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77)
2023(14685)
2022(12844)
2021(11853)
2020(9797)
2019(22192)
2018(21895)
2017(42067)
2016(23100)
2015(25932)
2014(25836)
2013(25567)
2012(23067)
2011(20662)
2010(20341)
2009(18390)
2008(17750)
2007(15249)
2006(13222)
2005(11221)
作者
(69582)
(57740)
(57384)
(54585)
(36527)
(27774)
(25893)
(22714)
(22009)
(20318)
(19655)
(19396)
(18346)
(17879)
(17814)
(17659)
(17645)
(17166)
(16564)
(16315)
(14546)
(13995)
(13782)
(13057)
(12858)
(12658)
(12650)
(12574)
(11700)
(11592)
学科
(94218)
经济(94120)
管理(63211)
(60172)
(49126)
企业(49126)
方法(42607)
数学(37213)
数学方法(36817)
中国(26125)
(25243)
业经(22125)
地方(22038)
(21762)
(20191)
(16834)
贸易(16827)
农业(16820)
(16275)
环境(15352)
技术(15195)
理论(14553)
(14231)
产业(14223)
(14017)
(12707)
财务(12625)
财务管理(12602)
(12443)
企业财务(11673)
机构
学院(327985)
大学(327307)
管理(130032)
(127061)
经济(124322)
理学(114267)
理学院(112922)
研究(111727)
管理学(110866)
管理学院(110310)
中国(78256)
科学(74728)
(69948)
(61188)
(56874)
业大(56025)
研究所(52884)
(52737)
中心(49449)
农业(48717)
(46121)
财经(43782)
北京(43326)
(43044)
师范(42512)
(40759)
(39898)
(37652)
经济学(37467)
技术(35511)
基金
项目(238116)
科学(186025)
基金(172157)
研究(165705)
(153289)
国家(152085)
科学基金(129789)
社会(104184)
社会科(98875)
社会科学(98845)
(94440)
基金项目(93215)
自然(87737)
自然科(85713)
自然科学(85688)
自然科学基金(84116)
(80041)
教育(74750)
资助(69630)
编号(65571)
重点(53783)
(51576)
成果(50500)
(50484)
(49735)
创新(46463)
计划(46084)
科研(45975)
课题(45572)
大学(42649)
期刊
(132125)
经济(132125)
研究(89689)
学报(60100)
中国(56253)
(54389)
科学(53250)
管理(44761)
大学(43802)
学学(41778)
农业(37853)
(36765)
教育(30950)
技术(28191)
业经(23332)
经济研究(21598)
(21499)
金融(21499)
财经(20107)
(19680)
问题(18921)
科技(17960)
(17295)
业大(16479)
(16249)
资源(15833)
图书(15768)
技术经济(15385)
商业(15349)
现代(14715)
共检索到453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倩  董会忠  曾文霞  
本文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数据样本,运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区域物流一体化布局尚未实现,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集聚现象明显;人均GDP、社会消费水平、人力资本、政府宏观调控从高到低依次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宋永永  文琦  
综合运用修正后的开发指数、差异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2005—2016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程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6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程度的差异指数呈下降态势,表明城市开发程度的相对差异趋于缩小。(2)开发程度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冷点区与热点区局部空间格局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的演变过程。(3)开发重心在118. 519°~118. 895°E与30. 854°~31. 127°N之间变动,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开发程度大体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影响开发程度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发生明显变化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对城市群开发程度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外贸易开放度和国内贸易状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德玲  丛海彬  李钰  李汉君  
采用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度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并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同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其时空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和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有密切联系;(2)小城镇的产业集聚效率存在较强的空间正相关性,呈现出一定的空间集聚特征,且高—高(H-H)型集聚多集中在江浙沪地区;(3)产业集聚效率较高的小城镇主要呈现组团化聚集格局,空间极化现象明显,上海—杭州成为核密度高值轴线;(4)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劳动力投入、资金投入、空间距离、政府投入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对长三角城市群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均有显著提升作用,相邻的小城镇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和资源争夺,导致部分因素在提升当地小城镇产业集聚效率时,会挤压邻近地区小城镇的要素资源。基于此,提出区域均衡发展、构建相关机制、推动城市城镇一体化发展、合理分配资源等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振东   齐璇璇   贾一越   黄蕊  
长三角城市群低碳转型对推动其他地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引领作用。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CO_2排放反演模型,利用趋势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究200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县域CO_2排放的时空变化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CO_2排放较高的县域分布在上海、苏州等大城市的中心区域,低排放县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但这些县域2011年之后呈现快速上升的态势。县级尺度CO_2排放空间分布以高-高集聚和低-低集聚为主,低-低集聚区域不断减少。人口总量、人均GDP和使用外资总额对长三角城市群CO_2排放的影响均为正效应。其中,人口总量对CO_2排放影响程度最大。研究结果可为长三角城市群精准实施减排措施和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翀   冯昊  
文章选用2008—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物流业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各城市物流业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化机制,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物流业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自相关性日益显著;经济密度、零售贸易业发展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则呈制约作用;溢出效应方面,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进程和政府干预也能正向带动相邻地区物流业效率提升。研究结论可为长三角城市群及其他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郭政  姚士谋  陈爽  吴威  刘玮辰  
