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6)
2023(10117)
2022(8696)
2021(7888)
2020(6708)
2019(15546)
2018(15099)
2017(28778)
2016(15528)
2015(17094)
2014(17278)
2013(17198)
2012(16076)
2011(14533)
2010(14729)
2009(13714)
2008(13696)
2007(12496)
2006(10679)
2005(9337)
作者
(45554)
(38268)
(37995)
(36536)
(24326)
(18462)
(17351)
(14817)
(14265)
(13407)
(12919)
(12808)
(12081)
(12069)
(11924)
(11763)
(11745)
(11287)
(11072)
(10950)
(9398)
(9189)
(9127)
(8719)
(8688)
(8465)
(8424)
(8401)
(7630)
(7626)
学科
(68576)
经济(68516)
管理(48224)
(47279)
(39145)
企业(39145)
方法(31466)
数学(27809)
数学方法(27574)
中国(20303)
(17294)
技术(17087)
地方(16413)
(16055)
业经(14169)
(13529)
技术管理(12359)
(11829)
贸易(11822)
农业(11688)
(11377)
(11372)
环境(10609)
理论(10075)
(9928)
(9816)
银行(9794)
(9550)
财务(9534)
财务管理(9508)
机构
大学(227482)
学院(226989)
(95552)
经济(93425)
管理(89473)
理学(77812)
理学院(76840)
研究(75907)
管理学(75634)
管理学院(75172)
中国(55705)
(47596)
科学(47375)
(42037)
(37669)
(36916)
中心(35371)
(34686)
研究所(34431)
财经(34107)
业大(33613)
(30922)
(30097)
经济学(29990)
师范(29823)
北京(29333)
农业(29157)
(27699)
(27407)
经济学院(27372)
基金
项目(155544)
科学(124290)
基金(114074)
研究(111685)
(99592)
国家(98808)
科学基金(85809)
社会(73031)
社会科(69439)
社会科学(69417)
基金项目(62073)
(61810)
自然(55766)
自然科(54589)
自然科学(54575)
自然科学基金(53600)
(52122)
教育(51337)
资助(44463)
编号(43685)
(37574)
重点(35043)
创新(34307)
(34268)
成果(34257)
(33883)
课题(30689)
国家社会(30473)
科研(29647)
教育部(29466)
期刊
(100893)
经济(100893)
研究(65914)
中国(42813)
学报(33531)
科学(32927)
(32424)
管理(31979)
(31975)
大学(25009)
学学(23618)
教育(22058)
农业(21279)
技术(20216)
(18161)
金融(18161)
财经(16571)
业经(16430)
经济研究(16328)
问题(15219)
(14385)
技术经济(13055)
(12730)
科技(12715)
(11322)
商业(11107)
统计(11067)
现代(10790)
资源(10512)
(10237)
共检索到3259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周正柱  许理  
针对区域创新联系的边界效应问题,以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测度和分析其城市创新联系的边界效应,为加强长三角城市创新协同、优化创新空间结构提供决策支持。在分析城市间创新联系边界效应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将传统β收敛模型和基于Barro公式的边界效应模型拓展构建新的空间计量模型,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的27个中心区城市为对象,对其2010—2019年的创新联系边界效应进行空间计量分析,揭示其内在形成机制及转化机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空间相关性,且创新能力趋于收敛,创新联系趋于紧密,创新一体化态势明显;(2)城市创新联系的省际边界效应表现为显著的中介效应,而创新联系的核心与边缘边界效应则表现为显著的屏蔽效应,且屏蔽效应呈现减弱态势;(3)经济发展水平、科技经费投入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对城市创新联系发挥着正向作用,且能够提高省际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削弱核心与边缘城市边界的屏蔽效应。根据研究结论,从利用好创新活动的各类空间效应、发挥好不同类型城市在创新联系中的作用、推进创新联系边界的屏蔽效应向中介效应转化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越  王承云  
基于区域创新联系的相关理论,采用引力模型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的创新网络联系格局进行了探讨。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数量,测算了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节点城市及其辐射范围,进而构建了城市创新联系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创新联系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联系格局呈现出以苏州为一级节点城市,上海为二级节点城市,杭州、宁波、绍兴、镇江为三级节点城市的"核心—边缘"的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其中,苏州、上海的辐射范围最广且强度最强。(2)地理邻近性在该创新联系网络的形成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使得创新联系网络呈现出"强—强联系"、"弱—弱联系"的结构;制度邻近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创新联系。(3)现阶段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创新联系能力差距较大,创新的物质资本投入有待提高;政府支持、文化基础水平以及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应加大力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毕秀晶  宁越敏  
大都市区是城市群的增长极核与辐射源,城市群又是其所在区域的增长中心,研究大都市区的溢出效应及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特征有助于为区域发展决策与战略研究提供经验借鉴。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在"六普"分县人口数据的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等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长三角城市群的集聚与扩散以及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人口等要素资源向长三角城市群集聚现象显著,但在城市群内部大都市区外围区县形成新的集聚空间,溢出效应明显;在影响经济空间格局的各因素中,除要素投入、政策、集聚经济等因素外,区位条件也有重要作用;是否邻接大都市区这一虚拟变量通过了检验,除了说明区位条件具有重要影响力以外,也进一步证实了大都市区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柯蓉  秦莉  俞路  
