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25)
2023(13986)
2022(11975)
2021(11167)
2020(9522)
2019(22128)
2018(21442)
2017(40134)
2016(21784)
2015(24763)
2014(24710)
2013(24475)
2012(22612)
2011(20482)
2010(20236)
2009(18926)
2008(18574)
2007(15915)
2006(13458)
2005(11939)
作者
(62665)
(52796)
(52303)
(50104)
(33484)
(25587)
(24164)
(20609)
(20061)
(18364)
(18077)
(17807)
(16616)
(16534)
(16378)
(16324)
(15984)
(15457)
(15260)
(15090)
(12823)
(12822)
(12807)
(12170)
(11825)
(11823)
(11626)
(11400)
(10602)
(10386)
学科
(98914)
经济(98817)
管理(60889)
(56815)
方法(48504)
(46055)
企业(46055)
数学(43942)
数学方法(43432)
中国(26178)
(23918)
(23301)
地方(22545)
(19606)
业经(18644)
(17120)
贸易(17114)
(16545)
农业(15739)
(15209)
财务(15168)
财务管理(15129)
(14868)
企业财务(14384)
环境(14231)
(13736)
(13186)
金融(13183)
理论(13121)
(12785)
机构
大学(312322)
学院(310540)
(128804)
经济(126138)
管理(122376)
理学(106599)
理学院(105353)
研究(104750)
管理学(103429)
管理学院(102849)
中国(78559)
科学(65065)
(64982)
(57549)
(51608)
(49937)
中心(49902)
研究所(47299)
财经(46795)
业大(45954)
(45613)
(42723)
(41319)
师范(40894)
经济学(40239)
北京(39990)
农业(39458)
(38492)
经济学院(36575)
(36254)
基金
项目(217819)
科学(173434)
基金(161204)
研究(154880)
(141081)
国家(140038)
科学基金(121366)
社会(99870)
社会科(94872)
社会科学(94847)
基金项目(85815)
(84100)
自然(80174)
自然科(78359)
自然科学(78339)
自然科学基金(76927)
(72039)
教育(71654)
资助(65813)
编号(61794)
重点(49821)
成果(48852)
(48402)
(46677)
(44872)
科研(42708)
国家社会(42127)
创新(42103)
课题(42069)
教育部(41546)
期刊
(130856)
经济(130856)
研究(86881)
中国(54849)
学报(48401)
科学(45318)
(44916)
(42213)
管理(41595)
大学(36390)
学学(34289)
农业(28642)
教育(28127)
技术(27594)
(25735)
金融(25735)
财经(22663)
经济研究(21611)
业经(20494)
(19412)
问题(19088)
统计(17472)
(16300)
资源(15771)
(15710)
技术经济(15323)
图书(15266)
(14798)
理论(14727)
(14527)
共检索到4461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昌亭  吴绍华  
为揭示长三角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基于DSMP/OLS夜间灯光数据提取了1999-2010年城镇地域边界,通过定量方法研究了该城市群地域扩张的时空规律。研究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重心位于苏州市辖区内,以上海为中心的苏南地区仍然是该区域的城镇发展核心区域,城市群西南部分扩张较快;(2)城市群地域扩展趋于一体化,蔓延程度增强,城镇首位度增大,上海市中心城市辐射作用凸显;(3)城市群主要沿交通主干线呈"Z"字型线性模式扩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彦开  赵渺希  荣丽华  
为了揭示呼包鄂城市群时空演化特征和主导因素并明确其所处发展阶段,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城市群1997年、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5个时期建成区轮廓,运用规模扩张指数、重心偏移模型和景观格局指数对其扩张过程、扩张方向和空间格局特征进行量化描述,在此基础上构建驱动力模型,探究其时空扩张驱动力。结果表明:(1)呼包鄂城市群呈现"先快后慢、先强后弱"的中心圈层式扩张的空间形态演变特征;(2)扩张方向上呈现"顺势转移、逐心而动"和"大幅东进、加速南移"的空间重心迁移特征;(3)空间格局上呈现核心-边缘分布以及"由极化转向集聚"的组织结构特征;(4)动力机制上以行政力和内源力平行驱动为主,市场力和外向力对城市群空间扩张影响作用依次递减。区域城镇化进程较快,总体处于快速发展的低级一体化阶段。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景奇  周思静  修春亮  
研究目的:梳理中国五大区域级城市群近20年间空间扩张的过程和规律,进而对比五大区域级城市群在空间扩张协同性上的差异。研究方法:通过对DMSP/OLS与NPP-VIIRS两种夜间灯光数据的融合,分析研究区1998—2017年空间扩张动态变化,在对其扩张速度、质量和内部关联测算的基础上,对比2003年、2008年、2013年、2017年4个时点空间扩张的协同水平。研究结果:(1)五大区域级城市群空间扩张的协同性整体上升,但群间差异大;(2)城市数量少的中小规模城市群空间扩张协同性更高;(3)中小规模城市群中,双核心城市群比单核心城市群在协同发展上更具优势。研究结论:中国区域级城市群的发展应根据城市群的不同类型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在规划上促进土地的联合开发利用,增强用地空间增长的协同性,进而实现城市群整体有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久文  周孝伦  
