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10)
- 2023(11528)
- 2022(10185)
- 2021(9559)
- 2020(7827)
- 2019(18213)
- 2018(18128)
- 2017(35082)
- 2016(18749)
- 2015(21083)
- 2014(21132)
- 2013(20923)
- 2012(19144)
- 2011(17259)
- 2010(16993)
- 2009(15300)
- 2008(14838)
- 2007(12631)
- 2006(11037)
- 2005(9463)
- 学科
- 济(77742)
- 经济(77660)
- 管理(52157)
- 业(47965)
- 企(39565)
- 企业(39565)
- 方法(37079)
- 数学(31944)
- 数学方法(31607)
- 贸(22598)
- 贸易(22584)
- 易(21837)
- 中国(21503)
- 地方(19239)
- 农(18790)
- 财(16785)
- 业经(16451)
- 学(16275)
- 理论(12916)
- 环境(12872)
- 农业(12409)
- 和(11888)
- 技术(11567)
- 制(11377)
- 务(10516)
- 划(10469)
- 财务(10458)
- 财务管理(10438)
- 融(9853)
- 金融(9852)
- 机构
- 大学(268045)
- 学院(265831)
- 管理(108352)
- 济(107818)
- 经济(105388)
- 理学(95113)
- 理学院(94039)
- 管理学(92482)
- 管理学院(92007)
- 研究(88578)
- 中国(61920)
- 京(56439)
- 科学(55689)
- 财(45362)
- 所(43387)
- 研究所(39919)
- 业大(39803)
- 农(39668)
- 中心(38941)
- 财经(37690)
- 江(36479)
- 范(35499)
- 师范(35208)
- 北京(35012)
- 经(34388)
- 院(33062)
- 经济学(32146)
- 农业(31241)
- 州(30052)
- 经济学院(29285)
- 基金
- 项目(190649)
- 科学(150050)
- 基金(139130)
- 研究(138380)
- 家(120949)
- 国家(120017)
- 科学基金(103682)
- 社会(87454)
- 社会科(83010)
- 社会科学(82989)
- 基金项目(75217)
- 省(73375)
- 自然(68238)
- 自然科(66679)
- 自然科学(66667)
- 自然科学基金(65395)
- 教育(62398)
- 划(62087)
- 资助(56710)
- 编号(56066)
- 成果(44033)
- 重点(42262)
- 部(41747)
- 发(40472)
- 创(39418)
- 课题(38025)
- 创新(36760)
- 科研(36277)
- 教育部(35932)
- 国家社会(35802)
- 期刊
- 济(111183)
- 经济(111183)
- 研究(78560)
- 中国(43334)
- 学报(41253)
- 科学(38372)
- 管理(37904)
- 农(34988)
- 财(31340)
- 大学(31035)
- 学学(29315)
- 教育(26752)
- 农业(25055)
- 技术(21749)
- 经济研究(18843)
- 融(18567)
- 金融(18567)
- 业经(18476)
- 问题(17501)
- 财经(17152)
- 贸(15506)
- 经(14621)
- 图书(14327)
- 科技(13065)
- 理论(13024)
- 业(12831)
- 国际(12676)
- 商业(12529)
- 现代(12502)
- 技术经济(12380)
共检索到3744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姚海华
腹地依托是贸易中心城市崛起的一项重要条件,理清上海与长三角周边城市之间的贸易空间格局是上海国际贸易中心建设推进过程中的关键性命题。文章运用全局Moran指数和局部Moran指数对长三角16个城市的进出口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测算。计算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贸易整体发展具有空间集聚效应,以加工贸易为主导的贸易模式导致进口集聚效应大于出口集聚效应;长三角区域内部贸易空间集聚效应呈现多样化,上海和苏州呈现高-高集聚,但低-低集聚依旧是长三角地区当前最主要的贸易集聚类型;上海是目前长三角地区唯一一个对区域整体进出口具有空
关键词:
长三角 贸易 集聚效应 辐射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黄丹荔 吴昳
本文对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的形成机理与意义进行了深度的分析,阐述了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的科学测度方法,全面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的评价体系,并对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金融集聚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和排序。在此基础上,选取其中得分为正的城市使用威尔逊模型和引力模型分别计算其辐射半径和辐射强度,并结合长三角城市群金融生态环境的实际进行比较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从金融集聚还是从金融辐射的角度来分析,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发展存在不均衡现象,且发展水平相对稳定;在长三角城市群中,金融发展与金融集聚度水平高的城市对其周边城市产生不同程度的辐射作用,而且这些城市之间的辐射作用与影响会出现交叉和重叠,为金融资源共享、促进金融市场与经济发展提供了很高的平台,从而形成了"金融马赛克"现象;上海始终是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最强的城市,杭州、苏州和南京等城市金融集聚效应和金融辐射效应较为接近,而无锡、宁波和合肥等城市则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城市群金融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提供指引和应用参考。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魏浩
本文借鉴近年来兴起的主流空间统计分析方法,测量了1978~2007年中国30个省市(区)对外贸易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辐射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国30个省市(区)的对外贸易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从空间集聚效应来看,东部地区具有强强集聚的"马太效应",中西部地区具有弱弱集聚的"马太效应";从空间辐射效应来看,上海、江苏、浙江和福建对周边地区具有正向辐射效应,青海、新疆和甘肃对周边地区具有负向辐射效应,以上海为中心的正向增长极效应、以青海为中心的负向增长极效应都日益显著且稳定;从三大增长极来看,广东的增长极效应由强变无,上海的增长极效应由无变强,北京一直没有表现出增长极效应。
关键词:
对外贸易 集聚效应 辐射效应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岿然 李匡义 孙溢
自“长三角一体化”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大量文献开始聚焦对长三角区域的贸易结构和贸易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但鲜有文献涉及对贸易韧性的研究。本文选取长三角26个城市2010~2021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影响。其中城市贸易韧性水平通过贸易量指标计算得到,城市金融集聚水平通过熵值法测度得到。研究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不仅直接赋能贸易韧性,而且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贸易韧性的提升。进一步分析表明,该赋能作用存在异质性和非线性的特征。在城镇化水平更高以及金融集聚效率更强的城市,赋能作用更为显著。此外,随着产业结构水平的提高,长三角城市群金融集聚对贸易韧性的赋能作用存在边际效用递减的非线性特征。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戴志敏 郑万腾
本文采用长三角城市群16个地市2003~2013年金融相关数据,构建金融空间集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增益水平激励模型测度各地市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并通过地理空间工具描述其空间集聚特征,同时利用断裂点理论和威尔逊模型对各地市的金融空间集聚辐射范围进行测算。结果表明:金融空间集聚效应越显著的城市,集聚辐射范围越广,其中上海市最为显著,舟山市还未形成一定规模的金融空间集聚效应,从空间特征上来看,整体金融空间集聚效应存在显著正的空间自相关性,不同区域呈现抱团式空间集聚分布格局。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姚海华
文章利用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各主要城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销售额数据,借助于偏离-份额分析的空间扩展模型,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两大区域的城市贸易增长效应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普遍存在贸易商品销售同构现象,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空间联动作用总体上并不明显;但上海、广州、深圳对周边城市的空间辐射作用比较突出,上海和广州分别承担着周边城市进口港的职能,深圳扮演着境内对香港出口通道的角色。
