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10)
- 2023(8329)
- 2022(6935)
- 2021(6199)
- 2020(5060)
- 2019(11276)
- 2018(11198)
- 2017(20956)
- 2016(11532)
- 2015(12990)
- 2014(13480)
- 2013(13179)
- 2012(12462)
- 2011(11610)
- 2010(11862)
- 2009(11160)
- 2008(10573)
- 2007(9724)
- 2006(8939)
- 2005(8188)
- 学科
- 济(70586)
- 经济(70523)
- 管理(30134)
- 业(22391)
- 地方(20891)
- 方法(20009)
- 中国(18798)
- 数学(17685)
- 数学方法(17503)
- 企(16541)
- 企业(16541)
- 学(15029)
- 地方经济(13660)
- 农(12842)
- 业经(11650)
- 财(10721)
- 制(10292)
- 环境(9616)
- 体(9098)
- 农业(8949)
- 融(8552)
- 金融(8545)
- 理论(8515)
- 发(8337)
- 银(8034)
- 银行(8009)
- 经济学(7922)
- 和(7905)
- 行(7769)
- 城市(6896)
- 机构
- 学院(171215)
- 大学(170508)
- 济(78164)
- 经济(76360)
- 研究(68614)
- 管理(58319)
- 中国(50282)
- 理学(48711)
- 理学院(48015)
- 管理学(47013)
- 管理学院(46680)
- 科学(41418)
- 京(37508)
- 所(35560)
- 财(34573)
- 研究所(32134)
- 中心(29742)
- 农(29125)
- 江(27850)
- 财经(26701)
- 院(25493)
- 经济学(25431)
- 经(24044)
- 业大(23976)
- 北京(23692)
- 范(23535)
- 师范(23264)
- 农业(22627)
- 经济学院(22452)
- 州(21813)
- 基金
- 项目(110353)
- 科学(85840)
- 研究(79487)
- 基金(78466)
- 家(69549)
- 国家(69014)
- 科学基金(57719)
- 社会(51639)
- 社会科(48879)
- 社会科学(48866)
- 省(43372)
- 基金项目(40534)
- 划(36551)
- 自然(35624)
- 教育(35554)
- 自然科(34773)
- 自然科学(34760)
- 自然科学基金(34034)
- 资助(32332)
- 编号(31082)
- 成果(26120)
- 发(25589)
- 重点(25498)
- 课题(23479)
- 部(23460)
- 国家社会(21998)
- 创(21618)
- 发展(20650)
- 创新(20461)
- 展(20382)
共检索到277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岚
本文通过构建迈尔奎斯特生产力经济增长指数,运用二阶段线性规划技术估算反映区域经济前沿的距离方程,分析长江三角洲16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重要经济指标,并分析它们因规模效应和科技进步所引起的在水平上存在差异的内在动因,从而为区域内各城市的联动和职能分工提供战略指导。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经济增长 指标体系 综合实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蔡晶 吴柏钧 吴玉鸣
基于Romer资源约束的经济增长尾效理论,采用纳入时空效应的空间面板计量经济模型,对土地资源对长三角都市圈16个城市经济增长尾效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发现:土地资源对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尾效约束平均约为1.8%,土地的抑制作用导致长三角都市圈城市经济增长年均减少1.8%,高于现有研究中土地资源对我国整体经济增长尾效的约束水平;由于各城市自然资源禀赋不同、经济发展阶段迥异,土地资源约束对城市经济增长的尾效也存在差异;考虑纳入邻近城市时空效应的经济增长对本城市经济增长的不可测因素的影响,可获得更为准确的土地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尾效值,为我国大都市圈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过程中的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效率提升及城市可持续增长提供决策支持依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喜仓 孙晨虹 苏文华
本文借鉴国内外有关创新评价研究的经验,结合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城市的创新发展实践,使用主成分分析评价方法,构建出长三角地区创新型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SPSS统计工具对长三角地区16个主要城市进行实证评价和聚类分析,为创新型城市的发展提供客观定量的评价依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吴亚菲 孙淼
该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市2004-2013年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对区域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样本期内,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和产业集聚存在空间相关性;制造业的集聚程度对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有正向影响,而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则呈现负向影响。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长三角 产业集聚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增洋
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是否具有辐射带动作用,如何增强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基于增长极理论使用面板VAR模型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研究发现,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具有显著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经济增长对县域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随时间推移不断下降,城市经济结构升级对县域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促进作用。城市经济结构升级有利于城市经济增长,但城市经济增长却没有带来城市结构升级,需要通过政策干预促进城市经济结构升级,以更好地增强城市经济对县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
关键词:
城市经济 县域经济 增长极 面板VAR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 耿加进