文章利用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高德人口迁徙数据等,采用标准差椭圆、空间莫兰指数、网络中心性分析和核心—边缘分析等方法研究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并从经济水平、产业结构、公共服务和迁徙成本等方面研究长三角人口迁徙网络结构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群发展不均衡,城市规模呈现东重西轻的局面,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具体表现为较大规模的城市相互邻近、较小规模城市相互邻近的核心—边缘空间结构,城市群沿长江和京沪高铁向宁合方向拓展。(2)根据人口迁徙强度,将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迁徙网络划分为四级,随着网络层级下降,网络密度增加、节点城市增多。其中上海、苏州、无锡、南京和杭州等五市中心度较高,具有较强的辐射效应和集聚效应。(3)从人口迁徙网络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区域内部形成多中心、网络化协同发展格局。(4)工资水平、产业结构、交通便利性和医疗服务是影响长三角城市群人口迁徙的主要因素,均显著促进了人口迁徙。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垠  李磊  廖菲  
基于2010年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计算出成都平原城市群各区县平均灯光强度值,并与表征城镇化水平的复合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平均灯光强度与该复合指标有很强的相关性,可用夜间灯光指数来反映城镇化水平。采用1992、2002、2012年三期的DMSP/OLS夜间灯光影像数据制作成都平原城市群夜间灯光指数图,对比分析得出近二十年成都平原城市群城镇化过程的时空格局,为成都平原城市群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春杨  吴国誉  张超  
基于1992-2012年城市夜间灯光数据,运用城市位序规模法则、加权标准差椭圆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等方法,对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变动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成渝城市群城市体系呈现明显的双核首位特征,规模分布随时间逐渐由非均衡向均衡状态演变;考察期间,重庆市域城市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四川省域城市重心向西北方向偏移,整个成渝城市体系的重心向北偏移;城市增长在长轴方向上有所收敛,而在短轴方向上有所发散,即城市体系沿西北——东南方向的增长更为显著;整个城市体系空间展布的范围有所增加,城市分布密集程度呈现下降趋势。成渝城市群空间形态演进经历了从都市区到都市圈再到城市群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在优化城市群要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忆邵  于碧菡  
伴随着我国零售业外贸经营权的全部放开,沃尔玛等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进入了快速扩张时期。本文运用空间统计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沃尔玛(购物广场)从2006年至2011年在长三角各城市的扩张时机和区位选择特征,发现长三角各城市在经济发展水平、利用外资规模、市场运营成本和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直接导致了沃尔玛每年在各城市新开大型购物广场数量的差异;城市的贸易外向度、外资吸引能力、信息化水平、市场潜力、运营成本和市场竞争状况等,成为影响沃尔玛在长三角扩张的重要驱动因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响  严广乐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活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将是长三角城市区域今后发展的主要特征。文章借鉴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城市引力模型,以长三角城市群16个中心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为例,对长三角城市群网络的基本形式、结构属性和网络微观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关联具备了网络化规模,但内部各城市间联系不均衡性特征明显,多中心网络协同发展格局已初步形成;通过网络分析进一步提出为实现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化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家庭   王浩然  
