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83)
- 2023(18184)
- 2022(14986)
- 2021(13499)
- 2020(11388)
- 2019(26084)
- 2018(25823)
- 2017(49227)
- 2016(26825)
- 2015(30129)
- 2014(30581)
- 2013(30238)
- 2012(28246)
- 2011(25441)
- 2010(26254)
- 2009(24535)
- 2008(24855)
- 2007(22758)
- 2006(20553)
- 2005(19095)
- 学科
- 济(119811)
- 经济(119662)
- 业(93014)
- 管理(85869)
- 企(80277)
- 企业(80277)
- 方法(44860)
- 中国(37343)
- 农(36465)
- 数学(35079)
- 数学方法(34696)
- 业经(34476)
- 财(33107)
- 地方(29571)
- 制(25868)
- 农业(25234)
- 学(22967)
- 务(21894)
- 财务(21836)
- 财务管理(21787)
- 理论(21266)
- 贸(21117)
- 贸易(21099)
- 技术(21060)
- 和(20733)
- 企业财务(20584)
- 易(20368)
- 银(19896)
- 银行(19854)
- 行(19152)
- 机构
- 学院(390784)
- 大学(387525)
- 济(160362)
- 经济(156626)
- 管理(147218)
- 研究(137168)
- 理学(123742)
- 理学院(122304)
- 管理学(120262)
- 管理学院(119511)
- 中国(106857)
- 京(84967)
- 科学(83689)
- 财(76400)
- 所(71074)
- 农(70847)
- 江(64574)
- 研究所(63669)
- 中心(62834)
- 财经(58668)
- 业大(57168)
- 农业(55312)
- 北京(54112)
- 经(52859)
- 范(52614)
- 师范(52055)
- 州(51259)
- 院(49509)
- 经济学(48138)
- 省(44627)
- 基金
- 项目(246709)
- 科学(193588)
- 研究(182647)
- 基金(175675)
- 家(152619)
- 国家(151193)
- 科学基金(129413)
- 社会(115232)
- 社会科(108987)
- 社会科学(108955)
- 省(99053)
- 基金项目(92373)
- 教育(82974)
- 划(82132)
- 自然(81629)
- 自然科(79758)
- 自然科学(79735)
- 自然科学基金(78299)
- 编号(75501)
- 资助(70584)
- 成果(62223)
- 发(57829)
- 重点(55810)
- 部(53162)
- 课题(53085)
- 创(52954)
- 创新(48860)
- 业(47478)
- 国家社会(47190)
- 发展(46658)
- 期刊
- 济(193883)
- 经济(193883)
- 研究(120472)
- 中国(88875)
- 农(66394)
- 财(62860)
- 学报(60527)
- 管理(59367)
- 科学(56076)
- 教育(46521)
- 大学(45750)
- 农业(44459)
- 学学(42538)
- 融(40253)
- 金融(40253)
- 技术(37098)
- 业经(33539)
- 财经(29718)
- 经济研究(29674)
- 问题(26483)
- 业(25930)
- 经(25783)
- 图书(22507)
- 技术经济(21229)
- 贸(20195)
- 现代(19056)
- 版(19013)
- 商业(18676)
- 世界(18439)
- 科技(17629)
共检索到62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瑞娟
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其发展对中国沿海经济乃至整个国家都有重大的影响。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是经济发展的趋势。目前,长三角城市群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各城市之间地区分割比较严重,制约了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文章探讨了长三角服务业一体化的思路和具体措施,认为:首先各地应该重视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其次要撤除各种行政壁垒,促进市场一体化;再次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上,各城市应该有所侧重,进行分工合作。
关键词:
长三角 城市群 现代服务业 一体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易开刚
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是其流通发展的基本趋势与典型特征。文章在对长三角城市群商贸经济一体化内涵进行深刻揭示的基础上,分析了发展的成因和运作机制,并提出了推进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高丽娜 朱舜
长三角城市群是我国一体化发展的典型区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通过要素配置效应、协同效应及集聚外部性影响创新产出,且具有非线性特征,存在一定的"门槛条件"。文章基于知识生产函数,利用长三角城市群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一体化发展水平对城市创新产出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只有一体化发展程度超过门槛值,才能发挥正向促进创新产出的作用,否则存在显著的抑制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军 陈亚欣
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文章运用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市场一体化对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质量具有一定的空间异质性,但整体趋于均衡发展;市场一体化能够提升经济增长质量,主要通过规模效应、产业升级以及协同创新等路径产生影响。其中,长三角城市群存在要素过度集聚造成的"拥挤效应",不利于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在市场趋于整合下,城市群内技术创新具有空间溢出效应,这反映出长三角加快推进协同创新效果明显,政府、企业和高校之间合作密切。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许理
文章以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边界效应形成机制以及运用β收敛模型,在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趋同性分析的基础上,参照重力模型并运用Barro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边界效应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β收敛和一体化边界效应时间分析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差距减少,经济趋同性明显,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边界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从省际城市间边界效应分析看,其中上海、江苏9城市和浙江9城市间边界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安徽8城市与上海、江苏9城市和浙江9城市间边界效应不显著;从中心—外围城市边界效应分析看,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边界屏蔽效应显著,而分阶段分析表明这种屏蔽效应自2017年后有所弱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朱杰 王超 郝庆娴
本文选取世界著名城市群发展案例,研究政务服务特别是税收服务对于城市群发展的促进作用。当前各国普遍采用制定总体发展规划、设立专门管理机构等方式,确定城市群发展方向,同时加大税收减免力度、创新服务举措,达到扶持市场主体发展的目标,激发区域经济增长动能。自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总结英国大伦敦区、法国巴黎大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的历史经验和区域特色,探讨不同国情环境和技术发展背景下税收服务举措的实效性,为税收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言献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刘修岩 马宁 陈露