本文基于长三角41个城市的样本,实证研究了流通业集聚、经济空间距离和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长三角地区流通业集聚水平总体不断提升,在全国不断显现集聚优势,集聚水平的城市间差距也在减小;在流通业不断集聚的过程中,也发挥了对本地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同时也能依托地理空间传递,促进邻近城市经济增长;但是,当以城市间经济空间距离衡量两城市的空间联系时,与地理空间距离表现出相反作用,一个城市流通业不断集聚,对经济水平接近的城市反而产生了负向的空间挤出效果。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盛燕 谭睿鹏 吴华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支撑,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利用镇级卫星灯光数据,从乡镇尺度考察了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借用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两个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产生了显著的促增长效应,该政策使得安徽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政策冲击之前平均提高了1.75%。机制检验表明,安徽加入长三角通过借用规模效应,即增加异地投资和合作创新,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即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资源配置,对安徽乡镇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行政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市辖区的乡镇中,安徽加入长三角会产生更大的促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南京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与对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叶晓陶 周云 田鹏许
将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分为需求效应和供给效应,利用索罗的经济增长模型,对不同类型城市的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建模验证。研究表明不同类型的城市之间由于房地产发展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房地产投资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有所不同;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贡献方式与贡献程度存在差异;房地产投资对城市经济增长的作用特征存在差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梁双波 曹有挥 曹卫东 吴威
通过分享—偏移(share—shift analysis)模型对近17年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偏移增长状况的研究显示:①上海港在1994—1998年间为正偏移增长港,而在其他两个时段均为负偏移增长港。②宁波港始终为正偏移增长港,且偏移增长量一直很大。③沿海港群和内河港群间的偏移增长状况较为复杂,在总体上,沿海港群优势不断凸显,而内河港群则相反。④在不同等级港口间的偏移增长中,中型集装箱港口始终居于劣势地位,大型集装箱港口近13年来优势明显,小型集装箱港口始终居于相对优势地位。⑤长三角集装箱港口体系的发展可初步划为初步发育阶段、枢纽中心港初步形成阶段和大型深水直挂港加速成长三个阶段,每一阶段的发展都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和作用机制。上述状况的形成是区域经济发展、国家政策调控、港口资源条件差异、区域通达条件以及集装箱装卸运价等多种因素长期综合作用的结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周正柱 李瑶瑶
文章以长三角27个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2010—2019年区域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的传导机制。回归结果表明: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现"倒U"型,商品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劳动力市场一体化对经济增长影响不显著;经济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对经济增长呈现显著正向影响,而人力资本、政府支出规模和社会资本存量对经济增长并不产生影响。传导路径分析表明:市场一体化及其细分类型商品市场一体化,分别通过对经济开放程度和消费水平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资本市场一体化通过对经济开放程度的影响,进而影响经济增长。
关键词:
长三角 市场一体化 经济增长 传导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福象 刘志彪
在长三角城市化群落中,城市化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市群对经济增长也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新引擎作用,本文的实证结果支持了这一论断。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主要是通过两种机制来实现的:一是当要素在区域间能自由流动时,一些优质要素主动向大城市集聚,而普通要素则选择向小城市集中,结果提高了长三角城市群要素积聚的外部经济性,提高了城市群研发创新的效率,促进了经济增长;二是在要素能自由流动时,城市群内政府通过"蒂伯特选择"机制来实现,即政府为了吸引城市群外的企业和产业,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更新改造的比例,加大了对城市群内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比例,降低了企业交通运输成本,强化了需求关联的循环...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巫强
该文基于新经济增长理论,以全国作为比较基准,实证研究了1979-2004年间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与投资、人力资本等因素之间的关系。计量结果表明:教育和医疗卫生财政支出这两类人力资本投资,对上海、江苏、浙江GDP指数和人均GDP指数的推动作用大多显著为正,尤其上海经济增长体现出强烈的教育推动特征,江苏经济增长体现显著人力资本推动特征。虽然在长三角地区两省一市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贡献有高低之分,而且投资的作用也非常明显,但与全国经济增长的格局相比较,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增长性质并不属于纯粹的粗放型经济。
关键词:
长三角 人力资本 经济增长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鑫 陈志刚
地方政府尤其是地方官员的决策行为对于一个城市工业污染的程度及其变化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首先探讨了地方官员的个体差异及其行为特征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影响机理;然后以长三角地区为例,通过建立地方官员特征指标与城市工业污染间关系的计量模型,运用2005~2014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实证检验了地方官员异质性(主要体现为年龄、任期和晋升来源等方面的差异)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具体影响。结果发现,地方官员的年龄、任期和晋升来源等因素对于城市工业污染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1)地方官员年龄增加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影响表现为先增后减的倒U型变化趋势;(2)地方官员任期增加对城市工业污染的影响呈先减后增的趋势;(3)本地晋升官员相对于外地晋升官员,其执政下的城市工业污染程度会有所缓减。最后就有效管控城市工业污染,从完善地方官员晋升机制、健全地方官员环境考核制度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官员 特征差异 城市工业污染 长三角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毅
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构建空间面板模型研究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布对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影响。经研究发现:一体化趋势越来越显著的长三角地区,各城市之间的联系也逐渐紧密,作为城市群先导产业的高新技术产业出现空间分散趋势,且这种趋势对整个区域的经济增长形成明显正向作用。这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分散化趋势是一种资源共享性的产业链分工趋势,并长期影响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