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87)
- 2023(13412)
- 2022(11616)
- 2021(10748)
- 2020(8953)
- 2019(20849)
- 2018(20344)
- 2017(39863)
- 2016(21239)
- 2015(23829)
- 2014(23676)
- 2013(23600)
- 2012(21573)
- 2011(19405)
- 2010(19407)
- 2009(18209)
- 2008(16733)
- 2007(14461)
- 2006(12709)
- 2005(11134)
- 学科
- 济(88225)
- 经济(88123)
- 管理(61398)
- 业(59564)
- 企(50052)
- 企业(50052)
- 方法(42774)
- 数学(37750)
- 数学方法(37415)
- 中国(30224)
- 融(27323)
- 金融(27322)
- 银(25209)
- 银行(25174)
- 行(24288)
- 财(23264)
- 地方(21554)
- 农(21551)
- 业经(19387)
- 制(17675)
- 学(17297)
- 务(15731)
- 财务(15669)
- 财务管理(15636)
- 贸(15587)
- 贸易(15572)
- 易(15065)
- 农业(14992)
- 企业财务(14960)
- 理论(14829)
- 机构
- 大学(299008)
- 学院(296747)
- 管理(121271)
- 济(120609)
- 经济(117901)
- 理学(105773)
- 理学院(104640)
- 管理学(102986)
- 管理学院(102466)
- 研究(96576)
- 中国(77107)
- 京(62968)
- 科学(58736)
- 财(55340)
- 所(46617)
- 中心(45595)
- 财经(45405)
- 农(43711)
- 业大(42768)
- 研究所(42647)
- 江(41652)
- 经(41435)
- 北京(39619)
- 范(38085)
- 师范(37763)
- 经济学(37297)
- 院(35598)
- 州(34875)
- 财经大学(34263)
- 农业(34161)
- 基金
- 项目(208477)
- 科学(164765)
- 基金(152820)
- 研究(152597)
- 家(131884)
- 国家(130811)
- 科学基金(113962)
- 社会(97334)
- 社会科(92513)
- 社会科学(92489)
- 基金项目(81942)
- 省(80398)
- 自然(74143)
- 自然科(72462)
- 自然科学(72448)
- 自然科学基金(71132)
- 教育(69185)
- 划(67590)
- 资助(62989)
- 编号(61714)
- 成果(49092)
- 重点(46060)
- 部(45957)
- 发(44032)
- 创(43307)
- 课题(41898)
- 创新(40350)
- 国家社会(40044)
- 教育部(39955)
- 科研(39684)
- 期刊
- 济(123983)
- 经济(123983)
- 研究(88599)
- 中国(52208)
- 学报(44292)
- 管理(42735)
- 科学(41345)
- 财(40426)
- 融(38905)
- 金融(38905)
- 农(38324)
- 大学(33843)
- 学学(31990)
- 教育(29310)
- 农业(26031)
- 技术(24283)
- 财经(22066)
- 经济研究(19928)
- 业经(19595)
- 经(18701)
- 问题(17794)
- 理论(15844)
- 图书(14611)
- 实践(14604)
- 践(14604)
- 技术经济(13950)
- 现代(13738)
- 科技(13643)
- 业(13200)
- 商业(12953)
共检索到4277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浩 姚星垣
本文运用了比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作了详细、全面、客观的分析。针对城市金融辐射力提出了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长三角城市接受上海辐射的程度,首次将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用来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并计算出了它们的辐射半径。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辐射 经济地理 辐射半径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黎平海 王雪
文章以珠三角区域内的九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企业选址理论并结合金融中心发展实践,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估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九城市的金融竞争力进行了排名。在此基础上,利用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测算出珠三角区域内中心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来量化金融辐射力,为增强中心城市金融集聚力、扩大金融辐射范围以及促进珠三角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
珠三角 金融辐射 因子分析法 威尔逊模型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方茂扬
城市金融竞争力比较是分析金融辐射力的基础,是寻找区域金融增长极的依据。笔者通过因子分析法测定珠三角城市金融竞争力,确立广州和深圳两市作为金融增长极;并运用威尔逊模型,实证分析了广州和深圳的金融辐射力,为两市区域金融中心辐射力的延伸提出政策意见。
关键词:
珠三角 金融竞争力 金融辐射力 实证分析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李鑫 杨黎明
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处于经济成长中的国家或地区,客观上都需要而且必然会出现若干个经济中心城市,以引导资源、聚集能量,并通过"极化—扩散"效应推动本国或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而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中心城市的形成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逐渐成为提高城市档次、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拟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威尔逊模型对省内各市金融竞争力及辐射力进行综合比较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各主要城市金融发展建议。
关键词:
金融辐射力 辽宁省 实证研究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王仁祥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以武汉城市圈内的9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采用因子分析法评价各城市的金融竞争力并进行排名。在此基础上,以武汉为中心使用断裂点模型来计算武汉对其他城市的金融辐射半径,并以此量化金融辐射力。从金融辐射力的角度来看,武汉对城市圈内其他城市的金融支持并不十分显著。因此,武汉需要进一步加强区域金融中心建设,通过加大金融集聚力来增强金融辐射力,以更好地支持和促进武汉城市圈的经济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孝坤 袁颖 冯钦
实证研究可知:重庆、成都、西安、昆明4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能力在西部城市中处于领先地位。一方面,4城市在西部金融竞争中具备了金融增长极的经济环境优势、金融规模优势、信息优势以及政策优势;另一方面,4城市的辐射半径较大,辐射力较强,能协同对西部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支持。因此,4城市金融业应根据各自优势,加强协调,优势互补,协同发挥金融辐射作用,带动西部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
西部 金融辐射力 金融增长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丹荔 吴昳
