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40)
- 2023(6973)
- 2022(5886)
- 2021(5256)
- 2020(4248)
- 2019(9538)
- 2018(9275)
- 2017(17388)
- 2016(9581)
- 2015(10483)
- 2014(10330)
- 2013(10404)
- 2012(9779)
- 2011(9047)
- 2010(9215)
- 2009(8296)
- 2008(8365)
- 2007(7262)
- 2006(6614)
- 2005(5795)
- 学科
- 济(46973)
- 经济(46925)
- 管理(24124)
- 业(21437)
- 方法(16573)
- 企(16178)
- 企业(16178)
- 地方(14414)
- 数学(14268)
- 数学方法(14078)
- 中国(13746)
- 农(12560)
- 学(12455)
- 环境(11929)
- 业经(10977)
- 产业(9783)
- 农业(8553)
- 地方经济(7585)
- 发(7364)
- 财(7255)
- 生态(7006)
- 技术(6827)
- 城市(6817)
- 划(6777)
- 和(6689)
- 制(6575)
- 资源(6559)
- 理论(6004)
- 结构(5698)
- 融(5451)
- 机构
- 学院(144507)
- 大学(144094)
- 济(59310)
- 经济(58004)
- 研究(56528)
- 管理(52681)
- 理学(45685)
- 理学院(44972)
- 管理学(44047)
- 管理学院(43800)
- 中国(39160)
- 科学(37948)
- 京(31703)
- 所(29177)
- 农(27278)
- 研究所(27253)
- 中心(24625)
- 财(24116)
- 业大(23504)
- 江(22323)
- 范(21670)
- 农业(21475)
- 师范(21451)
- 院(20978)
- 财经(19781)
- 北京(19530)
- 经济学(18711)
- 经(17932)
- 师范大学(17798)
- 科学院(17735)
- 基金
- 项目(104925)
- 科学(84046)
- 基金(77525)
- 研究(72422)
- 家(69692)
- 国家(69247)
- 科学基金(58779)
- 社会(47944)
- 社会科(45644)
- 社会科学(45629)
- 基金项目(42297)
- 省(41459)
- 自然(38702)
- 自然科(37678)
- 自然科学(37668)
- 自然科学基金(36984)
- 划(35826)
- 教育(30885)
- 资助(29642)
- 编号(26593)
- 发(25249)
- 重点(25124)
- 部(22311)
- 创(21800)
- 计划(20836)
- 创新(20597)
- 国家社会(20497)
- 成果(20214)
- 发展(19976)
- 科研(19772)
共检索到2069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斗斗 王凯 王龙杰 方远平
伴随区域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区域内产业生态效率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文章采用数据包络分析和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法,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测度了城市群内产业生态效率及其时空跃迁特征。结果表明:(1)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产业生态效率呈现逐步上升趋势,其中苏州、上海表现最好也最为稳定。(2)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生态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核心区域城市扩散效应不断增强,"东部独大"特征显著,局部城市空间差异明显,核心区域差异逐渐减弱,整体空间自组织效应增强。(3)各城市产业生态效率空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谭俊涛 王长建
区域性、持续性的雾霾污染对城市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经济发展、外商投资、旅游等方面均有负面影响。研究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机理,可为雾霾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依据。论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雾霾污染的演化规律及其时空跃迁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集聚趋势越来越明显;局部空间结构较稳定,空间依赖效应较弱;空间格局的演变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整合性;城市雾霾污染的类型更趋向于保持不变,不同类型之间的转移较少;调控—经济制约、投资—外资驱动、调控—结构制约三种驱动/制约模式呈现出自北至南由同向发展向同向制约分布的空间格局。最后,提出差异化的治理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谭俊涛 王长建
区域性、持续性的雾霾污染对城市环境质量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对经济发展、外商投资、旅游等方面均有负面影响。研究雾霾污染的时空特征及其机理,可为雾霾污染的有效治理提供依据。论文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探讨其雾霾污染的演化规律及其时空跃迁机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雾霾污染存在较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并且集聚趋势越来越明显;局部空间结构较稳定,空间依赖效应较弱;空间格局的演变具有较强的正向空间整合性;城市雾霾污染的类型更趋向于保持不变,不同类型之间的转移较少;调控—经济制约、投资—外资驱动、调控—结构制约三种驱动/制约模式呈现出自北至南由同向发展向同向制约分布的空间格局。最后,提出差异化的治理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白云朴 赵鸿洋
基于2016—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从创新禀赋、溢出禀赋出发,以创新投入、创新产出、溢出环境、溢出广度为二级指标,构建长三角城市群创新溢出效应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指标权重、评价各城市创新溢出水平,再分析其时空演变格局。结果表明,创新投入、溢出广度对城市创新溢出具有重要影响;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的创新溢出效应显著,滁州、安庆、铜陵、宣城、池州、盐城的创新溢出水平偏低;长三角城市群总体创新溢出水平增强,呈现出东南强、西北弱、多中心的分布特征。最后,就激发城市创新溢出效益、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提出对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进
