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90)
2023(6652)
2022(5715)
2021(5216)
2020(4416)
2019(9827)
2018(9369)
2017(18408)
2016(9966)
2015(10649)
2014(10894)
2013(11057)
2012(10107)
2011(9085)
2010(9051)
2009(8344)
2008(8302)
2007(7332)
2006(6386)
2005(5570)
作者
(29772)
(25022)
(24853)
(23683)
(15851)
(12247)
(11229)
(9678)
(9297)
(9016)
(8544)
(8484)
(8239)
(7928)
(7742)
(7604)
(7556)
(7264)
(7237)
(7231)
(6195)
(6195)
(6042)
(5661)
(5608)
(5602)
(5546)
(5508)
(5252)
(5021)
学科
(48329)
经济(48288)
(29457)
管理(28516)
(25400)
企业(25400)
方法(21832)
数学(17887)
数学方法(17678)
业经(12283)
地方(12229)
(11244)
(9712)
产业(9703)
中国(9421)
(8777)
技术(8659)
农业(8021)
(7844)
理论(7269)
地方经济(6703)
(6479)
财务(6468)
环境(6461)
财务管理(6450)
(6356)
(6356)
企业财务(6166)
(6053)
结构(5904)
机构
学院(146626)
大学(143804)
(59060)
管理(58944)
经济(57858)
理学(51439)
理学院(50823)
管理学(50001)
管理学院(49707)
研究(49315)
中国(35072)
科学(32259)
(30002)
(25737)
(24708)
(24638)
研究所(22897)
业大(22303)
中心(22217)
(22071)
财经(20900)
(20241)
师范(20012)
农业(19374)
(18873)
北京(18388)
(18182)
(17752)
经济学(17395)
师范大学(16204)
基金
项目(103533)
科学(82611)
基金(75495)
研究(72387)
(66562)
国家(66072)
科学基金(57126)
社会(47871)
社会科(45730)
社会科学(45718)
(42705)
基金项目(40949)
自然(37468)
自然科(36597)
自然科学(36587)
自然科学基金(35955)
(34796)
教育(31916)
资助(31186)
编号(26789)
(23972)
重点(23541)
(22066)
(21951)
创新(20596)
国家社会(19888)
成果(19777)
科研(19683)
计划(19658)
课题(19490)
期刊
(64239)
经济(64239)
研究(37460)
中国(25795)
科学(22918)
学报(22856)
(21601)
管理(20857)
(19651)
大学(16935)
学学(16337)
农业(15154)
技术(12218)
业经(12093)
教育(10832)
经济研究(10086)
(9958)
金融(9958)
财经(9780)
(8680)
(8653)
问题(8623)
(8530)
(8210)
统计(8139)
科技(8107)
技术经济(7934)
资源(7855)
商业(7641)
决策(6994)
共检索到2051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伟清  
本文采用贡献区位商法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旅游产业集群的显著性进行了识别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集群显著性较高,且保持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海、江苏和浙江旅游产业的集群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在旅游集群绩效水平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上海旅游产业的要素竞争力最弱,但旅游要素带来的集群绩效水平最高;浙江省的旅游要素综合竞争力比江苏高,但在产值集群绩效方面比江苏省低。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立帆  
一、长三角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一)行业内缺乏有效的协调制度长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及旅游活动缺乏有效的旅游行业协调制度。目前,长三角各地虽均设置了各类非政府组织,诸如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饭店协会、旅游景区协会等,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分配、协调制度,基本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应有的协调作用还远未发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邴振华  高峻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呼唤对旅游产业集聚水平的研究。本文引用产业基尼系数、区位商指数和产业区域集聚度指数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集聚度进行测算,同时对旅游产业集聚度与区域GDP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旅游产业已经出现较强的集聚现象,但区域内部集聚程度不均衡;旅游产业中星级饭店、旅行社、其他旅游企业的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别呈高、负、中相关性。研究同时显示区域集聚度与区域经济发展高度相关,且集聚程度呈上升趋势的行业,一定程度上将更多地拉动经济增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构建旅游中心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对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旅游中心地旅游综合实力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等级体系可以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中心地、省域级旅游中心地、区域级旅游中心地和地方级旅游中心地四个等级。其中,上海为第一等级,其旅游综合实力指数达到182.365,杭州、南京和苏州为第二等级,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为69.582、65.354和59.665,无锡、宁波、绍兴、温州、常州为第三等级,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为49.234、44.257、41.2...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颜澄  
文章利用高等数学、经济学等的理论与方法,自主构建了基于最速下降法的区域旅游潜力研究分析方法,利用该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进行分析研究。首先采用曲线化的分析方法,对长三角区域旅游的发展趋势展开宏观性分析与研究。针对曲线分析深度不足的缺陷,展开模型化的实证分析。实证分析过程,构建了拓展的引力-斥力模型,使用该模型进行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分析。由此,找到了如何解决长三角区域旅游短板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如何扩大长三角区域旅游潜力提出了整体对策,为该区域旅游产业稳定、深入发展提供了决策思路与依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杨  万树  
