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95)
- 2023(5709)
- 2022(4966)
- 2021(4627)
- 2020(3968)
- 2019(8848)
- 2018(8876)
- 2017(15842)
- 2016(9213)
- 2015(10292)
- 2014(10848)
- 2013(10271)
- 2012(9647)
- 2011(8823)
- 2010(9083)
- 2009(8445)
- 2008(8333)
- 2007(7586)
- 2006(6921)
- 2005(6136)
- 学科
- 济(34178)
- 经济(34128)
- 管理(21872)
- 业(18158)
- 企(14476)
- 企业(14476)
- 方法(13666)
- 学(10773)
- 数学(10561)
- 数学方法(10305)
- 农(10175)
- 地方(9806)
- 中国(9207)
- 理论(8185)
- 业经(7918)
- 制(7674)
- 财(7032)
- 农业(6943)
- 体(6421)
- 和(5724)
- 融(5721)
- 金融(5713)
- 环境(5597)
- 银(5475)
- 银行(5443)
- 行(5278)
- 教育(5189)
- 策(4699)
- 发(4507)
- 划(4481)
- 机构
- 学院(134599)
- 大学(133697)
- 研究(52116)
- 管理(46344)
- 济(43619)
- 经济(42315)
- 理学(38859)
- 理学院(38219)
- 管理学(37170)
- 中国(37057)
- 管理学院(36916)
- 科学(36789)
- 京(30412)
- 农(28679)
- 所(28274)
- 研究所(26221)
- 江(22815)
- 业大(22711)
- 范(22666)
- 农业(22661)
- 中心(22647)
- 师范(22352)
- 财(21281)
- 院(19446)
- 北京(19065)
- 师范大学(18168)
- 州(17950)
- 省(17528)
- 技术(17158)
- 财经(16353)
- 基金
- 项目(91459)
- 科学(69968)
- 研究(63836)
- 基金(63091)
- 家(57477)
- 国家(57006)
- 科学基金(46545)
- 省(38142)
- 社会(37646)
- 社会科(35451)
- 社会科学(35435)
- 基金项目(33642)
- 划(32363)
- 自然(31326)
- 自然科(30526)
- 自然科学(30508)
- 自然科学基金(29898)
- 教育(29425)
- 资助(26571)
- 编号(25566)
- 成果(21617)
- 重点(21419)
- 发(20569)
- 课题(19908)
- 计划(18951)
- 部(18651)
- 创(18053)
- 科研(17471)
- 科技(17208)
- 创新(16983)
共检索到2061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旅游中心地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科学构建旅游中心地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通过计算长三角各城市的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对旅游中心地等级体系进行了定量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旅游中心地旅游综合实力指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其等级体系可以划分为国家级旅游中心地、省域级旅游中心地、区域级旅游中心地和地方级旅游中心地四个等级。其中,上海为第一等级,其旅游综合实力指数达到182.365,杭州、南京和苏州为第二等级,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为69.582、65.354和59.665,无锡、宁波、绍兴、温州、常州为第三等级,旅游综合实力指数分别为49.234、44.257、41.2...
关键词:
旅游中心地 等级体系 长三角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骏 卢凤萍 古风
长三角城市连绵区是当代江南的腹地,本文从江南文化的视角切入区域旅游吸引力的研究,从江南山水文化、人文文化和人居文化的角度建构起自然环境因子、人文景观因子和社会生活因子构成的旅游吸引力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山水城市、拼贴城市、宜居城市建设的目的地旅游吸引力发展策略。
关键词:
江南文化 长三角城市 旅游吸引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文章以长三角16个市1991年以来入境游人数为基础,运用变差系数(CV)、基尼系数(G)、首位度(S)、赫芬达尔系数(H5)4个指标分析了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之间存在的差异,研究发现这种差异在波动中逐渐下降。既而在差异研究的基础上去探讨其背后的差异机制——规模分布。根据规模的变化,将长三角各市旅游发展划分为四类:平稳发展型、波动发展型、加速发展型和减速发展型。然后对14年的数据进行位序规模相关系数的回归分析,发现长三角城市旅游规模符合位序规模分布。在此基础上又分析了经济的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城市职能、资源分布对差异和规模分布的影响。文章将为各地方政府根据自身的旅游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提供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徐菁 徐慧琳 靳诚
从等级视角分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演变情况,并基于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等级变化概率与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上海市周边地区及沪宁沿线地区是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较为发达的区域,而江苏北部地区以及安徽省大部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处于劣势地位。在2000—2009年和2009—2018年两个时段中,大部分市域单元的等级没有发生变化,但2009—2018年变动较2000—2009年变化更为频繁,优势区域在旅游发展中的地位得到进一步强化。旅游经济等级发生变化的概率较低,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很好的平稳性。周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当邻域单元旅游经济发展较好时,旅游经济等级向上转移概率较大,反之亦然,存在着正向或负向的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庄燕杰 李金昌 程开明
基于区域旅游一体化视角,文章依据泛长三角地区地级以上城市2002-2014年国内与入境旅游人数,运用变异系数、基尼系数、赫芬达尔指数等分析城市旅游规模分异状况,发现国内和入境旅游规模相对差异有所缩小、分布日趋均衡,入境旅游集聚程度虽较国内旅游更高,但下降趋势表明国内和入境旅游竞争更趋激烈。其后,运用引入空间效应的位序—规模模型探究规模差异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旅游规模空间自相关性的确对城市旅游位序规模分布产生影响;泛长三角城市国内旅游规模分布由集中型转向分散均衡型,入境旅游虽保持首位型分布却在逐渐向集中型分布转变。结论对于地方政府明确自身在区域旅游体系中的定位和制定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具有参考价值。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蒋丽芹
旅游合作是旅游系统本身的关联要素,是其客观属性和发展的必然。伴随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我国区域合作与发展的战略必然从以城市为中心的极化发展向以城市群为重心的泛化发展。文章在高速铁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对泛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体系进行了探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伟清