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文通过构建相应指标对2000年以来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和多中心发展水平进行了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综合一体化水平逐年稳步提升,特别是2016年前后出现大幅上升;而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水平则呈现出震荡下降趋势,尤其是在2014年前后出现大幅下滑。与京津冀和珠三角城市群的对比发现,在一体化、多中心和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上,长三角城市群都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最后,本文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长三角城市群多中心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进一步提高一体化水平、增强科技基础设施连通性、加快培育区域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新动能等。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春风 何骏
基于2003-2018年中国270个城市面板数据,以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事件为切入点,采用PSM-DID和中介效应等方法系统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机制下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显著提升了整体城市、原位城市和新进城市的创新能力,且对原位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更明显。异质性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中小规模城市和大型及以上规模城市间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并无显著差异;对资源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作用较非资源型城市更显著;对非G60科创走廊城市创新能力提升作用较G60科创走廊城市更显著。作用机制方面,区域一体化发展能够通过强化政府协同创新战略引导和优化市场创新要素配置间接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对财政科技投入密度的提升效应和对创新人员流动的促进效应是主要动因,其次是对企业的集聚创新效应,对固定资产投资密度提升的"偏好性"推进呈现出负效应。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格 高达 吕世公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金林 冉光和 叶长华
在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3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评估市场一体化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并对市场一体化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机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市场一体化有助于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其影响效应存在显著的异质性特征;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是市场一体化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重要传导机制。推进区域市场一体化建设、合理引导地方产业结构有效升级,对新时代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增长、地区之间绿色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海军 张志明
金融扩大开放进程中,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是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从金融扩大开放的视角出发,探究了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采用长三角地区26座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交互项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测算城市的极化指数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发现,(1)扩大金融开放、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发展有助于促进地区经济增长;(2)存在金融开放促进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的中介渠道,在控制地区效应、个体效应和时间效应后结论依然稳健;(3)极化视角下,进一步扩大金融开放并缩小城市间金融开放水平的差距能显著地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极化度程度下降,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发展。有鉴于此,若要促进长三角地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就需要在扩大金融开放的同时,进一步促进产业的整合调整、发挥比较优势,形成优势互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金木
改革开放以来,得益于优惠的政策、优异的地理位置,长江三角洲地区(以下简称"长三角")经济发展很快。尤其是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的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发展质态进一步向好,已成为我国区域一体化起步最早、基础最好、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积极推进,长三角金融的一体化发展也成为讨论的议题。其中,城商行由于具有独立的法人地位、独特的体制和机制,以及一体化发展外部条件相对成熟,其一体化发展被寄予热切期望。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祖会英 苗建军
长三角一体化的深入发展使区域内城市面临着复杂的利益冲突。本文以长三角21个地级市为样本,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和聚类分析方法,分析了城市群利益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市场化、政府行政垄断以及城市化因素在长三角深度一体化下对城市群利益均衡的作用机理,并试图用经济学图形在城市和城乡两个维度上进行理论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全诗凡
文章在已有研究市场一体化成因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经济发展差距这一因素对市场一体化的影响。然后以长三角区域为例,采用该区域16个城市2000年~2008年主要8类商品的面板数据,应用相对价格法测算了该区域的市场一体化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是阻碍区域市场一体化的关键因素这一理论性结论。最后,文章提出相应的促进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市场一体化 经济发展差距 长三角区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胡思凡 陈鹏宇 钱志权
金融一体化对促进长三角城市群碳减排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交互效应模型检验了金融一体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一体化对碳排放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主要通过科技进步、人力资本存量这两条中介路径影响碳减排。交互效应检验表明,城市基建水平会削弱金融一体化对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长三角城市群可通过削弱金融资本流动壁垒、加强金融合作等一体化措施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