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0)
- 2023(10726)
- 2022(8911)
- 2021(7806)
- 2020(5969)
- 2019(13685)
- 2018(13150)
- 2017(24629)
- 2016(13489)
- 2015(14494)
- 2014(14457)
- 2013(14450)
- 2012(13840)
- 2011(12672)
- 2010(12794)
- 2009(11155)
- 2008(10836)
- 2007(9587)
- 2006(8742)
- 2005(8182)
- 学科
- 济(66165)
- 经济(66107)
- 管理(35536)
- 业(30830)
- 中国(24144)
- 地方(23282)
- 企(21486)
- 企业(21486)
- 方法(20213)
- 数学(17964)
- 数学方法(17801)
- 农(17757)
- 贸(16604)
- 贸易(16590)
- 环境(16327)
- 易(16103)
- 业经(14149)
- 学(12989)
- 财(12659)
- 地方经济(12567)
- 发(12551)
- 农业(12489)
- 出(12156)
- 融(10329)
- 金融(10328)
- 银(9875)
- 银行(9859)
- 行(9710)
- 制(9580)
- 技术(9012)
- 机构
- 学院(190331)
- 大学(188238)
- 济(84168)
- 经济(82343)
- 研究(73261)
- 管理(68841)
- 理学(58275)
- 理学院(57458)
- 管理学(56563)
- 管理学院(56214)
- 中国(54200)
- 科学(44114)
- 京(41873)
- 财(36957)
- 所(36491)
- 研究所(32945)
- 中心(32612)
- 农(31957)
- 江(30329)
- 财经(28843)
- 范(27870)
- 院(27693)
- 师范(27609)
- 经济学(26985)
- 业大(26975)
- 北京(26529)
- 经(26174)
- 农业(24630)
- 经济学院(24451)
- 州(24320)
- 基金
- 项目(128949)
- 科学(103136)
- 基金(93947)
- 研究(93839)
- 家(82449)
- 国家(81822)
- 科学基金(70480)
- 社会(62596)
- 社会科(59745)
- 社会科学(59736)
- 省(50903)
- 基金项目(50023)
- 自然(44066)
- 自然科(43088)
- 自然科学(43082)
- 划(43040)
- 自然科学基金(42240)
- 教育(41794)
- 资助(37037)
- 编号(36022)
- 发(34741)
- 重点(29808)
- 发展(28206)
- 部(28045)
- 成果(27773)
- 展(27734)
- 国家社会(26787)
- 课题(26653)
- 创(26435)
- 创新(24923)
共检索到302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红梅 李建豹
基于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和空间自相关探讨了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并借助空间杜宾面板模型分析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及各维度指数均表现为波动上升态势,且均呈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衡。(2)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强度均值呈“快速下降—缓慢下降”发展趋势,其标准差与均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相对差异呈波动下降趋势,且相对差异与绝对差异之间差距持续扩大,碳排放强度存在明显的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且其空间分布不均衡。(3)高质量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创新发展是降低碳排放强度的主要驱动力;协调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绿色发展对本市碳排放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不明显,对相邻市碳排放强度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均具有抑制作用,其中共享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荣 伯娜
基于2010—2020年中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系统GMM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财政支出结构对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社会保障支出和节能环保支出均能提高长三角城市群发展质量,行政管理支出作用不显著;(2)各项财政支出对中心城市和非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呈异质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对非中心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更强,节能环保支出对中心城市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非中心城市作用不显著;(3)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支出、节能环保支出会产生正向空间溢出效应,而社会保障支出则会产生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财政支出结构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阳 窦钱斌 姚玉洋
由粗放型发展过渡到高质量发展是当前中国转型期的主要任务,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先行区和示范区,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情况尤其值得重视。文章从经济活力、创新效率、绿色发展、人民生活和社会和谐五个维度构建了相关指标体系,基于2018年市级宏观数据,结合因子分析法和熵值法,测度了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水平。结果显示:从分维度来看,上海和江苏在经济活力、创新效率和人民生活层面具有显著优势,浙江在社会和谐层面表现优异,而安徽在绿色发展层面得分更高,但是区域内极化现象明显;从总维度来看,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现状中,上海遥遥领先,江苏、浙江紧随其后,安徽的多数城市处于较低水平。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水平 熵权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明翠琴 彭宏亮