本文采用贡献区位商法对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旅游产业集群的显著性进行了识别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从全国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集群已经形成,集群显著性较高,且保持增长趋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上海、江苏和浙江旅游产业的集群绩效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在旅游集群绩效水平上存在两极分化现象:上海旅游产业的要素竞争力最弱,但旅游要素带来的集群绩效水平最高;浙江省的旅游要素综合竞争力比江苏高,但在产值集群绩效方面比江苏省低。
关键词:
长三角 旅游业 产业集群 集聚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光霞 余吉祥
文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中心—外围"理论,实证检验了到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到南京和杭州两个次中心城市的距离对长三角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显示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预测的"∽"型规律,但到上海的距离对城市人口规模增长的影响并不存在这一规律。这表明,省会在塑造城市体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因此,打破省际边界分割是优化区域城市体系的关键。
关键词:
长三角 “中心—外围”模式 经济集聚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季菲菲 陈雯
金融服务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以金融服务集聚为特征的金融中心空间体系,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中心空间体系下的金融一体化发展是实现金融资源在区域内优化配置的必要保障。有关金融中心的研究历来受到学界的重视,国内外的金融、经济和地理学者从不同视角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金融中心及其空间体系以及金融一体化的国内外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给予客观的总结和评述。长三角地区的金融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相比较为缓慢,故而长三角金融一体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从上海金融中心地位、金融资源空间扩散、打破行政分割、支持经济发展几个角度,对长三角金融空间一体化理论研究以及其对实践的指导提供了启示。
关键词:
金融中心 空间体系 金融一体化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礼 蒋金亮
在突出主导因素和可操作原则的基础上,系统构建了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权法对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评价,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探索,最后分析其深层次原因,并结合旅游吸引指数对分析结果进行验证。研究发现:1城市旅游竞争力受到城市发展竞争力、旅游资源竞争力和支持竞争力影响,其中旅游资源竞争力对旅游竞争力贡献最大。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整体较高。2长三角各城市旅游竞争力空间差异显著。旅游空间结构呈现以上海、苏州和杭州为中心,南京、无锡、宁波和绍兴为副中心的圈层结构,核心区与边缘区差异明显。3城市旅游竞争力与城市旅游吸引指数空间分布高度契合,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冯学钢
欧盟的一体化发展走在了世界其他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前面,其旅游一体化进程与模式也值得参考和借鉴。本文立足于中国长江三角洲区域,通过分析欧盟的旅游一体化状况,启发长三角旅游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分别从区域机构与政策环境、社会发展基金、文化整合、人力资源水平以及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要素六个方面予以了详细阐述,并提出长三角地区的发展模式及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欧盟一体化 “长三角”地区 旅游联动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泰 席建超 葛全胜
高铁正成为影响我国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关键性因素,已有高铁旅游影响研究普遍存在供需分离的系统化视角缺位问题。立足多目的地-多客源地交互的旅游供需空间系统视角,利用GIS集成方法和旅游系统引力模型研究了有无高铁网络两种情境下的长三角区域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格局,分析了高铁对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的具体方向、程度和意义。结果发现:(1)高铁对长三角区域旅游一体化影响增强,扩大了旅游竞争力、出游力等级差异,带来逆向均衡一体化效应;(2)高铁强化了长三角区域旅游格局的核心-边缘结构,边缘地区非高铁城市的旅游竞争力和出游力进一步被削弱,而核心高铁城市上海的中心性仍在增强;(3)高铁开通后,边缘地区新增开高铁城市的旅游格局变化最大,但固有劣势使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旅游整体的非均衡发展态势;(4)高铁时空压缩在削弱空间距离因素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区域旅游竞合关系的本位回归,规避旅游供给的同质化竞争、强调差异化发展是发挥高铁旅游一体化联动效应的根本路径模式。最后,指出高铁开通可以为边缘地区城市提供相对公平的交通发展平台,是防止边缘地区城市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促进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铁 区域旅游一体化 影响分析 长三角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许立帆
一、长三角旅游产业集群发展中的制约因素(一)行业内缺乏有效的协调制度长三角区域内旅游资源及旅游活动缺乏有效的旅游行业协调制度。目前,长三角各地虽均设置了各类非政府组织,诸如旅游行业协会,旅游饭店协会、旅游景区协会等,但由于没有明确的利益分配、协调制度,基本仍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应有的协调作用还远未发挥。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冯学钢 钟伟
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成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本文选取了长三角39家涉及旅游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它们近10年来的投资资料,分析了长三角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特点,论述了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环境以及发展趋势。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民营资本 投资 旅游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