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87)
- 2023(2944)
- 2022(2522)
- 2021(2283)
- 2020(1694)
- 2019(3901)
- 2018(3553)
- 2017(6757)
- 2016(3656)
- 2015(3810)
- 2014(3810)
- 2013(3766)
- 2012(3476)
- 2011(3157)
- 2010(3196)
- 2009(2866)
- 2008(2775)
- 2007(2259)
- 2006(2111)
- 2005(1851)
- 学科
- 济(18448)
- 经济(18427)
- 中国(8393)
- 管理(8131)
- 地方(8054)
- 城市(6161)
- 业(5778)
- 方法(5506)
- 数学(5001)
- 数学方法(4908)
- 城市经济(4429)
- 企(3901)
- 企业(3901)
- 环境(3814)
- 学(3722)
- 地方经济(3704)
- 农(3381)
- 发(3240)
- 业经(3190)
- 方城(2647)
- 农业(2419)
- 资源(2222)
- 划(2181)
- 理论(2124)
- 产业(2042)
- 制(2013)
- 和(1951)
- 财(1920)
- 发展(1915)
- 展(1909)
- 机构
- 大学(52084)
- 学院(51694)
- 研究(20744)
- 济(20066)
- 经济(19340)
- 管理(18617)
- 理学(16102)
- 理学院(15742)
- 管理学(15393)
- 管理学院(15291)
- 科学(13971)
- 中国(13765)
- 京(12064)
- 所(9855)
- 研究所(9131)
- 范(9071)
- 师范(9006)
- 中心(8956)
- 院(8303)
- 江(8097)
- 师范大学(7787)
- 财(7775)
- 业大(7293)
- 农(7218)
- 北京(7190)
- 州(6699)
- 财经(6450)
- 研究院(6427)
- 经济学(6397)
- 科学院(6193)
- 基金
- 项目(39413)
- 科学(32265)
- 基金(29953)
- 家(26770)
- 国家(26627)
- 研究(26104)
- 科学基金(23606)
- 社会(18278)
- 社会科(17467)
- 社会科学(17462)
- 基金项目(16958)
- 自然(16048)
- 自然科(15736)
- 自然科学(15734)
- 自然科学基金(15408)
- 省(14885)
- 划(13333)
- 教育(11259)
- 资助(10749)
- 编号(9230)
- 重点(9110)
- 发(8898)
- 国家社会(8000)
- 部(7982)
- 创(7811)
- 计划(7536)
- 创新(7420)
- 科研(7142)
- 发展(7098)
- 课题(7073)
共检索到744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娜
城市群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体形态,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载体。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处于城市化高速发展阶段,面临诸多区域性问题,如基础设施对接、人口跨区域流动等。基于城市流强度和城市经济联系强度模型,定量判断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层级和联系程度。长三角城市群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苏州、无锡和宁波等特大城市为副中心的多中心支撑的网络化布局。据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城市群、南京城市群和杭甬城市群三大次级城市群组成,整合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布局,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
关键词:
城市群 空间联系 整合 长三角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春萌 杨珍 谷人旭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服务业的相关数据,采用产值密度、产业专业化系数、行业相对专业化指数测度服务业空间分工特征,并通过服务业与外界经济活动密切交流产生的城市流强度考察城市间经济联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服务业的空间演化效应开始显现,形成"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上海-嘉兴-杭州-宁波-舟山"的"Z"形走廊地带;服务业分工专业化程度提高,空间分工愈加明确;各城市服务业优势行业出现变化,但存在一定的产业同构现象,未来要打破行政壁垒,着力培育新发展方向,形成新经济增长点;各城市均具有一定的外向辐射能力,但差异较大,要通过发挥高城市流强度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实施产业转移、促进服务业有效集聚、强化交通网络建设等措施,促进城市群内部的合理分工和功能互补。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服务业 空间分工 经济联系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韬 郭志仪
城市空间演化及城市产业升级已成为各国区域经济关注的热点问题。城市空间演化的内在动因来自于产业价值链的空间重组、调整和转移。城市、城市群本质上是产业价值链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城市空间演化的过程也是产业价值链增值的过程,城市空间价值的不断提升也必然会带来产业的升级效应。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的空间面板SEM模型的实证结果表明: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城市价值链的产业升级效应显著,城市(群)空间演化符合价值链规律。基于实证研究,建议通过城市价值链推动城市发展,利用价值链的增值原理实现城市的合理分工和产业升级,以提升整个城市(群)的竞争力。
关键词:
价值链 城市空间演化 产业升级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旭亮 宁越敏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国际竞争已经更多地表现为城市群之间的竞争,积极推进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际化,不仅对长三角地区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发展都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在相关概念辨析的基础上,对长三角城市群城市等级、经济联系、经济隶属度和国际化程度进行计量分析;发现上海仍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核心主导地位,但城市群内部的城市经济结构已经发生重构,杭州、苏州、宁波、无锡等城市组团和与上海的联系不断加强,这种趋势将不断扩大。城市国际化异军突起,中小城市国际化充分彰显,是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长三角城市群整体及辐射区、次级核心城市和中小城市三重城市国际化的空间发展战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郑绍杰
文章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交通流、信息流和技术合作角度构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三重网络中城市的节点位置、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重网络主要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外围形成以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为次级核心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体现了其作为交通枢纽、信息高地和创新中心的功能角色。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特征,经济发达城市或同一省份内的城市间更容易构成子群。QAP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上的邻近性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网络关联强度。
关键词:
空间网络 交通流 信息流 技术合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滕堂伟 方文婷
