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56)
2023(8739)
2022(7315)
2021(6506)
2020(5284)
2019(11984)
2018(11688)
2017(22436)
2016(11740)
2015(13074)
2014(13146)
2013(13303)
2012(12500)
2011(11749)
2010(12028)
2009(11289)
2008(10850)
2007(9578)
2006(9128)
2005(8407)
作者
(36607)
(30955)
(30720)
(29279)
(19726)
(14683)
(14047)
(11903)
(11621)
(10850)
(10795)
(10243)
(10040)
(9888)
(9816)
(9431)
(9064)
(8831)
(8736)
(8596)
(7754)
(7448)
(7434)
(7069)
(7063)
(6881)
(6659)
(6498)
(6393)
(6003)
学科
(76983)
经济(76903)
管理(37253)
(28168)
方法(24091)
(22485)
企业(22485)
地方(21639)
数学(20947)
数学方法(20757)
中国(18750)
环境(15414)
(15122)
地方经济(14027)
业经(13388)
(13376)
(11390)
资源(10606)
(10297)
(10256)
(10092)
农业(9756)
(9460)
经济学(8817)
理论(8694)
(8041)
贸易(8034)
(7877)
金融(7877)
(7695)
机构
大学(183210)
学院(182482)
(85713)
经济(83893)
研究(69813)
管理(67446)
理学(57784)
理学院(56990)
管理学(56007)
管理学院(55657)
中国(51351)
科学(42477)
(39660)
(36146)
(35690)
研究所(32459)
中心(29923)
财经(28816)
(27695)
经济学(27560)
(26929)
(26098)
(25346)
北京(25077)
(24993)
师范(24805)
经济学院(24439)
业大(24057)
(22090)
科学院(21815)
基金
项目(120197)
科学(95617)
基金(89094)
研究(84789)
(78393)
国家(77829)
科学基金(66975)
社会(57666)
社会科(54737)
社会科学(54720)
基金项目(47354)
(45643)
自然(42829)
自然科(41671)
自然科学(41659)
自然科学基金(40889)
(38519)
教育(36869)
资助(35913)
编号(31868)
(27789)
重点(27588)
(26132)
成果(25122)
国家社会(24914)
(23845)
课题(22565)
创新(22466)
科研(22453)
教育部(22281)
期刊
(103508)
经济(103508)
研究(58098)
中国(36621)
(27139)
学报(27131)
科学(26974)
管理(26479)
(23059)
大学(19842)
学学(18864)
经济研究(17365)
技术(15482)
农业(15446)
财经(14988)
问题(14610)
(13780)
金融(13780)
业经(13508)
(13192)
资源(12807)
教育(12611)
技术经济(10568)
统计(10223)
(9251)
(9222)
(9143)
现代(9070)
世界(8780)
(8559)
共检索到2845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胡美娟  李在军  余凤龙  
基于2000~2017年长三角城市综合福利、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变差函数、面板向量自回归和面板灰色关联模型探究三者的时空演化、冲击响应及关联特征。研究发现:(1)长三角城市综合福利、资源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皆呈持续递增演进,且地市间分异趋于持续下降;(2)综合福利、资源环境压力和经济增长具有长期交互作用影响,三者间冲击响应具有时序累积效应,而资源环境压力与综合福利水平不具有因果作用关系,经济增长和综合福利存在单向因果关系;(3)面板灰色关联揭示经济增长和综合福利空间关联系数较高,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分异格局,而综合福利、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压力的空间关联系数则呈现出经济欠发达地市高于发达地市的空间错位现象,且三者间的关联系数随时间呈波动下降变化。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小鹰  田焮焮  
在梳理耦合跃迁机理的基础上,构建了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凭借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重心模型与GM(1,1)灰色预测模型,科学测算与分析了2006~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三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及其未来演变趋势。研究表明:(1)科技创新、经济增长和与生态环境各系统综合水平发展情况总体向好;(2)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呈平稳上升态势,整体实现了由失调衰退状态向协调发展状态的转变,但在空间分布上存在不平衡,呈“中心-边缘”与“Z字型”分布特征;(3)长三角城市群高科技创新水平、高经济发展水平与高生态环境水平城市的空间错位分布特征显著,其中科技创新与经济增长的空间匹配程度最优,但在经历前期快速融合后,现面临难以继续深化的难题;(4)预测期内长三角城市群整体三系统耦合协调水平持续改善,但个别西部城市仍无法跳出失调衰退的发展状态。最后,为推动长三角城市群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本文提出相应的协调发展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庄汝龙  宓科娜  陈阳  赵彪  
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之一。以长三角41地市为研究单元,运用熵值法测度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指数,进一步借助耦合协调评价模型计算协调度、发展度以及耦合度,并据此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划分及其空间关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41地市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整体趋势波动上升,但近年来受经济下行影响,社会福利随经济增长出现缓慢下降趋势。2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指数空间吻合度较高且格局相对稳定。相比社会福利,经济增长首位特征明显,市际差异相对突出。3耦合度具有明显空间分异规律,初步形成"合宁沪杭甬"Z字型耦合协调发展轴带。4安徽省多数地市属于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失调衰退类型,亟需平衡二者关系,寻求优化路径,推动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向更高层次耦合协调发展类型演进。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宋敏  陈益鑫  
运用超效率DEA模型测算了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37个城市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率,并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对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结果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整体上高于长三角地区,排名靠前的城市大多属于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综合交通运输效率每提升1%,对长三角和粤港澳本地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分别为0. 076%和0. 069%,在引入空间因素后均提升至0. 12%左右;一地综合交通运输效率的提升对邻近城市经济增长的溢出效应,粤港澳地区要高于长三角,在经济矩阵下更为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赵丹  孙东琪  陈明星  