文章基于长三角26个城市2014—2021年的地级市平衡面板数据,探索数字经济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有效推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在不同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数字经济呈现先增后减再增的波浪形态;居民消费在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在不同的城市规模中,相较于其他城市,数字经济更能促进大城市的经济活力;在空间效应分析中,数字经济对本地城市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对周边城市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但在城市规模异质性分析中,大城市间存在虹吸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韬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2001-2012年产业变迁的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价值链布局的特征,选取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较为合适。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对带动城市自身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自变量的空间交互效应也较为显著,可认为是技术溢出、产业转接、基础设施共享等共同推动的结果,不同阈值空间权重矩阵下SDM模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以胜 陆林 朱道才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引入距离衰减的全区域产出变量,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符合距离衰减规律。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热点"和"冷点"地区,落在扩散效应区和低速增长区的城市已经形成空间俱乐部趋同。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原有核心区16个城市主要分布在HH象限,新加入的10个城市主要分布在LL象限,"高高"、"低低"的城市总体分布格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博雅
城市群是支撑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合理稳定的空间结构是提高城市群综合承载和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发挥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方面。本文测算了2003—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演化以及泛长三角经济区空间联系的变化,构建空间计量模型探究了城市群多中心结构对经济区的溢出效应。在城市规模较小时,单中心结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多中心的空间结构更有利于地区经济发展。未来应促进要素向城市群内多中心分散化集聚,优化城市群空间结构,强化区域联系与合作,打破行政壁垒,加强区域管理和规划,创造更多便于城市群空间溢出的通道。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空间结构 空间溢出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王长建 王佩顺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邓荣荣 张翱祥 陈鸣
基于2006—2018年长三角地区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和空间杜宾模型(SDM)等方法实证检验了高铁开通及高铁网络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高铁开通对节点城市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显著的减排效应,且随着高铁网络的完善,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越高的城市碳减排效应越明显;(2)高铁开通通过产业结构效应和技术创新效应降低了碳排放强度;(3)高铁开通提升了节点城市周边地区的碳排放强度。在开通高铁的城市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更高的城市对周边城市的碳排放强度产生了更显著的提升效果,这表明碳排放可能在高铁网络中发生了转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竹青
本文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电子商务对城市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协调发展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带动邻接地市协调发展水平的提升。从异质性分析来看,中心城市电子商务对城市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间接效应及总效应均显著高于边缘城市。从机制效应分析来看,电子商务可以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影响城市协调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协调发展,本文提出加强城市群电子商务发展,促进中心城市与边缘城市的协同发展,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的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泳丽 丁利杰
长三角城市群协同发展背景下,城市间产业转移频繁,伴随经济和碳排放的连接,对城市碳排放强度产生的影响成为区域低碳发展需要考虑的重要战略问题。本文采用动态偏离-份额模型测度城市间产业转入和转出量。基于空间全局自相关、反距离空间权重和经济地理权重矩阵下的空间杜宾模型,对2005—2017年26个长三角城市的产业转移动态、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研究,在空间溢出视角下对城市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碳排放强度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具有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长三角城市群内频繁转移的产业多数为非能源密集型产业,产业转移并未产生显著“碳减排”效应。值得注意的是,产业转移的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产业转移实际上不利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碳排放量减少。(3)人均GDP与碳排放强度呈现“倒U型”,技术水平与碳排放强度呈现“U型”,存在“技术进步的反弹效应”,人口数的增加降低了碳排放强度,二产比重正向作用于碳排放强度。因此在制订碳减排计划时,需要考虑不同区域生产效率、能耗强度、人力资本等因素,做好产业转入、转出的碳排放强度监测,避免盲目进行产业转移;壮大优势产业,改善产业结构,培育新增长点,发展符合城市自身禀赋的低能耗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差异分析
基于城市创新力的长三角城市群高学历流动人口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城市韧性对旅游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溢出效应评价及其时空演进
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旅游产业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
市场一体化能否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计量分析
城市群内部城市间竞争和合作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空间溢出效应对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检验
知识资本积累、空间溢出与城市群创新中心形成——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城市群治理评价体系构建及应用——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
城市群功能分工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