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69)
- 2023(9074)
- 2022(7643)
- 2021(6752)
- 2020(5295)
- 2019(12352)
- 2018(12009)
- 2017(22876)
- 2016(12440)
- 2015(13686)
- 2014(14049)
- 2013(14006)
- 2012(13394)
- 2011(12187)
- 2010(12439)
- 2009(11480)
- 2008(11203)
- 2007(9982)
- 2006(9236)
- 2005(8622)
- 学科
- 济(65387)
- 经济(65330)
- 管理(30806)
- 业(29545)
- 地方(24396)
- 中国(23264)
- 企(20643)
- 企业(20643)
- 方法(20357)
- 数学(18154)
- 数学方法(17961)
- 农(17228)
- 业经(13869)
- 地方经济(13754)
- 农业(12494)
- 发(12088)
- 学(11157)
- 环境(10932)
- 财(10448)
- 融(10086)
- 金融(10086)
- 银(9988)
- 银行(9973)
- 贸(9948)
- 贸易(9934)
- 行(9746)
- 制(9506)
- 易(9467)
- 发展(8619)
- 展(8592)
- 机构
- 学院(177963)
- 大学(175548)
- 济(77024)
- 经济(75262)
- 研究(69860)
- 管理(64688)
- 理学(53965)
- 理学院(53230)
- 中国(52620)
- 管理学(52376)
- 管理学院(52039)
- 科学(42482)
- 京(39826)
- 所(35795)
- 财(34040)
- 研究所(32151)
- 中心(30890)
- 农(30597)
- 江(29191)
- 范(26299)
- 师范(26066)
- 院(26024)
- 财经(25708)
- 北京(25677)
- 业大(25084)
- 州(23632)
- 农业(23498)
- 经济学(23455)
- 经(23138)
- 省(22562)
- 基金
- 项目(115749)
- 科学(91155)
- 研究(85338)
- 基金(81236)
- 家(70809)
- 国家(70202)
- 科学基金(59714)
- 社会(55219)
- 社会科(52460)
- 社会科学(52446)
- 省(47421)
- 基金项目(42659)
- 划(39350)
- 教育(37762)
- 自然(36411)
- 自然科(35556)
- 自然科学(35551)
- 自然科学基金(34833)
- 编号(33931)
- 资助(32743)
- 发(32048)
- 成果(27397)
- 重点(26705)
- 发展(26050)
- 课题(25732)
- 展(25595)
- 部(24329)
- 创(23728)
- 国家社会(22783)
- 创新(22391)
共检索到291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保乾 李靓婧 王程
利用因子分析法,本文对长三角城市协调发展水平进行评估。考虑到实证分析的数据符合K M O和巴特利特测试的要求,本文运用Moran I指数分析发现城市增长极之间存在比较接近的空间关系。然后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城市增长极的综合评价指标值呈现较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来源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而社会和环境的多样性有利于长江三角洲增长极地区之间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增长极 长三角 因子分析 协调发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苏宁
统筹区域协调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一项重要国家战略,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文章阐述了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积极意义,并提出了推进长三角金融协调发展的五个方面的政策建议:第一,要促进地方政府、金融管理部门、金融企业的跨区域合作与协调)第二,以金融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资金跨行政区流动*第三,促进区域对外贸易投资活动和区域内外汇资金流动便利化*第四,促进区域内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功能整合*第五,构建共同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机制。
关键词:
长三角 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李瀚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发展阶段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围绕区域发展的均衡化、协调化、可持续化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文章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区域为例,从四个维度选择7个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调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对比,并据此对"十四五"时期二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丽华 李瀚林
区域协调发展是衡量区域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在新发展阶段优化国土空间布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近年来,中国围绕区域发展的均衡化、协调化、可持续化进行了大量探索,取得了卓有成效的成果。文章以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区域为例,从四个维度选择7个指标运用变异系数法对"十二五"和"十三五"时期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的区域协调水平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对比,并据此对"十四五"时期二者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与方向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炳 曾刚 曹贤忠 宓泽锋
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耦合协调模型,分析了2008~2015年26市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度及演变过程。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生态文明建设与城市化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且上海、杭州、南京等城市化水平高的城市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也相对较高;(2)耦合协调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但呈现波动上升趋势,2015年耦合协调度整体上处于轻度失调状态;(3)耦合协调度空间差异明显,协调度高值地区由2008年的"三点式"(杭州、南京和上海)分布转变为2015年的"Z字型"(南京—上海—杭州—舟山)分布;26市可划分为高高型、高低型、低高型、低低型4种类型,应分别采取不同的对策措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应博
区域协调发展愈来愈受到各国的重视,其中,协调发展机制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立足长三角区域发展实际,阐述了长三角区域协调机制的现状,剖析了机制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机制重构的对策。文章认为,构建多层次、宽领域、动态稳健的区域协调机制,是长三角未来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建设方面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区域 协调发展 政府合作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海洲 陆林
