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1)
- 2023(8726)
- 2022(7187)
- 2021(6287)
- 2020(4750)
- 2019(10823)
- 2018(10582)
- 2017(19484)
- 2016(10534)
- 2015(11603)
- 2014(11824)
- 2013(11820)
- 2012(11400)
- 2011(10565)
- 2010(10783)
- 2009(9790)
- 2008(9745)
- 2007(8699)
- 2006(8124)
- 2005(7660)
- 学科
- 济(54561)
- 经济(54428)
- 管理(27980)
- 业(24824)
- 中国(21722)
- 地方(21468)
- 企(17297)
- 企业(17297)
- 农(15509)
- 方法(13171)
- 业经(13045)
- 环境(11525)
- 地方经济(11524)
- 发(11436)
- 数学(11253)
- 数学方法(11091)
- 农业(10553)
- 学(10020)
- 融(9470)
- 金融(9470)
- 银(9187)
- 银行(9174)
- 行(9042)
- 制(8572)
- 贸(8460)
- 贸易(8448)
- 技术(8051)
- 易(8030)
- 发展(7993)
- 展(7965)
- 机构
- 学院(155049)
- 大学(151854)
- 济(64449)
- 经济(62775)
- 研究(61501)
- 管理(55024)
- 理学(45679)
- 中国(45672)
- 理学院(45002)
- 管理学(44190)
- 管理学院(43893)
- 科学(37646)
- 京(34614)
- 所(31385)
- 财(28204)
- 研究所(28144)
- 中心(27118)
- 农(26820)
- 江(25629)
- 范(23926)
- 师范(23698)
- 院(22827)
- 北京(22360)
- 业大(21921)
- 财经(21251)
- 州(21146)
- 农业(20685)
- 省(19747)
- 经济学(19309)
- 师范大学(19128)
- 基金
- 项目(100558)
- 科学(79344)
- 研究(74631)
- 基金(70385)
- 家(61303)
- 国家(60746)
- 科学基金(51906)
- 社会(48295)
- 社会科(45725)
- 社会科学(45715)
- 省(41286)
- 基金项目(37012)
- 划(34454)
- 教育(32657)
- 自然(31674)
- 自然科(30941)
- 自然科学(30934)
- 自然科学基金(30298)
- 编号(29611)
- 发(28795)
- 资助(27536)
- 成果(24101)
- 发展(23463)
- 重点(23198)
- 展(23041)
- 课题(22764)
- 创(20949)
- 部(20522)
- 创新(19770)
- 国家社会(19749)
共检索到2565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陈宓 汤李琛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进行量化测评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水平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其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要素协调水平逐渐提升,但仍存在多级分化状态,其中科技创新协调度一直处于基础协调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绿色生活、资源利用的协调度保持在中度协调水平,环境治理协调度率先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按照影响要素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小鹰 陈宓 汤李琛
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绿色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Kernel核密度估计、障碍度模型、灰色关联分析法对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协同发展进行量化测评和障碍因素识别。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区域协同水平较高,总体呈上升趋势,与其关联度较大的指标主要集中在科技创新;要素协调水平逐渐提升,但仍存在多级分化状态,其中科技创新协调度一直处于基础协调水平,经济增长、环境质量、绿色生活、资源利用的协调度保持在中度协调水平,环境治理协调度率先达到高度协调水平;按照影响要素协调发展的障碍度大小进行排序,为科技创新>经济增长>资源利用>环境治理>绿色生活>环境质量。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婧 李俊峰
从绿色核心动力、环境基底、创新产业、发展绩效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CRITIC赋权、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均衡态、均衡度、均衡熵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均衡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高质量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未出现空间极化现象;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向,重心位于南北居中、东西偏东的位置。(2)高质量绿色发展总体水平较为均衡,但其中创新维度均衡度较低;城市内部均衡度存在明显的省域分化,沪苏浙城市明显优于安徽省内城市。均衡熵表明多数城市系统协调度有优势,具备一定发展潜力。(3)创新水平、环境质量、土地集约、现代产业等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普遍存在的障碍因素。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国土空间治理是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紧迫任务。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淑婧 李俊峰
从绿色核心动力、环境基底、创新产业、发展绩效四个维度构建评价体系,运用CRITIC赋权、核密度估计、重心—标准差椭圆等方法从均衡态、均衡度、均衡熵角度探讨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均衡状况,并分析其障碍因素。结果表明:(1)高质量绿色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未出现空间极化现象;总体格局呈西北—东南向,重心位于南北居中、东西偏东的位置。(2)高质量绿色发展总体水平较为均衡,但其中创新维度均衡度较低;城市内部均衡度存在明显的省域分化,沪苏浙城市明显优于安徽省内城市。均衡熵表明多数城市系统协调度有优势,具备一定发展潜力。(3)创新水平、环境质量、土地集约、现代产业等是高质量绿色发展普遍存在的障碍因素。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强国土空间治理是长三角城市群高质量绿色发展的紧迫任务。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魏勇强 张振宇
长三角城市群的社会经济竞争力、对外开放及科技创新水平在中国当前社会都是首屈一指的,在我国强国富民的现代化建设中扮演者领头羊的作用。但是,诸多问题阻碍着长三角城市群的协同发展,行政级别划分意识严重,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域边界不一致,产业同构严重,招商引资的无序竞争,城市群建设缺乏协调规划,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环境质量趋于恶化等问题,对进一步深化一体化进程产生较大的不利影响,阻碍区域经济统一繁荣发展。因此,加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合作可以带动周边几个地区的发展,符合国家对区域一体化的号召,从而达到提高该地区综合能力和影响力的效果。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城市群 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攀峰 黄中伟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关键词:
城市群 协同发展 空间格局 长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忠平 李雄军
