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64)
- 2023(14103)
- 2022(12286)
- 2021(11320)
- 2020(9453)
- 2019(21515)
- 2018(21456)
- 2017(40989)
- 2016(22097)
- 2015(24899)
- 2014(24918)
- 2013(24717)
- 2012(22749)
- 2011(20798)
- 2010(20848)
- 2009(19215)
- 2008(18569)
- 2007(16113)
- 2006(14481)
- 2005(12879)
- 学科
- 济(109431)
- 经济(109329)
- 管理(66281)
- 业(56476)
- 企(47082)
- 企业(47082)
- 方法(42574)
- 数学(36862)
- 数学方法(36457)
- 中国(26728)
- 地方(26682)
- 学(23163)
- 农(23031)
- 业经(21626)
- 财(20330)
- 环境(19498)
- 和(16521)
- 农业(15852)
- 理论(15840)
- 地方经济(15825)
- 制(15570)
- 贸(14861)
- 贸易(14851)
- 划(14746)
- 易(14261)
- 发(13336)
- 技术(13094)
- 资源(12837)
- 融(12626)
- 金融(12625)
- 机构
- 大学(323289)
- 学院(321050)
- 济(133985)
- 经济(130996)
- 管理(127665)
- 研究(111707)
- 理学(110601)
- 理学院(109330)
- 管理学(107503)
- 管理学院(106916)
- 中国(80853)
- 科学(69762)
- 京(69501)
- 财(57372)
- 所(56089)
- 研究所(51282)
- 中心(49127)
- 农(48179)
- 财经(46569)
- 江(46376)
- 业大(46370)
- 北京(44004)
- 范(43167)
- 师范(42821)
- 经(42241)
- 院(40889)
- 经济学(40519)
- 州(37918)
- 农业(37592)
- 经济学院(36149)
- 基金
- 项目(221481)
- 科学(174058)
- 研究(160923)
- 基金(160690)
- 家(139913)
- 国家(138801)
- 科学基金(119450)
- 社会(102493)
- 社会科(97161)
- 社会科学(97133)
- 省(86042)
- 基金项目(85776)
- 自然(77516)
- 自然科(75583)
- 自然科学(75568)
- 自然科学基金(74146)
- 教育(72451)
- 划(72153)
- 资助(65894)
- 编号(64851)
- 成果(51866)
- 重点(49368)
- 部(48173)
- 发(48122)
- 创(45124)
- 课题(44724)
- 国家社会(42314)
- 创新(42168)
- 科研(41834)
- 教育部(41225)
- 期刊
- 济(151526)
- 经济(151526)
- 研究(96617)
- 中国(59688)
- 学报(49741)
- 管理(47501)
- 科学(46785)
- 农(42679)
- 财(41794)
- 大学(36988)
- 学学(34779)
- 教育(31897)
- 农业(29942)
- 技术(28198)
- 经济研究(24415)
- 融(23632)
- 金融(23632)
- 财经(22839)
- 业经(22653)
- 问题(20792)
- 经(19613)
- 图书(18322)
- 资源(17020)
- 技术经济(16936)
- 理论(15356)
- 业(15299)
- 科技(15194)
- 现代(15070)
- 统计(14142)
- 实践(13844)
共检索到472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芳林 张梅
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正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区域性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区域是否协调发展已成为该地区能否形成新增长极的关键因素。文章根据经济—资源—环境系统要求,选取长三角相关指标并结合空间数据分析法探讨空间耦合协调及集聚现象。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面临资源匮乏和环境污染的考验相对更严峻;长三角核心区整体耦合度不高,绝大部分地区为拮抗型耦合;协调值范围从0.30到0.89,整体差异较大,但失调现象不明显;耦合协调类型空间差异明显,属于拮抗良好协调类型最多;局部空间集聚存在,但是全局空间集聚现象不明显,整体协调联动作用有待强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海涛 任保平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炳 曾刚 曹贤忠 宓泽锋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08~2015年26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相对较高;(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度高值地区由2008年的"三点式"(杭州、南京和上海)分布转变为2015年的"Z字型"(南京—上海—杭州—舟山)分布;26市可划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低低型4种类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崔茂森 刘荣庆
数字经济和绿色创新的协调发展有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文章以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时空统计方法分析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的分布动态演进特征、区域差异以及障碍因子。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与绿色创新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态势,空间上呈现“上海市>浙江省>江苏省>安徽省”的分布格局;长三角地区耦合协调度相对稳定,空间背景对耦合协调度具有较大影响;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呈现下降趋势,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不同地区的障碍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最后,在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菁 张毅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锅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锅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菁 张毅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小鹰 田焮焮