以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地理观测单元,以专利授权量为衡量指标,运用ESDA和GWR等方法,刻画2005—2014年城市群创新产出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市域间创新产出绝对差异波动上升,相对差异波动缩小;创新产出水平相似的市域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波动增强,而两极分化现象呈减缓态势;苏锡常都市圈与环杭州湾地区的崛起造成长三角创新活动的核心区域逐步突显;市域创新产出表现出收敛趋同的迹象;创新产出高增长型市域沿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呈"Z"字型分布;各因子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政府支持和产业集群环境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水平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龚健 栾君 王文婷 王向东
以城市群典型地区长江三角洲为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多层级城市的区域住宅价格空间传导路径和传导特征,为研究和制定区域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住宅价格存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源的传导路径;(2)传导路径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存在由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趋势及层级传导特征;(3)当滞后期为2个月时,5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间存在传导路径,并随时间推进,其作用强度减弱并存在由促进向抑制的变化趋势;(4)长三角住宅价格空间传导路径形成的机理是资本流动、人口流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滕堂伟 方文婷
以新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地理观测单元,以专利授权量为衡量指标,运用ESDA和GWR等方法,刻画2005—2014年城市群创新产出时空分异特征、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研究发现:市域间创新产出绝对差异波动上升,相对差异波动缩小;创新产出水平相似的市域集聚分布,且集聚程度波动增强,而两极分化现象呈减缓态势;苏锡常都市圈与环杭州湾地区的崛起造成长三角创新活动的核心区域逐步突显;市域创新产出表现出收敛趋同的迹象;创新产出高增长型市域沿沪汉蓉、沪杭甬通道呈"Z"字型分布;各因子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周迪
该文利用2003-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各县市金融资源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金融资源空间流动的网络特征进行研究。研究发现:第一,城市群内的金融资金关联系数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从2003年的277个上升到2013年的596个,整体网络密度由2003年的0.054上升到2013年的0.117。第二,地级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处于金融核心地位,在金融资金地域流动中发挥着组织、集散和传输的枢纽功能。县市类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关联程度最低,在城市群中处于金融腹地地位。第三,根据金融资金的流动特征可以将各城市划分为四种类型:"主溢出板块"、"主受益板块"、"净受益板块"以及"孤立板块",其中"主溢出板...
关键词:
金融资源 空间流动 社会网络分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娜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85个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域单元,文章以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为时间序列,采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从时空角度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规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扩展转变等特征。
关键词:
空间演化 城市群 长三角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龚健 栾君 王文婷 王向东
以城市群典型地区长江三角洲为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研究多层级城市的区域住宅价格空间传导路径和传导特征,为研究和制定区域差异化房地产调控政策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住宅价格存在以中心城市为主导源的传导路径;(2)传导路径从沿海向内陆延伸,存在由中心城市向周边扩散趋势及层级传导特征;(3)当滞后期为2个月时,5个大中城市住宅价格间存在传导路径,并随时间推进,其作用强度减弱并存在由促进向抑制的变化趋势;(4)长三角住宅价格空间传导路径形成的机理是资本流动、人口流动、价格反馈效应和城市增长极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学鑫 张竟竟
文章以中原城市群两位数制造业为对象,利用中原城市群9地市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计算得到中原城市群及9地市10年间地方专业化指数、资本/劳动比、技术进步增长率和贡献率,并与长三角城市群进行对比,发现当前城市群地方专业化、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具有以下特征:地方专业化能促进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升级;许多地方专业化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率和技术贡献率高于非地方专业化行业;中原城市群地方专业化行业对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较长三角城市群小;地方专业化有一定的弱化垄断而强化竞争的倾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任以胜 陆林 朱道才
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城市2000-2015年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引入距离衰减的全区域产出变量,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三角城市群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关联性和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符合距离衰减规律。长三角城市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显著的"热点"和"冷点"地区,落在扩散效应区和低速增长区的城市已经形成空间俱乐部趋同。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存在空间异质性,原有核心区16个城市主要分布在HH象限,新加入的10个城市主要分布在LL象限,"高高"、"低低"的城市总体分布格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韬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16个城市2001-2012年产业变迁的相关数据,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分析。空间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产业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有空间价值链布局的特征,选取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较为合适。利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对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因素的空间交互效应进行验证,并在此基础上对其空间效应进行分解,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溢出效应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水平对带动城市自身产业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各自变量的空间交互效应也较为显著,可认为是技术溢出、产业转接、基础设施共享等共同推动的结果,不同阈值空间权重矩阵下SDM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