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80)
- 2023(13360)
- 2022(11354)
- 2021(10281)
- 2020(8567)
- 2019(19505)
- 2018(19045)
- 2017(36348)
- 2016(19748)
- 2015(22201)
- 2014(22728)
- 2013(22756)
- 2012(21868)
- 2011(20310)
- 2010(20747)
- 2009(19352)
- 2008(19141)
- 2007(17332)
- 2006(15584)
- 2005(14557)
- 学科
- 济(108484)
- 经济(108390)
- 管理(50602)
- 业(47394)
- 方法(37456)
- 企(35186)
- 企业(35186)
- 数学(32932)
- 数学方法(32657)
- 中国(31103)
- 地方(30988)
- 农(26292)
- 学(21561)
- 业经(21140)
- 财(18795)
- 农业(18146)
- 地方经济(17710)
- 贸(16544)
- 贸易(16532)
- 制(16402)
- 环境(16073)
- 易(15821)
- 融(15642)
- 金融(15640)
- 发(15073)
- 银(15073)
- 银行(15042)
- 行(14584)
- 和(14072)
- 理论(12485)
- 机构
- 学院(298267)
- 大学(297461)
- 济(133079)
- 经济(130163)
- 研究(113815)
- 管理(107386)
- 理学(90572)
- 理学院(89320)
- 管理学(87850)
- 管理学院(87258)
- 中国(85280)
- 科学(69619)
- 京(65351)
- 所(59608)
- 财(57699)
- 研究所(53881)
- 农(52542)
- 中心(50612)
- 江(47401)
- 财经(45091)
- 业大(43032)
- 经济学(42122)
- 范(42019)
- 北京(41955)
- 师范(41634)
- 农业(41077)
- 院(40759)
- 经(40627)
- 州(37702)
- 经济学院(37631)
- 基金
- 项目(190255)
- 科学(149206)
- 研究(138521)
- 基金(136131)
- 家(119068)
- 国家(118079)
- 科学基金(99559)
- 社会(88936)
- 社会科(84258)
- 社会科学(84232)
- 省(75105)
- 基金项目(71995)
- 划(63478)
- 自然(62374)
- 教育(62194)
- 自然科(60868)
- 自然科学(60851)
- 自然科学基金(59703)
- 编号(55632)
- 资助(55377)
- 发(47710)
- 成果(45450)
- 重点(43925)
- 部(41642)
- 课题(40038)
- 创(38627)
- 发展(38581)
- 展(37991)
- 国家社会(36804)
- 创新(36358)
- 期刊
- 济(160055)
- 经济(160055)
- 研究(95360)
- 中国(63615)
- 农(48554)
- 学报(45880)
- 科学(43605)
- 财(43260)
- 管理(39545)
- 大学(33855)
- 农业(32811)
- 学学(31932)
- 教育(30672)
- 融(30097)
- 金融(30097)
- 技术(26557)
- 经济研究(26002)
- 业经(24890)
- 财经(22853)
- 问题(22205)
- 经(19909)
- 业(17746)
- 技术经济(16667)
- 贸(15997)
- 资源(15381)
- 统计(15158)
- 世界(14977)
- 商业(14695)
- 现代(13913)
- 国际(13861)
共检索到470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白雪
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经济发展持续加快,但各城市之间也产生了较大的发展差距。文章结合经济重心的研究方法,对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从1982-2013年经济重心的位置、移动方向、移动距离进行计算,结合相对经济发展速度、偏态系数等指标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状况,对区域均衡发展提出建议和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郑蔚 许文璐 陈越
在改进的引力模型基础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4—2015年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经济网络的动态演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峡西岸城市群与长三角、珠三角各个城市的联系不断加强,但海峡西岸城市群大部分城市在经济网络中的重要性偏弱;跨区域城市群中缺乏城市规模辐射及城市功能互补两方面均较突出的城市,但核心城市基于规模辐射发挥明显的空间集聚效应;增强城市功能互补是加强跨区域城市群经济网络联系程度的关键所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思宇
本文基于2012-2021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耦合协调和空间自相关方法,研究城市经济韧性、流通效率协调发展水平以及时空格局演变,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韧性和流通效率水平地区分布不均衡,其中东部城市发展水平较高,西部较低,核心区域城市耦合协调度较高,其次是中心区,外围区较低,磨合耦合和中度协调类型城市占比较大。耦合协调度呈现空间正相相关,整体显著性逐渐减弱,集聚类型以“高-高”和“低-低”为主,热点区域城市多于冷点区域,极化效应减弱。加强资源整合与协同效应、推动流通业创新技术和绿色经济转型、加强社会参与和建立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方能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协同发展 长三角城市 经济韧性 流通效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炜熙 胡玉莹
城市群内物流网络的形成是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选取了较为发达的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比照,讨论京津冀城市群的物流产业与城市群协调发展情况。借用了产业经济学中的赫芬达尔指数来衡量城市群内物流产业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并且用回归分析法探究了现代物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
物流 城市群 京津冀 长三角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高丽娜
城市群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空间拓展、发展功能转换的重要空间载体,也是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主体形态。城市群空间结构因城市增长的空间异质性而发生动态演化,多中心化发展趋势日渐形成,直接推动系统空间结构演化,影响经济绩效。长三角城市群作为我国城市化发展程度最高的典型区域,已呈现出多中心化发展特征,对城市群系统层级体系演化发挥着显著作用。通过构建多中心性指数,衡量城市在城市群系统中的中心度,并在此基础上考虑空间效应的交互影响,探讨多中心化发展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表明,多中心化发展显著促进长三角城市经济绩效提升,而且首位城市、区域性中心城市发挥着异质性、非线性影响,与其自身发展所处阶段密切相关,具有差异化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乔美华
文章采用面板平滑转换模型考察环境规制对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质量的非线性影响关系,并构建系统GMM模型深入考察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影响的技术创新传导效应,结果显示: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群技术创新、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且区域异质性显著;环境规制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存在技术创新中介效应。
关键词:
环境规制 技术创新 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高速铁路建成是否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影响,需要从实证角度验证。文章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运用2006-2013年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分析高速铁路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人均GDP增长率和城乡差距的影响。单变量分析结果为:高速铁路建成后,对人均GDP增长率有显著性提高,可能对城乡差距有扩大的趋势。双重差分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单变量分析结果:在当前中国经济整体进入新常态背景下,从短期来看,高速铁路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高速铁路建成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铁城市城乡差距。基于部分控制变量在统计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鞠立新
长三角城市群经济正在步入一个前所未有的"后极化时代":一方面,在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宁、杭、甬、苏、锡、常、镇、扬、通等一系列大城市经济迅猛发展,其经济发展的速度早已经超过了上海,在不少产业领域的经济发展水平与正在紧紧追赶上海。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其带动功能和领先程度明显弱化了,在长三角城市群内部显露出多极化、扁平化和同质化的发展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其他兄弟省区市的经济持续超高速增长,正在迅速拉近同长三角经济的距离,全国的城市群经济及其区域经济发展也正在出现一些多极化趋向,长三角既有的竞争优势也正在逐渐被扁平化。面对这样的"后极化时代",长三角城市群应当重点趋向于调整结构、产业升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梁双波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浙江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安徽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有扩大倾向;中、小城市和2010年至今的超大及特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呈扩大之势,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在缩小。据此从高速铁路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旅游经济 空间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芳林 张梅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区域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区域是否协调发展已成为该地区能否形成新增长极的关键因素。文章根据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要求,选取长三角相关指标并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空间耦合协调及集聚现象。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面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考验相对更严峻;长三角核心区整体耦合度不高,绝大部分地区为拮抗型耦合;协调值范围从0.30到0.89,整体差异较大,但失调现象不明显;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明显,属于拮抗良好协调类型最多;局部空间集聚存在,但是全局空间集聚现象不明显,整体协调联动作用有待强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毅 张京祥
采用1990—2007年的长三角各个城市市区、辖县人均GDP及其增长率的统计数据,运用GeoDA及Arcgis的空间分析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空间全局和局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内城市间经济发展的绝对差异一直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并且这种趋势进一步加剧;而相对差异则呈现剧烈波动,相关性不显著。上海仍是长三角的绝对中心,多极带动的格局尚不明显;在经济空间演变的过程中,除地理因素外,行政因素如国家战略的实施和行政区划调整等,对长三角区域经济空间格局的影响重大。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张永庆
以上海为龙头,以苏南、浙北为两翼,包括上海、江苏、浙江两省一市1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长江三角洲都市经济圈,正在成为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因此,深刻分析作为长三角都市经济圈龙头的上海经济发展态势,正确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形势,对于相关省市制定科学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对策,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
上海 长江三角洲 经济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军 陈亚欣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但整体趋于均衡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升级以及协同创新等路径产生影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存在要素过度集聚造成的"拥挤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市场趋于整合下,城市群内技术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出长三角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明显,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合作密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叶耀明 王胜
长三角城市群的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功能,促进了该地区经济的“质”与“量”的提升。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VAR模型、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析等一系列动态计量经济学实证分析结果也证明了金融发展促进了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增长。实证结果表明,这种推动作用是从增量调整进行到存量调整的;是有滞后期的,但是可以持续较长时间。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存量上,更体现在增量上,是该地区金融效率提高的表现。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提高金融市场化,不断提高金融体系的效率,充分发挥金融体系的功能,以金融发展带动经济增长,实现经济金融良性互动,提高区域乃至国家的竞争力,长三角城市群无疑为我国其他地区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提供...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赜琳 傅冬绵
本文在对两个三角洲总体发展水平比较的基础上,具体从地理区位结构、积累结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结构、对外贸易结构和人口结构等方面比较分析这两个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共性与差异,考察两个区域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指出两个三角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最后给出结论及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区域经济 增长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