在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宜居水平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以2004—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要素空间数据库为基础,首先运用熵值法和Moran’s I指数探讨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时空演变特征,其次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其宜居水平演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从宜居水平的时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位序变化明显且中低水平城市提升较快,城市间差距不断缩小。②从宜居水平的空间演变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宜居水平参差不齐且空间相关性较弱。③各城市宜居水平在单一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与综合标准层下的地域分异存在显著差异,单一标准层下各城市均有其优势与不足。④自然地理环境与区位的优劣对宜居城市建设具有直接影响,社会经济方面,人均市政设施维护建设投资额、人均住宅房地产开发投资额、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及人口密度与城市宜居水平呈正相关,而工业SO2排放量与城市宜居水平呈负相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李匡义  孙溢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韦功鼎  李雪梅  
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5个城市为研究分析样本,利用2009-2016年的社会经济数据,基于知识可达性构建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知识溢出的空间滞后固定效应模型,对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知识溢出效应更依赖于高速铁路网络的广义距离,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对区域第三产业集聚产生了空间效应,起到了显著正向促进作用;(2)在2009-2016年期间,长三角高速铁路网络影响下知识溢出对第三产业集聚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长三角城市群内,本地知识溢出效应要强于外地区的知识溢出效应,地区内与地区外的知识溢出对本地第三产业集聚的影响效应取决于地区间的知识差距,本地知识存量对该地区的第三产业集聚以及对邻近地区的影响效应是重要而显著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丽  王晓燕  熊瑶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观测对象,运用泰尔(Theil)指数二阶分解方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以及地理探测器法,从时间和空间视角分析2005—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创新产出差异的时空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城市群创新产出的相对差异有减少的趋势,且区域内部异质性作用明显;(2)城市群创新产出在空间上存在不均衡的集聚分布,总体呈现出"北冷南热,西冷东热"的空间关联特征;(3)随着时间的推移,信息化水平逐渐成为影响长三角创新产出差异的主导因素。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运用空间自相关及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各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丰富和发展城市群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普遍偏低,商住地价价格较高,符合城市间土地级差收益规律,但商住倒挂现象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工业地价从浙东南向苏北呈梯度递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表现为低值空间集聚;居住地价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为高值集聚,商服地价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财政支出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地价的影响空间差异显著,城市等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住地价的影响空间差异明显,商服地价主要受到社会消费品总额、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和公共财政支出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鲜鲜  左颖  李婧晗  晋秀龙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建军  刘学华  张军伟  
改革开放后,在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同城化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的逐渐演变。本文首先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并分析了其演变的动力机制;然后运用空间偏离—份额模型方法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区位效应。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进一步推动同城化的深化,以此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群内部依据要素禀赋发展产业分工,实现多赢。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淑芬  朱佳翔  钟昌宝  
利用聚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和σ收敛性分析方法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空间关联格局。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已形成"一心三极多点"的空间布局形势;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经过集聚发展到非显著性离散,目前呈随机分布格局,体现了快速发展之后的收敛效应,是现有物流技术条件下达到的一种均衡;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的扩散效应较明显的城市是上海和南京,上海扩散到苏州、嘉兴、南通、泰州等,南京惠及安徽多个城市。最后从提升物流技术、促进业态创新,加强区域规划、整合基础设施,实施转型升级、提升服务水平等角度提出策略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蒋惠琴  陈苗苗  余昭航  李奕萱  鲍健强  
在测算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基础上,利用拓展后的STIRPAT模型识别了不同城镇化阶段的城市碳达峰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二氧化碳排放量整体呈上升趋势,但增速放缓,碳强度不断下降,碳排放和经济增长逐渐呈现出脱钩趋势。除影响最大的人口和人均GDP因素外,其他驱动因素对碳达峰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在不同城镇化阶段城市间存在着较大差异,城镇化程度不同的城市能够实现达峰目标的情景显著不同。基于研究结果,分别就初级、中级和高级城镇化阶段城市完成碳达峰关键任务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成  赵洁  
揭示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特征与关键驱动过程,对生态空间的科学管理和资源的高效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区,通过供需矩阵法测度2000年和2015年生态系统服务供给和需求,利用供需匹配度指数分析供需关系时空演变特征,运用地理加权回归模型量化影响因子的作用强度,揭示各因素对生态系统服务供需影响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上供需处于盈余状态,但供需关系趋于紧张;供需匹配度呈现北低南高的分布格局,供需赤字区域主要集中在上海、苏南、杭州湾,供需盈余地区主要集中在皖南、浙西和浙南;年平均气温、年降雨量、建设用地比例、耕地比例、GDP和人口密度等因子对供需关系具有显著影响,其作用关系和强度具有空间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