本文对长三角16个城市制造业进行城市化(多样化)指数、区域化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结论认为,长三角制造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所处区域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与竞争程度;长三角地区制造业间存在空间相关性的事实表明周边地区的劳动生产率有溢出效应,会对本地区的劳动生产率产生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蒋天颖  华明浩  
研究构建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应用因子分析得到反映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的综合得分,以此为指标,基于引力模型,对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得到以下结论:上海是长三角区域创新水平最高的城市;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呈现不均衡分布,苏南、浙北地区城市以及上海的区域创新空间联系量较大,联系较为密切,而苏北与浙中、浙南城市创新空间联系相对较弱;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密切的区域与长三角的主要都市圈存在空间拟合现象;苏州、杭州成为长三角区域创新空间联系中心城市,杭州的创新辐射趋向北方,而苏州的创新辐射呈现四周辐射的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于海影  
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存在着正的空间相关性,即创新能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同类集聚倾向,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而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谢守红  甘晨  于海影  
构建了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并采用聚类分析和空间自相关分析对其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的创新能力差异显著;长三角城市群创新能力存在着正的空间相关性,即创新能力在空间上表现为同类集聚倾向,创新能力强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强的城市,而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周围往往是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邓淑芬  朱佳翔  钟昌宝  
文章采用聚类、探索性空间数据和σ收敛性分析这三种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投入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显示: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投入已基本形成"一心四极多点"的雁阵布局模式;长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投入空间关联格局可分为三个阶段,说明该区域科技创新投入仍然处于胶着状态,尚未进入空间集聚化、区域一体化的高级发展阶段;局部空间自相关研究表明,以上海为头雁、苏州和嘉兴为两翼根部的城市群科技创新雁阵模式正在形成中,南京到安徽城市的扩散效应和回波效应并存,空间关联格局呈现震荡反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慧  
本文基于2000-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未对本市产生预期中的碳减排效应,反而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的碳排放水平;交通运输、批发零售等低端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显著提升了周边城市碳排放水平,而金融业专业化集聚、科学研究业多样化集聚以及环境治理业的专业化和多样化集聚对本市或周边城市产生了明显的碳减排效应。在此基础上,提出长三角城市群应构建碳排放联控联防机制、因地制宜规划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模式及推进高端生产性服务业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郑玲  
以长三角地区的旅游产业为例,研究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空间溢出效应。选取了长三角核心城市作为样本,利用了2010-2016年旅游产业增加值的面板数据,构建了以距离为基础和以网络搜索次数为基础的空间权重矩阵;利用静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和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分析发现,长三角核心城市之间的旅游产业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相关性,即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艳  时浩楠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存在4个子群,各子群的城市创新关联网络密度以及成员规模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四大子群以及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胡艳  时浩楠  
该文以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月度数据为依据,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构建城市之间的创新关联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的关联网络特征以及空间结构。研究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城市创新关联的网络密度相对较高,创新关联现象较为普遍,而且不存在明显的行政边界效应;各城市拥有不同的中心度,具备不同的权力,但权力大小与城市等级规模的关系不明显;长三角城市群存在4个子群,各子群的城市创新关联网络密度以及成员规模存在差异;各城市在四大子群以及子群内部关系中扮演着不同的中间人角色,具有不同的地位与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援  陈星宇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ESDA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结构与集聚特征,建立SDM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不仅促进了本地碳生产率增长,还间接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碳生产率;产业结构则在阻碍本地碳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高。(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当前所有城市均已跨过曲线拐点,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黎文勇  杨上广  吴玉鸣  
基于市场化视角,首先探讨了市场一体化发展对碳排放效益的作用机理,然后利用2006~2015年长三角地区截面均值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市场一体化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指数与碳排放效益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长三角区域市场一体化发展显著地提高了区域碳排放效益;公路网密度与开放程度抑制了碳排放效益提升;外商直接投资对碳排放效益的影响由"十一五"的抑制作用转变为"十二五"的促进作用。最后从市场一体化建设、完善政府考核体系等方面阐述了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