IMC(整合营销沟通)的产品整合理论促进了产业经济的模块化生产和一体化经营,对集产品生产与产品销售于一体的旅游产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推进了当代旅游产业一体化进程。本文系统剖析了泛长三角旅游一体化过程中旅游产业整合的现状、基础和薄弱环节,探讨泛长三角旅游产业整合发展的IMC路径。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马丽卿  胡卫伟  
长三角海洋旅游产业近年来得到了迅猛发展,在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产业发展的空间集聚不断加强,产业集群正在形成。该文从市场因素、产业内部因素、区域环境因素以及旅游资源因素四个方面深入分析长三角地区海洋旅游产业集群形成的原因,阐释了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并以海洋旅游目的地建设为核心,提出打造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的五大策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侯兵  周晓倩  
在综合已有研究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提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产业水平评价指标,利用熵技术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借鉴耦合度模型来构建融合发展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对16个城市2010—2014年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及两者融合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对各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行分析和评价。研究表明,长江三角洲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水平逐年提升,两类产业在各地融合发展的差异性不大,但耦合协调度很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融合度低是普遍现象,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美娟  沈一忱  郭向阳  丁正山  张允翔  阮陵  
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单元,综合运用主成分因子分析、可达性分析、改进的场强模型、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对2000~2016年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区域旅游场强时空格局的演化及其形成机理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城市旅游综合规模差异化显著,但趋于均衡化发展态势;(2)区域旅游场强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交通"轴线"扩散明显,空间结构由最初的"Z"字型发展为"网状",最后演变为"树枝状",旅游场强类型呈现稳定的圈层包围结构,不断地由低级向高级演变;(3)旅游场强格局演化主要由交通优势度、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旅游资源禀赋和政策导向等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麻学锋  孙根年  
通过对长三角1980—2009年入境旅游数据统计分析,根据入境旅游持续高增长的界定,利用入境旅游人次和收入两个基础指标,引入旅游服务密度指标,结合相关系数,分析长三角入境旅游持续高增长及时间同步性。结果发现:一是持续高增长的"高位—平稳"运行;二是持续高增长的区域响应性;三是入境旅游收入和旅游人次的时间同步性;四是长三角作为入境旅游发展速度最快的区域之一,在持续高增长过程中,区域间入境旅游增长的速度差异明显缩小。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学钢  钟伟  
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成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本文选取了长三角39家涉及旅游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它们近10年来的投资资料,分析了长三角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特点,论述了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环境以及发展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谢正磊  韩顺法  管卫华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浪潮使得每一个旅游地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单元,而代之以各种共存与共生关系。但是,由于旅游资源的有限性和分布的不平衡性,地区间或旅游地之间的竞争不可避免,因此,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作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及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已成为重塑新型旅游区域关系的关键。对长三角几个重要旅游城市的发展现状及空间旅游进行分析,指出影响旅游发展的内在机制,提出了加快长三角旅游合作与共同繁荣的实质措施。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蒋丽芹  
在旅游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今天,打造世界级的旅游经济核心区域,已成为很多旅游发达国家的共识。泛长三角作为我国旅游发达的地区,必须要与世界接轨,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与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本文在系统梳理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内涵以及泛长三角区域旅游整合与协作的基础条件的情况下,提出泛长三角应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线路与旅游市场等方面进行整合与协作,同时应建立政府、规划、人才与信息等方面的完善保障体系,以避免恶性竞争、重复建设与无序开发,实现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冯淑华  
区域旅游合作成为旅游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并呈现出多种合作模式,其中旅游成长三角就是新经济下的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围绕着环潘阳湖地区构建庐景龙旅游成长三角模式的区域协作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为促进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制定实施环鄱阳湖旅游成长三角的旅游网络化、旅游产品特色化和发展环鄱阳湖城市群等战略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