在梳理耦合跃迁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凭借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重心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科学测算与分析了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未来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发展情况总体向好;(2)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转变,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呈“中心-边缘”与“Z字型”分布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生态环境水平城市的空间错位分布特征显著,其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匹配程度最优,但在经历前期快速融合后,现面临难以继续深化的难题;(4)预测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改善,但个别西部城市仍无法跳出失调衰退的发展状态。最后,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时空耦合 趋势预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银 孙理航 邢倩 房良 王美凤 金春林
目的:探索测量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长三角27个地市为观察样本,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维度的协调程度进行测量,同时基于相对发展度指标进行短板分析。结果:2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变异大,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95,最低为0.12,协调的城市占比为67%,但各地协调发展程度变异大。其中,优质协调城市有3个,分别为上海,南京及苏州。严重失调有3个,分别为安庆、池州和宣城,主要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仍存在中度及严重失调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滞后是未来改革重点。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玉洲
在理论分析城市群经济与物流系统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耦合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和物流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两者之间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耦合度呈现倒U型,在2008年达到极大值,两个系统的耦合度趋向45°,向和谐发展的态势演化,但是离和谐发展还有一定的差距;长三角城市群物流系统演化速度低于经济系统演化速度,对经济系统的制约作用仍然存在。
关键词:
城市群 经济系统 物流系统 耦合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彩全 尹海钊 易行 丁峰
文章运用投影寻踪模型对2003—2011年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进行评价,并对两者的耦合协调性与相对发展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16市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区域分异仍较为突出;较经济发展而言,人口素质相对滞后,且地区间差异逐步扩大。期间,经济发展与人口素质耦合协调度整体有所提升,但提升程度有限且呈现出局部极化、分异突出的现象;协调发展较好的上海、南京、苏州、无锡等地区其经济水平与人口素质表现为同步发展,而人口素质相对滞后的嘉兴、南通、宁波等地区,其经济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拖累。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锋 张芳 林翔燕 石铁伟 陈洪涛
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四维城镇化的协调,是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与质量提高的重要条件。本文构建了"人口—土地—经济—社会"城镇化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长三角地区多维城镇化的耦合协调度进行了测度与对比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3年长三角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波动中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在此之后各个维度下城镇化发展水平均出现逐年降低的趋势;20052008年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均为中低协调耦合状态,2008年之后大多数城市为中度耦合协调,小部分城市达到中高协调耦合;2015年上海、苏州、镇江、宁波处于低度协调耦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史进 黄志基 贺灿飞
基于耦合度评价和结构方程模型,探讨了我国16个城市群经济空间、资源环境与国土利用之间的耦合关系。耦合度评价表明,我国城市群总体耦合水平较高,呈现出明显的从东南向西北递减的梯度变化,其中耦合度最高的是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结构方程模型进一步发现了我国城市群经济空间、资源环境和国土利用之间具有较强的耦合关系,一方面,国土开发带来资源消耗,支撑着城市群经济空间的形成与提升;另一方面,城市群经济发展也促进了环境质量改善,同时大幅提高了国土利用效益。因此,推动我国城市群经济空间的提升,应当重视与资源环境条件与国土利用效益的协调互动。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