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10)
2023(12383)
2022(10468)
2021(9338)
2020(7391)
2019(16615)
2018(15851)
2017(29674)
2016(16226)
2015(17342)
2014(17193)
2013(16909)
2012(15852)
2011(14606)
2010(14704)
2009(13254)
2008(12895)
2007(11275)
2006(10351)
2005(9295)
作者
(50128)
(41984)
(41833)
(39267)
(26633)
(20354)
(18669)
(16257)
(16036)
(14753)
(14338)
(14238)
(13762)
(13041)
(13038)
(12968)
(12620)
(12385)
(12339)
(11944)
(10615)
(10239)
(10037)
(9615)
(9531)
(9318)
(9257)
(9217)
(8487)
(8329)
学科
(74005)
经济(73931)
管理(39608)
(38622)
(27257)
企业(27257)
中国(25177)
方法(24994)
地方(24234)
(21364)
数学(21160)
数学方法(20956)
业经(17176)
农业(15346)
(15243)
(13467)
环境(13455)
贸易(13454)
(13092)
(12931)
地方经济(12854)
(12820)
(11242)
金融(11241)
(11177)
银行(11127)
(10892)
(10830)
技术(10795)
产业(9894)
机构
学院(233210)
大学(229643)
(94038)
经济(91988)
研究(89066)
管理(83871)
理学(71973)
理学院(70908)
管理学(69593)
管理学院(69166)
中国(64625)
科学(58445)
(50730)
(48576)
(46282)
研究所(42518)
(39517)
业大(39263)
中心(39214)
农业(38345)
(36084)
(34524)
师范(34055)
(32661)
北京(31931)
财经(31383)
(29065)
(28496)
(28444)
经济学(28355)
基金
项目(161629)
科学(127306)
基金(116826)
研究(111039)
(105471)
国家(104584)
科学基金(88465)
社会(72665)
社会科(69048)
社会科学(69030)
(64957)
基金项目(63339)
自然(58549)
自然科(57212)
自然科学(57196)
自然科学基金(56138)
(55350)
教育(49273)
资助(46025)
编号(42185)
(41414)
重点(37209)
(33640)
(33523)
发展(32229)
成果(31789)
(31743)
计划(31725)
创新(31559)
科研(30984)
期刊
(108337)
经济(108337)
研究(67918)
中国(49014)
(44330)
学报(42420)
科学(39568)
大学(30858)
农业(30440)
管理(29702)
学学(29508)
(26825)
教育(23031)
(20979)
金融(20979)
业经(19833)
技术(17859)
经济研究(17462)
(16325)
问题(15873)
财经(14670)
资源(13359)
(12793)
科技(12119)
(11800)
商业(11788)
(11562)
业大(11431)
现代(10647)
技术经济(10611)
共检索到351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鲜鲜  左颖  李婧晗  晋秀龙  
文章运用GIS空间分析方法,以A级景区数、星级饭店数、旅行社数、旅游总人数和旅游总收入为指标,构建旅游发展指数,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结构特征,并探讨了旅游发展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态势良好,市际旅游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性显著,省际发展相对较为均衡,初步形成了上海、南京、杭州和池州四大区域旅游中心分布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发展效应已显成效;旅游发展与旅游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性以及经济发展水平具有较大的相关性,应从整合区域内旅游资源、注重人文景区的开发、完善交通体系及旅游接待设施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优化长三角城市群的旅游空间布局。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何调霞  梁双波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选用泰尔指数对该区域近15年的旅游经济发展进行了定量测度。结果显示:城市群旅游经济总体差异不断缩小,呈相对均衡化发展的趋势,省域内、等级城市内部差异是影响总体差异演变的重要原因;江苏和浙江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逐渐缩小,安徽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有扩大倾向;中、小城市和2010年至今的超大及特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呈扩大之势,大城市旅游经济的内部差异在缩小。据此从高速铁路网建设、旅游产品开发、体制机制构建等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经济的协同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泰  
旅游流潜力格局是影响城市群旅游空间竞合关系协调与一体化发展的根本基础。基于旅游供需系统视角,利用GIS和改进的旅游流潜力模型研究2000年、2010年两个时间点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潜力格局的空间变化特征,利用离散指数和ZIpf分维数研究旅游流潜力格局变化的等级秩序特征,并利用积矩相关与秩相关系数分析不同因素对旅游流潜力格局变化的影响差异。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潜力格局整体呈现出以扩散为主的等级结构均衡化演变特征,上海、杭州的扩散特征显著,长三角中心区域的苏州、嘉兴、常州、无锡等城市的旅游流潜力集聚提升明显;2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流潜力分布具有非均衡、多层极核的结构特征,核心-边缘模式是解释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肖飞  张落成  姚士谋  
