升海洋经济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殷兴山  贺绎奋  徐洪水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金融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并率先运用统计方法对长三角 15城市金融竞争力进行了评估。文章认为 ,长三角区域金融竞争力与其金融资源的分布有很大关系 ,因此 ,应该根据目前长三角金融聚集态势 ,采取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来提升各城市以及长三角区域的金融竞争力。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俞海飞  肖明月  
城市经济的发展程度对一个区域来说至关重要。随着区域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间的竞争变得愈加激烈。因此,如何提升城市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城市未来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基于科学性、目的性、可行性和可比性的原则,运用因子分析的方法,选用经济实力、企业实力、金融实力、科技教育、开放程度和基础设施6个一级指标以及GDP、财政收支、消费情况、经济结构等15个二级指标,建立了城市竞争力的测度模型,并在现实数据的基础上,计算了长三角地区江苏、上海和浙江3省市25个城市的竞争力,并比较城市间的差异,得到以下结论:由于经济结构的原因,上海、杭州、南京3城市的竞争力差距明显;上海在金融实力、基础设施和科学教育上明显领先,但在...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南客  黄南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经济规模最大、人口最为集中的区域,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创新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在国内的三大城市群的比较中也体现出了明显的优势,但在与部分全球城市群的比较上还有较大的差距,存在城乡二元结构突出、一体化发展程度不高、产业布局不尽合理,以及生态环境问题较为突出等制约性瓶颈。对此,长三角城市群应立足高起点,从世界级城市群的地位攀升、国内城市群的增长引领以及区域内的资源再整合战略出发,通过区域空间规划、产业要素布局、环境污染共治、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体制机制的创新,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戴宏伟  刘敏  
本文建立了区域竞争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客观赋权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长三角都市圈的区域竞争力高于京津冀都市圈。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区域内各省市的基础设施、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提高地区个体竞争力;另一方面也要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的同时,通过区域内部资源整合、产业协作等措施,提升区域的整体竞争力。同时,京津冀应学习借鉴长三角区域协作发展的经验,加强区域内部整合与协作,以进一步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