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51)
- 2023(11563)
- 2022(10068)
- 2021(9445)
- 2020(7503)
- 2019(17320)
- 2018(17300)
- 2017(33450)
- 2016(18301)
- 2015(20448)
- 2014(20493)
- 2013(20194)
- 2012(18348)
- 2011(16424)
- 2010(16045)
- 2009(14213)
- 2008(13476)
- 2007(11492)
- 2006(9979)
- 2005(8530)
- 学科
- 济(70988)
- 经济(70914)
- 管理(52917)
- 业(47133)
- 企(39265)
- 企业(39265)
- 方法(32865)
- 数学(28487)
- 数学方法(28154)
- 农(19251)
- 中国(18077)
- 学(16799)
- 业经(16637)
- 财(16005)
- 地方(15926)
- 环境(15873)
- 农业(12975)
- 和(12741)
- 贸(12362)
- 贸易(12355)
- 易(11984)
- 理论(11929)
- 划(11570)
- 制(11401)
- 技术(11042)
- 务(10310)
- 财务(10250)
- 财务管理(10228)
- 教育(10118)
- 企业财务(9651)
- 机构
- 学院(251269)
- 大学(251252)
- 管理(102868)
- 济(96254)
- 经济(94043)
- 理学(89879)
- 理学院(88903)
- 管理学(87416)
- 管理学院(86977)
- 研究(82693)
- 中国(59354)
- 京(53307)
- 科学(53113)
- 财(41629)
- 所(40690)
- 业大(38722)
- 农(38604)
- 研究所(37515)
- 中心(37031)
- 江(35258)
- 财经(34150)
- 范(33786)
- 师范(33495)
- 北京(33384)
- 经(31098)
- 院(30933)
- 农业(30147)
- 州(29055)
- 经济学(27670)
- 师范大学(27171)
- 基金
- 项目(180823)
- 科学(141960)
- 研究(133935)
- 基金(130089)
- 家(113044)
- 国家(112114)
- 科学基金(96410)
- 社会(82620)
- 社会科(78191)
- 社会科学(78171)
- 省(71354)
- 基金项目(69975)
- 自然(62978)
- 自然科(61461)
- 自然科学(61448)
- 教育(60800)
- 自然科学基金(60288)
- 划(60182)
- 编号(55442)
- 资助(52531)
- 成果(44044)
- 重点(40362)
- 部(39155)
- 发(39108)
- 课题(38012)
- 创(37848)
- 创新(35204)
- 科研(34520)
- 项目编号(34346)
- 教育部(33481)
- 期刊
- 济(103059)
- 经济(103059)
- 研究(71705)
- 中国(44346)
- 学报(39592)
- 科学(37025)
- 管理(36839)
- 农(34963)
- 大学(29697)
- 教育(29588)
- 财(29568)
- 学学(27918)
- 农业(24878)
- 技术(22275)
- 业经(18023)
- 融(17959)
- 金融(17959)
- 经济研究(15870)
- 财经(15266)
- 图书(14109)
- 问题(13298)
- 科技(13152)
- 经(12907)
- 理论(12860)
- 业(12297)
- 实践(12040)
- 践(12040)
- 技术经济(12013)
- 资源(11850)
- 现代(11449)
共检索到3534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珊 魏蔚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2010—2019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汇的测算,以两者的差值记为该地区的碳超载量,再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来代表碳锁定程度,探究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情况,然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碳锁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问题一直存在,且程度一直在加深。(2)规模经济的产生和沉没成本的投入对碳锁定都有促进作用。(3)能源碳排放强度对碳锁定影响程度最大,降低能耗水平、减小对高碳技术的依赖对碳锁定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能源碳排放程度、煤炭消费量这4个变量在长期和短期的效应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晓珊 魏蔚
通过对长三角地区工业2010—2019年的碳排放量和碳汇的测算,以两者的差值记为该地区的碳超载量,再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来代表碳锁定程度,探究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情况,然后,基于误差修正模型(ECM模型)分析长三角地区碳锁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10—2019年,长三角地区的碳锁定问题一直存在,且程度一直在加深。(2)规模经济的产生和沉没成本的投入对碳锁定都有促进作用。(3)能源碳排放强度对碳锁定影响程度最大,降低能耗水平、减小对高碳技术的依赖对碳锁定有很强的抑制作用。(4)工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固定资产投资额、能源碳排放程度、煤炭消费量这4个变量在长期和短期的效应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别。据此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汪中华 成鹏飞
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进程中会出现碳锁定现象。中国处在工业化进程的关键时期,很有必要对碳锁定问题进行深入探讨,选用合适的指标来衡量碳锁定有助于理解碳锁定。本文通过测算1990-2014年中国碳汇量和碳排放量,用两者的差值作为碳超载量,用碳超载率(碳超载量/碳汇量)对碳锁定的程度以及变化趋势做出基本判断,然后利用ECM模型对碳锁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以2003年为界限,1990-2002年期间中国未出现碳超载,从2003年开始碳超载为正,以后逐年增加,碳锁定程度越来越严重;(2)降低化石能源消耗、增加技术投入在长期和短期内对碳锁定都有抑制作用,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对碳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进 徐盈之
本文基于技术进步视角,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和PLS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方法,分别对我国的碳锁定状况和碳解锁技术路径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1995—2009年,我国的碳锁定形势得到了较大改善,大部分产业部门从部门内和部门间两个层面实现了较大程度的碳解锁;增加科技活动资金投入和人力资本投入以及改善科技活动环境都会推动我国技术进步,进而实现我国的碳解锁,其中改善科技活动环境产生的碳解锁效应最大;虽然技术进步本身会产生一定程度的碳解锁效应,但技术进步主要依靠优化我国的能源消耗状况和产业结构状况来间接地产生更大的碳解锁效应。
关键词:
碳锁定 碳解锁路径 技术进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谢海生 庄贵阳