关键词:
长三角 珠三角 城市贸易 空间联动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丽华
本文在分析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影响机制的基础上,以高技术产业为例,采用面板数据变系数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全面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贡献的差异,以研究产业积聚对出口贸易贡献的个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集聚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上海产业集聚对出口贸易贡献的弹性系数已经为负,长三角产业集聚的负面效应开始显现;本地市场效应对高技术产业出口已经没有贡献;我国产业出现均衡化发展趋势;劳动生产率和成本优势是我国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竞争优势所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守文 徐丽洁 章杰嘉 余思明
文章通过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的科技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计算城市群内部城市的科技创新质量综合得分,将城市群内城市分为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利用引力模型测算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量,以此来测量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结果表明: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质量综合优势明显,基础研究能力强;上海科学中心城市与其他非科学中心城市的创新联系量“马太效应”显著;上海科学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呈现非均衡发展态势且具有地理邻近性。上海科学中心城市对区域产生科技创新辐射效应的时空特质,对提升城市群整体创新能力、缩小区域内部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浩 姚星垣
本文运用了比较先进的研究方法对长三角城市金融辐射力作了详细、全面、客观的分析。针对城市金融辐射力提出了合理的指标体系,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长三角城市接受上海辐射的程度,首次将经济地理学中的威尔逊模型用来度量各中心城市接轨上海的能力以及各自的金融影响力.并计算出了它们的辐射半径。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辐射 经济地理 辐射半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谭华
本文选取长三角地区实证分析了长三角金融集聚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比较了不同类别产品出口贸易影响的差异,同时也兼论了科技融资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金融集聚尽管对出口贸易增长的拉动作用客观存在,但是相对于工业经济、投资等因素拉动作用而言并不突出,这主要是因为不同类别产品出口的差异化。金融集聚对技术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比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却产生了显著的"挤出"效应。在金融集聚与出口增长的关系中,科技融资总体发挥正向调节效应,且主要体现在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但同样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产生抑制性的调节作用。据此也反映了此消彼长的"水床效应"的客观存在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云儿
服务贸易逐渐成为促进国民经济效率提高和国民产出总量增长的主导力量。文章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特点,提出了提升长三角地区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相应策略,主要包括: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扩大市场经济开放度;大力培育高等专业要素,促进人力资本积累;强化服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水平;促进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强化政府的孵化和辅助作用。
关键词:
长三角地区 服务贸易 对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晔倩 林理升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受到关注,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单位的经济、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中国作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使服务贸易的重要性更显得突出,这点尤其体现于中国最大的两个经济发展区域——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发展之中。然而当今学界对于这两大经济区域之间是合作还是竞争的问题一直存在争议。理论层面上,本文将引力模型运用于服务贸易领域,研究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服务贸易领域内的边界效应问题;实证层面上,本文以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从1997年到2003年间的面板数据为分析对象,考察这7年间两大经济区域在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金泽虎 邓超
文章基于2012—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数字经济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构建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其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这一结论在稳健性检验中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调整样本期以及将“宽带中国”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显示,进口贸易是数字经济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空间杜宾模型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空间效应显著,其可以通过空间溢出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进口贸易 高质量发展 宽带中国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彭羽 陈希
不管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还是新经济增长理论,贸易中间商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都常常被忽略。本文借助传统的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贸易中间商集聚因素纳入新的生产函数模型,并以长三角地区25个地级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贸易中间商集聚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由于FDI流入是导致贸易中间商集聚的主要动因,因此它对长三角地区不同城市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显著差异,贸易中间商集聚对FDI流入程度较高城市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大于FDI流入程度较低的城市。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学龙 刘玚 李万新
逆全球化背景下京津冀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发展空间自由贸易试验区是我国为了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所实行的重要战略安排。自2013年9月我国11个自由贸易区相继挂牌运行以来,各地吸引了大量外资,显著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然而,自由贸易区建设在区域范围、协调发展成效和机制体制创新等方面仍存在瓶颈。伴随着近几年国际经济金融局势的迅速变化,经济逆全球化趋势明显、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国际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