采用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PM10年均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PM10年均浓度的平均水平,将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划分为低浓度、较低浓度、较高浓度和高浓度4种类型,分别计算了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结果表明: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有扩大趋势,并存在一定的趋同现象;低浓度类型和高浓度类型趋同的稳定性相对较大;短期内各地区大气污染类型发生跨级转移的可能性极低;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格局演化在空间上并不独立,受邻域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邻域污染水平等级越低,大气污染类型向下转变的概率越大,反之越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许理
文章以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边界效应形成机制以及运用β收敛模型,在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趋同性分析的基础上,参照重力模型并运用Barro回归模型,实证分析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边界效应时空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β收敛和一体化边界效应时间分析看,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发展差距减少,经济趋同性明显,一体化发展态势良好,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边界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从省际城市间边界效应分析看,其中上海、江苏9城市和浙江9城市间边界呈现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安徽8城市与上海、江苏9城市和浙江9城市间边界效应不显著;从中心—外围城市边界效应分析看,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间的边界屏蔽效应显著,而分阶段分析表明这种屏蔽效应自2017年后有所弱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小妮 管卫华 张惠 吴连霞
区域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差异特征显著,动态把握两者时空格局演变和耦合发展态势对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构建测度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指标体系和耦合度模型,运用熵权法、SBM模型和Tobit面板模型揭示了200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的宏观格局、两者耦合发展的时空分异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排放效率和高质量发展年际变动呈现出同步的波动中上升趋势;前者宏观格局逐渐呈现出“南北”差异,而后者的“东西”差异逐渐明晰;(2)碳排放效率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于初级协调及以上时期,总体呈上升趋势,不同省市两者差距经历了先缩小后扩大的变动;两者宏观格局差异显著,但均呈现出高值区向核心城市及周边收缩的特征,“东南-西北”向差异显化;(3)经济基础、政府干预、城镇化率及产业结构对耦合协调度具有促进作用,碳排放强度则具有负向约束作用。最后,在推动两者协同互促、加强区域间协同互动及制定差异化的发展路径等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谢泗薪 孙敏
文章基于2013—2021年长三角地区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和上海都市圈面板数据,先构建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再通过新冠疫情前后数据计算,分别对每个都市圈机场群与城市群发展指标总贡献、综合发展指数、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进行比较分析,据此精准判定三大都市圈每年的耦合协调等级。实证发现:从空间上看,上海都市圈无论是耦合度还是耦合协调度,都始终高于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从时间上看,上海都市圈近九年来一直处于高水平耦合协调状态,而南京都市圈和杭州都市圈在遭遇疫情冲击后,耦合协调等级显著下降。研究表明,后两者的机场系统和城市系统亟待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同时应高度契合“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实现路径嵌入并提高发展韧性。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杜建军 刘学华 张军伟
改革开放后,在长三角城市群之间同城化背景下,长三角城市群中各城市的产业结构也不断的逐渐演变。本文首先考察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时空演变并分析了其演变的动力机制;然后运用空间偏离—份额模型方法研究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大部分城市产业结构较为合理,具有产业结构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竞争力净效应;大部分城市已经形成了空间区位效应。因此,长三角城市群应进一步推动同城化的深化,以此推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城市群内部依据要素禀赋发展产业分工,实现多赢。
关键词:
长三角城市群 产业结构 时空演变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建 许君利