本文对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的形成机理与意义进行了深度的分析,阐述了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的科学测度方法,全面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的评价体系,并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得分为正的城市使用威尔逊模型和引力模型分别计算其辐射半径和辐射强度,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金融集聚还是从金融辐射的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且发展水平相对稳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金融发展与金融集聚度水平高的城市对其周边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作用,而且这些城市之间的辐射作用与影响会出现交叉和重叠,为金融资源共享、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很高的平台,从而形成了"金融马赛克"现象;上海始终是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最强的城市,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较为接近,而无锡、宁波和合肥等城市则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应用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徐丽洁 章杰嘉 余思明
文章通过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科技创新质量综合得分,将城市群内城市分为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利用引力模型测算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量,以此来测量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质量综合优势明显,基础研究能力强;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量“马太效应”显著;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且具有地理邻近性。上海科学中心城市对区域产生科技创新辐射效应的时空特质,对提升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缩小区域内部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志敏 郑万腾
本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16个地市2003~2013年金融相关数据,构建金融空间集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益水平激励模型测度各地市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并通过地理空间工具描述其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利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各地市的金融空间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空间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城市,集聚辐射范围越广,其中上海市最为显著,舟山市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空间集聚效应,从空间特征上来看,整体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区域呈现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邓伟根 潘捷 张守哲
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是区域金融发展状况的重要量化表现形式,通过实证研究大珠江三角洲各主要城市的金融竞争力与辐射力,结论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大珠三角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香港为龙头、深圳和广州为支撑、珠三角其他城市为腹地"的金融中心圈层格局;香港作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深圳和广州分别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珠三角其他地市作为经济腹地,应通过合理分工、错位发展以促进金融中心圈层格局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安子铮 安子祎
本文定义了金融中心层级体系的概念,将金融中心划分为四个层级,并通过实证的方法,建立金融中心层级和金融辐射力之间的定量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金融中心的建设应该遵循金融中心层级论,形成点状散布型的金融中心层级体系,并对中国7个城市的金融中心定级定位进行了评价。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增洋
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是否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增长极理论使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结构升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但城市经济增长却没有带来城市结构升级,需要通过政策干预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以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县域经济 增长极 面板VAR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胡博文 朱道林 程建 马筠程 李瑶瑶 刘丹丹
在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背景下,本文从理论上揭示城市间住宅地价空间辐射效应及其作用机制,并对长三角典型城市进行实证分析。本文结论如下:"地价辐射"是土地资产市场上个别城市交易地价上涨导致的土地普遍增值的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城市之间的土地需求转移;城市之间存在住宅地价的辐射效应,且不同城市地价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力度存在差异;城市之间住宅地价联系的紧密程度与交通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资本流动、人口迁移有关,而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距离无关。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海明 凌炼 周哲英
通过分析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机理,以金融竞争力和金融辐射程度作为测度金融区域辐射力的核心变量,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金融竞争力评价模型,再结合断裂点理论构建金融辐射程度评价模型,并以长沙对湖南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力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长沙作为省会城市,其金融竞争力远高于省内其他市州;但长沙对省内其他市州的金融辐射度均未超过90%,未能充分彰显其竞争力。为此,应从金融区域辐射力的形成基础、源泉和载体三个方面深化区域经济联合发展,打造区域特色金融品牌和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闫彦明
在国家战略及经济内生因素的共同推动下,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正在加速推进。在此过程中,金融对于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其中以上海为代表的中心城市基于金融辐射效应有力地带动了长三角经济与金融发展。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本文从定性和定量两个角度分别对长三角城市的金融辐射效应进行了探讨,并针对分析结论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若干启示与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 金融辐射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