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281)
- 2023(19924)
- 2022(16514)
- 2021(14843)
- 2020(12137)
- 2019(27201)
- 2018(26605)
- 2017(49875)
- 2016(27077)
- 2015(29844)
- 2014(29744)
- 2013(29461)
- 2012(27363)
- 2011(24908)
- 2010(25214)
- 2009(23901)
- 2008(23738)
- 2007(21450)
- 2006(19559)
- 2005(18219)
- 学科
- 济(133247)
- 经济(133084)
- 业(97054)
- 管理(92330)
- 企(84750)
- 企业(84750)
- 方法(46036)
- 业经(37296)
- 中国(36797)
- 数学(36581)
- 数学方法(36229)
- 农(36197)
- 财(35261)
- 地方(31462)
- 制(27366)
- 农业(25669)
- 务(23475)
- 财务(23433)
- 财务管理(23394)
- 学(23291)
- 企业财务(22255)
- 技术(21498)
- 贸(21053)
- 贸易(21034)
- 易(20342)
- 银(19990)
- 理论(19956)
- 和(19943)
- 银行(19935)
- 体(19909)
- 机构
- 学院(399871)
- 大学(396008)
- 济(172915)
- 经济(169421)
- 管理(151935)
- 研究(141555)
- 理学(129212)
- 理学院(127742)
- 管理学(125903)
- 管理学院(125139)
- 中国(109192)
- 京(84887)
- 科学(84840)
- 财(80772)
- 所(72207)
- 农(71978)
- 研究所(64777)
- 江(63471)
- 中心(63441)
- 财经(62685)
- 业大(59276)
- 经(56708)
- 农业(56347)
- 北京(53491)
- 经济学(52866)
- 院(51072)
- 范(50447)
- 师范(49856)
- 州(49668)
- 经济学院(47224)
- 基金
- 项目(259110)
- 科学(205097)
- 基金(188601)
- 研究(187111)
- 家(165677)
- 国家(164226)
- 科学基金(141172)
- 社会(122513)
- 社会科(116281)
- 社会科学(116250)
- 省(102525)
- 基金项目(99614)
- 自然(90309)
- 自然科(88253)
- 自然科学(88227)
- 自然科学基金(86701)
- 划(85535)
- 教育(84248)
- 资助(75520)
- 编号(73443)
- 发(60050)
- 成果(59178)
- 重点(59065)
- 创(56227)
- 部(56210)
- 课题(52215)
- 创新(52025)
- 国家社会(51407)
- 制(50326)
- 业(49724)
- 期刊
- 济(207141)
- 经济(207141)
- 研究(123706)
- 中国(87123)
- 农(67032)
- 财(65127)
- 管理(62887)
- 学报(62242)
- 科学(58716)
- 大学(47425)
- 农业(45244)
- 学学(45101)
- 融(40064)
- 金融(40064)
- 教育(38967)
- 技术(35659)
- 业经(33735)
- 经济研究(32674)
- 财经(32453)
- 经(28158)
- 问题(27644)
- 业(26036)
- 技术经济(22085)
- 贸(20555)
- 现代(19698)
- 世界(19686)
- 商业(18874)
- 国际(18514)
- 版(18479)
- 科技(18386)
共检索到6269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颜平 周闻宇 王瑞荣 金湖江
数字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成为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长三角城市群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2—2021年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时空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不断增强。从整体上看,长三角城市群数字经济与制造业在时序演化特征方面呈现高度耦合协调发展趋势;从城市层面看,其呈现出明显的地区差异性。(2)不同区域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提升空间较大。从空间演化特征看,优质协调、良好协调和中级协调占比很低,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从空间相关性看,呈现出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具体表现为空间集聚特征。(3)相邻城市之间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耦合协调度相互影响且存在一定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金融发展水平、利用外资水平和产业结构优化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政府干预、对外开放度对邻近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人力资本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最后,提出要强化顶层设计、辐射带动和支撑保障,共同为城市群数字经济和制造业高质量耦合协同发展提供源动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王海银 孙理航 邢倩 房良 王美凤 金春林
目的:探索测量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分析存在的短板及问题,为长三角地区医疗服务价格一体化发展提供决策依据。方法:以长三角27个地市为观察样本,构建经济社会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标,采用熵权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系数,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两个维度的协调程度进行测量,同时基于相对发展度指标进行短板分析。结果:27个地市的经济发展及医疗服务价格变异大,耦合协调度最高为0.95,最低为0.12,协调的城市占比为67%,但各地协调发展程度变异大。其中,优质协调城市有3个,分别为上海,南京及苏州。严重失调有3个,分别为安庆、池州和宣城,主要短板是经济社会发展。结论:长三角城市群医疗服务价格与经济社会发展发展总体呈现较好的协调发展格局,但仍存在中度及严重失调地区,医疗服务价格滞后是未来改革重点。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傅为忠 刘瑶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长三角区域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率先提升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现两者深度融合的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三省一市的面板数据,构建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水平、时空演化特征以及耦合协调过程中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2011—2019年长三角区域产业数字化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上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不高且空间差异较大,与良性协调仍存在一定差距;各省的关键障碍因子既存在着相对集中性,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梁海涛 任保平
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与基础,金融手段能够合理配置且最大限度地引导有限资源向环境保护的方向倾斜。文章引入耦合协调度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为例,测算其2015—2019年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其时空演化态势,并利用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其时空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19年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呈逐步上升态势,年均上升幅度仅为1.34%,上升速度较为缓慢;上海的耦合协调度明显领先于江苏、浙江和安徽,其耦合度均在0.95以上,属于优质协调地区,江苏、浙江属于中级协调地区,安徽为初级协调地区;27个城市的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也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大多数城市处于初级协调和中级协调水平;空间自相关检验表明长三角地区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呈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杜宾模型回归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水平、市场化水平、金融规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与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的重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等变量的提升能够有效促进其耦合协调度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肖周燕 张亚飞 李慧慧