城市群空间格局发展并非均匀的发展,而是密度(Density)更为集中、距离(Distance)逐渐缩短、整合(Division)更为强烈的过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状态。结果表明:1城市化的推进取决于密度的增加,区域发展取决于距离约束的克服,而区域一体化则取决于减少分割并增强整合,因此3D对于认识城市群区域发展及其一体化进程是非常合适的框架。2上海、苏州和无锡表现为3D类型,常州和南京表现为"密度—距离"2D类型,杭州表现为"距离—整合"2D类型,南通等表现为"距离"1D类型,绍兴等表现为"整合"1D类型,扬州等表现出0D类型;3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密度、心理距离、制造业专业化指数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性,弹性系数分别为1.727、0.218、0.102和0.237,而交通综合可达性作用不再显著,说明现阶段提升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比缩短各城市间距离更为重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喻琦  马仁锋  叶持跃  干青亚  
文章以长三角26地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旅游中心度与旅游网络复合视角,借用SPSS 22统计分析软件和Ucinet 6.0软件,采用主成分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来探讨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存在等级分布,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格局,形成自合肥。经上海、杭州到舟山的一条等级较高的旅游廊道。(2)长三角城市群表现出"核心—边缘"结构。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核心城市"核心极化效应"突出,边缘城市表现出"长尾现象"。(3)旅游中心度分析与旅游网络分析结果对比发现,旅游等级较高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一致,具有"马太效应"。等级较低的城市其分析结果不一致,存在"短板效应",大力发展交通是其解决"短板"的主要手段。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苑韶峰  朱从谋  杨丽霞  
运用空间自相关及地理加权回归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各业用地价格的空间分布及关联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性,丰富和发展城市群地价空间分布规律的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用地价格普遍偏低,商住地价价格较高,符合城市间土地级差收益规律,但商住倒挂现象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工业地价从浙东南向苏北呈梯度递减,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表现为低值空间集聚;居住地价在空间上呈现出较强的空间正相关,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为高值集聚,商服地价不存在空间自相关性;人均可支配收入、公共财政支出对长三角城市群工业地价的影响空间差异显著,城市等级、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均可支配收入对居住地价的影响空间差异明显,商服地价主要受到社会消费品总额、每万人公共汽车数量和公共财政支出影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夏四友  赵媛  许昕  宋永永  文琦  
综合运用修正后的开发指数、差异指数、空间分析相关方法及地理探测器等对2005—2016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程度的时空格局与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 2005—2016年泛长三角城市群开发程度的差异指数呈下降态势,表明城市开发程度的相对差异趋于缩小。(2)开发程度存在正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冷点区与热点区局部空间格局经历了由集中到分散的演变过程。(3)开发重心在118. 519°~118. 895°E与30. 854°~31. 127°N之间变动,有向西南方向移动的趋势,开发程度大体呈"东北—西南"的空间分布格局。(4)影响开发程度空间格局的主要因素发生明显变化且存在空间异质性,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干预对城市群开发程度的影响力明显下降,取而代之的是对外贸易开放度和国内贸易状况。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柴攀峰  黄中伟  
利用协同发展的相关理论,从长三角22城市之间的经济能级、经济联系以及产业协同发展三个方面对长三角城市群的空间格局进行研究,并提出了建设性的评论。研究发现,长三角区域正在逐渐从单一中心向多中心化模式转变,基本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圈层和以苏州、杭州、宁波、无锡、南京为次核心的多核心圈层结构,总体上可划分为上海凝聚团、南京凝聚团和杭甬凝聚团三大凝聚子团。研究认为,通过组团式协同实现"多中心"的城市空间格局是未来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趋势,助推整个城市群系统向更为有序的宏观自组织结构演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佳  刘贤明  安珂珂  侯佳佳  