推动乡村振兴是国家的重要战略部署。文章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5个方面选取了相关指标,使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长三角地区40个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并分析其阻碍因素。研究发现,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水平总体情况良好且处于不断上升的态势。通过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横向对比发现,江苏省各城市的乡村振兴发展水平高于其他地区。从各维度指标来看,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在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方面均取得了较好成效,但在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方面,不同城市的差距较大。同时,通过障碍度模型分析得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比、保险深度、人均村卫生室数量和城乡收入差距是阻碍长三角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沈玉芳 刘曙华 张婧 王能洲
随着各类经济资源在空间上的集聚集群以及在地域上竞争与合作的不断推进,协同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一个热点。基于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的发展状况及其协同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长三角在推进三大群体协同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间。根据以上结论并结合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提出推进长三角地区产业群、城市群和港口群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产业群 城市群 港口群 协同发展 长三角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研究目标:测算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0~2010年的环境经济绩效。研究方法: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两个指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非常显著,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值。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更倾向于"高投资率"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后,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更趋于分化,非平衡性加深。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珠三角城市群,表明其他因素的贡献抵消了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效率水平落后的负效应。研究创新:同时运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和分析长三角及珠三角城市群环境经济绩效的区域差异。研究价值:传统经济绩效评价方式忽略了资源、环境作为经济发展内生变量的刚性约束和时代对绿色生产率和可持续发展的诉求,因而存在一定偏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平
研究目标:测算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20002010年的环境经济绩效。研究方法:采用基于松弛的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法。研究发现:纯技术进步和技术规模变化两个指标对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均非常显著,规模效率变化的贡献较小,而纯效率变化的贡献很小甚至为负值。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群更倾向于"高投资率"模式,考虑环境因素后,珠三角城市群内部的环境技术效率水平更趋于分化,非平衡性加深。长三角城市群的整体水平略高于珠三角城市群,表明其他因素的贡献抵消了长三角城市群技术效率水平落后的负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孟卫军 张雪莱 邢青松
论文系统测算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水平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的变化趋势,并实证分析了产业协同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果。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东部城市产业协同集聚程度相对较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明显;产业协同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正向促进作用,且存在行业异质性,金融服务业、科研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能明显促进城市绿色经济发展;现阶段产业协同集聚主要通过绿色技术进步来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依赖绿色技术效率来提高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袁靖 贾雪莹 陈伟
文章运用熵值法,基于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这4个维度共16个指标测度了2010—2020年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水平,采用全局自相关莫兰指数及空间局部自相关LISA指数考察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水平及绿色金融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珠三角城市群绿色金融水平对其一体化协同水平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珠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协同水平具有较强的空间负相关性,存在“高-低”及“低-高”集聚趋势;绿色金融发展呈现显著区域不平衡现象;广州、深圳的一体化协同发展水平及绿色金融水平在珠三角城市群中均属于较高水平;绿色金融水平对区域的一体化协同水平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地区的一体化协同水平存在显著负向溢出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李洁
核心城市极化与扩散效应的发挥是推动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关键机制。在要素集聚与扩散基础上形成创新集聚与溢出、城市间经济联系空间相互作用形成,引致城市间实现增长传递,是城市群系统协同发展的内生动力。长三角城市群主要核心城市经济规模集中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对城市经济增长贡献主要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创新集聚与创新溢出、空间效应都对城市群协同发展产生显著影响。因此,政策导向应从强化城市间创新关联效应的政策激励、建立推进城市群协同发展的协调机构等方面着手。
[期刊] 改革
[作者]
魏丽华
区域协同发展的过程,本质上是经济领域相互作用、城市群之间经济联系不断增强的过程。基于经济联系的视角对京津冀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的比较研究发现,无论是从经济发展的梯次结构还是与中心城市的经济联系来看,长三角城市群都优于京津冀。立足这一现状,破解京津冀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难题,应以雄安新区的规划与建设为契机,改变北京"一城独大"式的发展模式以及带来的负效应,构筑梯次良好、经济互通密切的城市空间布局。
关键词:
区域协同发展 京津冀城市群 长三角城市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