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在提升城市群发展质量中的作用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从系统协调的视角出发,在辨析发展质量和构建评价模型的基础上,以资源配置方式为突破口,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政府调控和市场机制对城市群发展质量的空间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利于中国三大主要城市群发展质量的提升,但二者对不同城市群的影响方式与路径有所不同。比较而言,京津冀城市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有利于提升本地发展质量,但对周边城市发展质量的带动作用不明显,城市之间的竞争关系大于合作关系。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具有较强的扩散和辐射作用,在提高本地发展质量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一体化趋势明显。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协调发展 城市群 影响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志新 蒋欢跃 李成
基于2011—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空间杜宾模型等方法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效应及多重路径的综合作用效果。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数字经济不仅能显著赋能本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还对邻近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空间溢出效应占比为79.4%;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主要依赖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积累,且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呈协同效应,消费能力路径与人力资本、物质资本均呈背离效应。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锅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锅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邝嫦娥 李文意 黄小丝
以长江中游城市群为研究对象,运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空间自相关及空间计量模型,研究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驱动机理,并考察分析2005—2020年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演变格局与驱动因素。结果显示:首先,理论研究发现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互相影响、互相约束的耦合协调关系,并且二者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包括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外开放、经济基础、人力资本以及产业结构。其次,实证研究发现:(1)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经历了“缓慢递减—快速递减”的时序演变进程;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表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短期内出现“倒V”型演变特点。(2)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以轻度、中度协调类型为主,大部分地区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个别地区存在回落现象,空间上环鄱阳湖城市群以及环长株潭城市群部分地级市整体的耦合协调度高于武汉城市圈,并在研究期间内三大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差距呈逐渐缩小的态势。(3)长江中游城市群碳排放强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而各驱动因素同样对相邻地区的耦合协调度产生影响,其间接效应明显。最后,在发挥双向互动作用、打造特色发展路径以及优化区域合作协调关系等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菁 张毅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菁 张毅
随着我国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就是城镇化与生态保护的协调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利用熵权法和非期望产出SBM模型定量测度2005—2018年新型城镇化水平和生态效率;借助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二者的时空格局及相对发展状态;通过构建Tobit模型,研究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耦合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从综合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生态效率均呈上升趋势,但两个子系统之间发展不平衡;(2)从协调发展水平来看,长三角地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均值在0.38~0.72之间,整体处于上升趋势,经历了“拮抗—磨合—协调”三个阶段,且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研究阶段前期,发展水平多为新型城镇化超前,后期发展比例趋向均衡。(3)从驱动因素来看,资源聚集能力、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环境、社会促进能力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工业化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则对耦合协调度产生显著的负向影响,且地区间的驱动因素差异较为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群 闫梦含 蔡芙蓉
文章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长三角地区26个城市为例,利用改进后的熵值法,在测量工匠精神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构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较高,呈逐年递增态势,工匠精神则处于波动上升态势;工匠精神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处于初级协调阶段,与实现良好协调发展仍有一定距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熊焰 武婷婷
为探讨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及演变,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201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制造业的面板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基于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协调水平、空间分布特征以及动态演化趋势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考察期内各省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水平总体呈缓慢上升趋势,但不同年份各省份耦合协调度差异显著,整体表现为“高低阶段省份少、中间阶段省份多”的模式,且在空间上呈现明显的集聚效应。基于此,提出推动区域合作互动、鼓励制造企业增强技术创新能力、打造数字创新路径,强化区域间联系,为促进我国数字创新与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协同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瑞荣 李志彬
借助数字经济实现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议题。本文基于长三角地区面板数据,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经济对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经济可以显著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数字经济通过技术创新正向促进高端装备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政府支持对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发挥正向调节作用;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不同地区、不同细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最后,从三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构建全方位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升融合效能;聚焦重点领域,推动核心技术突破创新;聚焦制度创新,释放政策红利。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炳 曾刚 曹贤忠 宓泽锋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08~2015年26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相对较高;(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度高值地区由2008年的"三点式"(杭州、南京和上海)分布转变为2015年的"Z字型"(南京—上海—杭州—舟山)分布;26市可划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低低型4种类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