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分异及其关联规律是客观存在的,科学评估承载能力和制定空间管控政策是促进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以200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统筹考虑经济、社会、资源、生态要素并将其纳入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系统,建立基于DPSIR理论模型的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空间自相关方法揭示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关联特征,并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及其偏微分分解方法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研究期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力整体保持波动上升态势,并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旅游环境承载力呈现较强的空间集聚与关联特征,空间关联强度呈“上升-下降-上升-下降”的“M”字型变化趋势。(3)旅游环境承载力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指数每增长1个单位,将带动邻近城市增长0.637个单位。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水平、环境规制强度、旅游产业集聚对本地城市旅游环境承载力存在直接效应,对邻近城市存在不同程度溢出效应。为有效挖掘新时期长三角城市群旅游环境承载潜力,应重视城际之间旅游环境承载力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充分发挥城际之间合作联动作用,推动旅游环境复合系统要素的空间合理配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唐健雄  李双双  刘雨婧  刘晶  马梦瑶  
在对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进行测算的基础上,综合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空间马尔科夫链和变系数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探索其时空演化趋势及机理。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旅游效率整体水平较高,区域差异显著,东部和南部城市旅游效率明显高于西部和北部城市。(2)各项旅游效率水平转移在空间因素作用下往往受到周边城市旅游效率的影响。考虑空间作用后,各项旅游效率维持原有稳定格局概率均明显增加,"俱乐部趋同"现象更为显著。(3)旅游效率时空演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俱乐部趋同效应,长三角城市群旅游发展效率表现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现象。(4)对外开放水平、交通水平、产业结构、政府宏观调控是各市旅游效率变动的主要影响因素,不同城市应制定不同的旅游发展措施,推动旅游产业进步和技术革新,促进旅游效率的高效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兆峰   邱梦真  
科学研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规律和动态演化特征,对推进入境旅游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有裨益。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标准差椭圆模型和空间马尔科夫链模型识别2005—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入境旅游流的时空分异及其动态演化规律,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探析入境旅游流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研究期内入境旅游流整体呈缓慢增长态势,变异系数和相对基尼系数呈小幅度波动上升趋势,表明研究区入境旅游流相对差异总体较为平稳。空间上呈显著集聚特征,但高低集聚区渐趋缩小,入境旅游流分布日益空间均衡化;入境旅游流重心轨迹呈“东南—西北”移动趋势,西部地区入境旅游流增长速度较快;标准差椭圆主要位于长三角中部偏东地区,椭圆面积样本末期大于样本初期,东部是入境旅游发展的主要区域,入境旅游流发展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强。入境旅游流存在显著的“状态锁定”和“俱乐部趋同”现象,整体有序向高水平方向跃迁,与高值区为邻自身向上转移的概率将增大。入境旅游流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和旅游基础设施是推动本地及邻地入境旅游流增长的重要因素,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交通条件显著促进本地入境旅游流增长,对邻地的溢出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倩倩  董会忠  曾文霞  
本文基于2008-2017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数据样本,运用区位熵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揭示物流产业集聚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与扩散趋势并存,区域物流一体化布局尚未实现,物流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城市集聚现象明显;人均GDP、社会消费水平、人力资本、政府宏观调控从高到低依次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和基础设施建设对长三角城市群物流产业集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