碳锁定效应是经济被锁定在以碳基技术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之中,它会造成发展的不可持续,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技术、组织、社会制度等。文章分析了碳锁定效应的作用机制,从技术层面、技术制度综合作用、正向反馈机制三个角度进行阐述。碳解锁的路径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第一,通过成本收益核算,以经济的方式解锁;第二,根据其形成原因,从技术制度角度解锁;第三,从受众角度,通过利益主体广泛、深入参与的方式解锁;第四,通过突发性事件刺激的方式解锁。研究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一是区分好的锁定与坏的锁定,把握"锁定红利";二是碳锁定是"技术—制度—偏好"共同作用造成的,其解锁过程需要全部主体共同参与。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风险,市场化改革降低碳锁定风险的贡献小于生产技术进步,人口密度和第二产业比重对碳锁定风险无显著影响,城镇化率显著加剧了碳锁定风险。提高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深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市场化改革和保持合理的城镇化速度,均有利于实现城镇化的低碳解锁。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碳锁定 碳解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全国大范围城市频繁持续遭遇雾霾天气日益引发社会对碳锁定的广泛关注,识别碳锁定风险并提出有效的碳解锁路径,对于提升城镇化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分析碳锁定诱发机制的基础上,首先对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碳锁定的风险进行量化,其次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SBM模型和Bootstrap-DEA方法纠偏测算碳排放约束下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最后采取动态面板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城市碳锁定风险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投入产出综合效率与经济发达程度正相关,且有效化解了碳锁定
关键词:
城镇化 碳排放 碳锁定 碳解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宏伟
本文在对Unruh"碳锁定"研究评述的基础上,从碳基技术体制的视角重新定义了"碳锁定",并且指出了"碳锁定"与碳基技术体制演化之间的关系。经过市场化、制度化和社会嵌入三个阶段,碳基技术体制逐渐形成,并相继形成技术锁定、制度锁定、系统锁定和社会锁定,最终导致"碳锁定"的出现。只有通过社会技术景观、关联体制和缝隙创新等外部力量与碳基技术体制的内在动力机制共同作用才能实现"碳解锁",为此必须建立相应的战略管理体系对"碳解锁"过程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管理。"碳解锁"战略管理体系是由战略层、计划层和操作层等三个层次的管理活动构成的循环系统。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沈友娣 章庆 严霜
文章基于STIRPAT模型和岭估计法,分析安徽制造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结果显示,能源消费结构、人均制造业增加值、从业人数对碳排放存在正向作用,弹性系数分别为0.255、0.235和0.222;技术因素呈负向作用,弹性系数为-0.175。并且,安徽制造业碳排放集中于4个细分行业,总体上处于总量上升、强度下降的"相对解锁"状态,迫切需要提升能源利用率,调整细分行业结构,培育低碳制造园区。
关键词:
碳排放 驱动因素 锁定效应 解锁路径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谢来辉
"碳锁定"是理解低碳经济的一个重要概念,但是常常被片面理解。本文追溯了文献中碳锁定概念的来源及其本身的深刻内涵,在此基础上对应对气候变化和发展低碳经济提出了新的认识。发展低碳经济的本质是要解除碳锁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碳锁定带来的挑战,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挑战更大;未来的国际气候合作应该更加注重技术合作,以加强参与和履约方面的激励;中国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入低碳经济的维度,因此也必须开展"解锁"的行动。
关键词:
碳锁定 低碳经济 新型工业化道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志华 王建华 贝绍轶
本文用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制造业产值比重及其变化表征制造业结构升级水平,用专科及以上学历从业人员数占全部从业人员数比重及其变化表征人才素质结构升级水平。在基于长三角数据对两项指标进行测度的基础上,利用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分析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因果检验方法,对二者之间的引领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制造业的结构升级与人才素质的结构升级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引领关系。基于产业"低端锁定"和人才"学历泡沫"视角对其中的原因予以了解释,并提出了制造业与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制造业 人才 结构升级 引领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敏 彭宇泓 吴书 范莉莉
以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运用规范化的质性研究方法,利用质性分析软件对分类整理后的数据进行编码和共现系数分析,并借鉴产业集群的嵌入性思想,对集群锁定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分隔化、技术溢出不足、政策失效和群体性思维是中国白酒金三角(川酒)产业集群锁定效应的主要成因。最后,研究还明确阐述了产业集群锁定效应的内在生成机理,并针对性地提出解锁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庆彩 阮文玲
从"高碳锁定"效应在资源型城市中的表现及其影响切入,以安徽省淮北市为例,从技术层面、产业层面、制度层面及其综合层面分析我国资源型城市"高碳锁定"的内在机制,进而结合淮北实际,探讨了资源型城市"高碳锁定"的解锁路径与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孙丽文 任相伟
我国经济的高碳化特征明显,在于发展中出现了"碳锁定"的问题。"碳锁定"源于技术锁定,并通过制度锁定得以完全形成并进一步强化。因此,碳解锁实质在于对碳基形成机制的变革,是多方博弈的过程。本文以"碳锁定"治理为研究对象,根据博弈参与方之间的性质,通过建立不同类型的博弈模型,分析了"碳锁定"治理过程中诸方利益博弈关系。研究发现:中央政府以维护和实现整体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并确保政策实施的权威性;地方政府以政绩为导向,存在打政策"擦边球"现象;企业和消费者在市场经济下致力于自身效益的最大化,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诸方利益诉求的实现在于碳解锁制度路径的建立和实施。因此,提出了政府应加强制度机制建设、企业应强化约束机制、消费者需树立绿色消费意识倒逼低碳转型的建议。
关键词:
碳锁定 博弈分析 制度机制 制度实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