区域塌陷问题制约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构建了区域塌陷指数,使用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十五”时期至“十三五”时期(2001—2020年)我国区域塌陷程度进行实证测度和时空演进分析,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模型对区域塌陷的影响因素进行识别。结果显示,我国区域塌陷程度总体呈西高东低的梯度格局,且空间集聚特征不断增强。我国区域塌陷指数的区域差异主要源于区域内差异,总体呈倒U形变化。我国区域塌陷的演进趋势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与西部变化相对平稳,中部先“塌陷”后“崛起”,东北塌陷程度升高;南北差距不断扩大,但东西差距仍是主要矛盾。经济、人口、城镇化、行政级别、科技、交通等因素共同影响了我国区域塌陷的空间格局分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洋  李雅静  何春阳  刘志锋  黄庆旭  
利用从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中获取的1992—2012年城市用地信息,以城市首位度、城市基尼系数、位序—规模法则等理论方法为基础,系统比较了环渤海湾地区三大城市群城市规模时空动态特征。结果表明:1环渤海地区三大城市群1992—2012年城市用地规模及其等级都在迅速扩张与提升,首位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都仍需进一步加强,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城市用地规模差异都在不断缩小,城市用地规模分布总体上都在日趋平衡。2京津冀城市群中"多中心"发展模式初显,城市用地规模分布最为集中,高位序城市突出而中小城市发育不够;山东半岛城市群呈"双核"发展模式,城市用地规模分布最为平衡,高位序城市不够突出而中小城市发育相对较好;辽中南城市群持续呈"单核"发展模式,首位城市的规模优势地位在缓慢增强,但中小城市发育不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婕  卢孟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周婕  卢孟  
本文基于MODIS遥感影像和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Landsat TM/ETH影像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通过计算标准城市用地复合指数NUACI,提取2000、2005和2010年三个节点年份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建成区范围,分析长江中游环鄂阳湖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和环长株潭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分布和演变特征。从总体来看,2000—2010年之间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速度不断加快,其中武汉城市圈城市建成区面积空间分布最广且城市建成区分布单中心圈层空间格局显著,但随着扩散效应的加强,逐步形成以"鄂州—黄石—黄冈"三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圈副中心:环长株潭城市群由单城市星状空间分布向多中心网络状空间分布格局发展,"长沙—株洲—湘潭"三城市集群发展更为显著;环鄱阳湖城市群城市建成区空间扩展速度最快,空间分布格局放射轴向特征显著,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扩展与交通要素关系密切。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梦洁  张俊凤  陈黎  张笑寒  
通过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群近年扩张动态进行研究,可以明确经济发达区域在城市扩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采用夜间灯光数据(DMSP/OLS)提取长三角城市群空间信息,分析城市群扩张模式,基于灯光数据构建复合指标,划分城市群扩张类型;在此基础上,选择典型城市进行扩张效益评价并进行了耦合分析。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栾贵勤  黄敬跃  
长三角城市群作为全国最大的城市群,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更是将长三角城市群发展目标定位为世界级城市群。本文将利用反映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发展水平的17个统计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分析出1999年到2009年长三角城市群梯度格局的演变进程,确定城市群增长极的核心与外围,为更好地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制定城市群发展的战略目标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皓炜  王如忠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2—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作用特征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工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经济可通过自主创新间接影响工业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这一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