会展业是当前我国都市发展的新要素和明星产业。利用TOPSIS法从城市规模、外贸经济、对外交通、城市环境、旅游发展和会展业发展6个方面综合评价京津冀和长三角两大都市圈26个成员城市的会展业与城市发展的协调水平,并借助Arc GIS软件分析空间格局,进而探讨影响因素和协调机制。结果显示:(1)等级分布上,京津冀城市协调分布较为均匀,长三角呈现"沙漏状"两极化聚集的层次分布。(2)空间分布上,长三角为"一轴(宁、常、锡、苏、沪)两点(杭、甬)"优良协调、北部和中部失调的空间格局;京津冀为核心(京、津)优质协调、协调度南高北低的空间格局。(3)协调机制是会展业子系统与城市系统的同向发展过程,通过会展业子系统与相关子系统进行协调互动,优质协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江丽 李子联
通过构建城市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指标体系.利用锅合协调度函数.计算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综合发展水平及其锅合协调度.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整体水平以及耦合协调发展的时序特征和空间特征。从时序上看.长三角城市群产业一人口一空间发展水平总体上在波动中演进.演进过程大致分为以产业为主导、以空间为主导到产业、空间与人口系统发展失调等三个阶段。从空间上看.长三角城市群由以上海为中心的空间格局逐步演进成为以上海为轴心.南京和杭州为两翼的高水平协调发展三角区域.但是由于空间发展过速.三角区域内高水平协调发展城市普遍存在产业与空间协调发展程度滞后的特征.而外围城市主要暴露出人口与空间协调发展...
关键词:
产业发展 人口发展 空间发展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蔚 王兴宇 万凤娇 武亚丽
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空间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呈波动上升态势和“东中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上海的城市韧性最高。(2)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布局。(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仅上海达到中级协调阶段,其他城市处于初级协调与轻度失调阶段,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未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水平滞后与同步受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蔚 王兴宇 万凤娇 武亚丽
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2010—2020年长三角城市群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的耦合协调发展程度及空间特征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呈波动上升态势和“东中高、南北边缘低”的空间格局,上海的城市韧性最高。(2)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呈波动上升趋势,形成以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合肥为中心的“圈层式”空间布局。(3)长三角城市群的城市韧性与科技创新水平耦合协调度呈上升趋势,形成“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仅上海达到中级协调阶段,其他城市处于初级协调与轻度失调阶段,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协调类型未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科技创新水平滞后与同步受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唐洪雷
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绩效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以复合系统模型、耦合模型为研究方法,围绕自然生态、生态投入、生态治理效率和生态产出4个研究要素,建立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同状态,研究的23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处于一般协同,而其他12座城市处于低度协同,各城市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立 唐洪雷
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对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执行绩效有重要影响。为深入探讨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质量水平,以复合系统模型、耦合模型为研究方法,围绕自然生态、生态投入、生态治理效率和生态产出4个研究要素,建立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评价体系,进而构建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和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模型。实证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同状态,研究的23座城市中有11座城市处于一般协同,而其他12座城市处于低度协同,各城市序参量综合协同发展水平较高。基于此,提出长三角城市生态经济协同发展的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靖学青
针对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趋同习益严重的形势,本文对长三角地区上海、南京、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和常州等几个主要城市的产业发展进行了区域定位,即将其放在不同层次宏观区域背景里,确定长三角主要城市今后一个时期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提出区域经济一体化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调互动发展的实现途径,并就区域经济一体化机制建设提出了四点建议。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朱天明 杨桂山 苏伟忠 万荣荣
在城市土地-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协调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因子分析法对2006年长三角地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协调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程度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上海、苏州、无锡和杭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均较高,是综合水平双高型协调;南京、宁波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是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滞后型不协调;镇江、泰州、嘉兴、湖州、绍兴、台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表现出双低的特征,是综合水平双低型不协调;常州、南通、扬州、舟山城市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