以1990—2017年为研究时段,以长三角地区63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运用变异系数、锡尔指数及其二阶分解测算其总体和内部经济差异,基于ESDA方法分析其经济差异空间格局,并运用空间回归模型探究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和本土化因素对于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整体呈下降趋势,市内和市间差异对于总体差异的贡献率较大,经济差异在小尺度上更为明显;(2)1990—2017年长三角县域经济呈现空间集聚的格局,极化效应显著,整体呈现非均衡发展,但其局部发展较为协调;(3)全球化、市场化、分权化、本土化是影响长三角县域经济增长和空间差异形成的有效因素,其中分权化对于各时期的经济增长都有显著促进作用,市场化在上世纪90年代初影响较大而后有所衰落,全球化则在21世纪初影响最大。本土化因素始终是长三角县域经济差异增大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工业化水平和资本规模,劳动力数量对长三角区域差异的影响由负面抑制作用逐渐转为正向促进作用。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融化与投机化,形成泡沫与系统性风险。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周惠民  逯进  
基于2000-2014年长三角城市群的面板数据,运用时空耦合模型对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二者间的协调发展态势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该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指数均保持着较快的增长态势,且金融危机以来金融发展指数增幅进一步扩大,而经济增长指数增幅则有所减弱。时空耦合分析显示,该区所有市域的耦合值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的状态,但耦合增幅放缓,存在"核心—外围"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各市际间尚未显现耦合趋同;同时,考察期内二者空间重心偏离度增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耦合度的提升,应当警惕金融要素脱离实体经济,以避免促进经济的金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德静   王晓青   濮励杰   张瑞   丹旸  
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对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引入碳排放等非期望产出指标,通过构建超效率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ULUE),并对其时空演变特征、效率演变及其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脱钩关系展开分析。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总体水平较低(0.71),2010~2019年呈现出“增长-下降-再增长”的演化趋势,区域差异先增大后减小;(2)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存在两头高-中间低、西高东低的空间格局特征,局部集聚水平不高;(3)长三角地区土地利用效率提升主要由追赶效率和技术进步共同促进;(4)2010~2019年长三角城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均主要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状态良好。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彭红松  郭丽佳  章锦河  钟士恩  虞虎  韩娅  
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压力的关系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方向,然而却很少有研究在不同理论脉络下系统梳理相关成果,并比较不同理论、方法、模型、指标与评价体系的优劣势与应用范围,以至于难以确定理论贡献。本文综述了相关的5类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并比较其理论内涵、模型方法、评价体系及适用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二者关系分析的基本框架和重点内容,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与技术支持。结果发现:①二者关系研究的理论、方法与指标各具优劣势与应用范围,相关研究应遵循"检验因果关系方向→识别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拐点/脱钩状态→评估生态效率强度→判定耦合协调阶段"的基本框架,并按照"方向调控→拐点/状态调控→强度调控→系统调控"的思路制定区域可持续发展政策;②未来应重点开展方法、模型与评价体系的适用性及优化研究,关注驱动因子、作用机制及路径选择研究,探索多案例对比、远程耦合及关联研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岚  
本文通过构建迈尔奎斯特生产力经济增长指数,运用二阶段线性规划技术估算反映区域经济前沿的距离方程,分析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重要经济指标,并分析它们因规模效应和科技进步所引起的在水平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动因,从而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动和职能分工提供战略指导。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李在军  尹上岗  姜友雪  吕玉兰  
低碳经济是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内在要求。针对2000—2017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时空关联、异速增长关系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具有正向关联,关联强度总体呈“V”型波动变化。2000—2008年高关联强度区相对集中分布于苏南、苏北及浙中等地区,2009—2017年空间关联强度明显下降,大体呈“南低北高”分布。(2)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以经济扩张弱型为主,大部分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关系实现由正转负。(3)地理探测器诊断第二产业比例、第三产业比例、城市化和人口密度是驱动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动的主要因子。(4)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表明人口密度显著负向影响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异速变化,投资强度和财政支出强度起到抑制作用,城市化和消费水平表现出先促进后抵消作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占比及固碳水平则起到先抑制后促进作用。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周扬波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支撑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1988年~2007年间长三角地区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两省一市的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与投资增长的因果关系不明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晓峰  
文章采用长三角地区1985—2009年间的样本数据,借助OLS模型及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FDI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估计结果表明:FDI增长与环境污染变化之间存在协整和因果关系;FDI与废气、二氧化硫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与烟尘、粉尘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且FDI对废气、二氧化硫的影响最为显著。反映了目前长三角地区FDI存在一定的环境负效应。文章基于EKC假说,进一步测度了引入FDI因素后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及演进趋势,认为FDI对环境质量的影响是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综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