长三角城市群人口密度高,经济与科技发达,但庞大的能源耗费量使得区域大气环境承载力面临巨大压力。利用2015年1月至2022年5月近地层202个站点空气质量数据分析PM_(2.5)浓度时空分布特征与演变趋势,借助Hysplit模型确定污染物输送路线和潜在贡献区,基于此,探讨风和地形要素对污染物富集与扩散的作用。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PM_(2.5)平均浓度为38.26μg/m~3,空间上具有西北高东南低,内陆高沿海低的特点。年均值超标(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站点数占26.24%和日均值存在超标的站点数比例高达92.08%,主要发生于冬季,说明区域空气质量改善仍面临严峻挑战;(2)生态优先的经济发展背景下,PM_(2.5)浓度年均值整体以4.07μg/(m~3·a)的速率呈显著的下降趋势,尤以合肥—滁州为中心和扬州—泰州—无锡—苏州—余杭(杭州)为主线的降幅最为显著,尤其是冬季降率高达6.10μg/(m~3·a),间接说明长三角主体应对环境污染的决心和力度;(3)长三角城市群PM_(2.5)浓度未达标天数占比对风速变化的响应非常值得关注,表现在风速大于4 m/s时,强劲的风可输送外源污染物至研究区,使其空气质量恶化,未达标(一级标准)天数占比随风速增加而升高;(4)冬季长三角城市群PM_(2.5)显著地受北向风输送环黄海区域和邯郸—济宁—枣庄—淮安西南部—滁州沿线人类排放的污染物影响。为此,建议长三角城市群依托经济与科技优势进行跨区域生态补偿,降低潜在贡献源区的污染物排放量和强度,提升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宜居性。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新林 仇方道 王长建 王佩顺
工业生态效率能够反映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之间的平衡关系,探究工业生态效率对于转变工业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测算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并对其时空演变、区域差异、溢出效应及影响因素的空间效应进行探索。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工业生态效率均值不断上升,绝对差异增加,而相对差异变化不大;具有正的空间相关性,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集聚性;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具有显著的高-高和低-低集聚的空间俱乐部分布特征;在工业生态效率类型转移过程中存在着趋同的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对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起显著的推动作用,而工业结构不利于本地工业生态效率的改善;本地城镇化的提升不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而本地科技投入和经济发展有利于邻近其它城市工业生态效率的提升。加强城市之间合作对提升工业生态效率具有重要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严 陈雨玮 刘程军
通过重构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化的指标体系,对其绿色化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城市群绿色化水平的演化特征及其门槛效应影响.发现:城市绿色化水平整体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区域内差异程度日渐缩小,省市绿色化水平依次排序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城市群绿色化表现出“核心高,边缘低”的特点;长三角区域绿色化水平全局空间呈现出集聚增强的特征;资源禀赋对绿色化水平具有显著的“U”型双门槛效应.
关键词:
绿色化 演化特征 门槛效应 长三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永生 李玉龙 郑绍杰
文章以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分别从交通流、信息流和技术合作角度构建城市群空间关联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三重网络中城市的节点位置、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发现:三重网络主要以“上海-南京-杭州”为核心,外围形成以苏州、无锡、宁波、合肥等为次级核心的空间格局。核心城市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度,体现了其作为交通枢纽、信息高地和创新中心的功能角色。同时,长三角城市群内部也存在较为明显的类型化特征,经济发达城市或同一省份内的城市间更容易构成子群。QAP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理上的邻近性和工资水平等因素会显著影响不同类型的网络关联强度。
关键词:
空间网络 交通流 信息流 技术合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娜
长三角城市群被誉为世界第六大城市群,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其空间结构不断演化。基于长三角城市群85个市辖区和县级市地域单元,文章以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6年为时间序列,采用总量指标和效益指标,从时空角度探析长三角城市群空间演化规律。发现,长三角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由行政等级结构布局转向扁平式布局,由极化发展向泛化发展,由外延扩展向内涵扩展转变等特征。
关键词:
空间演化 城市群 长三角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叶翀 冯昊
文章选用2008—2022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物流业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度各城市物流业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化机制,并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究物流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样本期内物流业效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自相关性日益显著;经济密度、零售贸易业发展对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提升作用,对物流产业集聚程度则呈制约作用;溢出效应方面,物流业效率具有显著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工业化进程和政府干预也能正向带动相邻地区物流业效率提升。研究结论可为长三角城市群及其他地区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